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解答
- 格式:rtf
- 大小:53.53 KB
- 文档页数:8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详解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这部分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统计图表、文字资料等,要求考生通过计算、比较、推理等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行测资料分析常见的题型。
一、增长相关题型增长是资料分析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与增长相关的题型主要包括增长量、增长率的计算以及基期量的求解。
增长量的计算可以通过现期量减去基期量得出。
例如,已知今年的产量为 100 吨,去年的产量为 80 吨,那么增长量就是 100 80 = 20 吨。
增长率则是增长量与基期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 。
比如,上述例子中增长率为(100 80)÷ 80 × 100% = 25% 。
基期量的求解,当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时,可以通过现期量÷(1 +增长率)来计算;当已知现期量和增长量时,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二、比重相关题型比重是指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常见的比重题型有现期比重、基期比重以及比重的变化量。
现期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 100% 。
比如,某地区总人口为 100 万人,其中男性 55 万人,那么男性人口的现期比重就是 55÷100×100% = 55% 。
基期比重=(部分量的基期量÷整体量的基期量)× 100% 。
计算时需要先求出部分量和整体量的基期量。
比重的变化量=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在计算时要注意判断比重是上升还是下降。
三、平均数相关题型平均数题型包括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增长量和增长率。
现期平均数=总数÷个数。
比如,某班级 50 名学生的总成绩为4000 分,那么平均成绩就是 4000÷50 = 80 分。
基期平均数=(总数的基期量÷个数的基期量)。
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型解析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图表、统计数据等大量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对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型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此类题目。
一、题目类型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通常以表格、图表、统计数据等形式呈现,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的特点,这类题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图表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进行数据分析,推断相关结论。
2. 表格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表格数据进行信息提取、计算和推断。
3. 统计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量计算等。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解题思路和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在阅读资料分析题时,要仔细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和所给信息,确保对于数据的理解准确。
2. 抓住关键信息:在分析图表和数据时,要注意抓住关键信息,例如数据的单位、时间顺序、数值大小等。
有时题目会给出提示,考生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提示信息。
3. 综合分析和计算:根据所给信息,考生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推断未给出的数据和结论。
这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4. 注意信息的逻辑关系:当分析图表或数据时,要注意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多做推断和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 刻意练习:为了更好地掌握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考生需要进行刻意练习,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以下以一道典型的图表题为例进行解析。
题目要求: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插入一道相关的绘图题图表)解题思路:首先要仔细观察图表,注意解读图表的各个部分,包括标题、坐标轴、单位等。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和推理。
1. 图表概述:该图表展示了2016年至2020年某城市GDP的变化情况,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GDP数值。
2. 数据分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GDP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型解析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这部分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资料分析的题型通常包括文字型、图表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和表格型等。
这些资料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
文字型资料通常是对某个主题的详细阐述,包含大量的数据和相关信息。
在阅读这类资料时,考生要有意识地对关键信息进行标注和提炼,比如时间、数据主体、关键词等。
例如,“2022 年,_____地区的GDP 达到了 5000 亿元,同比增长 8%。
”这里的“2022 年”是时间,“_____地区”是数据主体,“GDP”和“5000 亿元”以及“8%”是关键数据和增长比例。
图表型资料则以直观的图形展示数据。
柱状图能清晰地对比不同类别之间的数据大小;折线图侧重于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饼状图主要用于展示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关系。
对于图表型资料,首先要看清图表的标题、坐标轴的含义、单位以及图例等要素。
比如,在一个折线图中,如果纵坐标表示产量,横坐标表示年份,那么我们就能直观地看出产量随年份的变化情况。
表格型资料以行列的形式呈现数据,结构相对清晰。
但需要注意的是,表格中的数据可能会比较密集,容易让人眼花缭乱。
因此,在阅读时要有条理地进行梳理。
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问的是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还是其他指标。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迅速定位到相关资料中找到所需数据。
在查找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避免看错行或列。
计算是资料分析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但在实际考试中,由于时间有限,并不需要精确计算出每一个结果,而是要善于运用估算和简化计算的方法。
例如,在计算增长率时,如果数据比较接近,可以使用“增长量÷基期量”的近似算法;在计算乘法时,可以根据数字特点进行凑整或者约分。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5题。
据统计: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
大洋洲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
因为大洋洲和南极洲人口太少,故在下图省略不加统计。
1.2050年亚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为()。
A.40%B.72%C.56%D.65%2.2050年美洲国家人口约有多少人?()A.9.5亿B.13.5亿C.15亿D.18亿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1957年开始,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的周期长了B.广大发展中国家人口迅猛增长,构成世界人口增长主体C.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趋向减速D.2050年非洲人口将出现负增长态势4.2050年下列哪个洲的人口密度最小?()A.欧洲B.亚洲C.非洲D.北美洲5.人口数排名次序与大陆面积均排名第二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某调查公司以不同年龄段市民为调查对象开展了黄金周主要休闲方式的抽样调查工作。
下面的三角形表示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在采取五种休闲方式之一的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三角形顶点表示100%,相对应的基线表示0。
A代表外出旅游B代表上网C代表朋友聚会D看书休闲E代表和父母一起逛公园1、黄金周期间,选择上网休闲方式的人群中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约是BA.12.5%B.25%C.37.5%D.62.5%2、哪一种方式青年人和儿童的参与比例相同?DA.看书休闲 B.和家人一起逛公园 C. 朋友聚会 D.没有这种方式3、哪一种休闲方式,青年人所占的比例最少?CA. 看书休闲B. 朋友聚会C. 和父母一起逛公园D.上网4、采取外出旅游休闲方式的市民中,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的人数比约是DA.7:2B.7:6C.1:1D.无法计算5、根据材料,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BA.采用和父母一起逛公园方式休闲的儿童比例大约是20%B.和朋友聚会是大多数中老年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C.儿童采用看书休闲的人数大于青年和中老年人数的总和D.在被调查的青年人和儿童群体中,各有50%选择了和朋友聚会的休闲方式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某研究机构对北京、上海和广州700余位居民的调查结果如下:表1:每年有各式各样的房展会缤纷亮相。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详解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具有题量大、分值高、难度适中的特点。
掌握好资料分析题型,对于提高行测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行测资料分析的常见题型。
一、增长类题型增长类题型是资料分析中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题型之一。
它主要包括增长量和增长率的计算与比较。
增长量的计算公式为: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在题目中,通常会给出现期量和增长率,要求计算增长量,此时可以使用公式:增长量=现期量 ×增长率 ÷(1 +增长率)。
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100%。
在实际解题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同比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的概念。
同比增长率是指本期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环比增长率则是指本期与上期相比的增长率。
对于增长类题型的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在比较增长率大小时,如果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倍数关系明显,可直接比较现期量与基期量的比值;如果不明显,则需要按照增长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后再比较。
二、比重类题型比重类题型也是资料分析中的重点。
比重指的是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比重的计算公式为:比重=部分量 ÷整体量 × 100%。
判断比重的变化趋势是比重类题型中的常见考点。
若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则比重上升;若部分增长率小于整体增长率,则比重下降。
此外,还会有计算基期比重和两期比重差值的题目。
基期比重的计算公式为:基期比重=(部分量的现期量 ×整体量的增长率)÷(整体量的现期量 ×部分量的增长率)。
两期比重差值的计算公式为:两期比重差值=现期比重基期比重=(部分量的现期量 ÷整体量的现期量)×(部分量的增长率整体量的增长率)÷(1 +部分量的增长率)。
三、平均数类题型平均数类题型主要涉及平均数的计算和平均数的增长率。
深圳事业单位行测资料分析难题解答示例资料分析在行测考试中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是得分专项,但是很多考生反应资料分析总有极个别题目不会,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资料分析中那些你可能不会的题目都长什么样,又该怎么做。
下面带大家来看一些题目:例题剖析:
2018年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时间利用的随机抽样调查,共调查48580人。
结果显示,受访居民在一天的活动中,有酬劳动平均用时4小时24分钟。
其中,男性5小时15分钟,女生3小时35分钟。
问题:受访的男性居民约有( )
A.2.38万人
B.2.43万人
C.2.65万人
D.2.91万人
观察可以发现这三个式子之间第一项比值的分子是可以用第二项和第三项的分子加和得到的,分母也是一样可以由后两项的分母加和得到,对于这一类题目我们就可以采用一种方法叫做十字交叉法进行求解,下面看解题过程:。
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解析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题是考察考生对于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考试环节。
一、题目背景在解析资料分析题之前,首先需要了解题目背景。
资料分析题通常以一段或多段文本、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涵盖各个领域的数据和信息。
考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利用所给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解题思路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考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思考和分析:1. 仔细阅读题目和资料:对于题目和所给资料,要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理解。
明确题目中的要求,抓住关键词,理解资料中的信息。
2. 归纳总结:根据所给资料,归纳总结出相关的数据、信息和规律。
可以进行文字描述、图表绘制等方式进行归纳。
3. 分析推理:根据所给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推理。
可以比较不同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找出规律和趋势,进行逻辑推理。
4. 判断评价:根据分析推理的结果,进行判断评价。
判断所给数据和信息的可靠性、有效性,评价可能的结果和影响。
5. 确定答案: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判断,确定最终的答案。
在回答问题时,要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推理过程。
三、注意事项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准确:对于所给的数据和信息,要确保理解准确。
注意理解数字和图表中的单位、比例,搞清楚各个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2. 推理合理:在进行推理和判断时,要保证推理过程合理、逻辑严密。
避免主观臆断,要依据所给的资料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数据分析:对于表格、图表等形式的资料,要学会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如计算平均值、绘制趋势图等。
4. 时间管理:考生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根据题目的难度和所给的资料量,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过度花费时间在某一部分上。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过程:(假设所给资料为一段文字描述)题目:某城市2019年1月至6月的气温变化情况。
资料分析历年真题引言资料分析是数据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涉及到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掌握资料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历年的真题是学习资料分析的重要资源,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可以了解考试的方式和考察的内容,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备考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历年资料分析真题,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同时探讨对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真题1题目描述某公司在过去10年的销售数据如下图所示:年份销售额(万元)2011100201212020131502014180201520020162202017250201828020193002020330请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平均每年的销售额是多少?2.最近三年(2018,2019和2020)的销售额增长了多少?解答和分析1.平均每年的销售额计算如下:平均销售额 = 总销售额 / 年数= (100 + 120 + 150 + 180 + 200 + 22 0 + 250 + 280 + 300 + 330) / 10= 213结果显示,该公司平均每年的销售额为213万元。
2.最近三年(2018,2019和2020)的销售额增长计算如下:销售额增长 = 2020年销售额 - 2017年销售额 = 330 - 250= 80结果显示,最近三年的销售额增长了80万元。
真题2题目描述某大学在过去5年的招生人数如下表所示:年份招生人数2016100020171200201815002019180020202000请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过去5年的平均每年招生人数是多少?2.招生人数呈现什么趋势?解答和分析1.过去5年的平均每年招生人数计算如下:平均每年招生人数 = 总招生人数 / 年数= (1000 + 1200 + 1500 + 1800 + 2000) / 5= 1500结果显示,该大学过去5年的平均每年招生人数为1500人。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各种信息、资料不仅来得快,而且数量庞大,特别是处于社会中枢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是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传递的基地。
它所接收的信息和资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复杂程度上,以及广泛性上,都是一般单位和部门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快速分析综合的能力,才能胜任其工作。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转换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它是随着社会高度信息化及管理科学化的发展以及对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而逐步从其他测验中分离出来的。
资料分析测验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或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判断,如对政策、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二是对被研究现象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及依存程度的规律等加以揭示和阐述;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或推断。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
在资料之后相应地有3~5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再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来。
可以说,资料分析测验的试题着重考查应试者以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应试者不但要能读懂统计图表,即准确地把握各项数据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要能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数据的规律,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指导、定向以及调整的重要作用。
资料分析测验共有20道题,一般来说,问题的难度有三级:第一是简单题,这种题在阅读资料之后只需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图表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值,最小值或资料中某一具体数值等:第二级是中等难度题,常常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组合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往往给出一组判断,要求应试者判断这组判断的正误,这类题一般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对资料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有时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答题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统计表是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任何一种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
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可以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
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
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
但统计图与前面所说到的统计表与文字资料有着很大的不同。
统计表主要是大量数据的罗列,要求考生在复杂的数据中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量化比较和趋向分析,它主要是对数据的驾驭。
文字资料蕴涵大量相关数据于一大段材料中,它需要你按照给出的要求,从材料中逐一筛选有用的数据,并结合材料的原意,恰当得运用数字材料,是这类题主要考察的。
而统计图与它们不同,它有数据,但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有时甚至需要你对图形进行过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
当然相形之下,统计图在整个材料分析中是最简单和容易的,它既没有复杂的数据罗列,又不需要逐字逐段地去斟酌语意,通过一目了然的图形,很容易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当然,这要求你平时对统计图有一定的接触,对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不论什么题,无论它多么简单,假如你从未接触过,都是很难逾越的。
在资料分析测验中,统计图被经常使用。
统计图主要包括条形图、平面图、曲线图和网状图。
(一)条形统计图以条形的长短来表示大小的条形统计图,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比较常见的。
用这种统计图对一些较简单的指标数据(如经济指标)加以表达和比较,会收到非常生动和具体的效果,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
对一般考生来说,在公务员考试中遇到这类题,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因为做这类题,没有多大的风险,看起来简单,可以将做资料分析的速度提高一半左右,这样可以为以后的题目的整个试卷的检查保留重要的时间,也是考生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的一项促进因素。
不过,这类题虽然直观和简单,有时却需要用笔计算去验证自己的直觉感应,毕竟,在有图有数据的同一题中,图没有数据有说服力。
题虽说容易,但容易就应保证正确率,实际上,在公务员考试中,因为时间紧张,最重要的就是正确率。
(二)平面图平面图是用扇形面积来表示各项数量的统计图,它将各种数据直观形象地综合到同一个圆中,你不需要像对待条形图那样去比较各项的长短。
这里,数据被直接指出,你可以对图中的一切一目了然,根据题目中的要求,轻而易举地便可以获取各项数据。
不过,做这种,你必须适应相对值的计算和处理,明确各个数据间的数量关系,在做答题时,尤其要注意单位,明了哪些是需要单位的,哪些又是不需要的。
(三)曲线图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统计资料,一是统计表,再就是这个曲线图了,曲线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将一组数据的发展趋势表示出来,在生活中,人们利用一些重要活动的数据的走势对今后进行预测和规划。
在材料分析中,这类题并不直接给出极为准确的数据,而需要你根据一些联结点的位置去推测和揣摩,这样,本类题目就不再需要大量的复杂的数据运算,对这些题目,只能进行仔细地观察和分析,这对那些热衷于数学运算的考生并不是很好,毕竟这是对另一种能力的考查。
不过,这类题在具体解答起来,只要不看错,应该不太困难,当然,绝不可以心浮气躁,否则,什么题也做不好。
(四)网状图这种图形在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录取大学毕业生考试中首次出现,2000年仍然作为考题出现。
客观地说,这类题没有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只需要你对一个由众多小三角形组合成的大三角形进行综合的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然而,不难只是对“会者”而言的,因为这类图题型新,图形复杂,对那些整天只知处理数据的考生来说,遇上这种题根本无从下手。
而且,题中决不明确给出数据,那些善于猜答案的考生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因此,无论应试能力多高的考生,都必须首先对这种题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和了解,弄明白这类题的解题技巧。
要会看题,弄清楚题目都给了你哪些信息,在后面的解题过程中就可以较顺手地去应对。
另外,这类统计图中只有一些字母,字母所代表的意义都有题外,在正式答题之前你必须把这些图形各自代表的意义弄清,因为以后的具体题目给出的选项可能会脱离字母,你一旦稍一粗心把它们搞混,就会作出错误的选择,造成失分。
文字资料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数字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
这类题与统计表相比,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你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
这种题不像上面所说的统计表那样,有众多的数据摆在你的面前,任你选择和处理。
它需要你能将文字资料中的数据首先组成一张“统计表”(至少在大体上是),然后才能进行下面的工作。
应该说,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
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
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
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这样的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从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五个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就有针对性的再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希望在做这类题上可以尽量挤出时间以允给别的题。
轻视加草率,却忽视了这类题往往会有复杂的计算思路,综合且较难的判断,往往会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
在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如果是在统计表中,这类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
而文字资料,却又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
这对那些急躁而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解题技巧1、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
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
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资料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
资料分析例题和解析一、统计表例题和解析(一)统计表例题根据下表回答问题: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1 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数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多少?A 3 4%B 3 2%C 3 0%D 3 5%2 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的营业额及占500强营业总额的百分比比上年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A 2934 457 3,3 2B 5 503 906 8,2 0C 1176 002 0,2 2D 5 503 906 8,2 23 该表中属于欧洲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2000年比1999年减少了多少家?A 7B 8C 4D 54 根据该表按营业额高低排序五国依次是:A 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B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C 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D 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5 根据该表按利润额高低排序五国依次是:A 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B 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C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D 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二)统计表例题解析1 题解析:本题需稍动一下脑筋,因为题中要求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数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多少,而统计表中没有直接给出数据,但是分析一下便可知道,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数是185家,1999年为179家,很明显增加了6家。
所以求其增长率即:6除以179约为3 4%。
此题应注意要将计算结果至少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才可找到答案。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2 题解析:完成该题只需认真看表,结果就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