免费-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一览表
- 格式:xls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20205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作者简介】刘磊,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邻家诗话》是由河北卫视与腾讯视频携手打造的一档以诗词品鉴为特征的非竞技诗词类文化综艺,节目每期都以一首诗或词为主题,茶席主人、庭院佳客以及众多嘉宾围坐于茶桌前,在传统中式庭院的环境下对当期所选的诗词进行深度品鉴,并将国乐弹奏、民族舞蹈以及水彩绘画等多种艺术样式融入其中,让古典诗词在全新的视听表达中展现出特有的文化内涵。
一、以崭新的形式展现中华诗词的思想内涵中华古典诗词是典雅与精致并存的文学题材,既为传统国学宝库中的重要篇章,又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思辨方式以及价值评价体系。
随着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思想的提出,各级电视台与网络视听媒体纷纷掀起了一股古典诗词热潮,在一系列“喧闹”的泛竞技、泛娱乐之后,以《邻家诗话》为代表的诗词庭院雅集类文化综艺悄然走进大众视野,让人们可以静下心来挖掘古典诗词的文本内涵,不仅提升了节目中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为诗词类文化综艺在美学形式上展现出新的范式。
该节目在自身定位上也颇具人情生活化的温润,并以汉学风格的美学元素为整体的“画风”,每一期无论是茶席主人还是庭院佳客都围绕着讲好中国诗词里的故事为主旨,当众人围坐于茶桌前,在品茶聊诗的过程中也把自身的情感代入到诗词这个“容器”中。
二、寻求非竞技环境下的“静”态当下,以《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以及《经典永流传》等以竞技为导向的诗词类综艺早已走进大众视野,这些节目虽在出题模式上各具特色,无论主持人或竞技选手都在一定程度上给观众带来较为强劲的“动”态代入感与节奏感,同时在上述各档节目里也时常会呈现“燃”“爆”等表现手段,在短时间内的确吸人眼球,但从长期观察发现,竞技类诗词节目相继在各级电视台之间相互效仿,整体上仍趋于同质化的倾向。
而《邻家诗话》在节目的打造上则另辟蹊径,没有刻意效仿竞技类诗词节目激烈的“动”态风格,而是寻求一条较为符合文人墨客的“静”态方式,人物设置中的茶席主人、庭院佳客以及众多嘉宾在传统中式庭院里围茶桌而坐,在恬静的氛围中通过茶叙会友的方式聊诗词悟人生。
信息与通信工程李一民,男, 1963 年出生,教授,博士。
1991 年至 1996 年在英国 Bradford 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1997 年至今受聘为通信与信息系统工程系教授,同时担任云南省计算机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视觉研究室主任,智能工程研究所所长,是部、省级学科评审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已培养 50 余名硕士研究生,完成 60 余个科研开发项目,发表论文 40 余篇,发明专利 10 个。
龙华,女,教授,英国 Huddersfield University 大学的博士生,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
云南省通信学会常务理事。
2005 年至 2006 年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做访问学者。
从事通信工程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网络分析与容量规划。
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 30 多篇,专著一部,并获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刘增力,男, 1966 年出生,副教授,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系副主任,昆明理工大学—德州仪器( TI ) DSPs 实验室主任。
1987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 1999 年 4 月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工程学院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业(信号及信息处理方向),工学硕士学位。
曾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从事电子设备的研制及水声信号处理分析的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主任设计师。
参加过五项国家、部级科研项目,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作为副主任设计师,完成国防重点项目一项 , 获 2004 年度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 排名第一 ) 。
2002 年调入昆明理工大学任教,现主要研究方向为 DSP 技术应用,阵列信号处理(智能天线)。
发表学术论文 20 篇。
邵玉斌,男, 1970 年出生,副教授。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系副主任。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朱亚同1ZHU Y atong 解梦伟2,3XIE Mengwei 侯小锋1HOU Xiaofeng 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650500 Kunming Y unnan)2.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02 (China Academy of Art,310002 Hangzhou Zhejiang)3.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 650504 (Y unnan Minzu University,650504 Kunming Y unnan)10摘要:滇西楚雄彝族服饰式样丰富,多彩斑斓,它已成为彝族民俗文化与工艺技艺的物质载体。
以独具代表性的楚雄彝族女装的服饰文化和色彩谱系为研究对象,借用日本PCCS色彩研究体系为标准,结合彝族女性服饰的色彩文化特征,采取定向和定量手法研究其色彩谱系,归纳出楚雄彝族女装的色彩特征和表现手法,进而构建其色彩数据库。
以期为彝族女性服饰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探索彝族服饰配色的多维度可能性。
关键词:楚雄彝族; 女性服饰; 色彩谱系; PCCS色彩体系Abstract: The clothing styles of the Yi people in Chuxiong of west Yunnan are rich and colorful. It has become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Yi people's folk culture and craftsmanship. This article takes the uniquely representative clothing culture and color pedigree of Chuxiong Yi women's cloth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orrows the Japanese PCCS color research system as the standard, and combines the colo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Yi women’s clothing to study its color pedigree with directional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color characteristics and expression methods of Chuxiong Yi women's clothing are used to construct its color database. It hopes to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Yi women's clothing, and to explore the multi-dimensional possibility of color matching of Yi people's clothing.Key words: Chuxiong Yi Nationality ; women's clothing ; color pedigree ; PCCS color system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2.02.010一、引言滇西彝族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服饰的款式多达300种,是中国民族服饰之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