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336.00 KB
- 文档页数:6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高的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师。
该专业强调数学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二、培养目标1.掌握数学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熟练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能够在中学数学教育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3.具备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和扎实的数学应用能力,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4.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承担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专业课程设置1.数学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等;2.数学专业课程:数学分析、抽象代数、数论、几何学、复变函数等;3.数学应用课程:数学建模、运筹学导论、计算数学、金融数学等;4.教育学基础课程: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统计学等;5.教学实践课程:教育实习、教育技术与课件制作、教师专业发展等。
四、实践教学安排1.教育实习:通过实际的中学教育实习,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教育理论付诸实际,并与学校教师们共同合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2.科研训练:在大三和大四阶段,组织的科研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动手能力,并指导学生完成小型研究项目;3.实践性教学:开设实践性教学课程,如数学建模与计算实验,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4.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和教育技术与课件制作课堂,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和课件制作能力。
五、课程设置特点1.数学基础与应用并重: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打造既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优秀数学师范生;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育实习、科研训练和实践性教学等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专业发展:开设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教育与发展的最新动态,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之路;4.强化实践性教学:通过教育技术与课件制作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代码:0701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数学科学与数学文化素养;掌握较系统的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辩证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中学数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技术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并加以解决的能力;能够适应数学与科技发展需求进行知识更新;能在科技、信息产业、经济金融、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研究、统筹优化、咨询、应用开发和管理;取得教师资格证,成为中小学从事数学教学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或考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继续深造成为创新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能力要求1.知识要求1.1 公共基础知识1.1.1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文化艺术知识;1.1.2 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1.1.3 具有一定的基础英语知识,掌握较高的专业英语知识;1.1.4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
1.2 学科知识1.2.1 掌握数学专业知识。
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复变函数、数学建模、运筹学等课程的知识;1.2.2 掌握计算机和大学物理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2.3 掌握应用数学、金融数学和保险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1.2.4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数学教育教学规律等课程的基本理论;1.2.5 掌握中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一般规律和特点的知识;1.2.6 掌握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2.能力要求2.1 通用能力2.1.1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2.1.2 具有熟练的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2.1.3 具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及本专业外文文献阅读及写作能力;2.1.4 具有一定的书法能力;2.1.5 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1.6 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1.7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数学与应用数学是一门以数学基础理论和应用为主要学科内容的本科专业。
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学基本理论和数学方法,具备数理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具备科学研究和实际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具备在数学及其应用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二、培养目标1.掌握坚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建立较好的数学基本功;2.熟悉数学应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将来的研究和实际问题解决提供基础;3.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交流能力;5.具备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能够阅读相关学术文献。
三、课程设置1.数学基础理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分析、微分方程等。
2.数学应用领域数学物理方程、最优化理论与方法、数值计算、金融数学、统计建模、数据分析等。
3.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方法等。
4.专业选修课程现代代数学、拓扑学、泛函分析、非线性优化、运筹学、数学建模等。
5.实践环节科研训练、实验课程、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
四、培养方案1.学科基础培养阶段(大一-大二)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论和计算机科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等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培养阶段(大三-大四上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最优化理论与方法、金融数学、数学物理方程、统计建模等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培养阶段(大四下学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如现代代数学、泛函分析、运筹学等课程。
4.实践环节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期间进行科研训练,包括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参与学术讨论等。
大四下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完成一定的科研或应用课题。
五、培养特色1.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2.科研训练:提供机会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主修培养方案1.专业简介本专业设立于 1999 年,2003 年入选品牌专业建设点,2007 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I 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 年成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2009 年入选国家“拔尖计划”1.0项目,2012 年成为“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2019 年入选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并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 年入选国家“拔尖计划”2.0项目并于同年成为“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数学强基计划重点培育数学专业人才,以创新教育观念贯穿本科教学,构建了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拥有一支高水平和经验丰富的教育教学队伍,近年来引进的年轻老师基本都有在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工作的经历;打造了多个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数学分析教学团队、高等代数教学团队等),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了若干个世界一流数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以及一大批其他学科和行业的优秀领军人物,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了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
2.学制、总学分与学位授予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专业本科学制四年,专业应修总学分150分,包括通识通修课程(必修)68 学分,毕业论文(必修)5 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必修)45 学分,多元发展课程(选修)32 学分。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本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考评等级,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3.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格、坚实数学基础、广阔国际视野、强烈创新意识的数学领域未来领军人物,以及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民族的未来和人民的幸福做出重要贡献的在数学和相关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精英人才。
4.毕业要求(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诚信、友善、守法;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保护世界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能够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本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至2016年毕业学生521人。
该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与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名、讲师7名,有博士学位教师7名。
兼职教师9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名。
毕业生中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接近25%,多数同学从事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计算力学等相关学科。
自办学以来学生平均就业率约93%。
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在与相关行业工作,其中85%稳定在首次签约单位,且逐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约占60%在3至5年中成为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
在学院每年组织的两次就业单位走访中,就业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满意度100%。
学校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采用定额加专项的预算办法,对本专业的教学进行经费投入,主要包含教学日常运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校内外实践实习、教学研讨、教学差旅、图书资料购买、学生活动以与其他用于教学的各项费用,在确保日常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积极资助教学改革、学生创新实践。
本专业设在青岛市嘉陵江路校区,学校建设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多功能机房、数字图书馆、实习实训中心、基础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可为本专业教学服务。
自2003年以来建立有北京千锋、浪潮集团、齐鲁软件园、青软实训等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培训基地18个。
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本专业逐步形成了坚持传统重基础、重素质、面向社会重应用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数量经济两个方向。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生产、经营与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数学及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数学及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数学及其应用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该专业培养方案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等环节的设置,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的第一步,旨在为学生打下数学基础。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分析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课程,学生将掌握运算符号、基本运算法则、函数与方程的基本性质,并具备相关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数学及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数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数学建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并掌握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同时,还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灵活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如偏向应用数学的学生可以选择金融数学、统计学等课程,偏向纯数学的学生可以选择拓扑学、群论等课程。
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拓展学科视野。
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数学及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实验课通过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实习将学生引导到企业、研究机构等实际场景中,让他们对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角色和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并撰写相关的论文。
综上所述,数学及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功和创新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成为既懂理论又擅长实践的专业人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教育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学制及所在学院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教育方向)专业代码:070101标准学制:全日制4年所在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修养,掌握数学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基础扎实、专业过硬,具有良好的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在基础教育部门从事数学教育、管理的德才兼备的专业化的创新型师资。
三、基本要求1、具有热爱学生、敬业乐教的积极教育情意;具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积极行为意向。
2、熟悉教育专业领域,了解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熟练掌握该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3、系统掌握数学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具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4、具有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体验,掌握扎实、有效的数学教学实践技能,准确理解中小学数学学科的课程标准,熟练驾驭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具有实施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工作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主要课程及实践教学安排1、主干学科:数学、教育学。
2、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法。
3、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技7 / 1能与专业技能训练、试讲试教、军事理论与训练、社会实践。
五、毕业及授位要求1、本专业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2、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186;3、达到毕业条件,符合《乐山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学生,授予理学学位。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一)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总周课堂实验开设学课程课程备注学讲授实践学课程名称分学期模块类别学时学时时时1、形势政策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1 3 12 3 48 36 贯彻8个学础思想期;2 3 16 2 4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 政治当代世界经2、3 2 2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 2 4 理论济与政治在通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识教育选修课4 96 6 32 64 4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开设。
统计与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数学学院的本科专业之一,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安排、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毕业要求等方面。
1.基础课程安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提高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数值计算方法、微分方程、数学分析、抽象代数、复变函数等。
这些课程涵盖了数学的各个领域,通过深入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数学建模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学生需要在实际情况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建模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
4.毕业要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毕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理论;(2)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具备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的实践能力;(4)具备良好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5)具备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6)具备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数学建模和应用的实践能力。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实践,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并具备良好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毕业后,学生可以在教育、科研、金融、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数学相关的工作或继续深造。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实验手段,学生应具有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和解决科技领域和社会经济领域中提出的实际问题。
具备初步的数学研究、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的能力,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实验手段,掌握一门外语,成为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研究机构进行数学科学研究、教学的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及其它教育工作者。
掌握一定的数理金融知识,能在金融市场从事调查、统计、分析、设计、管理与决策方面的实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合在国家机关、经济管理、金融保险等行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
能继续攻读本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传统的数学与数学的现代发展相结合,适用性很强的专业。
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数学建模、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数学教育领域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在金融市场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通过四年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高的数学素养。
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通过初步的教育教学实践。
4.对经济分析、金融市场的管理工作有所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5.通过国家四级以上外语考试,具有听、说、读、写和翻译科技资料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数学四、主要课程:数学分析、微分几何、高等代数、普通物理、概率统计、微分方程、函数论、离散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数学模型、运筹学、数理经济、金融数学、数值分析、最优控制、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法、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五、课程设置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含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主要课程:数学类(分析、代数、几何),师范类(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法),计算机类(计算机语言)金融类(数理金融、金融数学、数理经济)。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Biotechnology
一、培养目标
Ⅰ. Educational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全面地掌握生命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生物技术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扎实的实验技能,熟悉生物技术学科的现状、前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具备广泛的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基本素质,受到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双重技能和素质训练,在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及管理等许多方面具有良好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
由于生物技术口径宽,适应面广,又具有许多个性化发展方向。
因此,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以及专业方向特色到相应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医药工业、食品轻工、环保工业、现代农业等企事业单位或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实现到国内外相近学科的教学研究单位继续深造。
This program establishes basic theories,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involves the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ntline, and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of biotechnology. The students will also develop makings in economic management, humanities and arts, accept training on both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he biotechnology deal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subjects and covers various disciplines. The students can thus fit themselves into different businesses, such as scientific research, higher educatio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food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nd modern agriculture, engaging in teaching, research, or management. They will also have a good opportunity to further their study in this major or related disciplines.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1.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及经济管理科学的基础和宽广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尤其要具备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具有独立获得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3. 系统地、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的应用所需要的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生物技术工业等领域的背景知识以及化学、物理、数学、工程等必备的通识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的训练;
4. 具有一定的生物技术专门知识和应用知识,对生物技术总的发展趋势以及某一方向的现状及应用前景有很好的了解,受到科学研究或工程应用的初步训练,具有科学研究、教学、科技管理与开发的初步能力;
5.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熟悉计算机的使用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
Upon graduation, you can:
1.Gain solid grounding in both natur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arts, build up your independent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2.Learn both theories and skills of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Receive education in various subjects necessary for this course, including chemistry, physics, mathematics, engineering, etc;
4.Accept train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s and engineering;
5.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and understand foreign language documents of this major, use computers with ease, acquire the skills of literature search.
三、学制与学位
Ⅲ. 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修业年限:四年
Duration:4 years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Degrees Conferred:Bachelor of Science
四、学时与学分
Ⅳ. Hours/Credits
总学分:219.5
Total Credits:219.5
课内教学学时/学分:2793/174.5 占总学分的比例:79.5%
Curriculum Class Hours/Credits:2793/174.5 Percentage in Total Credits:79.5% 其中:
Including:
通识教育基础课学时/学分:1049/65.5 占总学分的比例:29.8%
Class Hrs/Crs of General Education:1049/65.5 Percentage in Total Credits:29.8% 学科基础课学时/学分:1488/93 占总学分的比例:42.3%%
Class Hrs/Crs of Basic Courses of Disciplines:1488/93 Percentage in Total Credits:42.3% 专业课学时/学分:256/16 占总学分的比例:7.3%
Class Hrs/Crs of Specialized Courses:256/16 Percentage in Total Credits:7.3% 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数/学分:35/35 占总学分的比例:15.9%
Weeks/Credits of Major Practical Training:35/35 Percentage in Total Credits:15.9%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最低要求学分:10 占总学分的比例:4.6%
Minimum Credits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Practice:10 Percentage in Total Credits:4.6%
五、主干学科
Ⅴ. Major Disciplines
生物学科Biology、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六、主要课程
Ⅵ. Main Courses
植物学Botany、动物学Zoology、生物化学Biochemistry、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细胞生物学Cellular Biology、微生物学Microbiology、遗传学Genetics、生物技术实验Exp. of Biotechnology、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细胞工程Cellular Engineering、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
22
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Ⅶ. Table of Teaching Schedule
院(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生物技术
School (Department):School of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Specialty:Biotechnology
23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24
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5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