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溪县第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12《简单机械》(第1课时)专题复习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69.00 KB
- 文档页数:2
12.3 机械效率(第1课时)【知识链接】我国古代的简单机械(三)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
我国在公元前1100年以前就发明了辘轳,根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
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
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
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小片土地。
现在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区,也还在使用辘轳从深井中提水,以供人们饮用。
【温故知新】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要作用,二是物体要在方向上通过一定的。
2.功等于与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
3.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越平缓越______(省力或费力)。
【探究新知】一、自主预习认真阅读课本P85-86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有用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额外功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总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三者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用字母 ___________表示。
公式:η=_________________,η_____1或100% 。
3.有一机械做的总功为500J,有用功为400J,机械效率是二、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实验《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按课本P85进行实验,请设计一个数据记录表格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表明:。
2.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是,额外功是,总功是;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有用功是,额外功,总功是总功是。
3.在保证所做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1简单机械复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复习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杠杆模型的相关分析和绘图,熟练运用杠杆平衡公式。
2.2、进一步掌握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3、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定义,并会计算机械效率,通过实验知道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4.了解杠杆平衡条件探索实验中多次实验的方法和意义。
复习教学难点:1、如何在实物中分析杠杆的要素。
2、滑轮的绕法。
3.旋转过程中力的变化通过杠杆平衡来判断。
复习教学设想:1、让学生以练习的方式先温习相关概念、定义、公式。
2、重点知识技能再详细复习。
3.先练习典型例子,然后对其进行评论。
注意课堂练习的反馈。
4.哪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
复习教学时间:2。
教学时间与实践相结合复习教学过程:学生先回顾教师在讲解1.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2)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支点:杠杜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杠杆的支点。
(找到支点是第一步,也是关键。
告诉学生转动杠杆。
)力量:使杠杆转动的力量。
在实际确定动力时,要看我们使用杠杆工作时为了达到预期目的,需要杠杆向哪个方向转动,能使杠杆向需要方向转动的力,不论是哪个物体施加的力,就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
阻力:阻止操纵杆转动的力。
和确定动力时的方法相同,由力的转动效果来决定,阻碍杠杆向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就是阻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动态作用线是沿着通过动态作用点的功率方向绘制的直线。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线的长度,也就是说,从点到几何中的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例题:杠杆示意图的作法:首先,找到一个点,然后画一条线;三个垂直部分练习: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ff1aof2bOba(3)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就是:f1l1=f2l2或写成比例式:(4)杠杆的应用及分类杠杆的实际应用中,可分为三类省力杠杆:其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平衡时的动力F1小于阻力F2,即以较小的动力克服较大的阻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动力的移动距离大于阻力,即需要较长的距离,如撬动重物的撬棍,用来打开瓶盖的螺丝刀,用来割草的砍刀等等,都属于这种杠杆费力杠杆: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大于阻力f2,即要用较大的动力才能克服阻力完成工作,但它的优点是杠杆工作时,动力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使阻力移动较大的距离.使工作方便,也就是省了距离.如缝纫机踏板、挖土的铁锨、大扫帚、夹煤块的火钳,这些杠杆都是费力杠杆.等臂杠杆:这种杠杆的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等于阻力F2。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习题副标题题号—叫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如下图,甲、乙两套装置所用的滑轮质量相等.用它们分别将相同质 量的钩码匀速竖直提升,在相等时间内绳端A 、8移动相同的距离(忽略 绳重和摩擦),在此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A. 两钩码上升的速度相等B. 两滑轮组绳端的拉力相等C. 甲滑轮组拉力做的总功比乙少D.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以下有关起重机提升货物时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共享单车让人们享受到了绿色出行带来的方便、快捷。
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如下图,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和实心铝球挂在杠杆两端使杠杆平衡,假设将A. 左端下沉A. 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B. 同一起重机提起的货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C. 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D. 同-•起重机提起同一货物,用时越短,机械效率越高1. 2. 3. A. 车座做得扁而平可以增大臀部所受的压强 B. 轮胎和脚踏板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C. 轴承里面装有钢珠是为了减小摩擦 D. 刹车闸的把手是个费力杠杆4. 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那么杠杆将(P 铁>P"()铁球 铝球B. 仍平衡C. 右端下沉D. 无法判断5. 关于物体做功的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做功多那么机械效率一定高B.机械效率高那么功率一定大C.功率小那么一定做功慢D.功率大那么做功时间一定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6. 如下图,沿斜面把质量为12 kg 的物体匀速拉到最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 100 N,斜面长2 m.高lm.那么其机械效率是—%,物体所受摩擦力是. 7. 如下图,杠杆两端螺母的作用是图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假设 中 在两侧各减掉一个钩码,杠杆—(填“能”或“不能”)保持水平平衡.8. 小明发现简单机械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如:指甲剪、剪刀、钥匙等.将 如下图的钥匙插入锁孔转动开锁时,钥匙就相当于一个(填“杠杆”“滑 轮”或“轮轴”),属于—(填“省力”或“费力”)机械.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9. 如图甲是一种开瓶起子。
《简单机械》
一、基础训练
1.图12-1所示的四种情况中,阻力F2都相等,动力F1作用的方向不同,其中最省力的是图()
2.如图12-2所示,画出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力的示意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12-3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为60N的物体,在A端
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
_______________,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
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4.某人将一根木棒的一端抬起,另一端搁在地上。
在抬起的过程
中(棒竖直时除外),所用的力始终垂直木棒,则用力的大小( )
A.保持不变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5.如图12-4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0.1kg,杆秤的质量忽略
不计。
若杆秤水平静止时,被测物和秤砣到秤纽的距离分别为
0.05m、0.2m,则被测物的质量为_________kg。
若秤砣有缺损
时,则杆秤所示的质量值_________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选填
“小于”、“等于”或“大于”)。
二、提高能力
6.如图12-5,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
则()
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B.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长
C.F甲>F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
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图12-5
图12-1
图12-2
图12-3
7.如图12-6所示,AOB 为一机械设备的简化示意图,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杠杆(自重不计),已知AO=2OB 。
固定O 点,使OB 处于水平位置,此时B 端挂一重为40N 的物体,要使杠杆不发生转动,至少需在A 端施加F=______N 的力,在图上画出此时力F 的方向。
8.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小强第一次学习挑担子,他做了以下两次试验,请你根据各小题后的要求作答。
(1)他先在扁担的两端各挂上50N 的重物,担子很快就被平稳地挑起来。
这时他的肩膀应放在扁担的什么位置(只要回答,不要分析)?
(2)接着,他又在扁担的A 端加上50N 的重物,如图12-7所示, 但他掌握不好担子的平衡。
请你用杠杆平衡知识,帮助他计算出肩膀应距B 端多远,担子才能重新水平平衡?(扁担质量忽略不计)
《简单机械》复习 第1课时
1、C
2、略
3、30N 不变
4、C
5、0.4 大于
6、D
7、20N 图略
8、(1)中点位置 (2)0.8m
图12-7
图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