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9《议论散文两篇》课件(1)(粤教版必修2)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35
第9课 争论散文两篇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及词语的含意;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阐述的生活哲理。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譬.如( ) ②寒暄.( )③斟.酌( ) ④清风飒.至( )⑤奢侈.( ) ⑥静谧.( )⑦接踵.( )答案 ①pì ②xuān ③zhēn ④sà ⑤chǐ ⑥mì ⑦zhǒnɡ(2)多音字①系⎩⎪⎨⎪⎧ 联系.( )系.鞋带( ) ②畜⎩⎪⎨⎪⎧ 家畜.( )畜.牧( )③秘⎩⎪⎨⎪⎧ 隐私..( )秘.鲁( ) ④症⎩⎪⎨⎪⎧症.状( )症.结( ) 答案 ①xì/jì ②chù/xù ③mì/Bì ④zhènɡ/zhēnɡ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暄( )煊( )渲( )(2)⎩⎪⎨⎪⎧ 缭( )撩( )燎( ) (3)⎩⎪⎨⎪⎧ 峻( )竣( )浚( ) (4)⎩⎪⎨⎪⎧ 询( )殉( )徇( )答案 (1)寒暄/煊赫/渲染 (2)纷繁芜杂/撩拨/燎原 (3)严峻/竣工/疏浚 (4)询问/殉职/徇私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光天化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休戚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过尔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接踵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音容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大家看得很清晰的地方。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班级:姓名:小组:座号:《议论散文两篇》【课题】《议论散文两篇》(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课型】本文属于议论散文基本阅读课【学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了解议论散文的有关常识。
(理解)2. 能抓住文中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分析、探索“窗”、“门”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理解、分析)3.能以这两课为例学习并掌握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理解、运用)4.能欣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掌握文章的语言特色。
(理解、分析)【学习重点】1. 能抓住文中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分析、探索“窗”、“门”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理解,分析)2.能欣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掌握文章的语言特色。
(理解、分析)【学习难点】能以这两课为例学习并掌握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培养自己独特的创新意识。
【课前预习积累】1、字音识记(1)单音字凭眺.()琐.碎()斟酌..()()窥.见()眸.子()奢侈..()()希冀.()鸟窠.()镶嵌..()()静谧.()谦逊.()隔膜..()()(2)多音字单薄()囚笼()薄薄荷()笼薄片()笼络()2、字形识别zhòu ()纹xiǎng( )嵌chú()形熙熙rǎng rǎliáo ( ) 绕寒xuān( )liáo ( ) 草xuān( )哗liáo ( )原之火xuàn( )染cáo ( )杂bīn bīn ( )( )有礼zāo ( )蹋zāo ( )遇chēn( )州3、词语积累眼花缭乱:休戚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踵而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容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一课时《窗》一、内容导读本文由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窗”,联想到寓有深意的、精神境界的“窗”,由实到虚,认为“窗”代表“占领”与“享受”,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大自然的一个胜利,表明“窗”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强调人应当以审美的眼光享受生活,注重个人主体性的存在,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坦诚、信任、自由交流思想的向往。
10.散文两篇·课文精讲[自主研学平台]一、作家作品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
生于福州,幼年时期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盈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独特的风格。
她的短篇小说集《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的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二、写作背景两篇文章都是冰心晚年所作,是历经人生风雨、对人生几近极境的思索后,在含泪的微笑中,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