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颇具创意的海洋动物仿生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36.11 KB
- 文档页数:8
仿生创造法例子仿生学是一门借鉴生物学原理来设计和创造新技术和产品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行为,将生物学的智慧应用到工程和设计领域。
仿生创造法是仿生学的一种应用方法,通过模仿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具有类似生物体特征的新产品和技术。
下面列举了十个以仿生创造法为例子的创新产品和技术。
1. 鳗鱼机器人:仿生学家们研发了一种鳗鱼机器人,模仿了鳗鱼的游泳方式。
这种机器人可以在水中灵活移动,具有优秀的机动性和水下探测能力,可以应用于海洋勘探和救援任务。
2. 蜘蛛丝材料:仿生学家研究了蜘蛛丝的结构和性能,仿制出一种类似蜘蛛丝的高强度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轻巧、柔软、耐拉伸等特点,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
3. 鸟类飞行器:仿生学家研发了一种鸟类飞行器,模仿了鸟类的飞行方式。
这种飞行器可以在空中自由滑翔,并具有优秀的机动性和操控性,可以应用于无人机技术和航空工程。
4. 蝴蝶机器人:仿生学家研发了一种蝴蝶机器人,模仿了蝴蝶的翅膀运动方式。
这种机器人可以在空中优雅飞舞,并具有稳定的飞行能力,可以应用于航拍摄影和娱乐媒体。
5. 花朵自清洁涂层:仿生学家通过研究莲花叶面的微纳结构,开发出一种自清洁涂层。
这种涂层具有超疏水性和自洁能力,可以应用于建筑材料和汽车涂层等领域。
6. 蚁群算法:仿生学家研究了蚂蚁的群体行为,开发出一种蚁群算法。
这种算法模拟了蚂蚁在寻找食物和规避障碍物时的行为规律,可以应用于优化问题和智能控制领域。
7. 鲨鱼皮纹理防污涂层:仿生学家通过研究鲨鱼皮肤的纹理和结构,开发出一种防污涂层。
这种涂层具有微纳结构和超疏水性,可以防止污渍和细菌附着,可以应用于船舶涂装和水下设备。
8. 蜜蜂采蜜算法:仿生学家研究了蜜蜂的采蜜行为,开发出一种蜜蜂采蜜算法。
这种算法模拟了蜜蜂在寻找花朵和传递信息时的行为规律,可以应用于路径规划和无线通信领域。
9. 萤火虫照明系统:仿生学家通过研究萤火虫的发光机制,开发出一种萤火虫照明系统。
海洋生物仿生学的例子
以下是 8 条关于海洋生物仿生学的例子:
1. 你知道吗,潜艇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鲸鱼!鲸鱼那庞大的身躯能在海洋中自由穿梭,我们不也仿照它做出了潜艇嘛,能在深深的海底来去自如,这多酷啊!
2. 哎呀,那飞机的外形设计其实跟海鸥也有着密切关系呢!海鸥在空中翱翔的身姿那么优美,我们的飞机不也向它学习,从而能在天空中飞得又稳又快吗?
3. 嘿,你瞧那泳衣上的鲨鱼皮纹理设计,这可是仿照鲨鱼的皮肤来的呀!鲨鱼在水里游得那么快,我们穿上这种泳衣,不也能在水中更加敏捷了吗?
4. 哇哦,荷叶那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竟然被用在了建筑物的自清洁表面上!就好像荷叶永远干净,我们的建筑也能保持整洁啦,这仿生学可真神奇啊!
5. 说起来,船底的防污涂料不就是借鉴了海豚的皮肤吗?海豚的皮肤能让它们免受海洋生物的附着,我们的船有了这种涂料不也能减少很多麻烦嘛?
6. 你想过没,那神奇的声呐系统其实跟蝙蝠的回声定位很像啊!蝙蝠能在黑暗中准确找到目标,我们利用声呐不也能探测深海的秘密嘛,多有意思!
7. 哎,章鱼那柔软的身体和灵活的触手,是不是也给了我们启发,让我们制造出了更灵活的机械臂呀!那简直像章鱼一样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工作呢。
8. 可不是嘛,仿照水母的发光原理,我们都做出了能发光的材料呢!水母在黑暗中那么闪耀,我们的生活不也因为这而增添了很多光彩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海洋生物仿生学真的太神奇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和改变!。
海豚仿生学的例子
海豚仿生学是一种借鉴海豚生物特性的仿生学研究。
海豚的生物特性包括其游泳速度、潜水能力以及声波通讯系统等,这些特性被人类模仿并应用在许多领域。
1.潜水艇:在海豚的皮肤外面薄而富有弹性,里面的真皮像海绵一样有许多突起,突起之间充满了液体,这种皮肤能吸收和消除前进的水流漩涡,使水流从表面顺利通过。
这种特性被仿生学家模仿,用富有弹性的有机材料制成一种多层的潜水艇外壳,提高了潜水艇的航行速度。
潜水艇的设计受到海豚在水中快速游动并具有出色潜水能力的启发。
海豚的身体结构和推进机制为潜水艇的设计提供了灵感。
2.声呐:海豚利用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
科学家们借鉴了海豚的这一特点,发明了声呐技术。
声呐系统通过发送声波并侦听它们的回声,可以探测和识别物体,对于航海、水下考古、海底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3.仿生学:海豚的游泳速度非常快,而且它们具有很强的潜水能力。
人们仿照海豚的游泳方式和潜水能力,发明了潜水艇和深海潜水的装备。
4. 海洋监测:海豚可以探测到海洋中的声音和化学物质,并且能够迅速传递信息。
人们仿照海豚的探测能力,发明了海洋监测系统。
5.无线电通信:海豚的声波通讯系统非常先进,可以传播很远距离。
人们从海豚的通讯方式中得到启发,发明了无线电通讯技术。
此外,海豚的声波通讯系统也被用于研发计算机和移动通信中的音频编码和解码算法。
十大人类发明动物仿生技术美国《心理绒毛》杂志报道,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从大自然吸取灵感。
维可牢尼龙搭扣即是研究人员受野蓟钩刺启发开发出来的,而第一代道路反射镜也是模仿猫眼结构制造的。
今天,模仿大自然的科学(即生体模仿学)已成为一个产值达十亿美元的行业。
以下是我们人类从动物王国“偷学”的十大技术。
1. 塑料涂层(偷学对象:鲨鱼)基于鲨鱼皮开发出的一种塑料涂层,目前正在医院患者接触频率最高的一些地方进行实验细菌感染恐怕是最令医院头疼的一件事,无论医生和护士洗手的频率有多高,他们仍不断将细菌和病毒从一个患者传到另一个患者身上,尽管不是故意的。
事实上,美国每年有多达10万人死于他们在医院感染的细菌疾病。
但是,鲨鱼却可以让自己的身体长久保持清洁——长达一亿多年。
如今,正是由于鲨鱼这一特性,细菌感染可能会重蹈恐龙的覆辙——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与其他大型海洋动物不同,鲨鱼身体不会积聚黏液、水藻和藤壶。
这一现象给工程师托尼·布伦南(Tony Brennan)带来了无穷灵感,在2003年最早了解到鲨鱼的特性以后,他多年来一直在尝试为美国海军舰艇设计更能有效预防藤壶的涂层。
在对鲨鱼皮展开进一步研究以后,他发现鲨鱼整个身体覆盖着一层层凹凸不平的小鳞甲,就像是一层由小牙织成的毯子。
黏液、水藻在鲨鱼身上失去了立足之地,而这样一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样的细菌也就没有了栖身之所。
一家叫Sharklet的公司对布伦南的研究很感兴趣,开始探索如何用鲨鱼皮开发一种排斥细菌的涂层材料。
今天,该公司基于鲨鱼皮开发出一种塑料涂层,目前正在医院患者接触频率最高的一些地方进行实验,比如开关、监控器和把手。
迄今为止,这种技术看上去确实可以赶走细菌。
Sharklet公司还有更宏伟的目标:下一步是开发一种可以消除另一个常见感染源——尿液管——的塑料涂层。
2. 音波手杖(偷学对象:蝙蝠)音波手杖这听上去就像一个糟糕玩笑的开头:一位大脑专家、一位生物学家和一位工程师走进了同一家餐厅。
仿生学的20个例子以下是仿生学的20个例子:1. 鲨鱼皮肤:模仿鲨鱼皮肤纹理的泳衣被称为“快皮”,它可以减少水流阻力,使游泳速度更快。
2. 飞鸟:飞机、直升机等飞行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鸟类。
例如,莱特兄弟的飞机就是仿照鸟类的翅膀设计而成的。
3. 蝙蝠回声定位:模仿蝙蝠回声定位原理的雷达技术可以用于探测障碍物、跟踪目标等。
4. 蜻蜓翅膀:蜻蜓翅膀具有独特的结构,可以使其在飞行时自动调整角度和速度。
模仿蜻蜓翅膀的原理,可以设计出更轻、更高效的飞机和直升机。
5. 鱼类:鱼类的流线型身体可以使其在水中游得更快、更远。
模仿鱼类的身体结构,可以设计出更快的船只和潜水器。
6. 蜘蛛丝:蜘蛛丝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弹性,可以用于制造高强度材料、生物材料等。
7. 蜜蜂舞蹈:蜜蜂通过特定的舞蹈来交流食物来源的位置信息。
人类通过模仿蜜蜂的舞蹈,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交流方式和生态系统的运作规律。
8. 蛇的热感应器官:模仿蛇的热感应器官,可以设计出用于寻找目标的红外线传感器。
9. 壁虎足部:壁虎足部具有粘附力强的特点,可以使其在垂直表面上攀爬。
通过模仿壁虎足部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制造出更可靠的粘附材料和表面材料。
10. 象鼻:大象的鼻子具有灵活、强壮的特点,可以用于挖掘、吸水等。
通过模仿象鼻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设计出更加实用的机械臂和工具手。
11. 鳄鱼夹子:鳄鱼的夹子具有强力的夹持力和自锁功能,可以用于夹持、固定等应用场景。
通过模仿鳄鱼夹子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制造出更加可靠的夹具和工具。
12. 鹿角:鹿角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强度,可以用于防御和攻击。
通过模仿鹿角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设计出更加实用的材料和结构。
13. 蝴蝶翅膀:蝴蝶翅膀具有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独特的结构,可以用于制造美丽的装饰品和艺术品。
通过模仿蝴蝶翅膀的色彩和结构,可以制造出更加美观的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
14. 鼹鼠爪子:鼹鼠的爪子具有强大的挖掘能力,可以用于挖掘隧道和寻找食物。
100例动物仿生设计1. 鸟类仿生设计: 高效飞行机器人2. 蜘蛛仿生设计: 粘性爪足机器人3. 蚂蚁仿生设计: 自组织机器人4. 萤火虫仿生设计: 光控灯具5. 海豚仿生设计: 水下机器人6. 蝴蝶仿生设计: 自由飞行机器人7. 蛇仿生设计: 灵活机器人8. 熊猫仿生设计: 可爱智能玩具9. 蚊子仿生设计: 无声风扇10. 马仿生设计: 高速交通工具11. 蝙蝠仿生设计: 夜视装置12. 鲸鱼仿生设计: 海洋清扫机器人13. 孔雀仿生设计: 装饰性顶盖材料14. 毛毛虫仿生设计: 移动机器人15. 蜜蜂仿生设计: 自动采蜜机器人16. 鳄鱼仿生设计: 机器人底盘设计17. 猫仿生设计: 柔软机器人控制技术18. 蝴蛾仿生设计: 高效光伏电池板19. 蟋蟀仿生设计: 超声波传感器20. 螃蟹仿生设计: 自适应机器人手爪21. 蜘蛛猴仿生设计: 灵活运动机器人22. 火箭虾仿生设计: 水下推进器23. 刺猬仿生设计: 防爆材料24. 马鞍螺仿生设计: 软体机器人25. 犀牛仿生设计: 装甲车设计26. 鳄鱼皮仿生设计: 防水涂层材料27. 珊瑚仿生设计: 高效过滤装置28. 蝠鲼仿生设计: 高效船体设计29. 雏菊仿生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30. 百灵鸟仿生设计: 声学材料31. 乌龟仿生设计: 增强型防护壳32. 海胆仿生设计: 自动清洁机器人33. 孔雀蛇仿生设计: 弯曲性传感器34. 蜜蜂虾仿生设计: 微型水下探测器35. 海星仿生设计: 粘附材料36. 姬鱼仿生设计: 水下通信设备37. 猫头鹰仿生设计: 高清红外摄像机38. 刺鼠仿生设计: 防刺高温手套39. 瓢虫仿生设计: 粘性抓取机器人40. 螳螂仿生设计: 自动调整机器人身体41. 象鼻虫仿生设计: 抓取动作优化机器人42. 长颈鹿仿生设计: 高空工作机器人43. 青蛙仿生设计: 弹性跳跃机器人44. 蜜蜂猴仿生设计: 树木攀爬机器人45. 蚌仿生设计: 高强度材料46. 蛤蜊仿生设计: 水下钻探机器人47. 信天翁仿生设计: 高效蓄电池技术48. 鲸鱼胸骨仿生设计: 高张力建筑材料49. 星鼠仿生设计: 灵敏的机器人眼睛50. 海狮仿生设计: 水下侦查机器人51. 雄鹿角仿生设计: 高强度骨材料52. 盾虫仿生设计: 自动消防机器人53. 海豚耳朵仿生设计: 高灵敏度声波传感器54. 比目鱼仿生设计: 底部清扫机器人55. 青蛙腿仿生设计: 弹性跳跃机器人56. 飞鱼仿生设计: 高速水中滑翔机器人57. 斑马仿生设计: 捷足先登的机器人腿部设计58. 圆蛛仿生设计: 高强度特种丝材料59. 雁形飞行仿生设计: 群体飞行机器人60. 灾难蜡螟仿生设计: 原子力反应堆核辐射检测机器人61. 狒狒臀部仿生设计: 进阶型机器人底盘设计62. 神鹿仿生设计: 高武器系统装甲设计63. 地瓜田鼠仿生设计: 土块剥离动作优化机器人手臂64. 狐狸仿生设计: 植物生物感应器件65. 信天翁洗澡行为仿生设计: 水上清洁机器人66. 后拖鱼仿生设计: 极速水面滑行机器人67. 海带藻仿生设计: 太阳能电池板68. 燕子核心仿生设计: 灵活紧凑安全电瓶包69. 梅花鹿仿生设计: 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设计70. 萤虫尾巴仿生设计: 高亮度照明系统设计71. 浪花翼仿生设计: 高稳定运动控制系统设计72. 雨燕翅膀仿生设计: 高效升力翼型设计73. 狐狸耳朵仿生设计: 高灵敏度声音刺激传感器设计74. 壁虎趾端仿生设计: 高粘附力摩擦材料设计75. 鸳鸯种羽仿生设计: 羽翼颜色变化机制设计76. 热带鱼尾巴仿生设计: 高灵活性水下推进系统设计77. 七彩鸟喉管仿生设计: 高保真声音发射器件设计78. 鳄鱼皮纹仿生设计: 高稳定性摩擦防滑面设计79. 高傲公牛头角仿生设计: 高耐压碰撞材料设计80. 鸵鸟腿部仿生设计: 高刚性高柔韧动力传输设计81. 鱼鳞片层仿生设计: 高灵敏度压力传感系统设计82. 玲珑蜗牛壳仿生设计: 高强度材料83. 螳螂虾钳部仿生设计: 高力保持高速振动剪断系统设计84. 野猪皮毛仿生设计: 高耐磨、高阻尼振动吸收体设计85. 蟾蜍吸盘趾端仿生设计: 高粘附力、高稳定附着体设计86. 蜡螟亮光引诱行为仿生设计: 高功率、大范围、高安全红外波段激光发射设备设计87. 鹦鹉嘴部仿生设计: 高灵敏度、高耐用性声音、触摸、颜色识别传感器设计88. 长腿鹬蚌足部仿生设计: 高远距离、高精度动力传输与定位系统设计89. 熊猫大眼仿生设计: 高感光度、高分辨率、超广角监控影像传感器设计90. 巴布亚毒蛙皮肤仿生设计: 高化学品清洁能力、高抗紫外线诱变性材料设计91. 秘鲁蓝螳螂翅膀仿生设计: 高稳定紧凑卷曲柔性整平翅膀设计92. 丹尼尔汤姆逊仿生设计: 高抗压衬垫材料93. 缅甸天鹅粳稻仿生设计: 高产性、高耐盐碱地稻种设计94. 特罗索瓦尔传感行为仿生设计: 高帧率、高清晰度、自适应设计95. 牙脂鱼雷舰、救援仿生设计: 高速潜航、高载重、自修复材料设计96. 南极海冰王仿生设计: 高稳定性、高沉降速度、低海底地会材料设计97. 纹饰盾甲游击队仿生设计: 高强度、高韧性、高可调节冰、石子、球体防护材料设计98. 阿尔巴尼亚包层蜂巢电源仿生设计: 高容量、高输出、无线充电电池设计99. 玫瑰鹿长喉口鼻部仿生设计: 高无线电接收性能、高传感性、高体积、高定位精确度传感器设计100. 金头挂科蛤组织仿生设计: 高透明度、高防摔、高适应性蓝光屏材料设计。
十大颇具创意的海洋动物仿生设计源于海洋动物形体特征的仿生设计有很多,科学家通过对特殊而又具有代表性海洋动物形体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寻找海洋动物独具的美感因素与合理适应大自然的奥秘所在,并将这些自然界中的合理因素运用仿生设计学引入到日常的设计与生活中。
下面是十大颇具创意的海洋动物仿生设计。
鱼形汽车研究人员从鱼类身上获得了灵感,将鱼类“避免碰撞”、“同排移动”和“靠近同伴”三种行为规则应用于驾驶操控上,开发了一种智能化概念汽车“EPORO”。
该技术模仿鱼群在前行时绕开障碍物的同时避免互相碰撞的活动模式,使得该款概念车能够在车流中穿梭自如。
和现在马路上带着噪音呼啸而过的汽车不同,当EPORO在马路上行驶时,会自动按照行进方向编组,同路线的汽车既互相跟随,又保持一个合理的间距,而且,当前方出现障碍物时,还会自动规避。
简言之,这是些既不会堵车,也不会撞车的汽车。
水中污染物的仿生机器鱼这种机器鱼体长约50厘米,高15厘米,宽12厘米,身上装备有探测传感器,可以自动监测河水中的多种污染物,如轮船泄漏的燃油或其它化学物等,并利用GPS装置将数据适时传给研究人员。
这种机器鱼是科学家们根据仿生学原理设计制造的,它们游动起来酷似真正的鲤鱼,身体在发动机的推动下来回摆动,并用鳍和尾来改变它们的游动方向,其游动速度可达每秒半米。
这些机器鱼充电一次就能在水中持续游动24小时。
机器鱼“嗅出”一片水域中的有害物质时,它们就通过wi-fi无线连接彼此交流数据,然后适时向研究人员和环保部门发出警报。
台湾生化实验大楼仿照鹦鹉螺外形设计鹦鹉螺贝壳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形状之一。
自然界里,鹦鹉螺壳内部形成一连串相互连锁的完美螺旋对生规律、质地为珍珠质的小室,如此大自然奇迹的外壳里却隐藏着丑陋的头足类软体动物。
台湾生化实验大楼群由两幢大小互异、类似鹦鹉螺外壳的实验室大楼所组成。
两幢生化实验大楼内部为处理极端危险病毒研究的先进实验室,其外以象征完美形体与精密技术的外壳所包覆。
七大“生物仿生”技术作者:塔尔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2年第7期塔尔科学家所谓的“生物仿生”意思是灵感源自自然的人工设计。
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特殊的生物链,可以让万事万物在其中生存繁衍。
下面介绍七种惊人的源自自然的“生物仿生”技术。
鲨鱼皮与泳衣鲨鱼皮泳衣,是Speedo公司出产的一种模仿鲨鱼皮肤制作的高科技泳衣。
1999年10月,国际泳联正式允许运动员穿鲨鱼皮泳衣参赛。
2004年悉尼奥运会中,伊恩·索普穿着鲨鱼皮泳衣一举夺得3枚金牌,使得鲨鱼皮泳衣名震泳坛。
2009年世锦赛身着鲨鱼皮泳衣的菲尔普斯败给了身着Arena 产品的比德尔曼,鲨鱼皮泳衣在高科技泳衣领域的地位被赶超。
2009年7月,国际泳联决定于2010年5月之前全球禁用高科技泳衣。
从2000年到高科技泳衣被禁止使用,鲨鱼皮泳衣在期间世界纪录的打破上起了巨大的作用,也经历了从高科技泳衣行业的一家独大到被其他公司赶超的过程。
从电子显微镜下看,鲨鱼皮是由称为“皮质鳞突”的无数重叠的鳞片组成。
这些鳞突在长度方向有凹槽,可以调整水在其表面的流动。
这些凹槽同时可阻止漩涡或者是湍流旋涡的形成。
此外,粗糙的外形还能阻止藻类等在其身上寄生。
科学家已经在泳衣设计中(现在已经在重大的比赛中禁用)和船的底部设计中利用了“皮质鳞突”的特点。
同时,科学家还利用这种特点开发出需要阻止细菌生长的医疗技术。
白蚁巢穴和办公楼白蚁是天生的杰出建筑师。
白蚁是巢居生活的昆虫,蚁巢是白蚁集中生活的大本营,但群体活动的范围可以扩展到巢外相当远的距离。
各类白蚁不论如何生活,都有或简或繁的蚁巢,有些在地上筑垄高达9米,基部直径20至30米,有的巢筑在地下,也有的筑在墙壁里、树木中。
在天然环境中脱离蚁巢的白蚁很难长期生存,所以蚁巢在白蚁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蚁巢不仅保护白蚁群体免受外敌侵害,而且提供一个适于白蚁生活的稳定环境。
蚁巢内常年维持温暖,冬季巢内温度高于巢外,而在夏季巢内温度却低于巢外。
海洋仿生学的例子
海洋仿生学的例子
1、潜水机器人:有许多型号的潜水机器人可用于进行海洋探测,例如针对海床的地质测量和测量海床的温度、深度、水质、及海床物理环境等,例如,最近由新加坡研制出的AQUA俯仰型潜水机器人,它具有多种移动方式,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自动测量和监测;
2、海豚机器人:此机器人借鉴海豚的设计,具有极高的潜水深度,非常适合用于海洋巡航、测量、检测,识别海洋生物的行为,以及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和跟踪研究。
3、海洋无人机:此无人机可使用多种传感器进行记录,以便于捕捉、跟踪、定位海洋物体,对海洋环境进行检测,提取海洋实时信息和历史数据,便于研究学者深入了解海洋环境。
- 1 -。
全球10座模仿动物的建筑,各个让人眼前一亮无论哪一座城市,独特的建筑都是一大亮点,更是这座城市的明信片。
建筑师的脑洞是常人不及的,因此我们能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
这期就带大家去看看,全球十个最独特的动物风格的建筑,相信每一个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No.1 卡卡杜鳄鱼美居酒店卡卡杜鳄鱼美居酒店位于澳大利亚北领地的卡卡杜国家公园里面。
众所周知,鳄鱼是澳大利亚的一大特色,所以这家酒店就以鳄鱼为灵感,设计出这样别出心裁的酒店。
No.2 蒂劳i-SITE游客信息中心位于新西兰的蒂劳i-SITE游客信息中心,建筑的外形是一只吐着舌头的牧羊犬,牧羊犬的旁边则是一个牧羊人。
其实这座建筑就是一家销售羊毛产品的大型商店,但由于造型独特,慢慢的就成了地标。
据说吴奇隆和刘诗诗在这里拍过结婚照。
No.3 犬吠公园酒店位于美国爱达荷州的犬吠公园酒店也是一个狗狗形状的汪星人主题旅馆。
第一眼看上去以为是一个巨大的狗狗雕像,其实它的屁股有通往酒店的楼梯。
酒店一共有两座,大的那一座高达9米,小的只有3.6米。
No.4 Wolfartsweier幼儿园看完狗狗,咱们再来看看猫咪。
位于德国的Wolfartsweier幼儿园应该会很受小朋友的喜欢。
这座猫型的幼儿园由知名艺术家Tomi Ungerer设计。
猫的嘴巴是幼儿园的门,肚子则是教室、厨房和餐厅等场所,猫的头部是游乐场,尾巴则是紧急逃生通道。
No.5 海沃德国家淡水钓名人堂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海沃德国家淡水钓名人堂,是一家有关淡水钓鱼的博物馆,里面展示了淡水钓鱼运动的历史文物。
No.6 印度的国家渔业发展委员会印度国家渔业发展委员会全称The National Fisheries Development Board,简称NFDB,成立于2006年,是印度政府的渔业部。
既然是渔业部,那建筑的造型肯定要符合特色。
No.7 玛丽埃塔肯德基这是一家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玛丽埃塔肯德基店,肯德基既然是卖炸鸡的,那还有什么比将建筑设计成公鸡外形更贴切的呢。
受到了动物的启发而有的发明的例子以受到了动物的启发而有的发明是指人们根据对动物行为、生理特征或结构的观察而发明出来的物品、技术或系统。
下面将列举十个以动物为启发的发明。
1. 蚁群算法: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蚂蚁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
蚂蚁在觅食过程中会释放信息素来引导其他蚂蚁找到食物,这种信息素释放和蚂蚁的路径选择策略被应用于解决组合优化问题,如旅行商问题和路径规划问题。
2. 鸟类飞行的仿生飞机:人们通过对鸟类飞行的观察,设计出了类似鸟翅膀结构的飞机机翼。
这种仿生设计减小了飞机的阻力,提高了飞行效率。
3. 鲨鱼皮纹理的防污涂层:鲨鱼的皮肤具有一种特殊的纹理结构,可以减少水流的阻力和附着物的粘附。
基于这一观察,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仿生防污涂层,应用于船舶和水下结构,减少摩擦阻力和附着物的粘附。
4. 海绵状材料:海绵的多孔结构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或液体。
基于这个特性,人们开发出了各种吸水性能强大的海绵状材料,广泛应用于吸水、过滤和隔音等领域。
5. 蜜蜂采蜜行为的优化:蜜蜂在采蜜过程中会选择最短路径,避免与其他蜜蜂相撞。
这种采蜜行为启发了人们研发出了一种优化算法,用于解决网络路由、物流配送等问题。
6. 蜘蛛丝的仿生材料:蜘蛛丝是一种强度和韧性都很高的材料。
科学家通过对蜘蛛丝结构的研究,成功合成了仿生蜘蛛丝材料,可以应用于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7. 鱼类游泳的仿生机器人:人们通过对鱼类游泳的观察,设计出了仿生鱼类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可以像鱼一样在水中自由游动,用于海洋勘测、水下救援等任务。
8. 猫眼反光材料:猫的眼睛具有一种特殊的反光层,可以在暗处发出强光。
这种反光层的原理被应用于道路标线材料中,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9. 蝴蝶的色彩结构用于制造光学薄膜:蝴蝶的翅膀具有多层微结构,可以产生特定的光学效果。
科学家通过研究蝴蝶的色彩结构,制造出可以在光学薄膜中应用的多彩效果。
10. 蛙类的黏附力用于制造粘性材料:蛙类的脚趾具有一种强大的黏附力,可以在垂直表面上行走。
仿生发明举例仿生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结构、功能和行为的学科,它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生物学、医学、机械工程等领域提供启示,还可以为人类创造出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发明。
本文将以仿生发明为例,列举一些符合标题内容的创新发明。
1. 鲸鱼吸氧器:仿生学家发现,鲸鱼在深海中能够长时间游泳,是因为它们的鼻孔能够自动关闭,防止水进入呼吸道。
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研发出一种鲸鱼吸氧器,可以让潜水员在深海中长时间呼吸。
2. 蝴蝶飞行器:仿生学家发现,蝴蝶在飞行时能够灵活地调整翅膀的角度和形状,从而实现高效的飞行。
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研发出一种蝴蝶飞行器,可以在空中实现高效的机动飞行。
3. 蜘蛛丝材料:仿生学家发现,蜘蛛丝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可以承受很大的拉力和压力。
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研发出一种蜘蛛丝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强度的建筑材料和防弹衣等。
4. 鸟类飞行控制系统:仿生学家发现,鸟类在飞行时能够通过调整翅膀的角度和形状来控制飞行方向和速度。
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研发出一种鸟类飞行控制系统,可以让飞行器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
5. 蝙蝠声纳导航系统:仿生学家发现,蝙蝠在夜间飞行时能够利用声纳来探测周围的环境和猎物。
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研发出一种蝙蝠声纳导航系统,可以让无人机在夜间实现更加精准的导航和控制。
6. 蚂蚁集群算法:仿生学家发现,蚂蚁在寻找食物时能够通过释放信息素来引导其他蚂蚁前往食物源。
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研发出一种蚂蚁集群算法,可以用于优化物流配送和路线规划等问题。
7. 鲨鱼皮纹理材料:仿生学家发现,鲨鱼皮肤上的纹理可以减少水流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研发出一种鲨鱼皮纹理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速船舶和飞行器的表面涂层。
8. 蛤蜊吸附材料:仿生学家发现,蛤蜊在海底能够通过吸附来固定自己的位置。
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研发出一种蛤蜊吸附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强度的粘合剂和吸附材料。
9. 蝎子毒液药物:仿生学家发现,蝎子毒液中含有一种能够杀死癌细胞的成分。
龙源期刊网 盘点:人类模仿动物的发明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15年第41期乍一看,动物与发明这两者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人们却在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中受到一定的启示,许多科技发明也与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海鲎与电视摄像机海鲎的背壳上长着两只眼睛,两侧还长着1000只复眼。
当它发现鱼的身影时,能用突出眼眶的办法增大目标的清晰度,从而获得鱼体的轮廓。
发明家模仿鲎眼的原理,研制出了电视摄像机。
★蝴蝶与卫星控温系统遨游太空的人造地球卫星,当受到阳光的强烈辐射时,很容易“烧”或“冻”坏卫星上的各种精密仪器、仪表。
在蝴蝶的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拜蝴蝶为师,科学家们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的控温系统。
★水母与风暴预测仪水母,又称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
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对此,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出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
如果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其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并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长颈鹿和“抗荷服”长颈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其大脑和心脏的距离约3米,完全是靠高达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压把血液送到大脑的。
一般情况下,当长颈鹿低头饮水时,大脑的位置低于心脏,大量的血液就会涌入大脑,那么长颈鹿会因饮水时脑充血或血管破裂而死。
但是,裹在长颈鹿身上的一层厚皮却紧紧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上升。
飞机设计师和航空生物学家仿照长颈鹿皮肤的原理,设计出了一种新颖的“抗荷服”,从而减轻了超高速歼击机的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所引起的痛苦。
动物仿生学1.蝙蝠和雷达:蝙蝠的嘴巴和鼻子上长着一个怪异的“鼻状叶”结构,周围还有皮肤“皱纹”,这些组成了一种奇特的超声波装置,当蝙蝠发射超声波的时候,超声波碰到飞舞的昆虫就能立刻反射回来,这时,蝙蝠就知道:周围有吃的了;它们只需要快速地行动起来,就能美美地饱餐一顿;蝙蝠的这种本领叫做“回声定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雷达,雷达能及时探测出敌机的方位和距离,以便发出警报,然后进行狙击;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大胆地进行了尝试;他们研制成功一种“蝙蝠拐杖”,这种特殊的拐杖能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呐波,通过震动的强弱,帮助盲人探测障碍物的远近;2.苍蝇和照相机:苍蝇的一只复眼是由4000多只小眼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组成一个蜂窝一样的形状堆积在苍蝇的头两边;复眼对苍蝇的生活来说可重要了,苍蝇身上的许多部分都是与复眼直接相连,复眼看到目标之后,苍蝇就立刻出动,干起新的坏事;可别小看苍蝇的复眼,它们观察物体比我们人类还要仔细和全面;每秒钟闪烁60次的日光灯,你也许根本无法察觉,可是苍蝇却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地看出来;人类对苍蝇眼睛的研究至今,收藏非常丰富;人类对苍蝇眼睛的研究至今,收获非常丰富;美国人根据苍蝇复眼的原理发明了“蝇眼”航空照相机,这种照相机一次能拍摄1000多张高清晰照片;天文学也有一种叫做“蝇眼”的光学仪器,这是一种在无月光的夜晚也能够探测到空气簇射光线的仪器;这种仪器的多镜面光学系统正是根据苍蝇复眼的结构设计的;3.蝴蝶和防伪纸币:科学家通过研究大凤蝶发现其翅膀颜色本来是黄色和蓝色的,但是,在一般人看起来,它却是绿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科学家发现在显微镜下:蝴蝶翅膀上有很多很小的下凹的小坑,小坑底是黄色的,而坑的斜坡上是蓝色的,当阳光照射在蝴蝶翅膀上的时候,由于发生光的折射作用,人眼看到的蝴蝶翅膀上的时候,由于发生光的折射作用,人眼看到的蝴蝶就是绿色的;根据这个现象,人们在纸币或信用卡上也设置了许多小坑,这样,无论假币有多么逼真,都难逃光学设备的“法眼”;4.萤火虫和人工冷光:萤火虫的发光器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这两种物质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这其中要有氧气的参加;萤火虫呼吸的时候,如果氧气越充分,那么萤火素和萤火酶结合之后的复杂变化就会越剧烈,萤火虫发出的光就越强烈;近年来,科学家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和水等一些物质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充当闪光灯,这种光不会引爆瓦斯;5.长颈鹿和飞行服:长颈鹿身体表面有一层厚皮,当它低头时,厚皮紧紧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使它不会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意外;科学家依照这个原理设计了抗荷飞行服,飞行员穿上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血压的作用;当飞机加速时,抗荷飞行服还能压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这样,当飞机加速爬升的时候,飞行员不至于发生大脑缺血的现象,由此增加飞行安全性;6.袋鼠和蹲踞式起跑:袋鼠在起跑之前,总是要弯屈身体,把它们的肚子尽量贴近地面,然后以弹射的速度起动;1896年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伯克在100米跑的决赛中采用了这一技术,而且最终夺得金牌,从此以后,蹲踞式起跑的姿势才开始在全球风行起来;7.金枪鱼和船:在海洋鱼类动物中,金枪鱼是游泳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它们在捕食的时候,可以达到大约80千米的时速;金枪鱼的整个身体呈流线形,顺着头部延伸的游动过程中产生的阻力;另外,金枪鱼的尾部呈半月形,使它在大海里能够很快地向前冲刺;科学家们把这个成果应用到船上,为船装上了鳍类推进方式,这样,船在航行的时候,速度就更快了;8.鲨鱼和泳装:当你在电影里面看见鲨鱼快速游泳的时候,你是不是以为鲨鱼的皮肤是完全光滑的呢这样就没有摩擦力,可以使鲨鱼游得更快其实啊,如果你有机会的话,可以去亲手摸摸鲨鱼皮,你就会发现:鲨鱼的皮肤上有一些粗糙的齿状凸起;正是这些凸起能有效地引导水流,让鲨鱼游得更快;运动学专家们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出了一种特殊的泳衣——连体“鲨鱼装”,它不仅能引导水流,还能收紧身体,避免皮肤和肌肉的颤动,能让穿着这种泳衣的游泳运动员的竞争力更强;在悉尼奥运会上,澳大利亚游泳名将索普穿着一身“鲨鱼装”获得金牌,也让“鲨鱼装”一举成名;现在,设计人员对“鲨鱼装”进行不断的改进,他们在泳衣的腰部和臂部增添了许多硅材料制成的排水槽,据说,这种新式设计能让游泳选手的成绩提高3%;9.乌贼与人造烟雾:如果乌贼遇到危险,它就会立刻喷出墨汁,把周围的海水染黑,这时候,敌人看见前方一团黑,自然找不到乌贼的踪迹了,而乌贼就可以趁乱逃跑,在战争期间,曾有德国和美国的军队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造烟雾的种类越来越多,像烟气雾、油水雾、酸雾、烟火雾等;不仅如此,人造烟雾的应用范围也更广,在消灭病虫害、防止霜冻等方面,人造烟雾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催泪弹10.鱼鳔和潜水艇:鱼能潜水,关键在于它的鱼鳔;当鱼鳔里充满空气时,鱼就能上浮;反之,鱼鳔里空气被释放出来时,小鱼就会下沉;科学家通过观察研究鱼的沉浮,得到了很大的启发,研究出了潜水艇;如果我们的船上也有这种“鱼鳔”,只要往舱里灌水,船就能下沉,如果要船上浮的时候,只需要把舱里的水排出,把空气压进水舱不就行了潜水艇是模仿鱼鳔的原理做的,通过给水箱加水和排水让潜水艇沉下去又浮上来; 11.植物与迷彩服:以墨绿色模拟草地丛林色,浅绿色模拟经光照的叶子的颜色,褐色则模拟树干色,黑色模拟阴影;于是,便产生了利用以上不同色块构成的新型军服——迷彩服;迷彩服是一种利用颜色色块使士兵形体融会于背景色的伪装性军服;如今,迷彩已不仅仅是在士兵的军服和头盔上使用,各种军用车辆、大炮、飞机等军用器材装备上也普遍涂上了迷彩色的材料;。
由海洋生物启发发明的8个事例1. 铠甲海洋中有很多动物身上生长着坚硬的外壳,例如龙虾和海胆。
这些海洋生物的铠甲启发了科学家发明了新型的坚固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防弹衣和护甲。
2. 超级黏性胶带海洋中一些生物体表面有着非常强的黏附力,例如海藻和海绵。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这些生物,开发出了具有超级黏性的胶带,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医疗领域。
3. 蜈蚣机器人蜈蚣是一种介于虫和脊椎动物之间的生物,它具有多条腿和灵活的身体。
基于蜈蚣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科学家们设计了蜈蚣机器人,可以在狭小空间中自由移动,用于救援和勘探任务。
4. 深海探测器深海中存在着许多神秘的生物和资源,但深海环境对人类来说极为恶劣。
受到水母和其他深海生物启发,科学家们发明了深海探测器,可以在深海中进行探索和研究。
5. 自清洁表面涂层海洋中的一些生物具有特殊的表面结构,可以使其自动清洁。
科学家们研究了这些生物的表面结构,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表面涂层,可以应用于建筑和汽车等领域,减少清洁成本。
6. 鱼雷鱼雷是一种在水中迅速移动并攻击目标的武器。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鱼类的游动方式和形态,设计了鱼雷,使其能以高速穿越水中,用于海军作战和水下探测。
7. 仿生潜艇潜艇是在水下进行航行和活动的交通工具。
受到海豚和鱼类的启发,研究人员设计了仿生潜艇,模仿海洋生物的流线型身体和高效的游泳方式,提高了潜艇的航行性能和机动性。
8. 赤潮监测技术赤潮是由海洋中的大量浮游植物引起的一种现象,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研究浮游植物的生长和扩散机制,科学家们成功开发出赤潮监测技术,用于预测和监测赤潮的发生和扩展,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以上是由海洋生物启发发明的8个事例,这些发明不仅展示了海洋生物的神秘和独特之处,也为人类创新和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形态仿生举例
形态仿生是指人类学习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和功能,从而创造出具有类似形态和功能的人造产品或系统的一种设计方法。
以下是几个形态仿生的举例:
1. 鸟类的翅膀形态仿生:通过研究鸟类翅膀的结构和运动,人们设计出飞机的机翼和飞行控制系统,实现人造飞行。
2. 海豚的皮肤形态仿生:通过研究海豚的皮肤结构和表面微观形态,人们设计出具有减阻和自清洁功能的材料,应用于船舶表面和涂层中。
3. 蝴蝶的色彩形态仿生:通过研究蝴蝶翅膀的色彩和光学特性,人们设计出具有光学反射和透明效果的材料,应用于建筑和装饰领域。
4. 蛤蜊的运动形态仿生:通过研究蛤蜊的运动方式,人们设计出具有类似功能的机器人,可以在水中进行吸附和移动,应用于水下勘探和清洁等领域。
5. 花朵的结构形态仿生:通过研究花朵的结构和开放方式,人们设计出具有类似结构和运动的机械臂,可以应用于太空探索和医疗手术等领域。
海洋动物与军事发明1、电鱼与伏特电池。
2、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3、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5、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6、潜水艇和鱼的沉浮。
世界上有许多发明家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那潜水艇又是从什么身上得到的启示呢?当然是鱼了!有一次在水池里看鱼,鱼一会儿浮在水面,翻个身肚皮朝天仰游起来,一会儿沉到水底,窜来窜去,只能隐约看到一点影子,可真像只小小的潜水艇。
从那时候我就想:那潜水艇是不是科学家从小鱼身上得到启示的?为了弄清楚,我就去上网找资料。
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小鱼原来它是从鱼鳃里透气。
难道潜水艇也有鱼鳃?小鱼有气囊,难道潜水艇也有气囊?当然不是,潜水艇是带氧气下去的,就像上月球没有带氧气一样,不能生活在月球里的。
潜水艇在水里时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呢?和小鱼一样是什么力量把身体抬起?那潜水艇是怎样升降的呢?原来潜水艇上有一个蓄水仓,和小鱼的气囊一样,当潜水艇要上升时,就通过水管把蓄水仓里水排出;潜水艇要沉下时,就通过水管往蓄水仓里注水。
那潜水艇是怎样前进的呢?原来潜水艇后面有一个风扇叫排力扇,当潜水艇要前进时,只要开动排力扇就可以了。
当然要升降时,也有升降排力扇可以调节升降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
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
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
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十大颇具创意的海洋动物仿生设计
源于海洋动物形体特征的仿生设计有很多,科学家通过对特殊而又具有代表性海洋动物形体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寻找海洋动物独具的美感因素与合理适应大自然的奥秘所在,并将这些自然界中的合理因素运用仿生设计学引入到日常的设计与生活中。
下面是十大颇具创意的海洋动物仿生设计。
鱼形汽车
研究人员从鱼类身上获得了灵感,将鱼类“避免碰撞”、“同排移动”和“靠近同伴”三种行为规则应用于驾驶操控上,开发了一种智能化概念汽车“EPORO”。
该技术模仿鱼群在前行时绕开障碍物的同时避免互相碰撞的活动模式,使得该款概念车能够在车流中穿梭自如。
和现在马路上带着噪音呼啸而过的汽车不同,当EPORO在马路上行驶时,会自动按照行进方向编组,同路线的汽车既互相跟随,又保持一个合理的间距,而且,当前方出现障碍物时,还会自动规避。
简言之,这是些既不会堵车,也不会撞车的汽车。
水中污染物的仿生机器鱼
这种机器鱼体长约50厘米,高15厘米,宽12厘米,身上装备有探测传感器,可以自动监测河水中的多种污染物,如轮船泄漏的燃油或其它化学物等,并利用GPS装置将数据适时传给研究人员。
这种机器鱼是科学家们根据仿生学原理设计制造的,它们游动起来酷似真正的鲤鱼,身体在发动机的推动下来回摆动,并用鳍和尾来改变它们的游动方向,其游动速度可达每秒半米。
这些机器鱼充电一次就能在水中持续游动24小时。
机器鱼“嗅出”一片水域中的有害物质时,它们就通过wi-fi无线连接彼此交流数据,然后适时向研究人员和环保部门发出警报。
台湾生化实验大楼仿照鹦鹉螺外形设计
鹦鹉螺贝壳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形状之一。
自然界里,鹦鹉螺壳内部形成一连串相互连锁的完美螺旋对生规律、质地为珍珠质的小室,如此大自然奇迹的外壳里却隐藏着丑陋的头足类软体动物。
台湾生化实验大楼群由两幢大小互异、类似鹦鹉螺外壳的实验室大楼所组成。
两幢生化实验大楼内部为处理极端危险病毒研究的先进实验室,其外以象征完美形体与精密技术的外壳所包覆。
建筑外壳式样是几何交织的细纹,重现病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排序。
该建筑由建筑设计师玛尼弗瑞德-尼科莱蒂(Manifred Nicoletti)设计,被称为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实验大楼
澳大利亚水母形海洋城
英国仿生学建筑公司Arup Biomimetics推出了以水母为灵感打造的海洋城“Syph”。
该设计试图解决未来40年后当澳洲的大面积陆地被海水淹没并导致剩余房地产价格暴涨时所出现的“买房难”问题。
Syph水下城市由众多的建筑单元组成,在各种生物技术的帮助下,每一个单元都将拥有电力供应及食物生产系统以实现循环运转。
此设计具有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流动、雅致的结构。
让人真正感受到海中生活的“水母”房子
这栋造型别致的房子是由美国加州建筑师以水母为灵感设计的,是高科技的产物。
整个房子无论外形或者内部构造都与海洋生物水母相似,房子内部很大部分由液体构成,让人真正地感受到在海中生活,离不开水,融于自然的神奇。
之所以整屋子的“水”,是由于这房子的设计运用了特殊的外部包膜和过滤系统,使得雨水在经过净化后储存于墙壁内,“水”进入到房子内部,在房内流动,为房子的加热或冷却系统提供“原料”。
设计师还在做进一步研究,希望“水母”房子除了具有艺术美感,还能做到真正更好的节约“能源”。
海豚形豪华游艇
这是一艘造型独特的仿生游艇,受到张着嘴的海豚的启发,Schopfer游艇公司打造了这艘全长有米的超豪华游艇。
这艘豪华游艇可容纳12人,主层由两个甲板构成,包括有休息室、餐厅、厨房、储藏室、游泳池和可停放直升机的弓形甲板。
进一步看,船底层有一个休息室、一个游泳池和一个高12英尺(约米)的玻璃餐厅,第二层则是客房及次级甲板,第三层有个人包间、快艇操控室和顶部甲板。
据说,游艇尾部和中间像眼睛的圆形框架均由手工雕刻而成。
鲨鱼皮泳衣
在现代竞技泳坛比赛中,金牌的最后归属往往取决于整个比赛中百分之几秒的微小差距。
因此,运动员们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增强力量、提高速度。
世界著名的泳衣制造商Speedo
公司设计了一种新型连体游泳衣—“鲨鱼皮”。
根据鲨鱼的皮肤,模仿鲨鱼鳞片帮助鲨鱼在水中的穿行方式而专门设计出了鲨鱼皮泳衣。
“鲨鱼皮”在实践中被证明可以有效帮助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减少阻力。
Speedo研究小组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来研究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水流的行进情况。
由此预测运动员在泳池中移动的过程中,身体和水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泳衣所起的作用。
为了确保最低的阻力和最快的游泳速度,泳衣的缝制及不同拼块的位置都需要研究结果的指导。
研究人员指出,“鲨鱼皮”与老式泳衣相比会减少4%的阻力;虽然没有很大差异,但已经足够区分金牌与银牌。
除了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之外,“鲨鱼皮”还有挤压运动员肌肉的作用,从而提高运动员的重心稳定并减轻导致劳累的肌肉颤动,由此有许多运动员开始认识到运动中肌肉受到挤压的好处。
为了达到最佳的压缩效果,“鲨鱼皮”连体泳衣的设计是通过激光扫描数百名国际游泳健将取得数据,并根据数据来进行三维设计。
穿上这种泳衣,游泳运动员可以把成绩提高至关重要的几秒。
海螺壳型士兵盔甲
几年前在印度洋底发现的一种软体动物“Cysom allon squam iferum”拥有坚固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外壳,美国科学家据此开发出士兵盔甲和军用车辆防护装甲。
这种软体动物生活在印度洋底热液涌出口附近的极端环境中,可以忍受温度的大幅波动和极高的酸性,并能抵御螃蟹等掠食者的攻击。
这种海螺的壳有三层结构,最外层是粗糙的硫化铁,中间层由非常柔软的有机物组成,最里层是钙化物。
中间层能够在受到攻击时吸收大部分能量,同时有助于隔热和消除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研究指出,这种新发现的腹足动物的壳不同于任何天然或人造材料,其独特的三层结构能够抵御任何可能使其削弱或破裂的能量,是一种无与伦比的防护盾牌。
贝壳别墅
日本避暑胜地轻井泽有一栋巨大的“双贝壳”度假别墅。
别墅围绕一棵大枞树,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在它的周围生长,使它融合在景色中。
别墅的整个结构是由两个二维曲面组成。
壳体的边缘是自由曲线,表面是三维曲面与扭面。
在壳体中,有地板,分割空间的墙壁,装饰了的房间。
虽然第一眼看上去,椭圆形体可能浪费空间,但是,通过椭圆空间下半部的家具和摆设最大化利用了空间。
椭圆形的空间的底部是平平的地板,地板离地面高米,较低的壳结构也高出地面,保持同样高度的露台。
地板里安装了辐射采暖系统,底部成为弓形空间,它成为底部有热管的采暖空间。
地板下的暖空气可以有效加热地板。
最后,将温暖的空气通过窗户的缝隙流出,防止冷风的现象。
人不在时候,如果温度降至冰点,系统自动将下方的地板下的管道中灌注防冻剂。
该系统还有自制的除湿和通风装置,可在全年自动运行。
所有的入气口和排气口都安装在窗框下方,让气流穿过窗外面的阳台。
窗户可以开启,能尽量利用自然通风,所以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安装空调。
在别墅,人们居住的时间往往是短期的,椭圆墙壁里铺设了60毫米硬聚氨酯,减少墙壁的热容量。
为了增加内部装修表面强度,在表面直接喷涂了聚氨酯合成树脂,该材料经常用于面板的背面,它能有效的防火、吸音、隔热和防湿。
中央控制系统用三个按钮管理所有机械和电气设备。
此外,生物识别锁和安全系统减少了人们对内部安全管理的焦虑和压力。
感知障碍物机器龙虾
它有触须、一个保护壳和八条腿,但这不是普通的龙虾。
它能够感知障碍物、可以探测地雷以及向军队发送信息。
这是由塑料和金属制成的仿生机器龙虾。
科学家们认为探测海底河床的最佳方式是利用龙虾的生物特性:它们的神经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应变能力很强。
机器龙虾的外形像真龙虾一样,也长着能够感知障碍物的触须。
它的8条腿允许它们朝着任意一个方向移动,爪子和尾巴则帮助它们在湍急的水流以及其它环境下保持身体稳定性。
这些机器龙虾拥有很高的灵活性,可用于探测水下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