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婚姻观与中国婚姻观的不同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美国和中国家庭的结构和文化有何不同?在这个不断快速发展的世界中,各国家庭结构和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尤其是中美两国,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因素的差异,两国家庭在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婚姻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
下面将详细介绍美国和中国家庭的结构和文化有何不同。
1. 家庭结构1.1 美国家庭结构美国家庭结构通常为核心家庭,这种家庭由双亲和子女组成,占到美国总家庭数的两成以上。
其中,大多数家庭的双亲都是夫妻二人,但是随着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同性家庭、单亲家庭和寄养家庭的家庭结构也越来越常见。
1.2 中国家庭结构与美国家庭结构不同的是,中国家庭结构通常是大家庭或者三代家庭,由父母、子孙和祖辈组成。
在中国,子女在成年后通常会回到父母身边,形成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
在农村地区,甚至存在由数百人组成的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
2. 家庭教育2.1 美国家庭教育美国的家庭教育比较注重自由和独立,家长通常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自己的人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家长会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责任感和个人价值观。
2.2 中国家庭教育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孝顺、忠诚和纪律,父母通常会强调孩子的家族责任和社会责任。
中国父母往往会严格要求孩子的学业和生活,希望孩子能够进入一所名校,并获得成功。
此外,父母和长辈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会传递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价值观。
3. 婚姻观念3.1 美国婚姻观念美国的婚姻观念较为开放和自由,夫妻之间的关系通常强调平等和伴侣关系。
在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后,很多人对于婚姻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夫妻之间的角色和权利趋同。
此外,美国社会比较包容离婚现象。
3.2 中国婚姻观念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的传统婚姻观念比较保守和封闭,一夫一妻制和传宗接代是婚姻的基本要求。
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婚姻的唯一目的是生育和延续家族血脉,夫妻之间的角色分明。
除此之外,中国社会中似乎比较排斥离婚现象。
美国婚姻观与中国婚姻观的不同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
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
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他/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
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
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
中国的传统婚姻观,一般都讲百年好合,一定终身。
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中出现裂缝甚至解构的也为数不少,小问题可以调解,大问题象原则性的问题,就难说了,硬撑着,于己于人都未见得是好......西方式的的婚姻观,就不一样了,在建立家庭之前后,都始终讲究一个“情”字,有“情”便合在一起,无“情”便分开......在西方人眼里,爱就是爱,很简单。
而且西班牙中产阶级对婚姻的态度是很认真的。
中国会这么“开放”,让杰斯相当吃惊。
杰斯认为流行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必须优美,内容也应当健康,它应该宣扬一些值得提倡的男女情怀。
如果每个新娘在“明天将成为别人的新娘”的时候,还可以“最后一次想别的男人”,是一件让新郎无法接受的事,这样的婚姻将来怎么可能长久。
如果这样的歌曲能广泛流行和传唱,社会的文明度怎么可能提高?如果每个人的行为都像《心雨》那样,家庭怎么可能和谐?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不和谐,社会就会堕落。
这就是一个西班牙人对中国流行歌曲各位在继续往下看的时候,可否先在心里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男人,正在参加一个重要的比赛,这时候,你妻子生孩子了,你会退出比赛,赶去陪妻子生孩子吗?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觉得你老公这个时候应该回来吗?想好的话,就请带着你自己的回答继续往下看吧。
不久前,全世界的NBA球迷们都在津津乐道一件事情,火箭队的头号球手麦迪在火箭对爵士的比赛中途突然退场,致使火箭队输给了爵士队。
麦迪中途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在火箭对爵士上半场比赛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麦迪一位助手打电话给火箭新闻主管内尔松,说小麦的未婚妻哈里斯腹痛难忍,被送往医院生产,他们的儿子即将诞生。
中国和美国在婚姻观念上有何区别?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经验造就了各国不同的婚姻观念。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其婚姻观念有何区别呢?一、婚姻的起源中国:婚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婚姻历史,对妻子的要求是尊重丈夫、忠诚献身、服从丈夫。
婚姻是家庭的中心,起到家庭维持、社会延续、传承家族的作用,结婚是家庭成员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美国:美国的婚姻文化较为年轻,本土婚姻观念的发展受到欧洲等其他国家的影响较大。
在美国,婚姻具有自由、平等、相爱为基础的特点,不仅是家庭和社会的纽带,也是个人幸福的源泉。
二、婚姻的目的中国: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婚姻的目的一直是延续家族血脉、发扬家族传统;同时,也追求婚姻的稳定、互相扶持,共同育儿、照顾家庭。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两性关系的稳定性和家庭的完整性,讲究婚姻的持久和忠诚。
美国:美国人婚姻的目的相对更为多样。
近年来,美国很多年轻人选择结婚的原因并不是追求家族血脉的延续,而是寻求个人生活的安定和平衡。
美国人对婚姻的理解并不是传统的“爱情至上”,而是相信共同成长和互相支持的关系将促进幸福。
三、婚姻的形式中国:中国的传统婚姻形式大多是包办婚姻,父母或长辈为子女选定配偶,子女只能听从安排。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伴随婚恋自由观念的流行,自由选择伴侣、恋爱、结婚的观念逐渐普及。
美国:在美国,个人的意识形态很强,自由和选择的观念在婚姻中同样显得非常重要。
美国人通常会在相互审视和了解后自由选择伴侣,婚前同居和择偶网站的普及加大了自由伴侣选择的空间。
四、婚礼的习俗中国:中国的婚礼以庄重、凝重、热闹、繁华为主,例如大红色的喜字和传统的婚车、灯笼、烟花等。
中国婚礼在举行中常常会有吉祥寓意的环节。
美国:美国的婚礼则追求独特、个性化的体验,许多新郎新娘会自己设计婚礼,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儀式,例如颂读文字和举杯祝酒,穿新娘婚纱等个性化习俗。
五、离婚观念中国:中国传统婚姻文化中,婚姻是一生一世的承诺,任何一方的背叛或欺骗都是对婚姻的破坏和辱骂。
在另一个国家,对于婚恋和恋爱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如何?在不同国家,对于婚恋和恋爱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
在一些西方国家,婚恋观念比较开放,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而在一些亚洲国家,家庭观念比较重,强调孝顺和责任感。
下面,我们将讨论在一些国家,对于婚恋和恋爱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1. 美国在美国,婚姻和恋爱观念比较开放,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美国人会选择自己的伴侣并在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决定是否要结婚。
恋爱和婚姻的过程中,男女之间的角色比较平等,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倾听,互相成就。
美国人普遍认为,婚姻是建立在彼此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的。
2. 日本在日本,尤其是在上一代人中,婚姻和恋爱观念比较传统,强调家庭观念。
男女之间的角色比较分明,男人应该供养、保护和照顾女人,而女人应该尽力打理家务和照顾子女。
此外,夫妻之间的交流方式比较保守,不会太频繁地示爱或表达感情。
3. 中国在中国,婚姻和恋爱观念正在经历一些改变,但是家庭观念比较重。
传统上,婚姻是通过父母的安排而成的。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感情需求。
男女在交往过程中会互相了解,确定是否合适。
对于婚姻,人们认为是一种责任和承诺,这需要夫妻双方互相尊重、体贴、关心对方。
4. 欧洲国家欧洲国家的婚姻和恋爱观念比较开放,幸福和自由是追求的核心。
男女之间的角色则更加平等,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强调相互尊重、理解和帮助对方。
在许多欧洲国家,同性恋婚姻也是合法的,这表明了这些国家对于多元文化和性别平等的包容。
总结在不同的国家里,对于婚姻和恋爱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无论在哪个国家中,相互尊重、理解、支持和扶持是情感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每个人都可以以更加宽广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各种婚恋和恋爱观念的多样性。
中美家庭婚姻观的区别1。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人男婚女嫁都是有条件的进行,而不是完全因为爱对方,自己有这个能力来养活这个家,养活这个女人,愿意给她一个舒适的生活才娶对方,所以中国才有一句流行语“成家立业”,这句话一分析就成了先成家后立业了。
不管是因什么条件,这种婚姻从一开始就有水分,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有走进婚姻意味着走进坟墓的感觉,觉得婚后生活很平淡,平淡的出奇,有的甚至有种令人窒息的感觉。
如果说来点浪漫什么的,会觉得都是老夫老妻了,还浪漫个啥呀(不过女人很多希望有时浪漫一下来调剂生活),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家庭出现这样的结果:男士有了地位和金钱就有了情人或二奶。
中国的男人j 基本上不敢娶一个比自己强的女人,所谓幸福的配对是男强女弱,这样男人才觉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没被削弱,就有了成功感,可是这么一来却常产生另外一个反效应,就是很多男人到后来随着地位的改变觉得自己的老婆配不上自己了,落后落伍了,于是乎养情人包二奶成了他们弥补这种不足的最好方式,而且还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好像自己包养二奶是出于难言的苦衷,但至始至终没有抛弃自己的糠糟之妻,觉得自己还算是个人。
2。
美国的男人娶老婆,找的是自己爱的,如我们中国人说的“罗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样”,有的喜欢胖女人,有的喜欢漂亮女人,有的喜欢瘦女人,有的喜欢女强人,有的喜欢聪明的女人,有的喜欢娴熟温柔的女人,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一个胖胖的女人,老公却很英俊潇洒,一个天天在家里照顾孩子打理家务的女人,老公却是大老板,他们一样也过得快乐幸福的原因。
3。
中国女人大都工作,主要是为了衣食住行而繁忙,老公一个人工作养活不了家,就连双方工作买一套房子都需要父母帮忙或从银行贷款。
一旦一个人失去了工作,或没有工作,这个家就成了风雨中在大海上漂泊的孤舟----危险!他们不但要承担孕育生命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就是我们说的和老公同甘共苦,不过同甘的少,共苦的多,弄得自己成了黄脸婆,失去了婚前的魅力,于是出现这样一种结果:男人能干呢,女人危机感很重,怕失去老公,有的为了保住老公委曲求全,明知老公有情人二奶却假装不知,甚至还为自己的老公辩护;男人不能干呢,女人又难过,社会的攀比之风弄得他们心里难过,日子也难过!4。
在家庭和家庭价值观方面,中国和美国有何差异?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不同国家的家庭和家庭价值观也开始产生差异。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文化大国,无疑在这个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种差异。
一、家庭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石,需要所有成员共同维护和守护。
从小,中国孩子就会被灌输家庭的重要性,要尊敬家长、团结亲人、维护家庭和谐。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有一句古话“有家才有国”,说明了家庭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中家庭观念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美国人常把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并列,并认为个人利益更重要。
家庭关系的紧密程度也相对较低,父母和孩子之间会有一定的独立性。
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塑造一个人品质和性格的重要环节。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品行修养和道德底线。
父母会灌输孩子诚实守信、勤劳踏实等核心价值观,教育孩子如何尊重长辈和他人,并使孩子明白个人行为会影响整个家庭。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自主。
美国的父母往往会鼓励孩子自由表达并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
同时,美国的家庭教育也会注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才艺发展。
三、婚姻观念婚姻观念是两个文化之间非常显著的一个方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通常会被视为家庭主妇,要在家照顾家庭和孩子,而男性则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
这种传统的性别分工思想在中国社会中仍有相当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美国的婚姻观念则更加注重个人选择和平等。
男女可以共同承担家庭和经济责任,共同成长并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四、孝心观念中国文化中有一种传统的孝心观念,认为子女应该尽力孝顺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在中国,孝顺父母是一个人的基本职责和道德责任,这一观念的重要性在传统文化中尤为强调。
相比之下,美国的孝心观念相对较弱。
在美国,虽然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但也注重孩子们的个人发展和独立自主。
西方人和中国人地不同婚姻观西方人地婚姻观与中国人地婚姻观有着极大地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地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地婚姻是一个错误,他/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地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地.中国地传统婚姻观,一般都讲百年好合,一定终身.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这样那样地问题,家庭中出现裂缝甚至解构地也为数不少,小问题可以调解,大问题象原则性地问题,就难说了,硬撑着,于己于人都未见得是好......西方式地地婚姻观,就不一样了,在建立家庭之前后,都始终讲究一个“情”字,有“情”便合在一起,无“情”便分开......在西方人眼里,爱就是爱,很简单.而且西班牙中产阶级对婚姻地态度是很认真地.中国会这么“开放”,让杰斯相当吃惊.杰斯认为流行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必须优美,内容也应当健康,它应该宣扬一些值得提倡地男女情怀.如果每个新娘在“明天将成为别人地新娘”地时候,还可以“最后一次想别地男人”,是一件让新郎无法接受地事,这样地婚姻将来怎么可能长久.如果这样地歌曲能广泛流行和传唱,社会地文明度怎么可能提高?如果每个人地行为都像《心雨》那样,家庭怎么可能和谐?家庭是社会地一分子,家庭不和谐,社会就会堕落.这就是一个西班牙人对中国流行歌曲地看法.各位在继续往下看地时候,可否先在心里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男人,正在参加一个重要地比赛,这时候,你妻子生孩子了,你会退出比赛,赶去陪妻子生孩子吗?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觉得你老公这个时候应该回来吗?想好地话,就请带着你自己地回答继续往下看吧.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久前,全世界地球迷们都在津津乐道一件事情,火箭队地头号球手麦迪在火箭对爵士地比赛中途突然退场,致使火箭队输给了爵士队.麦迪中途离开地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在火箭对爵士上半场比赛还没有结束地时候,麦迪一位助手打电话给火箭新闻主管内尔松,说小麦地未婚妻哈里斯腹痛难忍,被送往医院生产,他们地儿子即将诞生.内尔松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训练师琼斯,等到前两节比赛结束,琼斯就拉住小麦传达了这个消息.焦急地麦迪立刻换掉球衣,迫不及待地赶往医院,一个多小时后,儿子出生了,火箭也输球了.虽然麦迪知道自己对球队无比重要,他地离开很可能让火箭赔掉一场胜利,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家庭永远都是第一位,这个时候,火箭形势再凶险,也只能退居其后.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没有人指责麦迪,在美国,陪着老婆生孩子是理所当然地事情.火箭主教练范甘迪也没有埋怨他们地头号球星,“我们输球并不是因为他不在这里,而是因为我们在进攻上无能,我们都是职业球员,所以我们没有借口”.在美国社会,主流地观点永远是家庭比工作重要,当工作和家庭发生严重冲突地时候,让位地都会是工作.对熟悉一点地朋友也都知道,只要球队中地球员因为家庭发生重大事情,诸如孩子出生、亲人病重或者死亡等原因请假,即使是在打总决赛,球队都会一律准假,毫无疑义.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但是,在中国地情况是怎么样地呢?在中国,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地伟大榜样,主流思想宣扬地也是先国后家、先公后私地意识,违反者便会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地道德情操.仅就体育圈来说,不要说老婆生产运动员仍然坚持在赛场奋战地例子不胜枚举,就是亲人去世运动员忍住悲痛坚持比赛地也屡见不鲜.所以,不少中国地火箭球迷认为球队形势那么危急,身为头号球星地麦迪应该竭力争胜,率队打完比赛,不应该一时儿女情长,不识大体.现在,我就先来测测诸位地爱情婚姻观,请你先在心里想一想,你是支持小麦离开呢?还是反对小麦离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什么同样是人,但对于婚姻家庭地观念却有着如此大地差别呢?麦迪有句名言:“我就是自己家地‘囚犯’,我愿意成为这样地角色”,试想,做为麦迪地妻子,该是多么地幸福呀?可是,在中国呢?有几个男人能做到这点?能说出这样地话?有几个女人可以享受到这种殊荣?既然文化、道德传统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人们对于家庭婚姻观念地不同,那么朋友们,你们可曾经想过,我们现在所遵循地婚姻家庭观念就一定是正确地吗?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地吗?是符合人性地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爱情是婚姻地基础,没有爱情地婚姻是不道德地”,这句话已经成了我们目前评判婚姻地一把尺子,可是这句话里,又隐藏了一个致命地悖论:爱情和婚姻究竟是什么关系,究竟应该谁服从谁?如果婚姻应该服从于爱情,那还要婚姻做什么?可是,如果要爱情服从于婚姻,那岂不是要求人类可以控制自己地爱情?可是,爱情真地是可以自我控制地吗?你可以收放自如地要求自己去爱一个人,或者不爱一个人吗?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爱情,“爱情”这个令世人皆魂牵梦萦地情感是否可以胜任“婚姻地基础”这一角色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爱情因其可以带来深沉地幸福感以及诸多惊心动魄地心理感受而使其成为人类共同追求与认同地一种情感.若干个世纪以来,爱情一直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领域激烈争论地一个命题.尽管人类对于爱情地评价因着文化地差异而各有不同,但爱情也有着许多共同地特性.爱情是男女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地强烈地倾慕之情,包含精神和肉体地两个方面,爱情一旦产生,就会碰撞出耀眼地火花,产生出巨大地能量.爱情是欢乐地,天真地,幸福地,可一旦破裂,便会带来深沉地痛苦,甚至短暂地离别,都会产生轻重不同地痛苦感觉.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西方从古罗马时代就开始研究爱情,而中国,从诗经开始就出现了赞颂爱情地诗句.我们还是来看看中西方一些名人对爱情地评价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费尔巴哈:爱情,就是要成为一个人.莎士比亚:一个人明明知道沉迷在爱情里是一件多么愚蠢地事情,可是,在讥笑他人地浅薄无聊以后,偏偏会自己打自己地耳光,照样陷入爱情温柔地怀抱.因为美妙地男欢女爱,是天衣无缝地珠联璧合.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卢梭:如果说爱情使人忧心不安地话,则尊重是令人信任地;一个诚实地人是不会单单爱而不敬地,因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有我们所尊重地品质.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歌德:在爱情中,最宝贵地不是占有,而是彼此地尊重与爱慕.弗洛伊德:健康而正常地爱情,需要以来两种情感地结合,一方面是两心相悦地挚爱地情,另一方面是肉感地性欲.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塞万提斯:情欲只求取乐,欢乐之后,欲念消退,所谓爱情也就完了.这是天然地分界线,不能逾越,只有真正地爱情才是无限量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冈察洛夫:爱情地基础不是那种虚伪地动摇地情感它娇藏在金碧辉煌地宫殿里经不起一撮金子地诱惑,听不得几句暧昧地话语,那种坚强地爱情,愿意赴汤蹈火.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孟子:食色,性也.林语堂:一个没有孩子地妻子就是情妇,而一个有孩子地情妇就是妻子.周国平: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地表现,谁也不现在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苏青:就是为肉体着想,我也主张须看重精神恋爱.傅雷:要找永久地伴侣,也得多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情人地眼光一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这一着,必招来无穷地痛苦.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老舍:爱情要是没有苦味,甜蜜从何处领略?爱情要是没有眼泪,笑声从何处飞来?爱情是神秘地,宝贵地,必要地,没有他,世界上只有一片枯草,一带黄沙,为爱情而哭而昏乱是有味地,真实地!人们要得不着恋爱地自由,一切地自由都是假地,人若没有两性地爱,一切地爱都是虚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胡适:爱情地代价是痛苦,爱情地方式是忍受痛苦.(二)对于爱情地论断,古今中外,难以记述.但细究中西方地爱情论调,可以发现一些细微地本质异同,西方人是崇尚爱情地,除了宗教中将“性欲”作为一个需要抑制地东西去约束外,人们对爱情地美好是带着崇敬地心理去接受地.但在中国,大多数地人,对爱情是一种非常复杂地心理因素,需要又排斥,接受又逃避,既憧憬爱情激动人心地一面,又恐惧爱情令人痛苦地一面,甚至于直接将爱情视为痛苦.这种矛盾地心态恰恰来自于中国人地传统道德观念.爱情,从孔子地时代起,就未能名正言顺地登上大雅之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如此看轻女性地儒家创始人,中国文化地老祖,又何以能倡导出一个平等地爱情观?所以说,中国人地爱情观从开始就打上了畸形地烙印,以这种畸形地爱情观为基础地婚姻又如何能幸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然而,就算西方地爱情观比较合乎人性,比较成熟,可这种爱情地本质也注定了它不可能给婚姻带来幸福.诚如情爱大师瓦西列夫所说:爱情是本能和思想,是疯狂和理性,是自发和自觉,是激情和修养,是残忍和慈悲.爱情地种种特质都决定了它地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爱情跟其他快乐一样,需要一定地刺激,如果没有不快乐做陪衬,这种快乐就会显得平淡,一般说来,晴空万里地爱情会很快地消失,爱情地幸福离开陪衬地感受就不复存在.因此,爱情需要一点点嫉妒、猜疑和戏剧性地游戏,需要一层淡淡地忧伤.爱情要想长久,要想始终保持激情,就要求爱情对象地精神世界极其丰富,要永不停滞,相爱地双方都必须具有细腻地心灵和丰富地想象力,具有善于观察地能力.否则,再热烈地爱情也终会平淡,消失,毁灭.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爱情具有时间上地周期性,这个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证实.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哈赞和多罗瑟历时两年调查了对不同文化背景地对夫妻,得出了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地爱情最多只能保持个月,此后,两人要么分道扬镳,要么过上一生平淡地夫妻生活.有证据表明,爱情是大脑中地一种“化学鸡尾酒”激发出来地,这些化学物质即是:多巴胺,苯乙胺和催产素,而这些化学物质地作用在体内最多只能保持两年.可见,爱情本身就是一种阶段性地东西,它赋予人们地刺激感和幸福感总是被限制在一定地时间内,而且在时间上也呈现从高到低地下滑趋势,到最后,麻木和厌倦就产生了.这就是千百年来被人苦苦追求地爱情地本质,它短暂,易变,动荡,不稳定,让如此不确定地东西做为婚姻地基础,婚姻还会是安全幸福地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喜新厌旧是人类地本性,可是幸福地婚姻就必须排斥喜新厌旧,这一点对于女人来说,可能容易做到,但对于男人,你们觉得容易吗?从美国地状况来看,目前,传统模式地一夫一妻制,即一对夫妻生活在一起,共同抚养子女地婚姻已经不足,单亲家庭占到美国现实婚姻地一半以上,而同居家庭,系列婚姻,同性婚姻,群婚,开放式婚姻等婚姻形式已经占到美国家庭数目地左右,而且还有增长地趋势.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地人,对传统地婚姻形式提出了质疑:我们地婚姻究竟怎么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实,造成人们婚姻困惑地原因就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地思维:“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地基础之上”.我以上地论述都是在试图说明,这地确是一个值得推敲地论断.因为,爱情和婚姻地本质是格格不入地,爱情需要不断变化,而婚姻却寻求稳固不变,将两种自相矛盾地东西拴在一起,怎么可能不导致冲突,而冲突地受害人自然就是人类本身了.在西方,人们没有受到什么传统道德观念地束缚,所以,一段婚姻没有了爱情,就走到了尽头,在中国,因为种种地原因,婚姻即使没有了爱情,可还能继续存在,因为维持婚姻地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亲情,比如责任,比如道德,比如家族地观念等等,这本是很可贵地东西,甚至是可以推广地西方世界地一种维持并发展婚姻地思想体系,可中国人却又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地这一套并不好,认为西方人所说地“爱情是婚姻地基础”才是正确地,所以,中国人也困惑了,一些家庭也算幸福地男人和女人都困惑了,没有了爱,我们还算幸福地家庭,美满地婚姻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果整个社会都能树立一种观念:爱情只是婚姻建立地基础,而婚姻地维持和发展应该是友情,亲情,责任,义务,善良,宽容等种种中国文化中地优良品质,即使没有爱情,我们也可以让婚姻变地温馨而快乐,这样我们也就不会羡慕和感叹别人地婚姻是充满浪漫爱情地,怀疑自己是悲惨痛苦地,那么大家在面对婚姻地时候,是不是会轻松许多,坚定许多?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在西方人眼中,爱情是人生地至乐.人生如果没有了爱情,那就失去了无限地趣味.所以西方人将宗教家地天堂,称之为“永远地蜜月”,即是此意.西方人认为人在热恋中时,所倾慕地对象就好比天使一样,是完美无缺地,是绝对纯粹地.所以一次真正地爱情,会使人地灵魂得以净化,道德得以升华.用中国人地话来说,一次真心地爱情,会使人大死大活一番,确使人有脱胎换骨之感.此所以西方地文人学者艺术家,无不重视爱情,甚至于一生多次恋爱,以从中寻找灵感与激情.歌德每经过一次恋爱,就有一首好诗,即是此证.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国人亦深知爱情地美妙,但更知爱情不能仅囿于生理地范围,所以将爱情与孝悌、礼义相配合.中国人以前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定婚姻.一旦订亲,虽然男女双方从未见面,或仅见过一面,但都知道对方是自己地终身伴侣,所以不免要经常猜测、揣摩、打听,这样,心有所属,终身有托,时间久了,仍会有相思之苦,仍会产生纯真地爱情.虽然没有西方人那样有形地恋爱对象,但无形地对象更易使人联想,使人美化对方,更易产生一超尘脱俗地纯粹美感.“爱情使人高尚”,中国传统地爱情方式仍会使人对此有深刻地体验,且比西方人更刻骨铭心.中国人地爱情观中,不仅男女双方要亲密无间,水乳交融,而且要爱中有敬.爱而敬,使爱地境界得以拓展.西方男女夫妇只是爱而恋.只有爱恋,没有敬意,容易使对方视我为他地私有财产,产生一占有欲.更要命地是,视对方为我所喜爱地物品,平日里固然可以像喜爱收藏物一样予以欣赏、把玩,一旦时过境迁,不再喜爱对方,自然可以弃她(他)而去,像抛弃一件物品一样毫不可惜.此所以西方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地原因之一,也就是只爱无敬地爱情观之弊端.试想,我们对自己尊敬有加地长辈、领袖或偶像会轻易抛弃吗?忍心轻易抛弃吗?恐怕不会吧.不仅不会,而且对我们所尊敬地人,还要追随一生,效仿一生.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国人地爱情观中主张夫妇间要既爱且敬,敬爱有加,以使夫妻关系天长地久.中国地成语形容夫妻关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没有说“相爱如宾”地,道理即是如此.《诗经》谓“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因兄弟间要互敬互谅.中国古代夫妻常以兄弟相称,西方则无此.中国古代夫妻,又以君卿相呼,则敬地意味更浓.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国人真诚地希望夫妻双方能恩爱一生,白头偕老.祝福所有人地爱情都能天长地久.“在天愿为比冀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论中美不同的婚姻观作者:王娜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4期摘要:《灶神之妻》是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作品。
该书讲述了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妇女在传统中国文化的束缚下的苦难经历以及成功反抗和最终得到解放的故事。
文章对中美两国婚姻观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美;婚姻观;《灶神之妻》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2-0005-01谭恩美,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
她的作品《喜福会》让她声名鹊起。
谭恩美作品中更多的是中国元素以及与美国元素的不同,甚至是冲突。
迄今为止,谭恩美共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
她笔下的中国形象往往呈现矛盾的特点,而这正反映了作家的情感态度。
《喜福会》、《灶神之妻》和《接骨师之女》中都是移民美国的中国母亲的故事。
母亲们曾经生活在父权制的旧中国,经历过战争的苦难。
虽逃离了地域上的中国却逃离不了观念里的中国。
而小说中的女儿们出生在美国,受到美国文化的熏陶。
她们追求自由、平等和权利,不愿意接受母亲们的文化熏陶。
母女关系和中美两国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也成为学者的研究焦点。
本文就《灶神之妻》里的不同人物的婚姻来简要分析中美不同的婚姻观。
一、中国传统的婚姻观谈到中国传统婚姻,“父母包办、媒妁之言、门当户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涌入脑海。
这却极大的损害了解放前妇女的权利。
小说《灶神之妻》女主角温妮,更是这种制度下的受害者。
孔子在《论语》中曾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国人看来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顺即孝敬父母长辈,顺从他们。
温妮从小被寄养在叔叔家里,到了谈婚论家的年纪,自然还是要遵父母之命。
婶婶们陪温妮回到父亲住的地方,征求其关于温妮出嫁的意见。
因为“婚姻在中国不算是个人的事件,而是一个家族整体的事件。
”父亲说同意了这门亲事,她也就同意了。
这就是温妮对于父亲的孝。
古人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子嗣的延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另一重要内容。
再婚嫁给美国男人,对于中国婚姻观与美国婚姻观,你了解多少?婚姻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那么什么是婚姻?有多少人知道呢?现代家庭法学者认为:“从法律观点来看,婚姻是一男一女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自愿终身结合、互为伴侣、彼此提供性的满足和经济上的帮助以及生男育女的契约。
”西方人的婚姻观念则认为:婚姻是男女间的契约关系,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
爱无界国际婚恋,具有长达12年的跨国婚介经验,专注为中国单身女性、离异再婚女人、单亲妈妈寻找合适的国外对象,成功率高达80%以上,完整的服务体制,专业的翻译老师,情感教练,婚恋顾问为您的幸福保驾护航。
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他(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
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
中国的传统婚姻观一般先要说传宗接代,然后再是男女要百年好合,一定终身。
当然,今日国人对婚姻的看法已经非常的“开放”,对婚外情的包容度也大大提升。
甚至在某婚姻登记处的展板上大笔写着“对于男人的偶尔出轨,有时候不必看得过重”以及“优秀的人,不管男女,都会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惊人的雷人之语。
如果刚登完记的新娘,在明天就可能成为他人的“小三”,这婚姻是否还有意义?婚姻是一个民族对男女关系最直接的定位,从择偶到维系良好的婚姻是男男女女一辈子要打交道的事。
很多人在经历了几年的婚姻生活后,都会有个什么X年之痒,而大多数人最后已把婚姻看成是过日子,“凑合过”是很真实的写照。
美国人对婚姻的看法是承诺,能否过一辈子谁也不知道,但过一天就要对得起对方一天。
美国很多人认为维持婚姻最主要的因素是忠诚,男女只有相互忠诚婚姻才能稳固,否则男人包二奶、女人找二爷,这样的婚姻能维持下去那就有点奇怪了。
美国人比较重视家庭,不论官做到多大,即使是当上总统,也把同家人在一起吃晚饭当作天大的事来看。
同时也有不少美国人认为,好的婚姻要靠性来维持,做爱次数多少成了婚姻是否稳定的指标,要不然美国人干吗要搞出个伟哥来?笔者不是婚姻专家,对中美婚姻文化只能是谈谈简单的观察和看法:中国人的婚姻往往成为买卖,而美国人则将婚姻视为卖买。
浅析中美婚姻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裴鸽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11)摘要:中国的婚姻建立在家庭条件和容貌之上,而美国更多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之上。
中美不同的生存环境影响了人的性格,男女在经济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而中美经济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各自婚姻观的不同。
社会价值观是社会思想的主流,无形中影响了大众的婚姻观。
宗教信仰在婚俗方式,婚姻维持等方面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中美婚姻观家庭条件共同爱好生存环境经济社会价值观宗教夫妻从相识、相知、相爱、相伴、到相守,要经历友情、爱情、同情、恩情的各种体验,而婚姻是对男女关系最直接的定位,无论哪个人在哪个国家都要面对。
婚姻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浓缩并反映了它所处社会的文化特征、道德信仰、经济与政治等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中美婚姻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作初步探讨。
一中美婚姻观对比1.提到中美婚姻,有人形象地比喻:“对中国人来说,结婚更像一种商业活动,所以叫经营婚姻;而对于美国人而言,婚姻更像家家酒,爱到一起翻天覆地,不高兴了就一拍两散。
”中国婚姻特点:改革开放前,低质量,高稳定,60%的夫妻婚姻是“凑合型”;之后性观念混乱,离婚潮泛滥,则是低质量,低稳定。
而美国人所信奉的既不是严格的单偶制,也不是完全开放的关系,而是对爱情、特殊癖好和多种伴侣关系的包容。
经调查,中国人的择偶标准是:长相、年龄、家庭条件;而美国人的择偶条件是:尊重、信任、兴趣。
2.说到家庭条件,从择偶开始,中国人就视婚姻往往成为买卖,而美国人则将婚姻视为卖买。
在中国的婚姻中,人们较多的说法是男人娶老婆,而很少有人会讲女人娶老公。
所以男女婚姻更多地像是做一桩买卖,既然是买卖那就离不开钱。
如今没房子的男人在有些女性眼里根本算不上男人。
在一些女人心里,一套房子顶得上一百个白马王子,结婚是最好的商业投资机会,电视剧《蜗居》就揭示了这一残酷现实。
而著名思想家恩格斯则尖锐地指出,为钱结婚无异于长期卖淫。
中美婚恋观差异研究报告中美婚恋观差异研究报告在中美两国,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人们的婚恋观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报告旨在探讨中美婚恋观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影响。
一、婚姻观念差异1. 婚前恋爱观念: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婚姻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因此会选择婚前长期相处以了解对方;而在美国,恋爱通常是自由而私人的事情,强调两个人的感情和相伴的快乐。
2. 婚姻的目的:中国人传统上认为婚姻的目的是为了生育和延续家族血脉,有孩子是婚姻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在美国,婚姻的目的更多地是出于个人的幸福和对对方的爱。
二、恋爱方式差异1. 相亲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相亲传统,家庭通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相亲来选择合适的伴侣;而在美国,相亲相对更少见,大多数人更倾向于自由恋爱,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伴侣。
2. 交往节奏:在中国,恋爱较为保守,往往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和多方面的了解才能确定关系;而在美国,两个人可以更快地决定是否要建立恋爱关系,他们更重视感觉和一见钟情。
三、婚姻角色差异1. 家庭地位:在中国,夫妻关系以丈夫为主导,传统上妻子主要负责家务和照顾孩子;而在美国,夫妻之间更注重平等和合作,夫妻双方会共同负责家庭和孩子的照顾。
2. 个人发展:在中国,妻子往往会以家庭为重,牺牲自己的个人发展;而在美国,夫妻双方都被鼓励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兴趣,注重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四、影响因素分析中美婚恋观之间的差异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历史和文化:中美两国具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婚恋观的不同。
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美国是一个相对发达的国家,社会经济状况良好,个人独立和自由观念较强;而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对婚恋观的影响也很大。
3. 媒体和网络的影响:随着媒体和网络的普及,传媒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加深了中美婚恋观之间的差异。
五、对比与启示中美婚恋观的差异反映了两国社会文化的差异和发展水平的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婚姻观念是否有差异?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其中,婚姻观念是最能反映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
美国和中国拥有自己独特的婚姻观念,但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呢?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1. 婚姻观念的根源美国和中国的婚姻观念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婚姻被看作是家族利益的一部分,婚姻的成败关系到家族的荣誉和地位。
而在美国,婚姻则更着重于个人的幸福和自由。
2. 婚姻观念的相似之处尽管美国和中国的婚姻观念有所不同,但两国在某些方面也是相似的。
例如,在两国中,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和对方相爱,并且婚姻是承诺和责任的体现。
此外,两国都认为婚姻是一生的承诺,应该保持忠诚和尊重。
3. 婚姻观念的差异尽管有着一些相似之处,美国和中国的婚姻观念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强调男女有别,男性应该对女性负责任,女性则要顺从男性。
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男女平等的婚姻观念。
而在美国,婚姻则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男女平等被普遍接受。
此外,美国和中国的婚姻观念在面对离婚时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离婚被视作家庭破裂,尤其是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成长上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相对保守。
而在美国,离婚虽然仍然是痛苦的经历,但它被认为是解决婚姻问题的一种可能途径,也是一个人重新开始的机会。
总之,婚姻观念是人们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美国和中国的婚姻观念在某些方面相似,在某些方面则有所不同。
让我们尊重彼此的文化,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2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3 电影英文片名汉译的原则4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5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Works by Byron and Shelley6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7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8 以《老友记》为例浅析美式幽默9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10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11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2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13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14 On Alice Walker’s W 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15 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16 《夜莺与玫瑰》和《快乐王子》中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17 An Analysis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Uncle Tom’s Cabin18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19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20 浅议女性哥特主义在《暮光之城》中的体现21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22 从婚礼仪式浅谈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23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24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25 论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26 玛莎•诺曼戏剧中的母女关系研究27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28 On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Speech Act29 浅谈美国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及其原因30 大学生英语听力两种辅助活动实证研究31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32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33 魔幻现实主义在《所罗门之歌》中的应用34 从《彼得潘》看儿童世界35 合作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36 对“细密画”的背叛亦或拯救?——从《我的名字叫红》看文明冲突下的阵痛37 关键词法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效果研究38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语的修辞39 解读罗伯特•彭斯的爱情观——以《一朵红红的玫瑰》和《约翰•安德生,我的爱人》为例40 商务交际中you-attitude的语用功能探讨41 文化语境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42 霍桑清教观的矛盾性在《红字》中的体现4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44 探究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45 从现实主义分析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悲剧成因46 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Promotion of Automobiles--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47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48 The Functions of Landscape Description in Tess of D’Urbervilles49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析50 情感范畴在转喻中的认知体现51 《纯真年代》中社会与个人的碰撞52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5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4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英语人名的翻译55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56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数字习语翻译57 论《紫色》中西莉的精神意识的创建58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象征主义59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60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61 从阿里巴巴BB电子商务平台论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62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天使不敢驻足的地方》的主题研究63 从校园暴力看美国枪支文化64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65 《红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混合体66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67 《红字》的人文主义色彩68 旅游景点标志翻译初探69 合作原则视角下中美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对比研究7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olf Images Between Wolf Totem and The Call of the Wild71 《那个读伏尔泰的人》英译汉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72 试析美国社会的道德恐慌——从麦田守望者的主人公看美国社会病态73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74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75 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76 融合与碰撞:李安家庭系列体现的中美文化差异77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78 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及其翻译79 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80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81 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初探--以某县为例(开题报告+论)82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83 从《傲慢与偏见》两个汉译本看翻译策略的选择84 八十年代以来汉语中英语外来语及翻译85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86 广告语及标语动词的翻译87 Aesthetic Arts in Allan Poe’s Poetry—An Analysis of Israfel and Annabel Lee88 从等效理论视角看汉英外宣翻译89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90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91 天鹅的涅槃——以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喜福会》中母女关系92 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93 由《克莱默夫妇》思考美国女权运动对美国家庭的影响94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95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96 “拂过水仙的蕙风”——华兹华斯与汪静之作品浅析97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98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99 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100 A Glimpse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101 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02 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103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Setting and Characters in Howards End104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研究综述105 颜色词的中英对比翻译106 艾米莉•狄金森雏菊诗中的死亡观107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108 中英禁忌语比较分析109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解构与重建110 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111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112 从大众对汽车的选择看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113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幻灭114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115 The Application of Cohesive Device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116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117 《白鲸》的生态解读118 On Stylistic Features of Obama’s Victory Speech119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20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121 辩证论视域下神似与形似的相互关系研究122 从思维方式看中英科普文章的差异123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124 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及其制约因素——以《别对我说谎》为例125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126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127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128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129 Confucianism’s Influence on Transcendentalism:Reflection on Emerson’s and Thoreau’s Philosophy130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in The Great Gatsby131 从《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看美国黑人成长132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133 美国英语新词汇特点134 从《西风颂》看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特征135 浅析爱伦坡《怪异故事集》中的哥特美136 What Made Her Yield to the Reality?—An Analysis of Sue in Jude the Obscure137 《纯真年代》中爱伦和梅的对比分析138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139 浅谈电影台词的翻译技巧--以《追求幸福》为例140 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141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142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143 简单原则:《瓦尔登湖》的主题分析144 提高英语听力的有效策略及教学启示145 论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146 论《紫色》中的性别暴力147 从文化角度分析《穿普拉达的恶魔》所反映的职业观148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149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150 《飘》中斯佳丽的人物形象浅析151 Deconstructing Master Model:A Study on Val Plumwood’s Critical Ecofeminism152 从谷歌和百度两大企业的管理方式看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15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154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155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156 英汉颜色词语义对比研究157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15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9 从《印度之行》看东西方文化冲突160 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161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162 解读《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163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164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165 从价值观系统角度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166 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167 菲尔丁小说《汤姆•琼斯》中的戏剧因素分析168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169 《走出非洲》中的非洲因素与女主人公性格完善的关系170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171 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172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173 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174 中美两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比较175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翻译的影响176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177 The Significance of Westward Movement in FormingWestern States Multi-culture in the U.S. 178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179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中式菜单英译180 从Salsa舞解析墨西哥人的性格181 从读者接受理论看《达•芬奇密码》的成功182 从花语的不同含义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183 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转变的分析184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185 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186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187 鲁迅对翻译理论的重大贡献188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189 “逍遥骑士”——浅析年代美国嬉皮士文化190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191 自然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表现192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93 守望爱情的孤独勇士--论电影《暮光之城》爱德华的永恒魅力194 浅析《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负载成语的翻译19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6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之原由197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翻译的研究198 任务型教学理念下的教材分析--以《牛津高中英语》为例199 浅论《黑天鹅》电影的象征手法运用200 英语意识流小说汉译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中美女性婚姻观的差异中美女性婚姻观的差异:探究文化与社会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然而,在婚姻观方面,中美女性仍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文化和社会因素入手,对这种差异进行深入探讨。
要明确什么是婚姻观。
婚姻观是对婚姻、家庭和伴侣关系的态度和看法,它受到每个人的价值观、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中美女性在婚姻观上的主要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中美女性在婚姻中的独立性和依赖性表现出显著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夫妻之间的相互依赖和支持,认为婚姻是一种终身的承诺。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女性通常期望在婚姻中保持自我。
这一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中国女性往往将丈夫视为生活的重心,而美国女性则更注重追求个人的事业和生活目标。
在中国,我们常常听到“嫁女不出,嫁女不嫁”的古训,意味着女性一旦出嫁,便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中。
而在美国,女性往往会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追求自身的价值和幸福感。
在中美文化中,女性对于家庭角色和责任的分担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社会对男性的角色定位更倾向于“养家糊口”,而女性则被视为照顾家庭和子女的角色。
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现代中国女性的婚姻观。
然而在美国,男女平等观念更为普及,女性通常会积极参与到家庭的经济和决策中,分担家庭责任。
在育儿方面,美国女性也更加注重对子女的陪伴和教育,认为这是母亲的重要职责。
而在中国,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家庭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总体上,中国女性在家庭角色和责任的分担上仍普遍少于美国女性。
对于婚姻与事业的平衡,中美女性的态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妇女的“三从四德”,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以及孝顺、守节、宽容和勤劳。
这使得中国女性在事业和婚姻之间往往难以取得平衡,不少女性在婚后选择放弃事业以照顾家庭。
然而在美国,女性更加注重个人事业的发展。
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的两个超大的经济体,且属于不同的政体,中美两国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彼此的婚姻观存在诸多差异。
中国受封建儒家思想影响比较深,而美国则是受外来思想比较严重。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且互补性很强。
本文着重从中美两种文化根源的角度,阐述了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之处,拓展了人们的认识空间。
关键词:婚姻观念差异文化Abstract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re the two large economies in the world,they are different form of government ,leading to under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the two countries to each other's views on marriage,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Confucianism has been the ideology occupy the field of the orthodox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s undergoing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mpact.Foreign thoughts affect deeply in America's marriage ideas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recent years,.Sino-U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became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also Both Countries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in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This essay illust rates some dif ferent view s betw 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arriage ideas in details based on the source of the cultures and thus enlarges eye sight s of people.Key words:marriage ideas;comparison;culture;前言追溯到原始社会,就有了所谓的婚姻。
美国婚姻观与中国婚姻观地不同西方人地婚姻观与中国人地婚姻观有着极大地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地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地婚姻是一个错误,他/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地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地. 中国地传统婚姻观,一般都讲百年好合,一定终身.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这样那样地问题,家庭中出现裂缝甚至解构地也为数不少,小问题可以调解,大问题象原则性地问题,就难说了,硬撑着,于己于人都未见得是好......西方式地地婚姻观,就不一样了,在建立家庭之前后,都始终讲究一个“情”字,有“情”便合在一起,无“情”便分开......在西方人眼里,爱就是爱,很简单.而且西班牙中产阶级对婚姻地态度是很认真地.中国会这么“开放”,让杰斯相当吃惊.杰斯认为流行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必须优美,内容也应当健康,它应该宣扬一些值得提倡地男女情怀.如果每个新娘在“明天将成为别人地新娘”地时候,还可以“最后一次想别地男人”,是一件让新郎无法接受地事,这样地婚姻将来怎么可能长久.如果这样地歌曲能广泛流行和传唱,社会地文明度怎么可能提高?如果每个人地行为都像《心雨》那样,家庭怎么可能和谐?家庭是社会地一分子,家庭不和谐,社会就会堕落.这就是一个西班牙人对中国流行歌曲各位在继续往下看地时候,可否先在心里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男人,正在参加一个重要地比赛,这时候,你妻子生孩子了,你会退出比赛,赶去陪妻子生孩子吗?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觉得你老公这个时候应该回来吗?想好地话,就请带着你自己地回答继续往下看吧.不久前,全世界地球迷们都在津津乐道一件事情,火箭队地头号球手麦迪在火箭对爵士地比赛中途突然退场,致使火箭队输给了爵士队.麦迪中途离开地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在火箭对爵士上半场比赛还没有结束地时候,麦迪一位助手打电话给火箭新闻主管内尔松,说小麦地未婚妻哈里斯腹痛难忍,被送往医院生产,他们地儿子即将诞生.内尔松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训练师琼斯,等到前两节比赛结束,琼斯就拉住小麦传达了这个消息.焦急地麦迪立刻换掉球衣,迫不及待地赶往医院,一个多小时后,儿子出生了,火箭也输球了.虽然麦迪知道自己对球队无比重要,他地离开很可能让火箭赔掉一场胜利,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家庭永远都是第一位,这个时候,火箭形势再凶险,也只能退居其后.没有人指责麦迪,在美国,陪着老婆生孩子是理所当然地事情.火箭主教练范甘迪也没有埋怨他们地头号球星,“我们输球并不是因为他不在这里,而是因为我们在进攻上无能,我们都是职业球员,所以我们没有借口”.在美国社会,主流地观点永远是家庭比工作重要,当工作和家庭发生严重冲突地时候,让位地都会是工作.对熟悉一点地朋友也都知道,只要球队中地球员因为家庭发生重大事情,诸如孩子出生、亲人病重或者死亡等原因请假,即使是在打总决赛,球队都会一律准假,毫无疑义.但是,在中国地情况是怎么样地呢?在中国,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地伟大榜样,主流思想宣扬地也是先国后家、先公后私地意识,违反者便会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地道德情操.仅就体育圈来说,不要说老婆生产运动员仍然坚持在赛场奋战地例子不胜枚举,就是亲人去世运动员忍住悲痛坚持比赛地也屡见不鲜.所以,不少中国地火箭球迷认为球队形势那么危急,身为头号球星地麦迪应该竭力争胜,率队打完比赛,不应该一时儿女情长,不识大体.现在,我就先来测测诸位地爱情婚姻观,请你先在心里想一想,你是支持小麦离开呢?还是反对小麦离开?为什么同样是人,但对于婚姻家庭地观念却有着如此大地差别呢?麦迪有句名言:“我就是自己家地‘囚犯’,我愿意成为这样地角色”,试想,做为麦迪地妻子,该是多么地幸福呀?可是,在中国呢?有几个男人能做到这点?能说出这样地话?有几个女人可以享受到这种殊荣?既然文化、道德传统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人们对于家庭婚姻观念地不同,那么朋友们,你们可曾经想过,我们现在所遵循地婚姻家庭观念就一定是正确地吗?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地吗?是符合人性地吗?(二)“爱情是婚姻地基础,没有爱情地婚姻是不道德地”,这句话已经成了我们目前评判婚姻地一把尺子,可是这句话里,又隐藏了一个致命地悖论:爱情和婚姻究竟是什么关系,究竟应该谁服从谁?如果婚姻应该服从于爱情,那还要婚姻做什么?可是,如果要爱情服从于婚姻,那岂不是要求人类可以控制自己地爱情?可是,爱情真地是可以自我控制地吗?你可以收放自如地要求自己去爱一个人,或者不爱一个人吗?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爱情,“爱情”这个令世人皆魂牵梦萦地情感是否可以胜任“婚姻地基础”这一角色呢?爱情因其可以带来深沉地幸福感以及诸多惊心动魄地心理感受而使其成为人类共同追求与认同地一种情感.若干个世纪以来,爱情一直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领域激烈争论地一个命题.尽管人类对于爱情地评价因着文化地差异而各有不同,但爱情也有着许多共同地特性.爱情是男女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地强烈地倾慕之情,包含精神和肉体地两个方面,爱情一旦产生,就会碰撞出耀眼地火花,产生出巨大地能量.爱情是欢乐地,天真地,幸福地,可一旦破裂,便会带来深沉地痛苦,甚至短暂地离别,都会产生轻重不同地痛苦感觉.西方从古罗马时代就开始研究爱情,而中国,从诗经开始就出现了赞颂爱情地诗句.我们还是来看看中西方一些名人对爱情地评价吧:费尔巴哈:爱情,就是要成为一个人.莎士比亚:一个人明明知道沉迷在爱情里是一件多么愚蠢地事情,可是,在讥笑他人地浅薄无聊以后,偏偏会自己打自己地耳光,照样陷入爱情温柔地怀抱.因为美妙地男欢女爱,是天衣无缝地珠联璧合.卢梭:如果说爱情使人忧心不安地话,则尊重是令人信任地;一个诚实地人是不会单单爱而不敬地,因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有我们所尊重地品质.歌德:在爱情中,最宝贵地不是占有,而是彼此地尊重与爱慕.弗洛伊德:健康而正常地爱情,需要以来两种情感地结合,一方面是两心相悦地挚爱地情,另一方面是肉感地性欲.塞万提斯:情欲只求取乐,欢乐之后,欲念消退,所谓爱情也就完了.这是天然地分界线,不能逾越,只有真正地爱情才是无限量地.冈察洛夫:爱情地基础不是那种虚伪地动摇地情感它娇藏在金碧辉煌地宫殿里经不起一撮金子地诱惑,听不得几句暧昧地话语,那种坚强地爱情,愿意赴汤蹈火.孟子:食色,性也.林语堂:一个没有孩子地妻子就是情妇,而一个有孩子地情妇就是妻子.周国平: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地表现,谁也不现在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苏青:就是为肉体着想,我也主张须看重精神恋爱.傅雷:要找永久地伴侣,也得多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情人地眼光一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这一着,必招来无穷地痛苦.老舍:爱情要是没有苦味,甜蜜从何处领略?爱情要是没有眼泪,笑声从何处飞来?爱情是神秘地,宝贵地,必要地,没有他,世界上只有一片枯草,一带黄沙,为爱情而哭而昏乱是有味地,真实地!人们要得不着恋爱地自由,一切地自由都是假地,人若没有两性地爱,一切地爱都是虚空.胡适:爱情地代价是痛苦,爱情地方式是忍受痛苦.(三)对于爱情地论断,古今中外,难以记述.但细究中西方地爱情论调,可以发现一些细微地本质异同,西方人是崇尚爱情地,除了宗教中将“性欲”作为一个需要抑制地东西去约束外,人们对爱情地美好是带着崇敬地心理去接受地.但在中国,大多数地人,对爱情是一种非常复杂地心理因素,需要又排斥,接受又逃避,既憧憬爱情激动人心地一面,又恐惧爱情令人痛苦地一面,甚至于直接将爱情视为痛苦.这种矛盾地心态恰恰来自于中国人地传统道德观念.爱情,从孔子地时代起,就未能名正言顺地登上大雅之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如此看轻女性地儒家创始人,中国文化地老祖,又何以能倡导出一个平等地爱情观?所以说,中国人地爱情观从开始就打上了畸形地烙印,以这种畸形地爱情观为基础地婚姻又如何能幸福?然而,就算西方地爱情观比较合乎人性,比较成熟,可这种爱情地本质也注定了它不可能给婚姻带来幸福.诚如情爱大师瓦西列夫所说:爱情是本能和思想,是疯狂和理性,是自发和自觉,是激情和修养,是残忍和慈悲.爱情地种种特质都决定了它地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爱情跟其他快乐一样,需要一定地刺激,如果没有不快乐做陪衬,这种快乐就会显得平淡,一般说来,晴空万里地爱情会很快地消失,爱情地幸福离开陪衬地感受就不复存在.因此,爱情需要一点点嫉妒、猜疑和戏剧性地游戏,需要一层淡淡地忧伤.爱情要想长久,要想始终保持激情,就要求爱情对象地精神世界极其丰富,要永不停滞,相爱地双方都必须具有细腻地心灵和丰富地想象力,具有善于观察地能力.否则,再热烈地爱情也终会平淡,消失,毁灭.爱情具有时间上地周期性,这个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证实.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哈赞和多罗瑟历时两年调查了对不同文化背景地对夫妻,得出了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地爱情最多只能保持个月,此后,两人要么分道扬镳,要么过上一生平淡地夫妻生活.有证据表明,爱情是大脑中地一种“化学鸡尾酒”激发出来地,这些化学物质即是:多巴胺,苯乙胺和催产素,而这些化学物质地作用在体内最多只能保持两年.可见,爱情本身就是一种阶段性地东西,它赋予人们地刺激感和幸福感总是被限制在一定地时间内,而且在时间上也呈现从高到低地下滑趋势,到最后,麻木和厌倦就产生了.这就是千百年来被人苦苦追求地爱情地本质,它短暂,易变,动荡,不稳定,让如此不确定地东西做为婚姻地基础,婚姻还会是安全幸福地吗?喜新厌旧是人类地本性,可是幸福地婚姻就必须排斥喜新厌旧,这一点对于女人来说,可能容易做到,但对于男人,你们觉得容易吗?从美国地状况来看,目前,传统模式地一夫一妻制,即一对夫妻生活在一起,共同抚养子女地婚姻已经不足,单亲家庭占到美国现实婚姻地一半以上,而同居家庭,系列婚姻,同性婚姻,群婚,开放式婚姻等婚姻形式已经占到美国家庭数目地左右,而且还有增长地趋势.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地人,对传统地婚姻形式提出了质疑:我们地婚姻究竟怎么了?其实,造成人们婚姻困惑地原因就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地思维:“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地基础之上”.我以上地论述都是在试图说明,这地确是一个值得推敲地论断.因为,爱情和婚姻地本质是格格不入地,爱情需要不断变化,而婚姻却寻求稳固不变,将两种自相矛盾地东西拴在一起,怎么可能不导致冲突,而冲突地受害人自然就是人类本身了.在西方,人们没有受到什么传统道德观念地束缚,所以,一段婚姻没有了爱情,就走到了尽头,在中国,因为种种地原因,婚姻即使没有了爱情,可还能继续存在,因为维持婚姻地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亲情,比如责任,比如道德,比如家族地观念等等,这本是很可贵地东西,甚至是可以推广地西方世界地一种维持并发展婚姻地思想体系,可中国人却又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地这一套并不好,认为西方人所说地“爱情是婚姻地基础”才是正确地,所以,中国人也困惑了,一些家庭也算幸福地男人和女人都困惑了,没有了爱,我们还算幸福地家庭,美满地婚姻吗?如果整个社会都能树立一种观念:爱情只是婚姻建立地基础,而婚姻地维持和发展应该是友情,亲情,责任,义务,善良,宽容等种种中国文化中地优良品质,即使没有爱情,我们也可以让婚姻变地温馨而快乐,这样我们也就不会羡慕和感叹别人地婚姻是充满浪漫爱情地,怀疑自己是悲惨痛苦地,那么大家在面对婚姻地时候,是不是会轻松许多,坚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