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rt时抗生素剂量调整 (1)
- 格式:pptx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43
CRRT时的药物剂量调整CRRT时的药物剂量调整作者: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皇家布里斯班医院杰弗里·李普曼(Jeffrey Lipman)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1-08-25 2011年8月18-20日,第三届北京大学重症医学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现选取会议部分精彩报告,与您分享。
“危重患者的抗生素用法,迫切需要治疗性药物监测(TDM),但由于各种原因,多数抗生素的TDM均十分困难。
近期,对我院ICU 的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进行了TDM,发现一半以上患者需要调整抗生素剂量。
既往为了监测药物毒性,临床上仅监测对肾脏毒性大的药物(如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而目前来看,临床医生同样需要监测药物是否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对抗生素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理解能够加深临床医生对患者已改变的疾病谱认识,这将对患者预后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杰弗里·李普曼ICU患者药物代谢特点药物说明书推荐使用剂量均根据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来计算得出,包括抗生素用量及用法。
然而健康志愿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肝肾血流正常、无毛细血管渗漏及液体治疗,这与危重患者截然不同。
抗生素相关重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峰浓度(Cmax)、谷浓度(Cmin)、半衰期、分布容积(VD)、曲线下面积(AUC)、清除率和蛋白结合率,其中分布容积指药物扩散的表观容积,ICU中的患者因毛细血管渗漏等原因,分布容积变化较大,受分布容积影响较大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和β内酰胺类)须加大首剂用量。
危重患者因血清蛋白水平较低,从而影响蛋白结合率,使分布容积无法预测,并显著改变药物清除率。
CRRT时的药物剂量调整ICU中很多患者需要接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然而在CRRT时的药物剂量需要如何调整,却鲜有研究报道。
在CRRT时,仅游离药物能够通过半透膜,因此药物的清除取决于滤器的膜微孔大小、药物大小、筛选系数和蛋白结合率。
于人于术于己-CRRT时抗生素剂量调整的三大核心因素附ICU常用抗生素药代药效参数(ASM)*学术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ICU患者若发生重症感染,其抗菌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若同时进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1,将会使这一局面更加复杂化。
给予AKI患者不合适的抗生素药物剂量,可能导致血药浓度无法达到或维持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诱发病原体耐药。
而过高的抗菌药物浓度,则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药物不良反应,如发生肝、肾功能损伤等。
因此,对于CRRT重症患者,需要有效识别患者肾功能、CRRT技术以及药物药理特征等影响因素,以恰当调整抗生素剂量,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并有效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
01于人:AKI时,患者肾脏清除不及或太过,都会影响抗生素治疗效果AKI常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降低,一些亲水性的抗生素肾脏清除率与GFR息息相关,因此,当GFR下降时,需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2。
然而,并非一旦发生AKI,患者的GFR即刻降低。
另有一些患者,譬如,脓毒症早期患者,或采用液体复苏和血管加压药物的治疗干预的患者,常表现为心输出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加,患者的肾清除率也相应增加3。
当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CrCl)>130mL/min/1.73m2时,即发生了临床上称之为肾脏清除率增强(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ARC)现象,20–65% 危重症患者可发生ARC4。
对于主要经肾脏清除的抗生素药物,包括β-内酰胺,氨基糖苷和糖肽类等,若发生ARC,药物经肾脏排除增加,结果就是药物血浆浓度将迅速下降,治疗效果自然会打折扣2。
CRRT时如何选择抗感染药物剂量CRRT时如何选择抗感染药物剂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危重病的救治中,CRRT 有着独特的优势。
然而,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对药物的清除率变异极大。
这些患者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时,有些药物不能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或维持有效时间,不仅不能产生疗效,反而容易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造成药物使用不当。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CRRT时是否需要调整抗感染药物及其剂量、怎样调整是一个亟需明确的问题,但这方面的资料还不是很多。
为此,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并结合病例分析,希望能给临床医务人员带来一些启示。
病例简介患者,女,74岁,主因间断胸闷、心悸8余年,加重伴发热1天入院,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
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示:感染阴沟肠杆菌,只对美罗培南敏感。
入院诊断肺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高渗性昏迷、急性脑梗死、冠心病、电解质紊乱、胆囊结石、高血压3级、脑萎缩。
治疗方案鉴于患者高龄,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医师建议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在进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时应选择美罗培南抗感染。
通常情况下,对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推荐美罗培南的剂量为每8小时1 g,但血液透析可能影响美罗培南的清除,按常规剂量已明显不恰当。
临床药师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结合患者病情,建议美罗培南剂量为每12小时1 g,医师接受了此建议。
主要转归经过7天治疗,患者感染症状明显好转,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痰培养未再找到致病菌,提示抗感染治疗安全有效。
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伴有急性肾衰的重症感染患者,往往需要1种以上的抗感染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治疗中最主要的问题不仅有因药物过量导致的毒性反应,还包括对病原体治疗无效和出现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