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文明街片区遗产廊道营建的几点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市场需求下的昆明文明街历史街区遗韵传承研究储帅摘要:历史街区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下已经遭到了大量的破坏,在市中心的老街区更不多见,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就是“老昆明”最后的记忆。
如何对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做到既传承了其原有的遗韵精髓,也发展了商业,是一直困扰着政府和开发商的问题。
本文以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政府、市场需求入手,对其文态、形态、生态和业态进行探讨,以达到将城市记忆、文化片段、生活场景、商业空间有机融合。
关键词:市场需求;遗韵传承;文明街;历史街区一、背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遭到拆除破坏,很多城市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开发,但多是拆除重建。
昆明城也不例外,历史街区一个接一个被拆除重建,尤其中心城区,就只剩下文明街片区。
单从钱王街来看,只是一条商业街,没有文化、没有特色,不仅破坏了历史街区原有的韵味,也吸引不了顾客,老昆明人不买账,年轻人更不买账。
如何传承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遗韵,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概况(一)历史沿革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活史书,以历史建筑为载体,向人们陈述着一个城市历史的厚重。
昆明市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昆明城内仅存的老街区,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上溯到大理国时代,文明街片区就已经存在了,后经元、明、清、民国直至新中国建立的今天,饱含了900多年的历史沧桑,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在现昆明市盘龙区景星街以北,正义路以西,五一路以东,华山南路以南大约占地21公顷的区域。
现在我们所看到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格局是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83年)云贵总督在此建署衙,以及随后重建文庙(公元1690年)而逐步形成的。
至此200多年文明街片区骨架没有太大变化[1]。
(二)商业价值分析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紧临南屏街、正义路中心商业片区,目前景星街、光华街富有商业活力,其他街道正进行商业改造。
文明街历史街区的更新和保护摘要:保护具有城市特色的历史街区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显得异常的重要,不仅仅是因为所拥有的文化价值,同时还是一座城市历史的印记。
总结当前国内外历史街区更新和保护模式,在宏观上提出文明街历史街区的更新和保护策略,为文明街历史街区的复兴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历史街区更新保护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advancing modernization today, protecting historical district which has characteristicsis very important,not only because of the culture value,but alsoit has a city’s history.Summary of the current historical district renovation and protection mode whatever home and aboard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about WenMingjie historical district renovation and protection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vival of WenMingjie historical district.Keywords:Historic districtupdateprotect一.绪论1.1研究背景城市是在特定时间、空间背景下形成的,主要由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城市环境要素三类组成。
由于每个城市经历的时期不同、外部环境各异,也形成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因此构成城市的要素也各不一样,在各类型要素之中,最突出、最典型的要素即为城市特色。
以前由于交通欠发达,信息闭塞,各处形成不同的较为稳定的社会结构对,因此,出现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文化,不同城市之间也因此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和审美情趣逐渐趋同,城市空间和建筑形式逐渐趋同,导致构成城市特色的一些因素也逐渐趋同,城市地域特色正在逐渐消失。
关于建设文化城的建议建设文化城是一个旨在促进文化发展、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居民幸福感的综合性项目。
以下是一些建议,它们可以帮助在规划和实施建设文化城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效:1. 文化遗产保护:(1)调查并列出城市中的历史建筑、遗迹和文化地标。
(2)制定政策保护这些遗产,避免在城市开发过程中被破坏。
(3)开展修复工程,恢复历史建筑的原貌,使其可以对公众开放。
2. 公共空间与艺术:(1)在城市规划中包含充足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和步行街。
(2)鼓励在这些公共空间中放置雕塑、壁画和其他艺术作品。
(3)定期举办户外艺术展览和文化节,使艺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 文化设施建设:(1)建立或升级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2)确保这些设施对各年龄和收入水平的居民都具有可达性。
(3)提供政府资助或激励计划,支持文化设施的运营和维护。
4. 文化活动推广:(1)定期组织文化节日、展览、演出、讲座和工作坊。
(2)与其他城市或国家的文化机构合作交流,增加活动的多样性。
(3)提供免费或价格合理的文化活动,确保所有人群的参与。
5. 教育与培育:(1)在学校和社区中推广艺术教育和本地文化遗产的知识。
(2)为艺术家和创意从业者提供培训和资源支持。
(3)开设艺术奖学金和实习项目,鼓励年轻人参与文化创作。
6. 可持续发展:(1)确保文化发展项目符合可持续性原则,例如使用绿色建筑设计和节能操作。
(2)将文化活动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如支持本地手工艺品市场。
(3)强调文化对于促进社会包容性和环境意识的作用。
7. 社区参与与合作:(1)鼓励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和执行过程。
(2)建立志愿者网络,支持文化项目和活动。
(3)与私营部门合作,寻求赞助和合作伙伴关系以资助文化项目。
8. 技术利用:(1)利用数字技术来保存和展示城市文化遗产。
(2)通过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宣传文化活动,吸引更多参与者。
(3)创建在线资源库,让人们可以轻松访问文化教育资源。
关于打造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议打造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议:1. 保护历史建筑: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应该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保留其原有风貌和文化价值。
2. 提升文化氛围:在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建立文化中心或博物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文化讲座等,以丰富居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3. 增设文化街头艺术:在街区内设置雕塑、壁画等艺术装置,使街区充满艺术氛围,增添美感和历史韵味。
4. 构建步行街区:将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成步行街,减少车辆通行,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方便人们欣赏街区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
5. 丰富街区商业:引入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商业元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增加街区的活力。
6. 增加绿化景观:在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内增加绿化带和花坛,营造宜人的环境,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7. 加强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和参观。
8. 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与当地的文化机构和创意企业合作,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如设计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室等,为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带来更多的创意和活力。
9. 提供文化教育:在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内设立文化教育机构,举办文化课程、讲座和工作坊,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
10. 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对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加强监管,严禁破坏历史建筑和乱建乱搭,保证街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得到长期传承和发展。
通过以上建议,我们可以进一步打造出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了历史记忆。
这样的街区不仅是城市的重要景点,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文化的瑰宝。
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二期)景观设计应用研究——有形的空间,隐形的设计发布时间:2021-06-18T11:24:31.29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作者:后学兵[导读] 摘要:本文结合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二期)景观设计,通过对项目历史资料的梳理和反复考证,求真求实,同时结合相关项目案例研究,并在设计中不断修正设计,力求自然而然,不喧宾夺主,不过度设计,此外还不断打磨细节,做到设计隐于细节的效果,项目设计过程中适度留白的做法,也为历史街区未来发展预留更多可能,最终的实际呈现达到了设计目的,景观与历史街区风貌整体协调,自然有序。
上海泛境景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摘要:本文结合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二期)景观设计,通过对项目历史资料的梳理和反复考证,求真求实,同时结合相关项目案例研究,并在设计中不断修正设计,力求自然而然,不喧宾夺主,不过度设计,此外还不断打磨细节,做到设计隐于细节的效果,项目设计过程中适度留白的做法,也为历史街区未来发展预留更多可能,最终的实际呈现达到了设计目的,景观与历史街区风貌整体协调,自然有序。
关键词:景观设计;历史文化街区;步行街;昆明文明街 1 引言《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于2014年底得到批准,规划新划定三片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文明街历史街区为其中之一,历史街区除了建筑修缮等工作之外,其街区内的景观风貌,作为历史环境要素,也需要整治和提升,从而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
2 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项目概况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指现昆明市五华区北至华山南路、人民中路,南至景星街,西至云瑞西路、五一路、华山西路,东至正义路,面积为22.66公顷。
【1】街片内共有6条主街道,15条巷道。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昆明城内仅存的老街区,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本次景观设计主要范围主要是“三街一园”及串联的巷道(见图1),“三街”是指甬道街、文明街、文庙直街,“一园”是指云瑞公园。
昆明文明街片区保护现状研究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团队工作总结一通过次此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是多么的重要,汗水与泪水、痛苦与欢笑交织在一起,使我们都极为深刻的体验到一个团队是要经过千百次的锤炼才会变的坚不可催。
深深地理解到成功者是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方可站在至高点上,那胜利的喜悦是无数次的跌倒与反省凝聚而成的。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半时间,但是次此活动却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欢笑和启发,从森林寻宝、篝火晚会、“过电网”、拔河、翻越大峡谷,大家为了完成任务、取得胜利,就必须合作,必须建立团队。
活动中共组织二个队,由董事长带领的队伍取名为“森林队”,另外由房产公司李副总裁带领的队伍为“五环队”。
但并不是有了团队就万事无忧了,一个有竞争力的团队,要有完善的组织体系、要领导有力、分工明确,要彼此信任、理解和包容。
这样我们的目标、任务就能够完成得又快又好。
在所有的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过电网”这个项目。
“电网”是由许多绳索编制成一个网状,每一张网的网洞每次只能过一个队员,大家不能过重复的网洞,一个团队需判八位队员友参加过“电网”项目,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个团队过网人员最多为胜利,过网中队员的任何部位都不能碰到“电网”,否则将退出“电网”再此过网,当大家看到“电网”的时候都议论纷纷,那么小的“电网”洞在不能碰到任何部位的情况下要过去一个人确实是很困难的。
开始,大家也你一言我一语的出起主意来,可是规则是参加过“电网”的人才能帮忙,最后大家协商由几个参加过网队员抬着需过网的队员,先过去的人再在“电网”里面接应外面过网的人,失败再过,时间越来越少,二个团队的队员都在为自己的队员喊加油,有的队员跑到对方的“电网”场地观看过网是否有队员存在犯规,我过网时被几双大而有力的手抬住慢慢往“电网”送,一不小心我的手碰到了“电网”,裁判吹口哨需我从新来过,我当时非常紧张,怕自己再一次过不了而耽误我们团队的时间,这时一个同事说:“过电网时整个身休必须保持僵硬。
昆明项目建议书一、总体情况介绍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昆明一直以来都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人文环境。
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在昆明市开展一个项目,以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整体形象,同时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
二、项目建议我们建议在昆明市中心地带开展一个多功能综合性项目,该项目由商业、文化、休闲等多个组成部分组成,旨在打造一个集购物、娱乐、文化展示、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
具体包括以下建议:1. 商业区商业区将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购物体验,整合各类零售、娱乐、美食等元素。
同时,将引入一些高端品牌商店,以进一步提升商业区的形象。
商业区的建设还将自然地吸引周边地区的消费者,激发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增加昆明市的整体就业率。
2. 文化区文化区将致力于打造一个汇聚各类文化展示的空间,旨在促进昆明市的文化交流和传播。
这里将设置文化展览、演出、培训等各类活动。
同时,文化区还将设计一些创意型商铺,鼓励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在此进行创作和展示。
3. 休闲区休闲区将是市民放松和休息的理想场所。
这里将设置一些高品质的酒吧、咖啡馆、健身房等娱乐元素。
此外,还将设置各种绿化和景观,以及合适的公共空间,与休闲区内的各个设施相配合。
三、预计效益在进行该综合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我们预计可以获得以下效益:1.实现就业增长和税收收入提升。
该项目将吸引大量商家入驻,为市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为昆明市带来更多税收。
2.提升城市形象。
综合性商业区将提升昆明的城市形象,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好的旅游和购物体验。
3.促进经济发展。
该项目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附近商业区的业绩提升,以及普及市民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四、投资计划该项目需要大量的投资,在需要的情况下,我们会推荐本地和国外合作伙伴合作。
预计投资需要达到1亿以上,其中部分投资将用于建设项目主体、购置设施、进行相关推广等。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创意街区的建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也日益壮大。
城市文化创意街区是一个集文化、艺术、设计、创新、科技、商业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特殊区域。
它不仅是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本文就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创意街区提出一些建议。
一、选址要合理选址是影响城市文化创意街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址要考虑到交通、基础设施、人口密度、文化氛围等因素。
一般来说,城市中心地段、历史文化街区、旧工业区等是较为适宜的选址。
二、注重产业导向城市文化创意街区应注重产业导向,以打造特色产业和品牌为目标。
应将街区内的企业、机构和个人按产业类型进行分类,形成产业集群,以提升街区整体竞争力。
同时,应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提高街区的创新能力。
三、建设良好的硬件设施城市文化创意街区的硬件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应注重建设现代化的办公楼、展览馆、演出场所、创意产业园区等,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良好的创作和展示场所。
同时,应注重公共设施建设,如停车场、公共厕所、绿化带等,提高街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四、注重软件建设城市文化创意街区的软件建设同样非常重要。
应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提高人才水平。
应建立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机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应注重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五、加强宣传推广城市文化创意街区的宣传推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应加强对街区的宣传,提高街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街区。
同时,应加强网络宣传,建立街区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提高街区在网络上的曝光度。
六、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城市文化创意街区的发展要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双赢。
应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旅游、商业、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形成产业联动效应。
同时,应注重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效益,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社会文化建设的融合。
统的便利,餐饮的品质与特色,宾馆酒店的品质与服务水平,以及购物、医疗等便利条件,城市街道的干净卫生,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等,都将成为旅游特色小镇规划和营运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完善的配套支撑旅游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镇特色风貌和独特的小镇气质从都市雾霾和压力中释放出来的人群,厌倦了平凡的生活和千篇一律的重复,渴望有特色的、不一样的东西来感动自己,激发生活中的新灵感和新动力。
因此,作为旅游特色小镇,需要有自己的个性和气质,自己独特的风貌。
当然,这种特色风貌一定源自于小镇的自然、地理风貌特征、城市肌理和文化传承,是迎合自身特征的独特气质,那种完全西方化、异域化的城镇风貌不是个性,是山寨,是一种低级的个性,不是旅游特色小镇规划追求的方向。
(四)旅游特色小镇规划的最高境界是成功营造一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几十年,使社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产生了一大批富裕群体。
但是,无论是政府领导、还是企业老板,亦或是高薪阶层,拥有 了权力、金钱,有豪宅名车,但缺少了幸福生活,空气脏、工作忙、压力大、心情烦成为现代都市人的痛点。
旅游特色小镇如何解决都市人的痛点,营造 健康、幸福的生活品质,是其能否成功打造的一条重要路径,良好的生态环境、高品质的城镇面貌、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的生活节奏、丰富的人文活动、友善的群体关系,都是满足人深层次需求的要素特征。
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特色城镇,一定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比如大理,比如丽江,已经 成功地由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变成了都市人的一种生活理想。
(何国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华夏幸福基业固安区域城市发展中心总 经理)隐藏的秩序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环境景观整治与旅游景区建设的思考范浩阳,刘悦来北且、目正义坊区域是昆明市区较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区。
在其周边,以文明街、景星街、光华街、甬道街、市府东街、文庙直街等为主的6条街道,同属于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区域集合了大片的传统“一 颗印”历史建筑,是昆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06•【字号】昆政发[2009]7号•【施行日期】2009.0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昆政发〔2009〕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区管委会,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昆明文化实力,加快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建设步伐,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根据《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结合昆明实际,特制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
一、本意见所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实践、传统手工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民族语言、民间文学(口述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原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采取有力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
关于老街区活化的建议老街区活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需要综合考虑历史保护、文化传承、社区发展、城市更新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关于老街区活化的建议:1.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对老街区的历史、建筑、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了解其独特价值和意义。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保持其历史风貌和特色。
2. 促进社区参与和共建共享:老街区活化不仅是政府和专家的责任,也需要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通过社区共建、居民自治等方式,激发社区活力,共同推动老街区的发展。
3. 创新业态和发展旅游:结合老街区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引入符合街区定位的新业态,提升街区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
同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提高街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4.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老街区活化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通过财政拨款、税收优惠、社会资本引入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老街区活化项目。
5. 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将老街区活化与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方式,实现老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6. 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在老街区活化的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的理念。
通过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生态修复等方式,实现老街区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优化。
总之,老街区活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需要政府、专家、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促进社区参与和共建共享、创新业态和发展旅游、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等方式,可以实现老街区的活化和可持续发展。
昆明老街调研报告昆明老街调研报告一、引言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其中,昆明的老街是我市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昆明老街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对昆明市内的老街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
二、调研情况1.老街概况我们调研了昆明市内五个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老街,包括碧鸡街、南屏街、东川红土地、滇池岸边傣家旧街和滇池北岸的传统村落。
这些老街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传统的行业和文化特色。
2.老街发展现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昆明的老街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一些老房屋的整修和保护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出现了老旧建筑物的破败和拆迁现象。
其次,老街的商业发展不平衡,一些老街面临商业化过度的问题,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魅力。
此外,老街区的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也需要得到改善。
三、问题分析1.保护问题调研结果显示,昆明的老街保护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老房屋面临着长期的风蚀和损坏,需要得到及时的整修和保护。
同时,传统建筑的维护和更新也亟待加强,以避免因时间的推移而损失文化价值。
2.商业化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老街逐渐商业化,但商业开发过于激进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商业化过度导致老街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魅力,产生了商业化同质化的现象。
此外,商业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垃圾、噪音和交通拥堵等。
四、对策建议1.加强保护工作为了保护老街的历史文化价值,应加强对老房屋的整修与保护。
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老街居民进行整修和改造,并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
此外,还应建立专门的机构对老建筑进行保护管理和维护,确保老街的传统风貌得以长久保存。
2.平衡商业发展为了避免商业化过度,需要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合理引导商业发展。
政府可提供优惠政策吸引符合老街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和民俗文化等行业入驻,以保持老街的传统特色和风貌。
同样,商家也应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保护老街的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关键举措有哪些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的加速,这些珍贵的街区面临着诸多挑战,保护与更新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那么,究竟有哪些关键举措能够有效地保护和更新历史文化街区呢?首先,深入的调研与规划是基础。
在着手保护与更新之前,必须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
这包括对街区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了解。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实地勘察、访谈居民等多种方式,获取丰富而准确的信息,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坚实的依据。
规划则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与更新方案。
规划要明确保护的目标、原则和重点,既要注重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又要考虑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需求。
同时,规划还应充分考虑街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实现整体的协调与融合。
其次,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是核心。
历史建筑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对于这些建筑,应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地保留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在修缮过程中,要使用传统的工艺和材料,遵循历史建筑的原有结构和形式。
同时,要加强对修缮工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修缮质量。
对于已经损坏严重的建筑,可以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重建,但要避免过度商业化的开发和改造。
再者,注重文化传承与活化利用是关键。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一堆建筑的集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因此,在保护与更新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展览、文化讲座等,让居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街区的文化魅力。
同时,还可以将一些历史建筑改造为博物馆、艺术馆、文化创意工作室等,使其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
另外,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保障。
很多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街区的发展。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施状况的研究与评价——以云南历史街区为例引言: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骨骼和见证,承载着文化、历史和人文特征。
作为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历史街区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更新。
本文以云南历史街区为例,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施的状况进行研究与评价,旨在探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际效果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施情况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历史街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
1.保护成果方面在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通过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加大经费投入,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并对历史街区内的建筑进行修缮,保护了历史街区的原貌和特色。
另一方面,云南积极推动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促进历史街区的繁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问题与挑战然而,在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一些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仅停留在表面,缺乏专业性的保护规划和措施,导致一些历史建筑遭受破坏或改建。
其次,历史街区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仍存在一定难度,许多历史街区既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利益,这需要找到平衡点。
再者,云南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也面临着意识观念、人员培养等诸多问题。
二、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评价针对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施状况,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评价。
1.保护成果评价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通过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参与,一些历史街区的原貌保存完好,并且成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例如,大理古城和丽江古城作为云南历史街区的代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
2.问题与挑战评价然而,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保护工作的不规范和不专业,导致历史建筑的破损和破坏;其次,历史街区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再者,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宣传与推广还需加大力度,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实践3唐黎洲1,高 蕾1,金浩萍2(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2.昆明市规划局,云南 昆明 650011) 摘 要:在对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价值、现状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中图分类号:T U-8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660(2010)01-0042-08Practi ce on Protecti on of H istor i ca l and Cultura l Blocki n Kunm i n g W enm i n g Street and Renewa l Stra tegyT ANG L i-zhou1,G AO Lei1,J I N G Hao-p ing2(1.Kun m 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Kun m ing650224,China;2.Kun m ingM unici pal Planning Bureau,Kun m ing650011,China)Abstract:Based on analyzing the hist orical value and current situati on of cultural bl ock in Kun m ingW en m ing Street,the p r otecti on and rene wal strategies of this area were raised in this pa2 per.Key words:H ist orical and cultural bl ock,p r otecti on,rene wal,strategy昆明文明街片区,一直是老城的重中之重,历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面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老城的保护显得是那么脆弱,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浪潮中,老城保护与新区开发又面临着再一次的博弈。
老城区文旅发展意见建议对于老城区的文旅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1. 保护历史文化:老城区通常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应重视并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
在文旅开发过程中,应尊重历史建筑、古迹的原貌,避免过度商业化或现代化。
2. 提升旅游体验: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例如设计历史文化导览、民俗活动体验等。
同时,改善老城区的公共设施,如卫生、交通、指示牌等,提升游客的舒适度。
3. 创新旅游产品:结合老城区的特色,开发具有差异化和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手工艺品、特色美食、地方戏曲等。
这不仅能丰富游客的旅游内容,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4. 与科技融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旅体验,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游客可以更直观、深入地了解老城区的历史文化。
5. 社区参与: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提供家庭旅馆、导游服务等。
这样不仅能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也能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实现文旅发展的共赢。
6. 可持续发展:在文旅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生态和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
同时,要考虑到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制定可持续的发展策略。
7. 加强合作与宣传:与其他地区或旅游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旅游资源。
同时,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强宣传,提高老城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8.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老城区的文旅发展提供支持,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
9. 专业人才引进与培训:吸引和培养具有文旅发展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为老城区的文旅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0. 持续调研与反馈:定期收集和分析游客、当地居民等各方面的反馈,了解文旅发展的成果和问题,持续改进和优化发展策略。
总的来说,老城区的文旅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历史文化保护、旅游体验提升、产品创新、科技应用、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全面的规划和实践,可以实现老城区文旅的繁荣发展。
昆明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对策研究作者:王雅琦黄剑辉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03期摘要:昆明作为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面临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不足地严峻形势,本文基于对昆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情况的深入调研,提出了推进街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昆明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丰厚。
然而历经近百年的拆建,昆明古城已经风貌不再,引来社会市民的一致批评和持久反思。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建设也是昆明内生性发展和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必然选择。
按照国家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面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不足地严峻形势。
一、昆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现状昆明已纳入保护建设的历史文化街区有3个:文明街(省级)、南强街(市级)、晋城古镇上下西街(市级);历史文化地段有7个(全部为市级保护):官渡古镇、祥云街、云南大学、震庄、翠湖周边、大观公园、龙泉宝云。
全市575项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上述各街区、地段。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建设方面,昆明市做了不少工作,但也面临一系列尴尬和困境:(一)继承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保护意识不强,古城风貌难寻。
昆明作为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
但传统街区在上世纪90年代大量拆迁,房价上涨更是压缩了历史建筑和古城空间,昆明无可避免地走向千城一面,城区已很难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气息。
(二)出臺了相关法规,但时间滞后,执行不严。
2004年后省、市才出台相关法规,包括:《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昆明市文物保护条例》等,此时,昆明老城区已基本被拆完,保护对象已非常有限。
2008年《昆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深化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2010年编制了专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昆明文明街片区遗产廊道营建的几点建议
摘要:文明街片区是昆明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历史街区,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保护这些仅存的历史遗产。
在国内外现有理论的支撑下,以文明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实地调查,进一步探讨研究遗产廊道营建,为我国遗产的保护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绿色廊道;遗产廊道;昆明;文明街
1.遗产廊道概念及研究进展
遗产廊道作为线性文化景观,可以是具有文化意义的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也可以指通过适当的景观整理措施,联系单个的遗产点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绿色通道。
[1]由此可以看出,遗产廊道是由绿色廊道发展而来的。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绿色廊道的概念在美国逐渐成熟,[2]我们通常可以将绿色廊道理解为绿色的、中至大尺度的线性开放空间。
遗产廊道的构成要素包括:遗产实物和潜在的连接这些遗产而形成廊道的景观元素。
俞孔坚认为遗产廊道是服务于一种新型休闲方式的生态基础设施,这便是以遗产和乡土文化景观休闲活动为核心内容的休闲方式。
关于这种休闲活动,他认为以下因素是关键性的:(1)保护遗产;(2)遗产休闲:亲近自然、亲近地方历史的游憩休闲方式;(3)非机动车出行。
[3]
2.文明街概况及现状
文明街历史街区指现昆明市盘龙区华山南路以南,正义路以西,
景星街以北,五一路以东大约占地21公顷的地域。
街片内共有文明街、景星街、光华街、甬道街、市府东街、文庙直街6条主街道,有东卷洞巷、西卷洞巷等15条巷道,占旧城面积的3%。
现存的传统风貌建筑主要分布于文庙直街、文明街两侧地区,其中大部分已年久失修、结构破损严重,保持相对完好、质量较优的主要位于文明街两侧。
现状中,光华街路宽约12m、文庙直街路宽约12m、云瑞东路路宽约11m,均为汽车单行线,文明街路宽约12m、甬道街路宽约8m、景星街路宽约12m,均为步行商业。
内部巷道大部分成曲折枝状小巷,宽约118~310mm,仅能供自行车、行人通行。
片区内停车场地严重缺乏。
通过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文明街历史街区具备了营建遗产廊道的条件,包括遗产点(历史建筑及构筑物)、历史道路等。
3.对文明街遗产廊道营建的几点建议
遗产廊道作为一种线性景观廊道,它的营建应当以下几项保护原则:(1)整体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风貌完整性原则;(4)高效性原则;(5)均衡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
[4]
3.1遗产点的建设
文明街片区内的遗产点包括整个遗产廊道内的历史建筑及其构
筑物。
对它们的保护,笔者认为应当从形态保护、更新修复、恢复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
在形态保护方面,可以针对现有遗产点的不同现状情况,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
①保养和修复
对于己经维修好遗产点,不对其进行整体结构的变更,只进行日常的保养,比如:文庙、抗战纪念堂。
对于年久失修但现状质量较好的遗产点,只进行一定程度的维修保养,不对其进行整体结构的变更,比如:胜利堂两侧弧形建筑。
对于现状较差的遗产点,在保持完好性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复,并保留原有整体结构。
此措施对于建筑的保养和修复主要集中在交通组织、开窗、内外装修与设施。
②改造
根据新功能的要求重构空间,常见的包括化整为零;或者通过垂直分层、水平分隔等设计手法将内部结构划分为符合功能要求的小空间,从而化零为整;或者通过建筑间封顶连接、加连廊等设计手法,将相对独立的建构筑物连接成可流通的连续空间。
对建构筑物局部拆减、局部增建、局部重建,从而适应新功能,提升环境质量。
在更新利用方面可以开发文化旅游,充分利用云南大普洱茶文化和特色民居建筑作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特色文化展示;也可以结合原建构筑物,设立主展厅、纪念馆等,比如像抗战纪念堂前面的弧形建筑也可以作为展示文明街乃至整个昆明发展史的展示馆使用;或者可以对原有建筑进行内部改建、空间重组,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成为众多中小型创业企业的新聚集地,给它们注入新的活力,这一点可以借鉴北京798艺术区的经验;改造为独具特色的商业设施,如餐饮、茶楼、酒吧、舞台剧场等;像文庙这类已经形成一定社区氛围的可以改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或者
其他配套设施。
对于重要性突出并且遗存完整性较弱的遗产,应当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结合现存建筑、景观和环境的特点和价值,进行行恢复重建。
3.2游览路线的建设
文明街片区游览线路的建设主要是内部交通的构建。
对于片区而言,巷道文化是该区域内的一大特色,所以游览线路的构建应该在原有巷道的基础上,结合绿色廊道的构建,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游览线路,以吸引更多市民的眼球。
同时片区内分布有景星公园、纪念广场、五华公园、文庙公园,这些大的绿块可以作为绿色廊道中重要的景观节点,通过道路绿化系统将几个节点串联起来,以道路绿廊、景观节点组成网络,连接遗产、城市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组成以历史建筑为背景的城市绿色廊道。
重点完善文明街历史街区内部遗产廊道道路交通体系,形成层次清晰、快慢结合的完整旅游交通网络。
突出徒步观光、自行车观光等慢行交通方式;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改造,结合历史建筑和构筑物的建设修整两侧植被。
加强对街区内交通方式转换及静态交通的管理。
道路的旅游线路规划,在原有道路和土地基础上改造,拆除、整治沿路建筑,结合景点和设施建设,局部可适当拓宽。
设置自行车租赁点,设置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速交通道路。
局部地段发展电瓶车观光,轨道观光等特色交通方式。
结合区内游览路线,合理安排各段遗产廊道的出入口、人流疏散
和停车区域。
园林建筑的设置应体量小且分散布置,并且以具有地域特征的轻盈明快的现代建筑为主调,要注意与遗产保护区的协调性。
铺装材料应选择与当地风格相协调的建材,区内雕塑小品应体现昆明历史文脉的特点,从而起到保护遗产、构造城市景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
进行绿色廊道建设时,尽量化整为零,通过分散式处理,为运用植物景观措施进行景观恢复创造条件。
4、结语
昆明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如今保留下来的文化古迹却少之又少,而文明街历史街区可谓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
本文给出文明街历史街区遗产廊道的营建的几点建议,以期保护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迹。
参考文献:
[1]z u be e.greenways and the us national park
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17-25.
[2]s earns.r.m.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cape 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33(1995).65-80.
[3]俞孔坚等.快速城市化地区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方法探讨——以台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5,(1):69-76.
[4]朱强,俞孔坚,李迪华,彭文洁.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j].城市环境计,2007,(5):56-64.
[5]沙迪.遗产廊道构建研究——以湖南醴陵市为例[d].中南林
业大学,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