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仪表板制造工艺
- 格式:ppt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30
浅谈仪表板制造工艺浅谈仪表板制造工艺作者:浙江众泰汽车技术中心王智仪表板简称“IP(Instrument panel)”,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使得仪表板成为诸多操作功能的载体:驾驶者不仅可通过仪表板了解车辆的基本行驶状态,而且可对风口、音响、空调和灯光等进行控制,从而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驾乘乐趣。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操作功能被集成到了仪表板中。
显然,为了确保所支撑的各种仪表和零件能够在高速行驶及振动状态下正常工作,仪表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而为了减少发生意外时外力对正、副驾驶的冲击,还要求仪表板具有良好的吸能性。
与此同时,出于舒适和审美的要求,仪表板的手感、皮纹、色泽和色调等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总之,作为一种独特的内饰部件,仪表板集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和装饰性于一身,这些性能的好坏已成为评判整车等级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般,不同的车型所配备的仪表板等级是完全不同的。
根据车型的配置要求,可选择适合的仪表板生产工艺,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仪表板种类及生产工艺目前,常使用的仪表板主要包括:硬质仪表板、半硬质仪表板、搪塑发泡仪表板、阴模成型仪表板和聚氨酯喷涂仪表板等几种类型。
不同的仪表板,其生产工艺也不尽相同。
一般,硬质仪表板(注塑件)的工艺流程为:注塑成型仪表板本体零件→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组装相关零件;半硬质仪表板(阳模吸塑件)的工艺流程为:注塑/压制仪表板骨架→吸塑成型表皮与骨架→切割孔和边→组装相关零件;搪塑发泡仪表板的工艺流程为:注塑成型仪表板骨架→真空成型/搪塑表皮→泡沬层的发泡处理→切割孔和边→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装配相关零件;阴模成型仪表板(阴模成型及表皮压纹)的工艺流程为:注塑成型仪表板骨架→真空成型/吸塑表面压纹→泡沬层的发泡→切割孔和边→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组装相关零件;聚氨酯喷涂仪表板的工艺流程为:注塑成型仪表板骨架→PU喷涂→发泡层发泡→切割孔和边→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组装相关零件。
汽车内饰主流的六大制造工艺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对汽车内饰的精致性、舒适性和豪华性要求越来越高。
而满足用户对汽车内饰的要求,更离不开汽车内饰的各种制造工艺。
为此,今天小编针对当前汽车内饰的主流制造工艺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一、搪塑成型1. 什么是搪塑成型搪塑成型,又称旋转成型,主要用于制作软质仪表板和门护板的表皮。
该技术起源于日本,在21世纪初才开始引进国内的,最初只在少数合资企业中得到应用,直到近几年才在国内的自主品牌中开始逐步应用。
2. 优点与缺点优点: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有着丰富的设计和生产经验,表皮的花纹不仅清晰、美观,而且一致性非常好。
可以设计出比较复杂的型面特征,制得的产品有良好的弹性和低收缩率。
缺点:模具的投资成本大,且寿命短(一般模具的质量保证只有2~3万次表皮寿命);设备的投资成本大;需要不断清理模具,导致辅助工时较长。
3. 成型工艺原理图搪塑工艺先将带有表面花纹的搪塑模具加热到搪塑表皮的成型温度,然后将粉箱与搪塑模扣合,使之按设定的程序进行旋转。
当粉料熔化并粘附于模具表面达到一定厚度后,脱开粉箱;接着,继续加热模具的外表面,使模具内表面的搪塑表皮得以塑化烧结;最后,快速冷却模具外表面,使表皮冷却成型。
二、PU(聚氨酯)喷涂PU喷涂工艺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表皮成型工艺,主要用于仪表板的表皮和护板的表皮等。
1. 成型工艺图 PU喷涂表皮的生产流程PU喷涂是指先在表皮成型模表面喷上脱模剂,而后再喷涂模内漆(可根据产品需要喷涂不同颜色的模内漆),随后喷涂液态的PU原料(可通过喷涂机械手控制表皮的厚度),最后冷却起模。
2. 相比于搪塑工艺的优势第一部分搪塑工艺和PU喷涂工艺都是软质仪表板表皮的主要制作工艺,但相对于搪塑工艺而言,PU喷涂有许多优点,比如:可实现双色仪表板表面,使得造三、模内转印(IMD)1. 模内转印概念与应用模内转印是一种在成型过程中与装饰同步进行的工艺。
汽车内饰件的搪塑成型工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和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汽车用户,各大汽车制造商日益关注相关零部件的制造工艺技术,汽车内饰成型工艺备受关注。
汽车仪表板与门内饰板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内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的具体体现。
目前汽车仪表板、门内饰板表皮的制造工艺类型有很多,其中搪塑发泡模的居多。
搪塑工艺主要优点表皮纹理清晰均匀,产品设计时不用考虑脱模角度,设计自由度大。
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下搪塑模具及产品的相关要点;一、搪塑模具成型工艺:根据数模,加上收缩率,减去皮纹层的厚度,数控加工出木模→在木模上贴上皮纹皮(贴皮引起模具上有拼缝)→翻出软的硅树脂模(有拼缝)→翻出硬的树脂主模型,并手工修掉拼缝→翻出硅树脂模→翻出电极阳模(为了导电,表面喷银粉,并布置电极)→电镀出搪塑模具外壳→加上支撑,形成搪塑模。
数控加工木模包皮纹皮浇注硅胶脱模环氧树脂脱模电极阳模电镀出镍壳去除环氧树脂+精加工镍壳装于支架二、搪塑模具的结构搪塑模具一般由框架、镍盒、过渡盒、粉盒组成。
图示如下:三、搪塑表皮的成型工艺搪塑表皮成型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1.首先将搪塑模具本体加热至230-250℃;2.然后将模具与粉箱对合并夹紧(以防粉末露出),模具在上,粉箱在下;3.模具和粉箱一起旋转至粉箱在上,模具在下,粉箱里的粉末这时落在模具里,在高温的作用下,紧贴在模具的那一层就融化并相互粘在一起,然后继续旋转,使得模具的每个角落都有粉末,且融化并粘在一起,直至形成的表皮厚度增加至符合要求为止(一般的PVC的厚度为1。
1mm),这时粉箱在下方,剩余的粉末又回到粉箱里;4.模具与粉箱分离,并移到冷却工位,用水或空气等对模具进行快速冷却至60-80℃时,人工扒下表皮。
四、搪塑设备的分类(按模具的加热方式分类)1、气加热设备:价格最便宜。
它是通过燃烧天然气或重油产生的热风来加热模具。
它有一个加热炉,整个模具置于炉子中加热。
汽车内饰主流的六大制造工艺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对汽车内饰的精致性、舒适性和豪华性要求越来越高。
而满足用户对汽车内饰的要求,更离不开汽车内饰的各种制造工艺。
为此,今天小编针对当前汽车内饰的主流制造工艺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一、搪塑成型1. 什么是搪塑成型搪塑成型,又称旋转成型,主要用于制作软质仪表板和门护板的表皮。
该技术起源于日本,在21世纪初才开始引进国内的,最初只在少数合资企业中得到应用,直到近几年才在国内的自主品牌中开始逐步应用。
2. 优点与缺点优点: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有着丰富的设计和生产经验,表皮的花纹不仅清晰、美观,而且一致性非常好。
可以设计出比较复杂的型面特征,制得的产品有良好的弹性和低收缩率。
缺点:模具的投资成本大,且寿命短(一般模具的质量保证只有2~3万次表皮寿命);设备的投资成本大;需要不断清理模具,导致辅助工时较长。
3. 成型工艺原理图搪塑工艺先将带有表面花纹的搪塑模具加热到搪塑表皮的成型温度,然后将粉箱与搪塑模扣合,使之按设定的程序进行旋转。
当粉料熔化并粘附于模具表面达到一定厚度后,脱开粉箱;接着,继续加热模具的外表面,使模具内表面的搪塑表皮得以塑化烧结;最后,快速冷却模具外表面,使表皮冷却成型。
1. 成型工艺图膜内转印的膜片结构2. 成型工艺图膜内转印的制作工艺流程是指将事先设计有不同花纹的膜片在合模前吸附到注塑模具的型腔表面,再将熔融状态的塑胶(一般为PC+ABS)注射到模具内,从而使膜片与塑胶融合为一体。
3. 优点与缺点优点:1)一体成型,制程简化,降低生产/库存成本及工时,缩短产品制造周期,提高生产效率;2)各类可靠性测试均为业界最高水准,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及耐久性;3)高自动化生产,保证高良品率稳定生产;4)采用自动印刷及环保油墨,符合环保要求;5)可作多色印刷,如木纹丶炭纤维丶金属色系等。
产品表面纹理及坑纹可同时着色。
浅谈仪表板制造工艺引言仪表板是汽车内部的一个重要组件,常见于汽车驾驶舱的前方。
它不仅提供了驾驶员对车辆信息的实时监控,还起到了美化和提升汽车内部整体观感的作用。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仪表板的制造工艺不仅关乎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升,还涉及到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考量。
本文将对仪表板制造工艺进行浅谈。
1. 材料选择仪表板的材料选择是制造工艺的重要一环。
目前,常用的仪表板材料主要有ABS塑料、PVC塑料、PU皮革和真皮等。
其中,ABS塑料是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因其具备良好的耐磨性、韧性和抗老化性能而受到广泛应用。
PVC塑料则相对更为廉价,但其抗老化性能较差。
PU皮革和真皮则主要用于高档汽车,具有更好的触感和豪华感,但成本也相应较高。
材料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仪表板的使用环境、车辆定位以及成本等因素。
针对不同的需求,制造商可以选择适合的材料来实现产品的优化设计和提升。
2. 造型设计仪表板的造型设计也是制造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造型设计能够提升仪表板的观感和用户体验。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仪表板的整体结构、弧度、线条和按钮布局等,以及与车辆内部其他组件的协调性。
制造商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虚拟样机技术来进行仪表板的设计和仿真。
通过虚拟样机技术,设计师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实时的三维模拟和修改,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3. 注塑工艺注塑工艺是仪表板制造的核心环节之一。
注塑工艺是利用注塑机将熔化的塑料注入到模具中,经过冷却和固化后,得到所需的仪表板零件。
注塑工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模具设计: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零件的结构和尺寸,以及浇口和冷却系统的设置等。
-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并进行材料的预处理,如干燥、混合和染色等。
- 工艺参数调试:注塑工艺参数的调试需要根据材料的熔融温度、熔体流动性和模具温度等因素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产品质量。
4.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仪表板制造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汽车仪表板开发设计工艺选择在汽车中,仪表板是集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与装饰性于一身的部件。
首先,它需要有一定的刚性以支撑其零件在高速和振动的状态下保证正常工作;同时又需要有较好的吸能性使其在发生意外时减少外力对正、副驾驶员的冲击。
针对不同仪表板,涉及的工艺及流程也有较大差异,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硬塑仪表板(注塑):注塑(仪表板本体等零件)→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装配(相关零件);2、半硬仪表板(阳模吸塑):注塑/压制(仪表板骨架)→吸塑(表皮与骨架)→切割(孔及边)→装配(相关零件);3、搪塑发泡仪表板:注塑(仪表板骨架等零件)→真空成型/搪塑(表皮)→发泡(泡沫层)→切割(边、孔等)→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装配(相关零件);4、阴模成型仪表板(阴模成型及表皮压纹) 注塑(仪表板骨架等零件)→真空成型/吸塑(表皮压纹)→发泡(泡沫层)→切割(边、孔等)→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装配(相关零件)5、聚氨酯(PU)喷涂成型仪表板注塑(仪表板骨架等零件)→PU喷涂→发泡(泡沫层)→切割(边、孔等)→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装配(相关零件)1、注塑工艺及材料1.1、注塑成型的产品、设备及模具产品------全塑仪表板或发泡仪表板骨架;设备-----大型注塑机(合模力2000吨以上-3000吨);模具----按照产品质量要求、寿命要求、设备及材料工艺要求开发的模具;1.2 注塑成型骨架材料比较1.3 加工工艺1)高压注塑工艺材料经螺杆加热后注入闭合的模具,冷却定型后开模取出。
主要产品质量问题及影响因素:2)低压注塑工艺材料经螺杆加热后注入微闭合的模具,模具二次闭合加压,冷却定型后开模取出。
低压注塑工艺主要用于生产表面有装饰面料(织物/表皮)的产品----ABC柱,门板上饰板、仪表板上饰板----产品形变较小。
优点:1、成型效率高;2、面料与骨架不用胶粘剂;缺点:成本高;……设备模具工装成本高---相对于高压注塑模;……面料成本高---相对于二次复合工艺的材料,(即包复工艺)2、阳模吸塑成型工艺阳模真空吸塑表皮-----将表面已有花纹的片材进行加热,当表皮达到拉伸成型温度要求时,上升阳模,使加热表皮与阳模形成直空腔,开启阳模真空抽吸系统,使表皮紧贴于阳模表面,冷却后脱模,制得定型的表皮,成型表皮即可转入下道发泡成型工序。
仪表板发泡工艺和模具简介及应用作者:张敏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8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汽车软质仪表板的发泡工艺和模具,及其在DPCA(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实际项目开发中的运用。
关键词:软质仪表板;仪表板发泡工艺;发泡模具;发泡模具开发一、概述汽车仪表板根据加工工艺可分为硬塑仪表板、真空复合仪表板、软质发泡仪表板。
硬塑仪表板直接注塑而成,零件表面带有纹理。
真空复合仪表板是将加热的PVC表皮通过真空吸附在上模,模具合模后粘贴压制在注塑仪表板本体上。
软质仪表板是在表皮和骨架直接填充聚氨酯泡沫,通过发泡模具成型。
软质仪表板由于良好的触感、均匀的纹理和光泽在中高档车上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软质发泡仪表板的材料、工艺、模具和设备,以及在实际项目开发中的运用。
二、仪表板发泡工艺介绍仪表板发泡工艺为将聚醚和聚氨酯充分混合后通过浇注头注入发泡模具的表皮和骨架之间,在发泡剂、催化剂、阻燃剂等多种助剂的作用下,在几分钟内形成具有一定高分子量和一定交联度的聚氨酯泡沫体。
第一个主要反应生成聚氨酯,第二个主要反应生成聚脲(泡沫的骨架),上述两个反应都属于链增长反应,后者还生成二氧化碳,因而即可以看作链增长反应,又可视为发泡反应。
聚氨酯发泡工艺流程如下:1)配料。
按照配方配制原材料。
2)浇注。
按照一定的流量和浇注时间通过混合头向模具中注入原材料。
并控制原料的温度,模具的温度以及浇注时的压力。
3)成型。
两种原料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成型时间一般为几分钟。
4)脱模。
模具开启,零件从模具中被取出。
5)开孔。
泡沫出模后,需要进行开孔,使泡孔破裂,否则泡沫容易收缩。
6)后熟化。
泡沫出模后,还没有反应完全,需要挂在悬挂链上进行后处理,该过程需要6小时。
三、仪表板发泡模具介绍及应用实例3.1 发泡模具浇注方式仪表板发泡有两种浇注方式:1)开模浇注:发泡原料在发泡模合模前注入。
适合于发泡面积大,骨架型面相对复杂的产品。
2)闭模浇注:发泡原料在发泡模合模后注入。
汽车仪表板的制造技术与设计分析石卉(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海200233)汽车仪表板是汽车内饰中的主要部件。
上面集成了转向系统,空调系统,娱乐系统及其人机界面。
还有着储物功能和装饰作用,同时在碰撞中为前排乘客提供一定的缓冲保护。
因此,仪表板的设计和制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以下将对仪表板设计与制造工艺做简单的介绍。
1汽车仪表板的产品设计1.1汽车仪表板产品设计的特点仪表板产品设计特点与其结构布置特点有关。
仪表板驾驶侧主要布置有组合仪表,转向管柱,组合开关,大灯开关,驾驶侧出风口,侧除霜出风口,有的布置有膝部气囊。
仪表板中央区域一般布置有娱乐系统,空调控制开关,中央出风口,有的还布置有杯托、储物盒等。
仪表板副驾驶区域一般布置有副驾驶气囊,副驾驶侧出风口,手套箱,侧除霜出风口等。
结构设计要做到简单,才能将成本进行降低。
仪表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根据造型特点和产品功能特点,或者出于尺寸的原因,对零件进行拆分合并,实现比较快速的装配,并且可以将成本进行降低,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实现简化设计。
由于需要不断开发新的车型,设计阶段会花费大量的资金,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的应用可以适当降低成本。
运用3D模型DMU运动模拟可以检查模拟装配可行性;运用CAE辅助分析,可以在3D模型阶段对产品性能比如模态、头碰、刚度等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更改优化设计。
通常根据项目需求,CNC快速成型样件和软模样件也被需要用来进行匹配和验证。
1.2汽车仪表板的总布置设计仪表板的布置需要满足前方视野法规、头碰法规及符合人机工程。
人机方面包含视觉和空间。
视觉方面,在满足前方视野法规之外,还要满足仪表、娱乐系统屏幕反光的人机要求。
对于仪表板的表面需要实现消光处理,仪表板上方的零件应该满足一定的光泽度要求,不能太亮,这样驾驶员的驾驶感觉才会做到舒适安全。
空间方面,手脚活动的范围、肘部活动的空间等;扶手,拉手等的布置位置高度是否处于人机舒适状态;对仪表板上需要手操作的零件,如换挡手柄、空调开关、出风口调节等等的布置和结构应该处于易操作的状态。
ID 号:4584297 受控文件 开始:沈可林 提起人:沈可林 会签:张磊 批准:丁勇 发布指定:沈可林 归档日期:2008-04-10 08:00:40 编码:3、设计原则: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下,是全新开发还是部分借用已有车型相关的零部件;4、法规: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5、车型配置表:考虑不同的配置需不同的零部件,其在仪表板上的布置;6、主要尺寸:对总体的设计和布置有一个大概的轮廓;7、系统特征:从发动机、底盘、车身、附件、电器等方面对其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定义;8、国内外同类车型的比较:了解国内外同等竞争车型的相关数据,找出其不足,为更好的开发积累资料。
二、仪表板设计开发的一般流程1、一般得有油泥造型,如下图所示,在油泥上可方便的布置出主要的借用件(四个出风口总成、组合仪表等),预留将要开发的零部件的空间位置。
可方便的进行人机工程检验。
2、根据油泥造型逆向做出油泥光顺的外曲面,根据油泥造型进行仪表板上各零件的总布置,首先进行人体工程分析,如下图所示为CK-1车95%的人体模型分析示意图,同时还得进行5%的人体模型分析。
根据总布置分析来调整仪表板上不符合要求的地方,使其尽量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3、根据油泥造型和总布置确定仪表板的分块,目前国内家轿市场上仪表板主要有两大类:a.整体式,仪表板为一个整体;b.上下两块式,仪表板分为上块和下块。
如下图所示,上图为整体式,下图为上下两块式。
4、确定了仪表板的分块后,接着就要从仪表板与车身的定位、固定来综合考虑仪表板与各部分的结构了:a、根据空调和四个出风口的布置位置确定左、中、右通风管道的空间位置及形状;b、根据前风挡玻璃的位置确定仪表板上除霜口的开口位置,根据后视镜的位置来确定左右侧除霜口的开口位置,根据各除霜口的位置情况及仪表板内部空间来确定除霜管路的形状。
c、根据法规确定副安全气囊的空间位置。
d、根据总布置确定CD/DVD的空间位置。
e、根据总布置确定各电器部件的空间位置。
汽车仪表板及其制造工艺仪表板是汽车中非常独特的部件,集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与装饰性於一身。
除了要求有良好的刚性及吸能性,人们对其手感、皮纹、色泽、色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汽车仪表板组成仪表板因其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使愈来愈多的操作功能分布於其中,除反映车辆行驶基本状态外,对风口、音响、空调、灯光等控制也给予行车更多的安全和驾驶乐趣。
因此,在汽车中,仪表板是非常独特的集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与装饰性於一身的部件。
首先,它需要有一定的刚性以支撑其所附的零件在高速和振动的状态下保证正常工作;同时又需要有较好的吸能性使其在发生意外时减少外力对正、副驾驶员的冲击。
随着人们对车的理解愈来愈超出其功能,对仪表板的手感、皮纹、色泽、色调也逐渐成为评判整车层级的重要标准。
仪表板通常包含仪表板本体(壳体)、仪表、空调控制系统、风道/风管、出风口、操作面板、开关、音响控制系统、除霜器、除雾器、手套箱、左盖板、饰板等零件。
大部分仪表板还包含:储物盒、驾驶员侧手套箱、扬声器等饰件和时钟、金属加强件、烟灰盒、点烟器、杯托等功能性零件;部分中高档汽车设计有卫星导航系统、手机对讲系统、温度传感系统等高端产品。
仪表板的分类仪表板按安全性可分为无气囊仪表板和附气囊仪表板(针对副驾驶)。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中高档次的轿车配备气囊仪表板,随着人们对安全性的重视,客户对附气囊仪表板需求加大,主机厂也将此作为买点之一。
气囊打开在保护乘客的同时,也可能伤害乘客,尤其是儿童。
因此,国际上部分新车型的仪表板气囊已开始加装开关。
为气囊的正常开启,在气囊上方多设计有气囊盖板,在其打开时释放气囊。
但其与仪表板匹配处存在可视装接线,影响整车美观。
为此,近年愈来愈多车型的仪表板设计为无缝气囊仪表板。
既能保证气囊正常开启,又无可视装接线。
仪表板按舒适性可分为硬塑仪表板、吸塑仪表板和半硬泡软质仪表板。
仪表板本体以注塑工艺制成的为硬塑仪表板,因其工艺简单、投资低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中低档车。
汽车内饰常用表皮材料随着汽车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发展,人们对汽车饰件在安全性及环保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汽车仪表板来说,一个好的仪表板不仅要有设计新颖美观的外形,舒适的手感,而且还需具有优良的高低温性能及优良的散发特性。
鉴于此,对仪表板表皮制造的材料及工艺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下以仪表板为例对内饰常用的表皮材料及成型工艺进行介绍。
1.搪塑成型工艺表皮搪塑工艺是对带皮纹的搪塑模具背面或整体进行加热,模具和搪塑粉末的粉箱对接后旋转或一边加热一边旋转,粉箱中的塑料粉体自然落入模具中熔化,热模表面上就会形成一个形状与模具一致的带皮纹的表皮,然后取下粉箱,对模具进行冷却后人工取下得到的表皮。
搪塑工艺是当前一项成熟并使用广泛的成型工艺,其加工成型工艺简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工艺。
目前,搪塑模可采用的皮纹也越来越广,如缝纫线( Stitch line),主要材料有PVC、TPO、TPU粉料,但由于其传统的冷却方式为水冷却,因此造成了模具使用寿命较短,搪塑模成本很高,目前随着加工设备的改进,采用了空气冷却的冷却方式,搪塑模的使用寿命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
1)PVC材料PVC材料具有良好的手感、花纹成型性,以及耐热、耐光老化、防起雾等性能,而且PVC 材料价格便宜,因此,目前PVC占据了搪塑成型工艺的绝大部分市场。
但由于PVC在抗老化性、增塑剂迁移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且PVC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较高,材料在低温环境下发脆易造成无缝气囊仪表板在低温(-35℃)状态爆破时,气囊区域PVC表皮碎裂而飞出,对乘客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出于安全及环保原因,PVC搪塑的占有率正逐渐下降,目前世界市场上正在开发PVC的替代材料,如玻璃化温度低且环保的搪塑材料TPU、TPO搪塑粉料。
2)热塑性聚氨酯TPU热塑性聚氨酯TPU是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它结合了橡胶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具有优良热塑性及工艺加工性,是PVC材料的一种理想的环保型替代材料,TPU具有以下优点:(1)TPU是一种环保型的材料,可回收循环使用。
汽车仪表外壳注塑工艺及模具设计摘要:随着经济日益发展,塑料制品越来越多,注塑的、吹塑的、挤压成型的,而对于一些改性塑料的应用,有些塑料甚至可以超越部分合金的硬度,在汽车的应用方面,除了塑料轻的原因之外还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一些塑料还用于做防火材料,促使成本大大的降低,使国民经济稳定而高速的增长,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工业技术也渐渐的向国外先进技术靠齐,特别是对于一些出口模具,精度要求都可以到达要求,模具设计的好,模具材料选用的好,加工机床先进的,模具的生产时间可以连续生产10几年。
产品的成型离不开注塑机的生产,生产工艺的调试,为达到更好的产品注塑周期和质量要求。
模具是我们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因数,提升模具生产产能是每一位工程师的责任,模具设计的好坏直接反馈到模具是否能稳定长时间的生产和日后生产维修是否方便。
关键词:模具;模具设计;注塑;成型一、汽车仪表概述在普通的汽车当中,仪表会涵盖车速里程表、转速表、水温表和燃油表等。
在现代汽车当中,汽车仪表还要安装了稳压设备,专门对仪表电源的电压进行稳定,压制住了波动产生的幅度,确保仪表能够精准的进行显示[1]。
此外,很多仪表的显示皆来自传感设备,根据监测对象产生的变化,对电阻值进行改变,再利用仪表进行表述。
在仪表板当中,最突出的便是车速里程表,能够将汽车的时速显示出来,车速里程表由2个表组成,分别是车速表和是里程表。
二、模具质量正常而言,客户主要从工期、投入以及质量几个角度对模具进行评估。
这里面质量是客户最为关注的一点,这是由于要做出可靠的产品就必须拥有一个可靠的模具。
因此对于模具生产公司来说,如果想要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增强模具的质量。
增强模具质量应当对其生产的所有流程细节进行严格的把控。
模具制造大致要经过制造与设计两个阶段,前者是通过加工、选材、状态、热处理等各种生产流程方面决定着模具的质量;后者则是通过生产可操作性、细节的精准程度、构造的科学程度等影响模具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