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诗与宋诗风格及形式特征的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文学流派辨析唐诗与宋词的风格特点与创作手法文学流派辨析:唐诗与宋词的风格特点与创作手法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与创作手法。
本文将对唐诗与宋词进行辨析,探讨它们在形式、题材、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与共同之处。
一、唐诗的风格特点与创作手法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其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抒情与咏史并重:唐诗既有抒发个人感情的抒情诗,也有描绘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咏史诗。
这种并重的特点使得唐诗既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又有对时代与历史的思考与反思。
2. 崇尚自然与山水意境:唐诗追求自然真实与山水意境的描绘,强调对自然界的热爱与亲近。
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摹,唐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3. 修辞手法繁多:唐诗中广泛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同时,唐诗还注重音韵与押韵的处理,使得诗句更富韵律感。
4. 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唐诗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为特点,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将复杂的情感与思想凝练成深入人心的作品,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二、宋词的风格特点与创作手法宋词是唐诗之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风格特点与创作手法与唐诗有着明显的区别:1. 近景描写与情感表达:宋词注重描写近景,着重表现人物心情与内心变化。
相比唐诗,宋词更加注重人物情感的描写与表达,展现了对爱情、生活琐事等个体经验的关注。
2. 以曲调为主导:宋词通常配以特定的曲调演唱,因此在创作上更加注重词牌、曲调的选择与运用。
曲调的起伏与变化成为宋词作品中的重要特色,使得词曲相和谐。
3. 深情细腻、婉约含蓄:宋词以其深情细腻、婉约含蓄的风格著称。
通过对细节的描摹和微妙的情感表达,宋词创造了一种柔软、温婉的艺术氛围。
4. 唤醒读者的联想与共鸣:宋词常常采用典故、象征等手法,通过引起读者的联想与共鸣,增加作品的意境,并给人以深思。
三、唐诗与宋词的共同之处尽管唐诗与宋词在风格特点与创作手法上存在诸多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1. 皆以言志抒情为主题: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以抒发情感与表达思想为主题。
浅析宋诗与唐诗的风格差异唐诗与宋诗,它们本是一脉相承的,从整个诗史来看,宋诗正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又存在很大差异,宋诗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在其基础上变革、创新发展起来的。
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唐宋诗歌的差异在于:“唐诗以韵胜,宋诗以意胜”、“唐诗丰腴多彩,宋诗瘦劲平淡”。
(一)宋诗“以平淡为美”,唐诗“以丰腴为美”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而且写景抒情信手拈来,读来有深情远韵,有一唱三叹的感觉。
唐诗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熟”的特点。
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这座山峰同时给宋人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因此,宋代诗人走出了一条与唐诗不同的路子,其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
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以视为对唐诗风格的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以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试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试、黄庭坚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
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见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复书〉〉之二)。
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显然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
这也是宋代诗人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
宋朝历经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宋诗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及派别,下面就分别以各阶段的诗人及诗作为例,进一步阐释“以平淡为美”这一整体性风格追求。
北宋初年,以王禹偁、林逋为代表的“白体”诗人的诗作。
王禹偁在文学主张上不满五代浮靡文风,积极倡导革弊复古,所作诗文内容较为充实,风格平易淡雅,对后来宋代文学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唐诗与宋词的艺术风格对比赏析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创作时期,两者在艺术风格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唐诗与宋词的艺术风格进行对比赏析。
一、艺术风格特点1. 唐诗的艺术风格唐诗以写景为主要特点。
唐代的诗人们善于描绘自然景物,通过各种意象和形象的描写,给人以极强的感受力。
他们追求形象的艺术表现,通过具体的描写手法,力求将景物形象化、生动化。
同时,唐诗的艺术风格也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表现,注重诗句的朗朗上口和韵律的和谐统一。
2. 宋词的艺术风格宋词的特点是以抒情为主。
宋代的词人们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词的写作风格更加自由灵动,不再受到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的严格约束。
宋词更注重音乐性与意境的表达,通过巧妙运用词牌、对仗和押韵,使词的表达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二、表现手法对比1. 描写手法唐诗以具体形象描写为主,注重表现景物的外在形态与特征。
常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诗句更加鲜活生动。
宋词注重抒发内心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感情表达,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词人的情感世界。
2. 音韵表现唐诗追求和谐的音乐感与韵律感,通过抑扬顿挫的韵律排布,使诗行更加抑扬顿挫。
宋词更加注重对词牌名曲的使用,通过对仗和押韵的巧妙运用,使词的音乐感更为突出。
三、意境营造1. 唐诗的意境营造唐诗注重对景物的形象化描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刻画出自然景物的美丽与壮丽,营造出宏伟壮丽、奇崛迷人的意境。
2. 宋词的意境营造宋词侧重于写人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描写,创造出温婉、细腻的意境。
同时,宋词也注重景物与情感的结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主题情感相互烘托,使意境更加鲜明。
四、艺术价值对比1. 唐诗的艺术价值唐诗以其雄浑大气、自然真实的描写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为后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宋词的艺术价值宋词以其细腻婉约的艺术表现和清新明快的音乐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朵璀璨的明珠。
唐诗和宋诗的比较唐诗和宋诗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环境背景,这意味着两者无论在题材,语言特色还是艺术风格上都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一)题材和表现内容上一方面,唐诗虽然也有很多反映政治社会现实的诗,但由于宋朝政治比较腐败,人民生活不安定,在那样的背景下,宋诗在反映统治者的内部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民生疾苦等方面等忧国忧民的内容上表现的更为全面,广泛。
并且由于南宋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危机,其写出的诗呈现爱国花,涌现出了陆游,文天祥等爱国诗人,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的就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
另一方面,唐诗更多的继承的是“诗言志”的传统,很多诗是为了抒发自己对的理想抱负的执著追求,或表达自己某方面的思想感情。
但宋诗更多的是些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日常自然现象或生活场景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艺术特色和风格上首先,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这也就是所谓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如在唐诗中,经常通过竹子这一意象来表现一种不像恶势力屈服的气节。
通过杨柳来表示依依不舍的情怀,通过杜鹃来表现游子的思乡情怀。
所以唐诗往往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
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
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
它的语言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练,而是深析透辟。
例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并没有把庐山的具体面目描绘出来,而是侧重表现由山引发的哲理性思考。
再如他“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虽然也有意象,但与唐诗的激情预警不同的是它是激情与李,让理从事出,理从景出,是为了表现人应该忘记痛苦和烦恼和道理。
唐诗是诗人之诗,所写的诗语言多通俗自然,而宋朝由于文人执政,且很多人喜欢读书,博学之才倍出,所以宋诗是学者之诗,他们好用典,经常可以唐诗重“兴象”,宋诗重“意理”;唐诗尚“意境”,宋诗重“理趣”;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
唐代诗歌和宋代词的风格特点比较唐代诗歌和宋代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个重要流派。
虽然它们都属于诗歌,但是它们的风格和特点却是不同的。
本文将从文学时代背景、诗歌表现手法、诗人的人物形象等方面,对唐代诗歌和宋代词进行比较,以期更好地理解唐宋文学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一、时代背景唐代诗歌是在大唐盛世中兴起的,盛世的社会繁荣和经济发展是唐诗能够迅猛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这个时期,拥有闲暇和学识的人们积极地从事诗歌创作和学习。
诗人们大多在府第、山水间寻找素材,创作了很多讴歌历史、描写风景、抒发个人情感的优秀诗篇。
宋代词则在唐代诗歌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宋代是以文化繁荣和离经叛道的思潮为主的时期。
它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都有着极大的发展。
宋代词人们以“墨客”称呼自己,他们开始注重表现诗人自身的情感和思想,把自己的体验、人生感悟融入到词中,使得词得以成为一种真诚的、抒情的、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学形式。
二、表现手法1. 韵律唐诗中的韵律多种多样,但以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以及五言律诗最为常见。
这些诗歌的特点在于它们的韵律和押韵都非常明显,四句或八句诗中都能恰到好处地延续、传递情感。
唐诗有时还包含有音韵和谐的“赋诗”形式,抑扬顿挫的古典文体风格得以得到充分展现。
而宋词则弱化了对于韵律和押韵的要求,不拘泥于传统的文体,追求语感和情感。
一首完美表达情感的好词不需要刻意地去找对仗的字句,而可以像自由形式一样地畅所欲言,抒写内心感受。
2. 艺术表现手法唐诗注重以准确的语言和充分的想象力来描绘形象,注重描写自然景观的神韵,善于利用修辞手法来强化表现力。
而宋词则更注重描写细节和写出更有深度的意蕴,打破传统框架,创新意词表达手法,采用折叠、借景等手法,以较为格外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主题。
3. 文字表达方式唐诗贡献出来的文体非常成熟、稳定,以人物、景物为中心,刻画细腻。
但是有人认为唐诗缺乏某种性情。
宋词则以娴静为主,温雅的表达方式表达出宋代社会生活的柔和和安宁。
试论唐诗与宋诗风格及形式特征的差异诗歌发展本是一脉相承的。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经由重情到重理。
唐诗、宋诗正是最璀璨的两颗明星。
他们风格特异、各有千秋,千百年来激回响。
唐宋诗风格的特色,正如《诗词散论·宋诗》中所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下面就是我对唐宋诗风格及其差异的二三浅见。
(一)唐诗主情韵,宋诗主理趣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为例。
同样是游庐山,李白重情韵,苏轼重理趣, 格调韵味完全不同。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样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诗情辞华美,兼具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
而苏轼的《题西林壁》是这样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既没有引人入胜的景致描写,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感情抒发,而是洋溢着一种理性思维的气息。
深刻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由此可见,宋代诗人多喜说理、善议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层意蕴,从而给人们以新的启迪。
宋代诗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使宋诗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洋溢着理性的光辉。
而唐诗则善于言情,激情澎湃,直抒胸臆,极富浪漫色彩。
唐不论山水诗、送别诗、怀古诗、爱情诗都情韵丰华,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二)唐诗蕴藉含蓄,宋诗深析透辟同样是说理,唐宋诗也有很大区别。
唐诗中也有富于理趣的诗,像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人虽然只是叙事写景,但新雨松林、山风秋月、鸣琴一曲,均可悟道。
最后以不答作答,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寓理于景,意馀于词,这是唐诗言理的特色。
而宋代诗人多善于思考,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层意蕴,从而给人们以新的启迪,因此宋代的“理趣诗”不胜枚举。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唐诗宋词”一语,是唐诗与宋词的并称,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题材内容的差异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
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2、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3、风格的差异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宋诗的特点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
“以文为诗”。
唐代个别诗人如韩愈等已开其端。
但奉为圭臬,因之蔚为一代诗风者则自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而达到极致。
由“以文为诗”到“以议论为诗”,宋诗之所以在强大的唐诗影响之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这一风格特征﹐有著深刻的时代根源。
北宋时期,政治改革和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一直是知识分子关心的主要问题。
终南宋之世﹐主战和主和﹐又将朝野士人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
绝大多数诗人具有官僚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
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征。
其次,宋代儒学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习﹐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蔚为风气,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
所谓某人好议论。
唐诗与宋诗差异论略
总体来说,唐诗和宋诗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首先,在形式上,唐诗强调结构,它具有高度的抑扬顿挫和复杂的节奏。
尤其是唐诗的表
达形式更加端庄,四言五言,九七八绝,特别受到唐朝众多文人朋友的喜爱。
宋诗也丝毫
不落后,它有着以歌舞之韵所表达的幽默,俳谐,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和五言古诗。
其次,在主题上,唐诗注重表达神态,多有身临其境的描述。
他们热衷于表现他们怨尤、
思古、抒感、赋能等内容。
宋诗则重点在歌颂平凡生活,表达容易近人,所提供的内容更
加具有冲击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认同。
再者,在写作技巧上,唐诗重视写景,将自然景观通过叙事的思维方式表现的情调地准确
之极,旁征博引,堆砌修辞等方法把他们对于自然,历史,人情等丰富层次的认知加以表达。
宋诗更注重思维技巧,他们把历史,自然,社会,政治等领域的知识整合在文辞之中,使得表达的情调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唐诗和宋诗的差异可见一斑,尽管两者在相同的诗体基础上展开叙述,但由于形式与主题的差异,以及特色的写作技巧,使得两者在形成各自风格的过程中,也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诗文文化优秀精神。
唐诗与宋词的艺术风格比较介绍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唐诗和宋词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
唐诗的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唐诗以其深厚的人文情怀、精湛的艺术表达和广阔的题材面貌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唐诗的一些主要特点:1.自由韵律:唐诗追求自由奔放,接纳各种形式和韵律。
除了五言绝句之外,也有七言绝句、律诗等形式。
2.准确表达:唐诗以简洁明了、准确深刻的表达为特点。
它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出生动而具体的意象,让读者能够迅速抓住作者想表达的核心。
3.抒发情感:唐诗多情感真挚,表达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
它以抒发人生感慨、咏史抒怀、吟咏自然等方式来传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修辞技巧:唐诗中普遍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借代等,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宋词的特点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宋词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而备受推崇。
以下是宋词的一些主要特点:1.精炼艺术:宋词注重表现情感细微之美,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
它通过精准选字和巧妙排比来呈现深邃而动人的意境。
2.婉约风格:宋词偏向柔美、细腻,并追求一种含蓄委婉的风格。
它回避直接表露情感,在间接和暗示中表达内心所思所感。
3.描述细致:宋词对于景物描写非常注重细节,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绘来营造丰富的意象,给读者带来视听上的享受。
4.乐府传统:宋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唐代乐府诗的传统。
它常常运用古辞和民歌的元素,兼具文学性和音乐性。
比较虽然唐诗和宋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但它们在艺术风格上有一些显著差异:1.表达方式:唐诗以直接而坦率的方式表达作者情感,而宋词则更多地使用暗示与委婉。
2.韵味与节奏:唐诗多以绝句形式出现,其韵味和节奏相对规整;而宋词则更灵活自由,在字数和韵律上相对宽松。
3.主题内容:唐诗涉及广泛,不拘一格,以抒发情感、抒怀人生为主;宋词注重爱情、自然景物等主题,更加细致深入地描写。
唐宋诗歌的比较分析唐代和宋代是中国诗歌史上两个最为辉煌的时期,其中唐代更是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期”。
两个时期的诗歌风格、题材、表现手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
1. 诗歌风格唐代诗歌大多以写景、写人、写事为主,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句式优美、音律和谐。
唐代诗人钟情于形式优美、言辞华丽的诗歌,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韩愈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王之涣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宋代诗歌则更加注重表现诗人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内容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宋代诗人常用典故、引经据典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苏轼的“后会无期酒阑珊,人生得意须尽欢”,查慎行的“忆昔孤坟在荒丘,巨蛇缠而鬣蜣秋”,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2. 诗歌题材唐代诗歌涉及的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宫廷、战争、爱情等。
唐代诗人用诗歌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试图通过自己的感触说出所有人的心声。
唐代的诗人是面对着中国封建王朝最强盛的时候创造了大量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宋代诗歌的题材更多侧重于个人情感,道出诗人内心自我意识的探寻。
宋代的诗人是面对着中国封建王朝开始走向灭亡时创造了壮烈悲凉、辞严正直的诗歌作品。
宋代的代表性诗人苏轼也侧重于反映诗人个人的内心情感,如苏轼的《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苍颜。
”3. 表现手法唐代的诗歌多讲究诗歌的外在美感,注重情感表现,善用引经传古、形象描写、音乐美、自然景物来达到丰富多彩的情感寄托与情感拓展。
唐代的诗歌句式多为典雅、朴实句式,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目的。
唐代诗歌的音乐美画面美的完美结合的最好。
宋代的诗歌则注重于表现诗人的内心和思想,更偏向于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宋代的诗歌多以宋词的形式呈现,对语言形态的把握更有审美性、美学性、和谐性。
总的来说,唐代的诗歌形式多、形态美丽,宋代的诗歌意境深、哲理高。
试论唐诗与宋诗风格及形式特征的差异
诗歌发展本是一脉相承的。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经由重情到重理。
唐诗、宋诗正是最璀璨的两颗明星。
他们风格特异、各有千秋,千百年来激回响。
唐宋诗风格的特色,正如《诗词散论·宋诗》中所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下面就是我对唐宋诗风格及其差异的二三浅见。
(一)唐诗主情韵,宋诗主理趣
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为例。
同样是游庐山,李白重情韵,苏轼重理趣, 格调韵味完全不同。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样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诗情辞华美,兼具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
而苏轼的《题西林壁》是这样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既没有引人入胜的景致描写,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感情抒发,而是洋溢着一种理性思维的气息。
深刻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由此可见,宋代诗人多喜说理、善议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层意蕴,从而给人们以新的启迪。
宋代诗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使宋诗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洋溢着理性的光辉。
而唐诗则善于言情,激情澎湃,直抒胸臆,极富浪漫色彩。
唐不论山水诗、送别诗、怀古诗、爱情诗都情韵丰华,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二)唐诗蕴藉含蓄,宋诗深析透辟
同样是说理,唐宋诗也有很大区别。
唐诗中也有富于理趣的诗,像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人虽然只是叙事写景,但新雨松林、山风秋月、鸣琴一曲,均可悟道。
最后以不答作答,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寓理于景,意馀于词,这是唐诗言理的特色。
而宋代诗人多善于思考,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层意蕴,从而给人们以新的启迪,因此宋代的“理趣诗”不胜枚举。
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该诗集中表现了人生、景物的变幻,并用哲理性的眼光来审视这种变幻。
“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题的惊叹,说理而不枯燥,深析透辟,含意丰富,意味隽永。
(三)、唐诗雍容丰腴,宋诗气骨瘦劲
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兴盛时期。
国力的强盛,开放的立国胸襟和开明的政策,造就了唐诗雍容丰腴的风格。
以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为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这三首诗虽属应制之作,然造境用语颇显功夫。
诗句中“群玉山”、“瑶台”、“凝香”、“露华”、“沉香亭”等用语优美华赡,字字珠玑,丰满华丽,有一种雍容之气。
而宋诗的美感,则在于它表达出来作者的气节和所蕴含的风骨,所以感觉潇洒豪迈,俊秀刚劲。
如黄庭坚的《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此诗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
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中除了誉此诗“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
五、六句对意流行。
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
他还指出:“涪翁以惊创为奇才,其神兀傲,其气崛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
呈现一种一往无前的劲气。
(四),唐诗以绚烂为美,宋诗以平淡为美
纵观整个唐诗史,其诗作都呈现出绚烂的特点。
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丽雄浑的绚烂;有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象万千的绚烂;有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豪放洒脱的绚烂;有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声色相宜的绚烂;还有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华美迷离的绚烂。
高山仰止,唐诗犹如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其各方面都已经成熟完备了。
因此,有别于唐诗绚烂的风格,宋代诗坛整体而言,则是以平淡为美。
如王禹偁的《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此诗语言抛弃了唐诗的纷繁华丽,明白自然、淡朴有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淡而弥深,浅而弥永。
而又如梅尧臣的《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恰如淡雅的水墨,自然隽永,回味无穷。
宋诗这种倾向日常化,生活化的平淡,是一种渐入老境、老树著花的美,成为宋诗风格的独特标志。
以上就是我对唐宋诗风格及其差异的一些理解。
以缪钺先生的观点作结:“唐诗如花中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槛,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在笔者看来,唐宋诗同样出色,同样是后人学习模仿的对象。
审美应该是包容的,无须争执唐宋诗哪个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