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技术第二章第二节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26
第一章 绪论1. 光电子技术(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准确地应该称为信息光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光与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及其能量相互转换的相关技术,涉及光显示、光存储、激光等领域,是未来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
2. 本课程主要讲了四大部分分别是:激光光源、光波的传输、光波的调制与控制、光波的探测。
第二章 激光原理与半导体光源1.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1960年梅曼制作的红宝石激光器。
2.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相当于光的发射过程;而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相当于光的吸收过程;两个相反的过程都满足玻尔条件:n m n m E E h E E hνν-=-=或。
3. 处于热平衡状态的原子体系,设其热平衡绝对温度为T ,则原子体系的各能级上粒子数目的分布将服从波尔兹曼分布律:exp(/)n n N E kT ∝-,其中N n 为在能级E n 上的粒子数,k 为波尔兹曼常数, k=1.3807×10-23 J·K -1。
即,随着能级增高,能级上的粒子数N n 按指数规律减少。
4. 爱因斯坦在玻尔工作的基础上于1916年发表《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
该文提出的受激光辐射理论是激光理论的核心基础。
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将光与物质的作用分为三种过程:受激吸收、自发辐射、受激辐射。
5. 在二能级系统中,粒子在高能级E 2 能级上停留的平均时间称为粒子在该能级上的平均寿命,简称寿命6. 下面三个图分别描述了二能级系统中光与物质的作用的三种过程:它们可以由下面三个方程描述:对于受激辐射过程(E2→E1 ):21212()dN B u v N dt= 对于受激吸收过程(E1→E2):12121()dN B u v N dt= 对于自发辐射过程(E2→E1 ):21212dN A N dt = 其中u(v)为辐射场中单色辐射能量密度:()()30348(),exp 1h u v T c c hv kT πνγν==-7. 二能级系统中,当(N 2/N 1)>1时,高能级E 2上的粒子数N 2大于低能级E 1上的粒子数N 1,出现所谓的“粒子数反转分布”情况,它是形成激光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2章 光学基础知识与光场传播规律本章旨在回顾信息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中所需的一些光学基本知识,系统概括总结有关光的基本属性与波动光学的有关内容。
2.1光学基础知识2.1.1 光的基本属性17世纪中期,有关光属性的两种学说——胡克和惠更斯的波动学说以及牛顿的粒子学说——都得到了发展,接下来的l00多年中,许多学者的进一步观测支持了波动学说,尤其是1864年麦克斯韦(Maxwell)建立了普遍电磁波方程,并通过方程式证明了横向电磁波的存在,还推导出了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s m c /10998.21800⨯≈=εμ (2-1)式中,μ0为真空中的磁导率,ε0为真空中的介电常量。
这一学说给出了在极宽频率范围内产生电磁波的前景。
20年后,赫兹第一次在实验上证实了光波就是电磁波,肯定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表2-1给出了电磁波谱及其主要产生方式。
表2-1 电磁波谱及其主要产生方式可见,光波与电波虽然同是电磁波,但其产生的本质原因不同,因而波长(频率)相差很大,且频率越高,粒子性与波动性相比越加明显;另外,电波的波导由金属导体构成,而光波的波导是由电介质构成的。
波动学说成功地将光归结为一种横电磁波,但是直到与真正电波电源一样相位一致的激光出现以前,光只是杂乱无章的、相位不整齐的噪声光,一般人根据经验很难相信光是一种横电磁波的说法。
激光的出现,促进了人们对光本质的直观认识。
但波动学说虽能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而用在能量交换场合,如光的吸收与发射、光电效应等,就完全失效了。
粒子学说将光看做一群能量零散的、运动着的粒子,爱因斯坦提出用光频率ν与普朗克常量h 的乘积所得的能量值h ν作为最小单位,认为光是以h ν的整数倍发射与吸收的,这种最小单位称为光子。
粒子学说可以合理地解释光的吸收、光的发射与光电效应等现象。
综上所述,迄今为止,说到光的本质,粒子性与波动性各有其存在合理性,因而通常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