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心肺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肺动脉压力升高,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和功能不全。
当妊娠与肺动脉高压相遇,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和危险。
对于孕妇和胎儿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和保障母婴安全。
一、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并不常见,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据相关研究报道,其发病率在每百万次妊娠中约为 100 300 例。
这一疾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段的孕妇,但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中更为常见。
二、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机制正常妊娠期间,孕妇的心血管系统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包括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以及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然而,对于患有肺动脉高压的孕妇,这些生理变化可能会加重肺动脉的压力负荷,导致右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肺动脉高压会引起肺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进而增加肺血管阻力。
在妊娠期间,由于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可导致心输出量降低。
同时,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加重肺动脉高压的病情。
三、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症状通常在妊娠中晚期逐渐显现,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乏力、胸痛、晕厥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感染等因素而加重。
体格检查时,可发现患者有发绀、颈静脉怒张、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等体征。
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如水肿、腹水、肝肿大等。
四、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对于疑似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孕妇,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右心导管检查等。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方法,通过测量肺动脉收缩压、右心房和右心室的大小和功能等指标,可以评估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孕妇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
孕妇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于孕妇来说,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肺动脉压力升高
肺动脉压力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肺动脉压力随着妊娠期的增长而逐渐升高,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是,如果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了正常范围,就可能提示存在肺动脉高压。
一般来说,孕妇的肺动脉压力不应超过30mmHg,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
2.右心功能不全
肺动脉高压会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因此右心功能不全也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孕妇中,如果发现有心律失常、心悸、气短等症状,并且伴有水肿、肝脏肿大等体征,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右心功能不全。
此时,需要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3.肺血管阻力增加
肺血管阻力是反映肺血管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孕妇中,如果发现有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并且肺血管阻力增加,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
此时,需要进行心肺运动试验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在妊娠期容易出现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要考虑到妊娠期的生理变化。
此外,孕妇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可能因不同医疗机构和医生而略有不同,但大体上以上述三个方面为主。
如果孕妇出现相关症状和体征,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检查和治疗。
妊娠合并肺高血压的管理和治疗肺高血压( PH) 是一种由肺小动脉进行性重构导致肺血管阻力持续增高的恶性疾病,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被称为心血管系统的“癌症”。
而妊娠合并PH 更为危重,严重者难以耐受妊娠期间及分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易发生PH 危象、急性重症右心衰竭等,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母胎死亡风险急剧增高,死亡率可高达30%~56%。
国内外指南均建议PH 患者应严格避孕、禁忌妊娠,及进行避孕咨询。
而临床中,妊娠合并PH 患者并不罕见,约1 /3 在妊娠期间才得以诊断,也有很多患者诊断PH 后仍强烈要求继续妊娠,这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科学管理妊娠合并PH 患者,改善其预后,是目前临床上颇为复杂、棘手及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题。
一、妊娠合并PH 的诊断标准和分级妊娠合并PH 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非妊娠期间PH 的诊断标准: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力( mPAP) ≥25 mmHg、肺小动脉楔压( PAWP) ≤15 mmHg、肺血管阻力( PVR) >3 Wood 单元( WU)。
右心导管检查为有创检查,临床上妊娠期间更多采用无创、方便的超声心动图,通过测量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估算肺动脉收缩压( PASP) ,将PASP≥40 mmHg 作为诊断PH 的标准,40 ~49 mmHg 为轻度PH,50 ~79 mmHg 为中度PH,≥80 mmHg 为重度PH。
但该划分标准在国际上并未得到统一,部分文献中PASP≥70 mmHg 即为重度PH。
WHO 修订的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系统中,将任何原因引起的妊娠合并PH 均列为Ⅳ级,即妊娠禁忌。
如果继续妊娠,孕产妇死亡率及胎儿并发症极高,因此国内外指南均不建议PH 患者妊娠。
而我国妊娠合并心脏病诊治专家共识认为轻度PH 患者为Ⅲ级,可以继续妊娠,但需肺血管专科诊治中心及多学科团队合作评估、密切随访观察患者情况。
二、妊娠合并PH 的危害女性在正常妊娠期由于性激素等作用,体内可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血容量增加、平均动脉压及全身血管阻力下降、心排出量增加。
最凶险的妊娠合并症——肺动脉高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琼张卫社余再新病例患者女,25岁,因“呼吸困难”1月余入院。
患者1月前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稍有好转,夜间可平卧。
停经19周。
辅助检查示抗核抗体、抗SSA及抗RO-52等自身免疫抗体均阳性。
心脏超声示右心房(RA)、右心室(RV)、左心室(LV)和肺动脉(PA)直径分别为50 mm、43 mm、31 mm 和31 mm,肺动脉收缩压(PASP)102 mmHg。
胸部X 线检查示肺动脉段稍隆突,左侧位片示心前间隙变窄,心胸比0.57。
右心导管检查示肺动脉压(PAP)73/28/47 mmHg,肺动脉楔压(PAWP)9/8/6 mmHg,心排出量(CO)4.2 L/min,肺小动脉阻力9.76 Woods、全肺阻力11.2Woods、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8%。
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阴性,肺动脉造影未见明显肺栓塞。
入院诊断:①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心脏扩大,心功能3级;②宫内妊娠单活胎19周。
与家属商议后,患者决定终止妊娠。
入院后给予支持治疗、吸氧、低分子肝素抗凝、利尿等处理。
同时予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如下:2014年6月25日起予波生坦62.5 mg bid 治疗,7月4日起予曲前列尼尔治疗。
患者于7月8日在全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手术顺利。
7月17日患者出院,出院后继续予以曲前列尼尔10 ng/(kg.min)皮下注射。
7月24日开始逐渐减量曲前列尼尔,波生坦加量125 mg bid,7月28日停用曲前列尼尔。
跨学科对话——心内科妊娠合并PAH 发病率为1.1/10 万,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约60% 妊娠合并PAH 患者在妊娠前即诊断PAH,约30% 在妊娠过程中诊断为PAH。
我国妊娠合并PAH常见于先心病特别是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亦有小部分结缔组织病患者,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以上两类疾病在妊娠前不易发现,妊娠后症状明显加重,心功能急剧减退,死亡发生率高达30%~50%。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的诊疗进展的开题报告题目: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的诊疗进展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病理生理学疾病,其发生与发展与肺血管痉挛、肺血管结构的改变、免疫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因素有关,可能导致右心室功能受到限制。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是一种妊娠期高危疾病,其出现率为0.1-4.0%。
本文将就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疾病;妊娠期;诊疗1. 引言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妊娠服务的普及,妊娠合并各种慢性疾病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妊娠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是一种比较危险和常见的情况。
目前,对于妊娠期的肺动脉高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许多争议和挑战,因此,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2.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的病因2.1 胚胎形态学因素许多研究表明,妊娠期肺动脉高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胚胎形态学因素有关,包括胚胎神经嵴发育异常、血管发育异常等。
2.2 神经内分泌因素妊娠期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也可能引起肺动脉高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孕酮、雌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激素的水平的改变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2.3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肺毛细血管基底膜受损、免疫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
这些因素可能增加妊娠期的肺动脉高压疾病的发生风险。
3.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的诊断3.1 临床表现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肺动脉高压疾病相似。
常见特点包括气促、轻度发绀、乏力、心绞痛、心动过速、痰中带血等。
3.2 诊断方法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技术是诊断妊娠期肺动脉高压疾病的主要方法。
4.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妊娠期肺动脉高压疾病的治疗策略应及早开始,避免发展至急性肺动脉高压,甚至死亡。
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心脏支持以及可能的外科手术。
5. 结论妊娠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疾病。
定期观察、早期发现和治疗都是可以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的重要手段。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的治疗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指的是在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对于育龄期的肺高压女性患者, 妊娠合并肺高压正逐步成为临床中不可回避的一道难题。
指南推荐应该严格避孕,而且一旦怀孕,应尽早终止妊娠.但是,尽管明确告知患者继续妊娠的风险及危害,部分患者仍会选择继续妊娠。
妊娠状态下循环系统的巨大变化有可能使原本存在异常的肺血管无法代偿,从而诱发右心衰竭.相关文献报道, 心衰是妊娠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对于合并有肺高压的患者。
1998年有学者报道妊娠合并肺高压孕妇病死率为30-56%。
得益于妇产科、心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密切监测与靶向药物治疗,近10年来妊娠合并肺高压患者的病死率已降至17-33%。
但是,妊娠期肺高压加重导致的右心衰竭仍然是母婴死亡的一大难题。
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右心衰竭对降低妊娠患者病死率,提高母婴存活率意义重大。
1.妊娠合并肺高压的病理生理改变---右心衰发生的基础1.1正常妊娠过程中,母体血容量将增加30-50%,在妊娠28-34周达到高峰,后维持至妊娠终止。
对于正常孕妇来说,右心室回心血量增加的同时可以触发Frank-starling机制,从而增加右心室射血,降低前负荷,因此不容易诱发心衰。
而在妊娠期,高孕激素水平将降低肺循环及体循环压力,左室回流增加,每搏输出量增加,加上妊娠期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从而维持重要脏器灌注,为胎儿发育提供能量。
然而,合并肺高压的妊娠患者,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室代偿性肥厚,Frank-starling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容易导致前负荷增加,诱发心衰。
而且,孕激素对受损的肺循环血管的扩张作用降低,导致肺循环-体循环阻力比值不匹配,左心室回流减少,体循环阻力下降将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由于正常右心室压力明显小于左心室,因此无论在收缩期抑或是舒张期,均有冠脉供血(左心室供血主要发生在舒张期)。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妊娠对于女性来说本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生理过程,而当妊娠与肺动脉高压这一严重疾病相遇时,无疑为母婴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
在妊娠期间,由于生理变化和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或毒物、先天性心脏病等。
肺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肺血管重构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
这些变化导致肺动脉阻力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加重,最终引起右心衰竭。
对于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往往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孕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胸痛、晕厥等。
在妊娠早期,这些症状可能容易被忽视,因为它们与正常的妊娠反应有一定的相似性。
随着孕周的增加,心肺负担逐渐加重,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和严重。
诊断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需要综合多种方法。
首先,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至关重要。
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关的基础疾病、家族病史以及症状的出现时间和特点。
体格检查时,会注意心肺听诊、下肢水肿等情况。
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评估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大小和功能等。
此外,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在妊娠期间的应用相对较少,通常仅在病情复杂或诊断不明确时考虑。
一旦确诊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孕周、病情严重程度、孕妇和家属的意愿等。
对于病情较轻、孕周较小的患者,可以在密切监测下继续妊娠,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前列环素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 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肺功能。
然而,在使用药物时,需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权衡利弊。
对于病情严重、肺动脉压力过高或出现右心衰竭等并发症的患者,终止妊娠可能是保护孕妇生命安全的必要选择。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2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第1例患者为妊娠合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孕35周剖宫产,术后5 d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发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临床考虑肺小动脉栓塞。
第2例为双胎合并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因孕34+2周,双胎,活动后胸闷、心悸1周入院。
于孕35周剖宫产,产后胸闷、心悸一度加重,经对症治疗好转,产后3周平安出院。
结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母儿结局不良,患者不宜妊娠。
一旦妊娠应早期终止。
拒绝终止妊娠者,应加强监护,尤其要监测肺动脉高压和低氧血症的情况。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presenta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ring pregnancy.Methods:Two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ring pregnancy were report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The first case was second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ring pregnancy. Cesarean Section was performed at 35 weeks. She had chest distress, dyspnea and cyanosis after five days, and died finally.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was highly suspected clinically. The second case was admitted because of twin pregnancy and chest distress, palpitation during daily life for one week. She was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esarean Section was performed at 35 weeks. The chest distress and palpitation worsened after Cesarean Section. The above-mentioned symptoms improved after expectant treatment. She wa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three weeks after delivery. Conclusion: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ring pregnancy was associated with extremely poor maternal and fatal outcome. Pregnancy is contraindicated in such patients. Pregnancy should be terminated as early as possible in such women. In case who intends to continue the pregnancy,close observation,especially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hypoxemia,must be provided.[Key words]Pulmonary hypertension;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Diagnosis; Therapy心脏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包括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作者:王艳虹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第19期[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2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第1例患者为妊娠合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孕35周剖宫产,术后5 d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发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临床考虑肺小动脉栓塞。
第2例为双胎合并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因孕34+2周,双胎,活动后胸闷、心悸1周入院。
于孕35周剖宫产,产后胸闷、心悸一度加重,经对症治疗好转,产后3周平安出院。
结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母儿结局不良,患者不宜妊娠。
一旦妊娠应早期终止。
拒绝终止妊娠者,应加强监护,尤其要监测肺动脉高压和低氧血症的情况。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妊娠并发症;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14.24+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a)-197-02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ring pregnancyWANG Yanhong(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General Hospital of Puyang Oil Field, Puyang 4570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presenta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ring pregnancy.Methods:Two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ring pregnancy were report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The first case was second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ring pregnancy. Cesarean Section was performed at 35 weeks. She had chest distress, dyspnea and cyanosis after five days, and died finally.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was highly suspected clinically. The second case was admitted because of twin pregnancy and chest distress, palpitation during daily life for one week. She was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esarean Section was performed at 35 weeks. The chest distress and palpitation worsened after Cesarean Section. The above-mentioned symptoms improved after expectant treatment. She wa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three weeks after delivery. Conclusion: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ring pregnancy was associated with extremely poor maternal and fatal outcome. Pregnancy is contraindicated in such patients. Pregnancy should be terminated as early as possible in such women. In case who intends to continue the pregnancy,close observation,especially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hypoxemia,must be provided.[Key words]Pulmonary hypertension;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Diagnosis; Therapy心脏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包括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指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指除外PHH外,所有其他类型的有原因可寻的肺动脉高压,如风心病、先心病等。
妊娠合并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严重威胁母儿生命。
现报道我院2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以引起产科医生的重视。
1临床资料第1例:患者26岁,孕3产0,孕36+5周,活动后胸闷、心悸、发绀2个月入院。
自幼青紫,偶有心悸、气促,日常生活能自理。
2002年在郑州空军医院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缺、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
当时在该院行开胸手术,关闭动脉导管,因肺动脉高压严重,未行室缺修补。
同时建议患者禁止妊娠及分娩,患者未采纳。
妊娠初期体力活动与未孕时相同,妊娠7个月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发绀。
入院查体:T:36.0℃,P:84次/min,R:21次/min,BP:110/70 mm Hg。
口唇发绀,杵状指。
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肺动脉瓣区P2亢进。
产科情况:宫高32 cm,腹围96 cm,骨盆测量正常,LOA,胎心132次/min,先露浮,无宫缩。
辅助检查:Hb 121 g/L, RBC 3.62×1012/L, WBC 7.8×109/L,PLT 131×109/L。
血气分析:PO2 60 mm Hg, PCO2 28.4 mm Hg, pH 7.35。
心脏彩超:右房略大49×56 mm,估测肺动脉高压SPAP 62 mmHg。
安静状态下SpO2 85%,入院后于孕37周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以LOA娩出一男活婴,体重2 500 g,Apgar评分10分,手术顺利。
术后5 d下床解大便后起立时突然胸闷、心悸、晕厥,全身发绀,脉搏、血压测不出,SpO2 30%,立即面罩正压给氧,SpO2持续50%左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CPAP 12 cm H2O),SpO2渐升至90%以上。
但插管第二天SpO2持续下降至70%~80%。
再次行心脏彩超:室缺,心室水平双向分流,估测肺动脉压SPAP 70 mm Hg。
行肺部螺旋CT检查除心脏原发病外,未见肺内其他病变。
以后患者病情进行性恶化,SpO2持续下降至30%~40%,于气管插管后7 d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诊断:1.艾森曼格综合征,室间隔缺损(双向分流),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Ⅳ级;2.呼吸、循环衰竭;3.肺小动脉栓塞?4.宫内孕36+5周孕3产1 LOA剖宫产后。
第2例:患者25岁,孕34+2周,双胎,活动后胸闷、心悸1周入院。
既往无心脏病史。
入院前1周活动后胸闷、心悸,休息后缓解,偶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入院查体:T:36.4℃,P:100次/min,R:24次/min,Bp:140/95 mm Hg。
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
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率:10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
肝脾肋下未触及。
产科情况:骨盆测量正常,宫高40 cm,腹围122 cm,LOA、ROA胎心140/132次/min,无宫缩。
辅助检查:尿蛋白(++)。
血Hb 89g/L,RBC 2.91×1012/L,WBC 8.6×109/L,PLT 162×109/L。
入院予速尿20 mg静推,西地兰0.4 mg 静推,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口服3次/d,间断吸氧,胸闷、心慌减轻。
于孕35周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
术中娩出二男婴,体重分别1 800 g,2 000 g,Apgar均评10分。
术后3 d再次出现胸闷、心悸,较产前加重,合并胸痛,且持续发热最高38.6℃。
胸片示:左肺下叶炎症,心脏增大,肺动脉高压。
心脏彩超:右室增大31 mm,右房增大58 mm×50 mm,肺动脉高压估测SPAP 79.0 mm Hg。
血气分析:PO2 68 mm Hg,PCO2 29 mm Hg,pH 7.40。
予对症强心、利尿、扩肺血管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产后3周出院。
出院诊断:1.孕35周孕1产1双胎LOA/ROA剖宫产后;2.子痫前期(重度 );3.早产;4.原发性肺动脉高压;5.肺内感染。
2讨论这2例患者中1例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另1例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因有心脏原发病,诊断较为容易,本例1患者为艾森曼格综合征合并妊娠。
艾森曼格综合征是指凡有心脏间隔缺损或大血管分流伴肺动脉高压产生后,逐渐出现双向或右向左分流而出现发绀,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为先天性心脏病,而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
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可出现轻至中度发绀、呼吸困难、乏力、心悸、晕厥,伴有血球压积升高,劳累后加重,严重者可发生右心衰竭,有些患者可于劳累后突然死亡。
妊娠后由于血容量的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上述表现更加明显。
另外患者妊娠期间在原有心脏病变的基础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伴有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缓慢,心脏形成附壁血栓,产前、产时、产后易发生肺栓塞,突然死亡[1-2]。
分析本例患者术后5 d大便后起立突然胸闷、呼吸困难、晕厥,考虑一时性脑缺血,以及体循环压力低后右向左分流加重,虽然肺部螺旋CT未见异常,但肺小动脉栓塞不能排除。
在诊断上除病史、症状、体征外,重要的辅助检查为心脏彩超,此无创检查可提供心脏大小、房室功能、肺动脉高压程度以及有无异常分流。
另外要行血气分析,了解患者低氧血症情况。
治疗上药物治疗包括三方面,①治疗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心律失常;②治疗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合并症;③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要应用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肺血管扩张剂等。
外科治疗因患者错过先心修补术的最佳时机,无法行心脏手术。
目前心肺移植是一个选择,而且由于采用免疫抑制治疗药物,抗病毒药物和对手术患者进行选择,目前手术效果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