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发展概述(PPT 64页)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64
日本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其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重建、高速增长、泡沫经济破裂和经济复苏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典范之一。
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技术创新、出口导向、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等。
日本的经济发展还受到了政府政策、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对日本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1. 战后重建和高速增长阶段二战后,日本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但在美国的援助下,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建和发展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恢复。
1950年代至19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9%。
这一时期,日本的制造业和出口贸易蓬勃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2. 泡沫经济破裂和经济复苏19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出现了泡沫经济,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大幅上涨,但在1990年代初破灭。
此后,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但在21世纪初,日本经济逐渐复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3. 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挑战目前,日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这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女性就业、引进外国劳工和提高生育率等。
二、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 技术创新日本以其在汽车制造、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而闻名于世。
日本企业在产品设计、质量管理、生产工艺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竞争优势。
2. 出口导向日本经济长期以来以出口为主导,对外贸易占据了日本经济的重要位置。
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化工品等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出口创汇支撑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3. 全球化日本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经济体,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进行跨国投资和合作。
日本的经济发展受到国际市场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对全球经济也有一定影响力。
现代日本经济概论课件
一、经济的发展
1、日本经济的发展史
经过二次大战后,日本展开了自由市场经济改革,在美国财政、金融
等多方面帮助下,推行了高度政府干预和市场化改革,形成了经济快速发
展的新经济模式。
2、现代日本经济的发展特征
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1)高度政府干预,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2)
市场化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3)体制和政策创新,促进经济的发展;
(4)实施多元化经济策略,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结构发展
1、农业结构
日本农业是以稻米、蔬菜等为主产品的经济,大部分农业以小规模家
庭族群经营为主,蔬菜是主要种植产品。
2、工业结构
日本工业以机械、汽车和电子产品为主导,生产率高、工业化程度高,经济紧密结合的研发和制造体系得到了促进。
3、服务业结构
服务业在日本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以零售和银行业为代表,其
他服务行业如交通、旅游、娱乐、金融等也发展迅速。
三、经济问题及对策
1、政府负担重
日本经济受到政府负担过重的制约。
因此,日本政府应加强监督,减少政府开支,并实施劳动力市场改革,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改善经济结构。
2、财政制。
第一章日本の位置と面積第一節位置と国土日本はアジア大陸の東側に南北3,000kmにわたって、弧状に位置している島国である。
日本の東と南西には太平洋があり、アジア大陸と日本の間には、オホ―ツク海と日本海と東中国海がある。
日本は日本海と東中国海を隔てて、中国、韓国、北朝鮮と向い合い、東は広い太平洋を隔てて、アメリカ大陸と相対している。
北にはオホ―ツク海を隔てて、ロシアのシベリアがあり、南には太平洋を隔てて、フィリピンやインドネシアなどの国々がある。
特に、朝鮮半島とは対馬海峡で、また樺太(サハリン)とは宗谷海峡で接しており、大陸や近隣の島々と極めて近い位置にある。
こうした地理的条件は、大陸からの人間や文化の移動を容易にし、日本という国家の形成に大きな役割を果たした。
日本と中国は「一衣帯水」の隣国であり、上海から九州の長崎まで約460海里、台湾省から日本の南西諸島の南端までは、約60海里しか離れていない。
日本は東経約123度(沖縄県の与那国島)から154度(東京都の南鳥島)、北緯約20度半(東京都の沖の鳥島)から45度半(北方領土の択捉島)の間にあり、首都東京は東経140度、北緯36度にある。
日本の国土は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の四つの大きな島ほか、散在する4,000弱の島からなっている。
これらは日本列島と総称されている。
国土の面積は約37万8,000km2である。
北海道は本州の北にあり、九州は本州の南西にあって、四国は本州の南にある。
その中で、本州の面積が一番大きく、全国面積の61%を占めている。
ついで、北海道は22%、九州(沖縄県を含む)は12%、四国は5%をそれぞれ占めている。
日本の国土は、北から北海道、東北、関東、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沖縄の九つの地方に分けられる。
これらの地方区分は地形などの自然的特性と地域の産業や歴史的変遷を基礎にして分けられたもので、行政上の地方区分ではない。
行政上では、日本は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県に分けられている。
日本经济的增长与波动研究领域:其它领域(世界经济)一、日本经济增长与波动形态的测定分析经济波动形态,一般以经济增长率波动为主要考察对象,所用指标是GDP或GNP增长率。
本文是对5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增长与波动进行分析,由于资料的原因,1952-1969年经济增长率采用的指标是日本的国民总生产,即GNP,1970年以来采用的指标是日本的国内总生产,即GDP,1951年采用的指标是国民所得。
图1是1951-2002年间日本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曲线图,从图中可直观看出,日本经济增长在这半个世纪中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图1 日本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曲线资料来源:根据表1绘制。
按照阿瑟•刘易斯(W. Arthur Lewis)的说法,确定一次完整的经济波动,可以从一个波峰(peak)到另一个波峰,也可以从一个波谷(trough)到另一个波谷1,本文按照“谷-谷”法划分,那么从1951-2002年的52年中,日本经济波动可划分为11个周期(参见表1)。
本文计算到2002年,2002年是波谷,2003年又开始了新1Lewis,W. Arthur (1978),Growth and Fluctuations 1870-1913,George Allen & Unwin Ltd,p17注释10(p300、301)。
资料来源:1951年引自《国民所得白书·昭和30年度的国民所得》,东洋经济新报社,第14页;1952-1955年引自《国民所得白书·昭和33年度的国民所得》,经济企画厅编,第223页;1956-1964年引自《国民所得白书·昭和40年版》,经济企画厅编,第72、73页;1965-1970年引自各年度《国民所得统计年报》;1971-1991年引自《国民经济计算年报•平成12年版》,经济企画厅编,第144-147页;1992-2001年引自《国民经济计算年报•平成15年版》,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编,第216、217页;2002年引自内阁府。
税制与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税收是国家财政的基本源泉,它是与国家同时降临于世的。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税收是统治阶级占有和挥霍劳动果实、维持统治的基本手段和依据。
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后,税收的这种本质并无根本改变。
但是,资本主义经济与它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资本积累为基础,不断扩大再生产的发展经济。
因此,现代资本主义税收制度虽然未改变维护国家政权的性质,但其作用却更为广泛。
它可以极大地影响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影响企业等经济主体的投资、生产、销售、分配行为,甚至可以人为地导致国民经济出现短期波动,发挥调整功能。
总之,税收制度及其政策操作,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之一。
一般认为,理想的租税制度及其政策的操作,应遵循公平、普遍、稳定、简化的原则,然而事实上很难做到。
任何统治阶级要维护既得利益姑且不论,即便从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考虑,一定时期的税制也必然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倾斜。
日本战败后,经济已濒临崩溃边缘,资本积累不足是恢复生产、振兴经济的主要难题。
为了解决企业生产的资金问题,国家从财政上采取了种种特殊援助措施,而同一时期的税收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说国家财政投资政策是加快企业资本积累的外部推动力,那么,各种特殊减税措施便可称为增强企业自身内部积累和实力的催生素。
一、复兴期税制的变动过程战败后的日本税收,由于战前体制的破坏,生产急剧滑坡,物质供给绝对不足,通货膨胀日甚一日,百姓生活难、企业经营难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在“国家、企业和家庭经济收支皆为赤字”的状态下,税制紊乱,政策屡屡变更,税收没有保证。
1948至1949年间,NHK几乎每周日晚上都安排一次“星期日娱乐”专题节目,播放社会讽刺小品,其中就有内阁总理大臣吉田茂亲临税务署指挥“征税大战”的一幕。
这说明税收已构成当时社会矛盾的一个热点。
在推行道奇计划的1949年,日本的税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严苛程度。
在日本即将战败的1944年,军国主义统治者为了进行垂死的挣扎,强征暴敛,国家税收率一度达到国民收入的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