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常见问题及意见
- 格式:pptx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102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风险分析与改革建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对于保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健全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对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现行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存在着一些风险和问题。
本文将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建议,以期能够完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的风险进行分析。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等方面。
政策风险主要表现在相关政策法规的不稳定性,政策变化可能导致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标准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评审技术方法的不够科学和严谨,评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和价格的波动性,如果评审标准与市场需求和价格脱节,可能导致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评审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一些干扰和影响,评审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失实和失误。
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的改革建议进行提出。
政策风险方面,应当建立稳定的、科学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标准,明确政策法规的路径和节奏,避免频繁变动,确保评审标准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技术风险方面,应当加强矿产资源评审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确保评审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评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市场风险方面,应当将市场需求和价格因素纳入评审标准的考量范围,确保评审标准与市场需求和价格相适应。
管理风险方面,应当加强评审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管理,建立健全的评审机构监管机制,确保评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内容及评审意见书编制的要点探讨本人刘贵忠教授级高工第一批矿产储量评估师应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邀请,根据自已多年对各矿种、特别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初浅经验和教训与对新标准规范、现行规程及有关规定要求理解和运用,对地质报告评审内容及评审意见书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
其交流的内容如下:一、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与评审意义及其重要性二、地质勘查工作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依据三、如何提高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质量四、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主要内容五、评审中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六、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编制的主要内容及要点一、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意义及重要性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是由具有相应勘查资格资质的地勘单位受矿业权人或矿业权行政管理机关委托,经相应的地质勘查和综合整理编制而成的地质勘查成果,是矿业权人进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及矿山开采设计的地质依据,也是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
因此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的客观真实、准确可靠对矿山未来开采的经济性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合法、合规和合理管理。
因此,根据矿床的分布地域、矿床的成因类型,矿体、矿层的赋存特点,因地制宜地、按照不同矿种的相应规范规程及规定等技术要求从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全方位进行评审是保证报告质量的重要一环。
二、地质勘查工作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主要依据1、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及要求;有关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要求;2、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及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国家或行业(管理部门)分矿种(或相近矿种)的矿产资源储量相关技术标准、新标准规范及现行有关规程及规定要求;3、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授予或颁发的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划定矿区范围批复,为进行矿产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其他有效的与矿业权有关的文件、资料。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主要问题一、矿体外推圈定矿体圈定,可按某矿种在勘查过程中所确定勘查类型的基础上,以规范中规定的工程间距(结合地质研究程度、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度及矿石选冶试验程度等因素)进行控矿工程间圈连矿体。
矿体外推圈定要在可靠地质研究基础上,充分考虑矿体赋存形态、空间产出的地质规律条件下进行。
当矿体赋存有规律条件下,即矿体长度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时,在有一定数量控矿工程和数据统计的充分依据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长度。
当矿体赋存无规律可循时,无限外推一般按相应网度的二分之一尖(楔)推或四分之一值平(板)推为宜。
当有限外推时,对有色和贵金属矿产,由于矿体特征复杂,当边缘控矿工程存在大于边界品位的二分之一矿化时,可做三分之二尖推或三分之一平推;当边缘工程未见矿时,同无限外推处理,即二分之一尖(楔)推或四分之一平(板)推;上述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中的二分之一尖推和四分之一平推、三分之二尖推和三分之一平推的结果都是等值的,可兹证明。
在沿矿体走向或倾向方向上,常按一定间隔进行取样。
当相邻样品工程有一工程样品达不到工业要求,相邻样品之间各种边界点的确定和界限的圈定方法常用插入法进行;当矿体厚度变化比较规律,有用组分分布比较均匀情况下,可采边界线基点计算用内插法、印格法、图解插入法圈定。
对厚度较薄(达不到可采厚度)、品位较高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体采用米·克/吨值之品位、厚度之综合工业指标圈定矿体。
此时,当矿脉厚度有一定变幅,品位变化不均匀时,矿体(脉)不能进行外推圈定。
而对厚度较稳定、品位相对均匀的较稳定的薄脉型矿体采用米·克/吨值圈定矿体边界时,可参照前述矿体外推原则进行。
1、矿体外推圈定的起点间题矿体外推不论是沿矿体走向抑或矿体倾向外推,均应以控制矿体的样品工程为起点进行外推。
在已评审的报告中,已发现几例将矿体外推起点置于没有工程控制的矿体(块段)边界上;这种外推相当于对矿体的连续外推,是不允许的。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矿产资源储量勘查(核实)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处理意见各类矿产资源储量勘查(核实)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必须遵循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相关国标、规范与各项规定,执行中不能超越,也不能降低要求,否则都属质量低劣。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各类勘查(核实)报告必须通过国土资源部或省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评审、认定后,才算完成任务,如何符合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要求,正是今天要交流的内容。
对一份勘查(核实)报告,作为一个评估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正是报告编制人员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
我国自建立部、省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简称:(评审中心)》以来,组织评审各类勘查(核实)报告,促使地勘行业和矿山企业执行国标、规范、规定,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矿产资源储量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现行国标、固体矿产勘查总则以及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各类矿产行业标准、规范、各项规定,是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现仅对勘查(核实)报告在编制中,应该着重注意并解决处理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第一部份关于报告类型及报告名称方面一、关于报告的分类问题(一)勘查类1、勘查报告:在获得探矿权以后,分别按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阶段要求,通过正规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提交:预查地质工作总结(或报告);普查、详查、勘探(普终、详终)报告。
2、补充勘查报告:在获得采矿权以后,在原采矿区范围边沿或深部,分别按照详查或勘探阶段要求,通过正规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二)核实类1、核实报告:在获得采矿权以后,因资源储量整合、转让、拍卖或为了查明保有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了一定的核查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2、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核实评估报告:对重要工程、水体、建筑物压覆,禁止开采范围内的资源储量,进行一定核查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采矿权(新增资源储量)评估报告》评判及问题探讨(李向阳武汉矿业人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武汉 430071)笔者近几年参与或负责过约5百份矿业权评估报告的评审,所审阅的一些评估机构编制的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的问题不少,其中大多数问题明显不符合《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等规范性文件,笔者不在此赘述;而有些问题则涉及到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取值、评估思路甚至评估方法的理论探讨,本文结合对一份典型的评估案例进行评判,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典型案例***采矿权因变更矿区范围,其深部增加了资源储量,***国土资源厅以公开方式选择某评估机构对该采矿权新增资源储量进行评估。
该采矿权属沉积型矿床,新增的资源储量根据原矿区范围内采掘工程对矿层的揭露情况采用无限外推法圈定矿体边界后估算,新增333类型资源量219.8万吨、矿石品位24.79%,新增(334)?类型资源量93.6万吨、矿石品位31.33%。
变更矿区范围后整个矿井的保有资源储量为1110.9万吨(其中333类型643.9万吨、334?类型101.5万吨)。
1、评估方法:折现现金流量法。
2、主要技术经济参数指标取值依据:本项目新近评审通过的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财务资料。
3、保有的资源储量:分别为1009.4万吨(全矿区)/219.8万吨(新增部分),未计各自平均地质品位。
4、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只计了全矿井的816.23万吨。
5、设计损失量及贫损率:设计损失量共28.0万吨(注:从开发利用方案上可以分割出新增资源储量块段的设计损失量),贫化率3%,损失率21.1%。
6、可采储量:只计了全矿井的621.91万吨。
7、产品方案:出矿品位为26%的原矿。
8、采矿方案:地下开采、平硐开拓、浅孔房柱法和浅孔留矿法回采,其中新增的资源储量块段位于矿井深部、后期才能开采。
9、生产规模:30万吨/年(注:达到该矿种中型生产规模标准)。
10、服务年限:只计了全矿井的21.4年。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辽宁富源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有限公司张运良序: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矿产资源储量是地矿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
矿产资源储量是指矿产资源经过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所获得的矿产资源量的总和。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是指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及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相应的图表资料。
它包括矿产资源储量的各类勘查报告、开发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闭坑地质报告以及矿产勘查和矿山生产、水源地建设阶段用于筹资、融资、探矿权或者采矿权转让过程中说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关材料。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是依据和参照国家发布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国家和有关部门发布的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国家和有关部门发布的与矿产资源勘查及矿山生产和水源地建设有关的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国家发布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规定而进行的。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过程中,遵照上述有关标准和要求,对各类资源储量报告要注重(1)矿床地质研究程度,(2)矿体控制程度,(3)资源储量估算合理性,(4)各项矿产勘查工作质量情况,(5)勘查中所形成的实际资料的完备程度及(6)可行性研究等几方面的审查评价。
矿产资源储量是矿产地质勘查的最终目的和最主要成果。
不同矿产勘查阶段探求不同类别资源储量。
矿产勘查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方法手段,诸如地质填图、各种探矿工程、样品采集、化验测试、测绘、物化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原始地质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等多专业、多工种、多技术方法手段的使用,方可达到寻找各矿种工业矿体,探索矿体赋存规律和探求资源储量的目的。
由之,矿产勘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方法手段及工作质量无一不与提交的资源储量成果密切相关。
矿产勘查过程中不同方法手段的使用均反映在资源储量报告相应章节中,对报告中的各方法手段成果均要进行审查,方可达到对资源储量报告质量的把关和确保资源储量和立及可靠。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辽宁富源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有限公司张运良2007年6月目录序: (1)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 (1)一、矿体外推圈定 (4)二、米.克/吨值的应用 (12)三、关于资源储量比例 (14)四、资源储量分类 (16)五、矿床工业指标 (25)六、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石灰岩、大理岩)勘查中一些问题 (28)七、矿床勘查类型确定 (32)八、倾斜矿体露头为斜坡时水平厚度计算 (35)九、最低一层控矿坑道向下外推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问题 (37)十、特高品位的确定与处理 (39)十一、矿体圈定中的“穿靴戴帽”问题 (40)十二、岩金矿地质勘查中探矿手段的使用 (41)十三、勘查阶段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43)十四、工程控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44)十五、矿床勘查控制程度 (46)十六、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51)十七、关于可行性评价 (56)十八、有关术语及概念 (58)附件:关于印发《<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40号序: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矿产资源储量是地矿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
矿产资源储量是指矿产资源经过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所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的总和。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是指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及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相应的图表资料。
它包括矿产资源储量的各类勘查报告、各类资源评价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动态检测报告,闭坑(停采)地质报告、矿山生产勘探报告以及矿产勘查和矿山生产、水源地建设阶段用于筹资、融资、探矿权或者采矿权转让过程中说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关材料。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是依据和参照国家发布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国家和有关部门发布的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国家和有关部门发布的与矿产资源勘查及矿山生产和水源地建设有关的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国家发布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规定而进行的。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目录序: (1)一、矿体外推圈定 (4)二、米〃克/吨值的应用 (12)三、关于资源储量比例 (14)四、资源储量分类 (16)五、矿床工业指标 (23)六、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石灰岩、大理岩)勘查中一些问题 (27)七、矿床勘查类型确定 (31)八、倾斜矿体露头为斜坡时水平厚度计算 (34)九、最低一层控矿坑道向下外推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问题 (36)十、特高品位的确定与处理 (38)十一、矿体圈定中的“穿靴戴帽”问题 (39)十二、岩金矿地质勘查中探矿手段的使用 (40)十三、勘查阶段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41)十四、工程控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42)十五、矿床勘查控制程度 (44)十六、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49)十七、关于可行性评价 (54)十八、有关术语及概念 (56)附件:关于印发《<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40号序: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矿产资源储量是地矿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
矿产资源储量是指矿产资源经过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所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的总和。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是指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及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相应的图表资料。
它包括矿产资源储量的各类勘查报告、各类资源评价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动态检测报告,闭坑(停采)地质报告、矿山生产勘探报告以及矿产勘查和矿山生产、水源地建设阶段用于筹资、融资、探矿权或者采矿权转让过程中说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关材料。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是依据和参照国家发布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国家和有关部门发布的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国家和有关部门发布的与矿产资源勘查及矿山生产和水源地建设有关的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国家发布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规定而进行的。
上述有关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它已成为矿产勘查单位、矿产勘查开发投资者、矿山设计部门、生产矿山科技人员在新形势下从事相关工作必须严格遵循的技术要求和准则。
一、煤炭资源储量报告中的常见问题1.可采煤层包括全区可采、大部分可采、局部可采煤层三种,报告中却出现了零星可采煤层。
2.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以推定边界(包括向外无控制控制或未见煤的外扩地段)为界不妥,推至风氧化带边界、火烧区边界也不妥。
3.煤层对比基本可靠和不可靠的,只能圈定333资源量。
不可采煤层也可能对比可靠。
4.煤层的平均厚度不能用各煤层中所有钻孔的厚度直接相加平厚。
应该先用一层中的钻孔平均出这一层的平均厚度,然后再用各煤层的平均厚度求总煤层的平均厚度。
5.报告中夹矸剔除与煤层厚度的计算方法与小柱状图煤层厚度不一致。
6.极不稳定煤层不参与算量。
7.根据地层的总厚度(各段之和)算含煤系数。
8.老硐有无积水?是否已查明?9.以往报告估算面积上次报告是用坐标法,本次是用GPS重新量的,误差是多少?引起多少量的变化?10.平面图上采空区标高是顶板标高?底板标高?还是中线标高?11.采出量是来源于企业的报表还是根据图上算出来的?报告中的采出量一律采用测量计算出的方法。
二、金属矿资源储量报告中的常见问题1.按规范规定,仅有铜、铅、锌、银、镍、钼矿以米.克吨值圈定的薄脉型矿体可以外推。
2.特高品位的处理:先对副样做二次(内检)分析,当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时,用第一次的结果。
处理时其影响范围不宜过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单工程矿体厚度大时)平均品位代替。
特高品位下限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
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
3.小体重样在混合矿、氧化矿中的分布、平面分布、垂直分布情况,是否有代表性?4.钼矿氧化矿尚难以利用,回收率一般在10-20%之间。
5.金的成色一般为900‰以上,低了说明不纯,里面可能含有Ag(主要)、Cu等。
要结合组合分析结果看Ag、Cu的含量。
6.包体金被包于黄铁矿、黄铜矿中可以通过浮选的方法选出,但在石英(密度2.6)等晶体之中就难以选出,应结合选矿回收率看(金跟着硫化物走,浮选是选硫化物)。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内容及评审意见书编制的要点探讨本人刘贵忠教授级高工第一批矿产储量评估师应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邀请,根据自已多年对各矿种、特别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初浅经验和教训与对新标准规范、现行规程及有关规定要求理解和运用,对地质报告评审内容及评审意见书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
其交流的内容如下:一、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与评审意义及其重要性二、地质勘查工作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依据三、如何提高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质量四、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主要内容五、评审中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六、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编制的主要内容及要点一、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意义及重要性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是由具有相应勘查资格资质的地勘单位受矿业权人或矿业权行政管理机关委托,经相应的地质勘查和综合整理编制而成的地质勘查成果,是矿业权人进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及矿山开采设计的地质依据,也是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
因此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的客观真实、准确可靠对矿山未来开采的经济性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合法、合规和合理管理。
因此,根据矿床的分布地域、矿床的成因类型,矿体、矿层的赋存特点,因地制宜地、按照不同矿种的相应规范规程及规定等技术要求从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全方位进行评审是保证报告质量的重要一环。
二、地质勘查工作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主要依据1、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及要求;有关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要求;2、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及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国家或行业(管理部门)分矿种(或相近矿种)的矿产资源储量相关技术标准、新标准规范及现行有关规程及规定要求;3、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授予或颁发的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划定矿区范围批复,为进行矿产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其他有效的与矿业权有关的文件、资料。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辽宁富源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有限公司张运良目录一、矿体外推圈定 (1)二、米〃克/吨值的应用 (6)三、资源储量分类 (7)四、矿床工业指标 (13)六、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石灰岩、大理岩)勘查中一些问题 (16)七、矿床勘查类型确定 (19)七、倾斜矿体露头为斜坡时水平厚度计算 (21)八、最低一层控矿坑道向下外推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问题 (22)九、特高品位的确定与处理 (25)十、矿体圈定中的“穿靴戴帽”问题 (25)十一、工程控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26)十二、勘查类型确定与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三、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 (29)十四、有关术语及概念 (32)一、矿体外推圈定矿体外推圈定要在可靠地质研究基础上,充分考虑矿体赋存形态、空间产出的地质规律条件下进行。
当矿体赋存有规律条件下,即矿体长度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时,在有一定数量控矿工程和数据统计的充分依据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长度。
当矿体赋存无规律可循时,无限外推一般按相应网度的二分之一尖(楔)推或四分之一平(板)推为宜。
当有限外推时,对有色和贵金属矿产,由于矿体特征复杂,当边缘控矿工程存在大于边界品位的二分之一矿化时,可做三分之二尖推或三分之一平推;当边缘工程未见矿时,同无限外推处理,即二分之一尖(楔)推或四分之一平(板)推;上述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中的二分之一尖推和四分之一平推、三分之二尖推和三分之一平推的结果都是等值的。
对厚度较薄(达不到可采厚度)、品位较高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体采用米.克/吨值之品位、厚度之综合工业指标圈定矿体。
此时,当矿脉厚度有一定变幅,品位变化不均匀时,矿体(脉)不能进行外推圈定。
而对厚度较稳定、品位相对均匀的较稳定的薄脉型矿体采用米.克/吨值圈定矿体边界时,可参照前述矿体外推原则进行。
从编制报告过程中,矿体外推圈定存在如下问题:1、矿体外推圈定的起点问题矿体外推不论是沿矿体走向抑或矿体倾向外推,均应以控制矿体的样品工程为起点进行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