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680.16 KB
- 文档页数:42
一、谈谈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特点: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
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这个社会将不断地向着社会主义方向转化。
1、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2、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
(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①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②个体经济(资本主义性质)③合作社经济(个体私有、集体合办;半社会主义性质)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公私合营;带有社会主义性质)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主要矛盾:(1)1949-1953: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2)1953-1956: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两重性):(1)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2)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二、谈谈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始末?如何评价?始末: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改造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过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
列宁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
2016考研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考点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考点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 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
(2)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①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一是自然经济遭破坏,但封建制度依然保留并占优势;二是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但具有两面性;三是帝国主义成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四是封建势力成为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五是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极端不平衡;六是中国人民的贫穷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少有的。
③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 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祖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
(4) 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征:①国际环境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②经济条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政治基础是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④思想文化条件是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5)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
考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928年10月到1930年5月,毛泽东陆续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
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社会形态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它不同于以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独立的社会形态,它仍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但是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2)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建国初,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了苏联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这些都决定了社会主义因为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收到限制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最终将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性质。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与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这个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发展趋势就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它“就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特点: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发展趋势就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具体的说来:经济形态上,就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就是: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其中国营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合作社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就是个体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任务就是恢复与发展生产,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并逐步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削弱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基础。
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就是多元的,它不就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就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同样也就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就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
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党与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政策。
如果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第四章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
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2.简述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初期,由于抗美援朝战争对军用物资的需求和土地改革后农民消费品的增加,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度有较大的发展,然而,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也逐渐暴露出来。
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之间,资本主义企业内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影响到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劳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作为新中国对于旧制度的否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经验:首先,它标志着公有制对于私有制的宣战,并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其次,他为广大的受压迫人民推翻了压在他们头上的精神枷锁,使他们不仅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政治上和精神上得到了解放!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也是人类进步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一页!第三,五十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也使今天的中国人民具有了并从此具有了对于人生和美好社会前景的回忆和向往的内容!更为重要的经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为最广大的中国人民建立和打下了公而忘私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的雄厚的思想基础!总之,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种政治举措,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开创了崭新的一页,开创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美好的社会基础的开端,开创了中国人民展示自己最为美好和健康的人的本质的社会形态!也为目前的社会现状树立了一面镜子和标尺!4.试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基本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
通常情况下,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它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解读一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跨度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这一社会形态不同于以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独立的社会形态,它仍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那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因素来分析:一、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但是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二、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建国初,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了苏联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这些都决定了社会主义因为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收到限制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最终将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第四章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
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2.简述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初期,由于抗美援朝战争对军用物资的需求和土地改革后农民消费品的增加,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度有较大的发展,然而,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也逐渐暴露出来。
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之间,资本主义企业内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影响到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劳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作为新中国对于旧制度的否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经验:首先,它标志着公有制对于私有制的宣战,并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其次,他为广大的受压迫人民推翻了压在他们头上的精神枷锁,使他们不仅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政治上和精神上得到了解放!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也是人类进步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一页!第三,五十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也使今天的中国人民具有了并从此具有了对于人生和美好社会前景的回忆和向往的内容!更为重要的经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为最广大的中国人民建立和打下了公而忘私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的雄厚的思想基础!总之,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种政治举措,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开创了崭新的一页,开创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美好的社会基础的开端,开创了中国人民展示自己最为美好和健康的人的本质的社会形态!也为目前的社会现状树立了一面镜子和标尺!4.试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2016毛中特考点总结: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2016考研政治真题毛中特部分各题型详细分析2016年考研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已经落下帷幕,通过对此次考研政治真题的分析,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总结本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中的毛中特部分的分析如下:一、命题特色分析第一,今年的考试难度和去年相近,考试题目基本围绕考试大纲主旋律出题,基本上没有出现偏题、怪题,或者是偏离主旨的题目,主要考了一些基本知识点,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二,考研真题中主要体现了时政热点,毛中特是理论性的学科,时代性和时政性的特点表现较为突出,所以,当年的时政热点会在考研政治真题当中有所表现。
第三,在本次的考研政治真题中的一大命题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治是为社会服务的,政治考试从来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必然会围绕当前的时事热点问题展开考查。
今年的几大热点问题在试卷中皆有体现,这一点上,材料分析题显现的尤为突出。
第四,突出考查基础知识点,基础知识是基本,一定要围绕考试大纲规定的毛中特的考点展开复习。
纵观历年的考试,考研政治考试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更趋向于全面、细致和综合,题干优美巧妙,要求考生对引文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试题非常灵活,备选答案也需要考生理解,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题目的难度,但无论怎样,都是以基础性为起点,都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扎实记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复习时毛中特这门学科时,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将考试大纲规定的毛中特的知识点彻底吃透,把基础知识夯实、打牢。
二、单选题分析毛中特单选部分的考查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把基础知识把握牢固,这样对于拿高分是很重要的。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
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
“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A.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答案B解析:考查的是《论十大关系》基本内容,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论十大关系》是一篇比较重要的政治报告。
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考研政治中,总有那么一些重要知识点是值得反复背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考研政治毛中特部分的一级重点,几乎每年都以各种形式进行考察。
2016考研的小伙伴更不可以掉以轻心,需要牢牢把握。
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中居于指导地位的共产主义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以毛泽东为主义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并总结了新民主主义的三个基本经验(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
必要性: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可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3、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