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 长江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地理长江知识点汇总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的全长达6397公里,流域面积超过1.8万平方公里,是汉族人民与长江文化息息相关的地方。
在中国历史上,长江流域曾是许多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现代中国,长江的地位同样不言而喻。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需要了解长江的基本知识,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汇总八年级地理长江知识点,以深入了解长江这一神奇河流。
一、长江的基本情况1.长江的发源地和终点在哪里?长江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终点在上海市崇明岛附近。
2.长江的全长、流域面积有多少?长江的全长为6397公里,流域面积超过1.8万平方公里。
3.长江的流经区域都有哪些省份?长江流域覆盖了11个省市: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上海、重庆。
二、长江的分段流域1.长江的上中下游有哪些区域?长江根据其流经的区域,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部分。
2.上游地区的特点是什么?上游地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气候干燥,河流较窄且急流,支流众多,以岷江、金沙江和雅砻江为主。
3.中游地区的特点是什么?中游地区地势渐趋平坦,气候温和,河流较宽,支流渐少,以长江主干为主流。
4.下游地区的特点是什么?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入海口较宽,支流减少,水流湖泊增多,每年夏日汛期,洪水增多。
三、长江的特点1.长江最宽处和最深处是多少?长江最宽处为30公里,最深处为100米左右。
2.长江的水文特征有哪些?长江是一个多水季河流,易发生洪水灾害。
其流域年降雨量大约为1000毫米,而在春季降水集中,夏会有洪水,秋季为丰水季,冬季为旱季。
3.长江的典型洪水时期是哪个时期?长江流域的典型洪水时期在6月到8月之间,这几个月是夏季和梅雨季的交界部分,这时候长江的河水流量会达到高峰值。
4.长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如何?由于工业与农业活动的增加,长江的水质逐渐下降,但在有关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后已有所改善。
而长江岸边的生态环境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保护和治理。
八年级地理教案长江9篇长江 1[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二十多块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报纸,挑一篇你最喜欢的奥运新闻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新闻)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溃退(kui)锐不可当(dang)业已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三、研读反思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看导语。
①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看主体。
①划分层次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八年级地理河流长江知识点长江,是中国最长、最重要的河流,也是世界三大河流之一。
它的源头位于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流经十个省市,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涉及1/5的中国总人口。
长江的形成始于早古生代,其流域位于中国的地震带上,所以在河道的演变中,经常伴随着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自然现象。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下长江的一些知识点。
一、长江流域的特点长江流域是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流域之一,它不仅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带和文化带,也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份宝贵礼物。
长江流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雨季节少长江流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该区域多山,其中的,雨山是收集降雨的重要山脉,所以该地区山多雨少,雨季只有三四月份,其余时节都属于少雨季节。
2. 丰富的水文资源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文资源之一,其总流量达到了亿立方米/年级标准,比黄河还要大。
其中三峡水库的蓄水量达到了亿立方米,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水库之一。
3. 地形起伏大长江流域地形起伏大,主要由高山、丘岗、平原等组成,最高峰为横峰山,海拔为3007米。
整个流域处在中国地震带,常常发生地震。
4. 人口众多长江流域涉及十个省市,共有1/5的中国人口,其中地处于该地区的城市和农村的人口数量远超其他地区。
二、长江的重要支流长江流域覆盖地域广泛,涉及多个省市。
长江的支流数量众多,其中有一些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意义,这里仅列举一些:1. 洞庭湖洞庭湖是湖北省、湖南省交界处的一条大型淡水湖泊,长江流域第二大湖泊。
洞庭湖的面积大约为4400平方公里,最深处为15米左右。
洞庭湖水体清澈,水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江南明珠”。
2. 沅江沅江是湖南省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双峰山,流经益阳市、岳阳市等多个城市,长约339公里。
沅江北岸为湘潭市,南岸为岳阳市,是湖南两个经济重要市。
3. 乌江乌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四川省境内,流经贵州、云南、重庆等省区,最终汇入长江。
《长江》地理教案《长江》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晰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浇灌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相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相识长江洪涝灾难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难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难的成因及其治理,培育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育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实力,加强环境爱护意识的培育。
教学建议学问结构: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浇灌”和“黄金水道”。
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明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
“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缘由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
“防洪与浇灌”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难的发生、形成的缘由及治理的方法。
“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浇灌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缘由;长江洪涝灾难的成因。
教法建议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起先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呈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概,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
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相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长江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长江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
自古以来,长江在中国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对八年级地理课程中与长江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一、长江的地理位置长江总长度约6300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穿过青、川、楚、渝、鄂、江、沪七个省市,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
二、长江的主要支流长江有很多支流,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 沅江:是长江的最长支流,位于湖南省南部。
2. 洞庭湖:是长江的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和江西省交界处。
3. 乌江:是长江的第二大支流,位于贵州省。
4. 汉江:是长江的第三大支流,位于湖北省。
三、长江的流域特点长江流域地貌复杂,分布着青藏高原、川西高原、亚热带丘陵、平原和海岸三个地带。
沿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但同时也伴随着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
四、长江的经济作用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十分繁荣,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江沿岸地区有很多重要的城市,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
长江还是重要的水生资源和水利工程基地,长江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电站等大型水利工程就建在长江之上。
五、对长江的保护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必修课。
相关部门逐渐加强长江保护工作,长江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也陆续出台。
群众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我们不仅应该学习长江的地理知识,更应该积极参与长江保护工作,为长江的美好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八年级地理长江[教学要求]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导入新课]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与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
这里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抒发中华儿女对长江无限赞美之情的《长江之歌》。
歌词中唱道“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长江究竟发源于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呢?人们又是如何开发长江这条母亲河的呢?就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长江的地理概况吧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长江流域水系图》《沱沱河彩图》。
仔细观察:1.长江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它的源头叫什么?长江曲折东流注入什么海洋?其干流形如哪两个英文字母的组合?(学生:(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2)长江的正源叫沱沱河;(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边缘海东海;(4)其干流形如英文字母“V+W”)2.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学生: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级行政区。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忆或边想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边依次记忆11个省级行政区简称或全称)3.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地形区?三峡位于哪两个省级行政区交界?它自西向东由哪三个峡谷组成?(学生:(1)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三峡位于渝鄂交界;(3)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并判断:划分长江上、中、下游三大河段的宜昌、湖口各在哪个省?(学生: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所在省份及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
[学生:四川雅砻江、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贵州、重庆、乌江(涪陵);湖北汉江(武汉)、湖南湘江和洞庭湖(城陵矶);江西赣江和鄱阳湖(湖口)]5.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温度带、干湿区?(学生:高原气候区、亚热带;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长江干流大部分流经什么温度带和干湿区?(学生:亚热带湿润地区)(投影资料)引导学生阅读以下一组数字资料,并分析这组数字说明了什么?(资料:1.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第三位;2.长江年径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居第三位;3.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居我国各河之首)(学生小结)以上这组数字说明: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不仅是中国的第一长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
(提问)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这里的“大”字可从哪三个方面的数字体现出来?[学生:长江长度最长(数字最大)、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大)](投影资料)引导学生搞清《长江各河段的名称》(资料略)并与长江三大河段对比掌握。
(投影示意图)长江三大河段与其各自具体河段(俗称)对比示意图:(过渡)长江不仅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而且还是一个水能宝库(板书),有巨大的水能资源。
(提问)哪些数据或事实可以说明长江是一个水能宝库呢?(学生回答)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因而长江堪称我国的“水能宝库”。
(提问)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哪两个具体河段呢?这两个具体河段都位于长江的上、中、下游哪一大河段中呢?(读图)投影复合图“虎跳峡”“西陵峡”彩图,并引导学生阅读图下资料后,对照《长江流域水系图》和《长江河段划分示意图》进行判断。
(学生回答)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源头——宜宾段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段,这两个河段都位于长江的上游河段中。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上游河段中的源头——宜宾段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段。
(提问)长江上游源头——宜宾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河段中哪个河段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呢?为什么?(投影)复合图《长江干流剖面图》《长江流域水系图》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计算并判断:(1)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落差(即河面高差)约多少米?(学生:约6700米)(2)长江自源头至宜宾,河长约多少千米?落差约多少米?(学生:约3200多千米;约6000多米)(学生回答)通过读图、观察、计算可以看出,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的源头——宜宾段。
因为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很大,虎跳峡落差甚至达到200米,因而成为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教师讲解)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的重庆,深切巫山坚硬的石灰岩,形成险峻峡谷。
三峡长约200千米,峡口处仅宽100米,峡谷两岸峭壁耸立,水流端急,因而三峡河段水能资源也极为丰富。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了解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概况(位置、建设进程及建成后的综合作用)。
(教师讲述)为了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江支流上建起了许多座水电站,并已在干流上建成了规模宏大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它的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
(引导学生看投影彩图)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发电量将为葛洲坝水电站的6倍。
(投影并提问)引导学生阅读复合地图《长江流域水系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观察、分析:长江干流大型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长江干流大型水电站往往分布在我国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
(提问)长江如此丰富的水能资源,在世界大河中首屈一指。
现在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充分?为什么?(板书:开发是否充分,原因)(学生回答)现在,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板书)。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成了许多水电站,但是因为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及时板书),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
(教师小结)由于目前长江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很低(不足8.6%),因此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对长江上、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过渡)长江不仅有着巨大的水能资源,还是一条“黄金水道”。
(板书)二、黄金水道(投影)《长江航运图》,引导学生结合图例观察长江干流什么河段通航3000吨以上轮船?(学生:湖南城陵矶以下的中下游河段)什么河段通航1000~3000吨轮船?(学生:重庆至湖南城陵矶)什么河段通航500~1000吨轮船?(学生:四川宜宾—重庆)什么河段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学生:四川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流终年不冻,四季通航)(提问)哪些数字可以说明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呢?(学生回答)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的60%,而且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因此长江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观察并思考:长江干流哪一个河段最为弯曲?这个河段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治理这个河段的?达到了怎样的治理效果?(学生回答)(1)荆江河段(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一段)。
荆江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两岸江汉平原,加上曲流发达,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有长江“地上河”之称,因此有“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接着又完成了几处河段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对防洪、航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效益。
(投影)《长江航运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并思考:长江哪些河段航运能力较强?为什么?与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长江干流宜宾以下河段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其中湖南城陵矶以下的中下游河段通航能力最强(可通航3000吨以上轮船);重庆至湖南城陵矶河段次之(可通过1000~3000吨轮船);四川宜宾至重庆河段通航能力第三(可通航500~1000吨轮船)。
以上河段通航能力较强,主要是因为这些河段流经高山峡谷,地势西高东低,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水量较大,河道逐渐变宽变深造成的。
(过渡)新中国成立以来,只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疏浚了长江航道,加强了沿江港口的建设,提高了长江运输能力,然而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为什么?下面我国通过针对问题,分组讨论,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活动探究)1.长江水运价值巨大,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工业中心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较大。
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线,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阅读并分析以下各方面的意见,说一说怎样才能克服这些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
(分A、B、C三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讨论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大胆地设想。
)(分组讨论)A组针对老船工的话讨论;B组针对工程师的话讨论;C组针对渔政人员的话讨论。
(学生发言)A组学生发言:航道情况复杂,某些河段有阻碍轮船航行的浅滩,很可能是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而水土流失与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乱砍滥伐森林,严重破坏植被非常有关。
所以国家有关部门要严格禁止人们在长江上中游乱砍滥伐森林、破坏植被;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还要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疏通长江航道。
B组学生发言:针对长江部分天然航道年内洪水期和枯水期水位变化大,川江水位最大变化幅度超过60米,政府部门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多修建大型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轮船航行障碍,有利于通航;治理投资少,航道长期处于天然状态,政府部门要加大治理投资的力度,增加费用治理航道;内河港口装卸水平低,码头等设施维修费用不足,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提高内河港口的装卸水平,多增加码头等设施的维修费用。
C组学生发言:水坝、桥梁等建筑物阻碍船队航行,政府有关部门在设计施工水坝时,要设计出大型轮船通行的开闸航道,桥梁建筑时,要尽量建得更高些或将桥梁建成上下升降桥梁,这样就有利于多种轮船通航。
(学生发言后,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三、开发与治理(过渡)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还有哪些呢?下面我们通过讨论探究一下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