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分级管理(正式版)(1)
- 格式:xls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我院抗生素的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二、抗生素分级原则根据抗生素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级。
1. 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生素。
2. 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 特殊使用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生素;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三、抗生素处方权管理1. 医师必须经抗生素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级别的抗生素处方权。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
四、抗生素使用管理1. 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本院《抗生素使用指南》的要求,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抗生素。
2. 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尽量避免无指征预防用药、经验用药和联合用药。
3. 特殊使用级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五、监督与考核1. 药剂科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报告。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1)一级无限制使用: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一般来说,轻度和局部感染的患者应首先使用非限制性抗生素治疗。
临床医生有权开处方。
如青霉素、氨苄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2)二级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生素相比,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使用药物使用。
当严重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病原体仅对限制使用抗生素敏感时,可选择限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需要具有主治医生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医生同意并签字。
例如,口服或注射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
(3)(三级特殊用途:具有明显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不适合随机使用或需要临床保护以避免细菌快速耐药造成严重后果;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在任何方面的疗效或安全性临床数据较少,或不优于现有药物的抗菌药物药品;药品价格昂贵。
特殊用途抗菌药物的选择应严格控制。
处方应由科长签字。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一、引言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抗生素分级原则(一)非限制使用级这类抗生素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
例如青霉素、头孢唑啉等。
(二)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相比,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例如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
(三)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价格昂贵。
例如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三、管理措施(一)医师权限1、初级职称医师只能开具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
2、中级职称医师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生素。
3、高级职称医师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生素。
(二)处方审核1、药师负责对抗生素处方进行审核。
对于不合理处方,及时与医师沟通并进行干预。
2、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师。
(三)会诊制度1、对于使用特殊使用级抗生素的患者,需要经过专家会诊同意后方可使用。
2、会诊专家由医院感染科、药剂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的高级职称医师组成。
(四)培训与考核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
2、对医师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四、监督与评估(一)医院成立抗生素管理小组,定期对各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二)统计分析抗生素的使用量、使用强度、细菌耐药率等指标,评估管理效果。
(三)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措施,持续改进抗生素管理工作。
五、具体的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非限制使用级:1、青霉素 G2、阿莫西林3、头孢氨苄4、红霉素5、四环素限制使用级:1、头孢呋辛2、左氧氟沙星3、克林霉素4、甲硝唑特殊使用级: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美罗培南3、万古霉素4、利奈唑胺六、结语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医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使用抗生素的部门和个人。
三、抗生素分级根据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价格及细菌耐药性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三级:1. 一级抗生素: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耐药性低的抗生素。
2. 二级抗生素:疗效较好、副作用可控、价格适中、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
3. 三级抗生素: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大、价格较高、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
四、使用原则1. 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2. 优先使用一级抗生素,严格控制二级和三级抗生素的使用。
3.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抗生素。
五、处方权限1. 一级抗生素:所有医师均可开具处方。
2. 二级抗生素:需由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开具处方。
3. 三级抗生素:需由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开具处方。
六、监督与管理1. 医疗机构应成立抗生素合理使用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定期对医师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不合理使用进行干预和教育。
3. 对违反本制度的医师进行通报批评,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七、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医师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
2.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宣传教育。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管理层所有。
3. 本制度如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相抵触,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为准。
九、修订记录1. 制度制定日期:[制定日期]2. 制度修订日期:[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修订的具体内容]- 修订原因:[修订的原因说明]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具体的制定和修订日期,以及修订的具体内容和原因。
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抗生素是一类抗菌药物,可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不当使用,抗生素滥用和误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为了保护公共健康和避免抗生素滥用,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采取了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按照药物临床效应、安全性和对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适用性来划分药物等级的管理模式。
不同等级的药物使用的严格程度不同。
以下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
一级抗生素一级抗生素是指对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这些药物适用于轻度感染和常见的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级抗生素包括:①青霉素G青霉素是最早的抗生素之一,可杀死革兰阳性菌,如肺炎球菌和链球菌,对某些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也有杀菌作用。
在临床上,青霉素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和泌尿系感染等。
②头孢菌素头孢菌素是一类半合成的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可杀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系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二级抗生素二级抗生素是指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杀菌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这些药物适用于中等度感染和一些对一级抗生素不敏感的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级抗生素包括:①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有抗菌作用。
阿莫西林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系和胆系感染等。
②头孢克洛头孢克洛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有抗菌作用。
头孢克洛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系、肠道、性病等感染。
三级抗生素三级抗生素是指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广泛和强效的杀菌作用,但可能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
这些药物适用于严重感染和对一、二级抗生素不敏感的感染疾病的治疗。
三级抗生素包括:①氟罗沙星氟罗沙星是一种广谱的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具有杀菌作用。
管理抗生素使用的分级制度
背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威胁。
为了合理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制定一个分级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介绍一种管理抗生素使用的分级制度,以帮助
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滥用和过度使用。
分级制度
一级抗生素
一级抗生素是指广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多种常见感染症状,
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这些抗生素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副作用,一般安全使用。
二级抗生素
二级抗生素是指中等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一些病原微生物对
一级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感染症状。
这些抗生素相对一级抗生素来
说有更高的毒性和副作用,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
三级抗生素
三级抗生素是指窄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一些病原微生物对一、二级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感染症状。
这些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毒性和
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使用原则
1. 医务人员应首先考虑使用一级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二
级和三级抗生素。
2. 在使用二级和三级抗生素时,应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
微生物的耐药性来决定使用。
3. 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耐药性检测,以调整治疗
方案。
结论
通过建立管理抗生素使用的分级制度,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滥用和过度使用的风险,从而更好地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这一制度需要得到医务人员的积极支持和遵守,以确保其有效实施。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一、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二、分级管理办法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
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
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三、分级管理临床应用临床上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己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敏感的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的抗菌药物。
患者若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若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