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时新性”与“时宜性”的对立统一
- 格式:pdf
- 大小:319.39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讲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第一、传受双方的共同认可。
第二、接受者的不知。
第三、接受者的兴趣、关心和需要。
二、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价值判断,即意见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对于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
三、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第一、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便越有新闻价值。
第二、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三、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四、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五、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六、越是著名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越是著名地点,那里发生的事实也越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第七、凡是含有冲突是事实,多少都有新闻价值;内含的冲突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八、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便越是具有新闻价值。
第九、越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十、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反差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
四、传播者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使用价值是有限的第一、从意识形态角度看,相当多的宣传要求压抑着传播者遵循新闻价值标准选择事实,这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
第二、从传媒市场的角度看,报道一个负责的事实,不如报道一个善恶分明的简单事件。
第三、从新闻实务的角度看,事件在一天的什么时候发生、记者是否恰好在场、值班主任的个人偏好、照片的清晰度、版面文字的容量或事件容纳新闻条数的限制、信息登记的确定、版面的位置等等,都会影响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度。
五、传媒选择事实的实际运作标准第一、传媒运转的时间周期。
第二、事实的强度和重要性。
第三、事实的清晰度。
第四、文化接近或者利益接近相关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第五、与先入为主的观念相符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第六、符合报道连续性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真题(2006-2014年)目录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2)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3)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4)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5)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6)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7)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8)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9)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10)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1)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2)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3)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4)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5)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6)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7)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8)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9)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英语复试真题 (20)近3年专业复试笔试部分真题 (24)近3年专业复试面试部分真题 (25)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次4分,共20分)1、发展新闻学2、舆论3、受众定位4、大众传播5、“意见领袖”和“两极传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新闻与生俱来的特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我国新闻工作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新闻评论学研究的对象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通讯社新闻评论工作的规律、原则、方法及新闻评论发展史.二. 新闻评论的意义1.新闻评论是传统党报(刊、台)宣传的纲。
2.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喉舌3.梳理与评价信息4.新闻媒体的重要内容、言论表达的主要方式三.新闻评论的概念定义: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媒介上针对现实和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节目或其他意见信息类型。
四.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新闻性、政治性或思想性、论理性或专业性、公众性五. 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1.强烈的新闻性时新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2.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或思想问题发言针对具有政治或思想意义的问题发言着重从政治、思想、理论的角度发言3.论理性或专业性理性说理,以理服人专业视角,专业解读4.广泛的公众性评论对象的公众性和贴近性议论方式的易受性和语言表达的通俗性评论观点的多元性评论主体的广泛性评论受众的普遍性六.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1.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报道: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新闻评论: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
2.传播目的不同新闻报道: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新闻评论: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表达权3.传播方式不同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或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
新闻评论:“直抒胸臆”以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对客观事物发表看法,但不排除对事实必要的叙述或纪录。
4.传播要求不同新闻报道: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中以讲清事实要素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以“公众性”为原则,引入事实性信息,不要求“五W”俱全,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讲求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识。
七. 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1.认识功能:认识事物本质、了解事物因果、预测事物趋势、提高认识能力2.教育功能: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规范、提高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文明3.监督功能:监督权力机构、监督公众人物、监督利益团体、监督社会公众4.协调功能: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协调社会行为、避免传播误区引导5.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6.解读作用:解释政策法规、解读新闻事件、分析社会现象、解除思想疑虑7.表态作用:代表政府表态、媒介表态、公众表态、个人表态8.深化作用:洞察事物本质、把握普遍联系、作出理性分析、指出变化规律八.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1.政治眼光——目光敏锐,触觉敏锐2.理论头脑3.社会交往能力4.知识储备5.表达技巧九. 王韬的政论《循环日报》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刊。
1、(设计方案)主要包括科学实践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等。
2、(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是一种受控的研究方法,通过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来评估它对一个或多个变量产生的效应。
3、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使用了“科学”代替(“格致”)。
4、(哲学)是人们对世界总体的规律性认识,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概括与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5、(波塞尔)指出了科学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我们无法从某一单一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它。
6、“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按照(内在逻辑)关系把已知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综合化,使之成为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而且这种知识体系仍旧处于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之中。
7、不属于自然科学三大支柱方法的是(历史方法)。
8、库恩否认(逻辑经验主义)所认为的科学理性可以还原为任何一组显而易见的方法论规则,坚持科学理性存在于科学共同体基于可靠信息所作出的判断之中。
9、(一般研究方法)是以哲学方法为指导,对各门学科研究具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 10、实证论是指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法)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11、(社会科学)注重研究人的活动、意识和社会现象,它包括主体的本质和活动、主客体的关系及主体间的关系等。
12、科学研究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科学,是以(思维科学)作为研究基础,以认识论作为主要手段,来探索科学方法特点和规律。
13、(罗素)继承了实证主义思想,并创立了逻辑原子主义。
14、科学思维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度的(客观性),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指科学领域的思维,是围绕求得科学答案展开的思维;三是理论思维的形式。
15、根据已知真实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方式是(论证)。
16、反驳是指已有的(理论)或学说举反例以论证其谬误或不完备,它和论证是论证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精讲丨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考研政治马原的核心考点,文都考研dudu汇总了对立统一规律相关知识,有需要的同学快来看看吧。
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基本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
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次要性质的矛盾。
另外,在每一对矛盾中,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的一方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