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复出给联想打气 一年内会明显进步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8
【关键字】励志人物柳传志:谁在心疼联想这个企业我在中国已经做了26年企业。
联想集团在2004年并购了ibmpc业务,从已经过去的6年时间来看,我们的并购被认为算是成功的。
因为联想集团的营业额和利润的增长远远超过市场平均值,更重要的是,中国团队和国际团队非常好地融合在一起。
我的美国职员常常会很奇怪地问我,像我这样40岁才开始创业,而且是科学技术人员出身,一天mba也没读过,为什么能够让企业持续发展?这个问题我觉得跟专门研究学术的哈佛教授们在一起讨论很有意义。
本土市场:土办法的成功大家知道,在1994年前中国政府是不允许外国pc厂商进入到中国的,为了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大概从1993年开始,国家就把批文取消了,关税也降低了,当时ast、ibm的pc大量进入中国。
就在1993年这一年,当时的国内pc巨头长城垮掉了,完全抵挡不住外国pc厂商的进攻。
当时我的企业是一个非常小的企业,无论是资金、技术、管理等都完全没法和人家相比。
当时联想占中国市场份额不到2%,但是我们内部拼命做研究,不去跟外国企业比,找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
调整组织结构和销售模式,6年以后的2000年,我们占了中国市场份额的27%,稳居第一名。
大家可能关心我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取得这样的成果。
第一件事情,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了我们所在的行业、我们的工作和业务。
pc业的特点是由于技术飞速进步,使得元器件价格不断飞速下跌,所以库存时间的长短成了成本的最关键问题,你库存的时间越长,成本就越高。
在当时没有erp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了一套土办法来解决库存问题。
比如什么样的货,用什么样的方法订货,元器件要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订货,什么样的东西要大量订货等等,做了一系列这样的分析。
这个分析做完了以后,效果非常的惊人,竟然能够在那一年通过6次降价,最后市场份额大大增加,利润也大大增加。
中国同行根本就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而国际同行我也不知道他们弄懂弄不懂,反正他们没有什么反应。
柳传志:联想的创业经验与教训作者:柳传志来源:《创业邦》2010年第07期今天在座的主要是创业者,特别是海归创业者。
如果让我只讲一句话,我想讲的是:大家要创业的话,是不是真想清楚了。
因为创业这条路确实不好走,不但道路崎岖,还要符合好几个条件,最后才能走到成功。
当然,创业也不是一条不归路,即使失败了也就是受到资金损失,人本身还是会受到历练的,可以退回去做公务员或者到企业里继续打工,然后再卷土重来。
对于今天在座的海归创业者们,一开始就更要想清楚走什么路,因为你们要退回到原来的位置可能比较困难。
创业成功不仅仅意味着你的企业上市了,更重要的是你真的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每个人在创业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创业,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创业者要想成功应该具备的一些必要条件,但哪些是先天的,哪些是能够通过后天锻炼出来的,我没有弄清楚。
困难与诱惑我以前说过一句话,“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这是千真万确的。
联想成长的时候。
可能比大家面临的困难更多,主要是环境困难。
1980年代,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刚开始向市场经济转,由于种种不规范的商业行为我们被骗过多次。
最初起家的20万元资本,大概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人骗走了14万。
1987年时,在深圳被一家私人的进出口公司骗走了300万元。
当时我甚至有拿板砖拍他的心,在他们家蹲守了很长时间,最后这笔钱追了回来。
当时海淀区的一些领导对创办高科技企业既不理解也不支持,我们推出了第一代产品联想式汉字系统,物价部门找上来认为超利润要罚款,我带着一个女同事周日等在他家门口。
我当时已经40岁了,在科学院里是有一定地位的技术人员,遇到这些困难就要很快进行心理调整。
再举一个例子,联想当初走的是“贸工技”这条路,我们最高的理想就是做自己品牌的电脑,以为条件具备时就可以向计划部门去申请批文,但根本拿不到申请单。
后来我们和香港的一家小公司合作,办起了香港联想,用做代理业务挣的钱开了一个小作坊,生产电脑主机板并到外国去参加展览。
联想集团一年内扭亏为赢靠的是什么?2008年年底,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联想集团08/09财年第三季度爆出了亏损9400多万美元的纪录;当年第四季度,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当年亏损2.26亿美元,创下联想历史上最高亏损纪录。
2009年2月5日,联想集团宣布柳传志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接替威廉。
阿梅里奥重新担任CEO,并进行了一系列管理层调整。
“老帅复出”,要想把联想这艘有着数万职工、产品与市场遍布全球、错综复杂的国际巨轮带出亏损的泥潭,自然是挑战重重、前途叵测。
然而,令人称奇的是,柳传志在“复出”之后不久,就公开宣称:一年之内实现扭亏为盈。
结果是,2009年11月,联想集团发布2009/10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当季实现净利润5308万美元,结束了三个季度的连续亏损,实现扭亏为盈。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此之后,联想集团再次缔造了持续高速成长的传奇,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联想集团已经连续10个季度成为全球前四大电脑厂商中增长最快的厂商,并连续12个季度超越整体行业增长,跃升为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厂商。
那么,在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发生巨额亏损后,联想集团只用一年多时间就能根本扭转不利局面,秘诀是什么?柳传志敢把话说在前面,底气到底来自哪里呢?2011年3月25日,在联想集团年度誓师大会上,时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柳传志发表演讲称,联想集团之所以能快速扭亏,而且业务发展趋于均衡(包括产品均衡、业务模式均衡、地域均人衡),最根本的原因是“建立了一个好的班子,有了一套正确制定战略的方法,有一支坚强的能征善战的队伍”。
这就是联想内部常说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在柳传志提出的“管理三要素”中,“建班子”是被摆在第一位的,这也是联想管理思想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正如柳传志所说:“和定战略、带队伍相比,三要素中应排在首位的是建班子。
没有一个意志统一、有战斗力的班子,什么定战略、带队伍,都做不出来。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联想总裁柳传志的创业励志故事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更多⼉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 1984年,那时的柳传志已经40岁了,谁也未曾料到,他由此翻开中国企业史传奇的⼀页。
作为⼀个早已跨越千亿门槛的企业,我们追寻它最初出发的脚步。
柳传志主导的联想,如何在中关村密密⿇⿇倒下的⾼科技企业中勇敢站起来?观察的维度有很多种,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写就企业历及传记。
1999年,柳传志在联想15周年的时候将这15年划分为5个战略发展阶段:1984~1988年、1988~1994年、1994~1997年、1997~1999年、1999年之后。
对于联想这个“巨⽆霸”,我们主要观察1988年~1994年,联想从⼀个亿到⼗个亿的发展历程。
40岁创业:历经艰苦 柳传志1944年4⽉29⽇⽣于上海,他的祖籍江苏镇江。
美国《商业周刊》说他是“衔着红⾊银勺⼦出⽣”(bornwithared-silverspooninhismouth),意即他出⾝富贵,其家庭⼜富有⾰命传统。
1984年11⽉,柳传志和11个同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20万元的⽀持下成⽴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当时公司由王树和任总经理,柳传志、张祖祥任副总经理。
1986年7⽉柳传志正式接任总经理。
柳传志⾛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我们这个年龄的⼈,⼤学毕业正赶上‘⽂化*’,有精⼒不知道⼲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常愤懑。
” “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
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
我可不是,我是⾃⼰⾮改⾏不可。
”柳传志⾮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已经整整40岁了。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
柳传志不太愿意提那段经历,因为“虽然也连续得过好⼏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都没有,⼀点价值都没有。
只是到最后,1980年,我们做了⼀个双密度磁带记录器,送到陕西省⼀个飞机试飞研究所,⽤了起来。
柳传志紧急出山“救火”联想结构性调整拉开帷幕编者按:柳传志一手创办了联想,又把他扶上国际化的道路。
如今,“孩子”深陷困境,他当仁不让地挺身而出。
柳传志踌躇满志地重新接过联想董事局主席的担子,他说,“联想就是我的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柳传志的回归,也是联想的再创业,与其说这是一家年轻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跌倒后痛定思痛地改变,不如说是联想重大结构性调整的开始。
联想的管理层变动是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
2月5日,联想宣布的高层人事调整结果不啻在全球PC 业界引爆了一颗“重磅炸弹”。
联想创始人、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的柳传志重新出山。
再次回归联想集团(联想控股旗下子公司)担任董事局主席;原执行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接替三年合同到期的威廉?阿梅里奥的职位,重新担任CEO。
阿梅里奥则将以顾问的身份为联想继续服务到今年9月。
在本次人事调整中,还值得特别注意的一个变化是,联想集团负责企业运营的原高级副总裁罗里?瑞德被任命为新设立的总裁兼COO。
他被认为是协助杨元庆完成联想国际化任务的左膀右臂。
作为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是逐步淡出一线舞台的。
2000年,柳传志保留了董事局主席的职务,将CEO一职交给杨元庆。
2005年,在联想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柳传志卸任董事局主席职务,退居为联想控股派驻联想集团的董事。
记得柳传志当年笑称自己接下来的时间可能会更多地用在打高尔夫球上,估计他没有想到,逼人的形势会让自己会在65岁的时候从幕后重新回到台前。
受命于危难之时从表面上看,联想的业绩下滑是促使柳传志再度披挂上阵的最直接原因。
2月5日,联想发布2008/200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在截至2008年12月31日的2008/2009财年第三季度,联想35.9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0%,净亏损9700万美元,这是联想最近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
杨元庆将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不景气的全球市场。
他说:“在过去一个季度,联想集团和全球其他企业一样,深受全球经济形势动荡的影响。
联想柳传志复出乃“补过之旅”
孙健耀
【期刊名称】《连锁特许》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复出联想集团后,作为联想的精神领袖,柳传志要解决的“战略”问题,不是别的,而是“联想文化”,是确立联想未来需要坚守不渝的核心理念,是联想可以代代相传的“宗教信仰”,就像IBM的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及其第二代小托马斯·沃森所做到的一样。
如是,柳传志就可以载入“伟大”的史册,真正成为中
国企业家的典范。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孙健耀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7
【相关文献】
1.柳传志:产业报国,高举民族IT业的大旗——访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
先生 [J], 陈吟
2.柳传志:复出联想义不容辞 [J],
3.柳传志的中国式智慧——访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 [J],
4.柳传志复出与联想失误 [J], 肖明超
5.人物:柳传志复出任联想集团主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柳传志励志故事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柳传志励志故事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柳传志励志故事,快来看看吧。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美国二战名将麦克阿瑟在去职时,留下了这句名言。
上周,IT界老兵、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宣布辞去公司董事长一职。
这位67岁的老兵,将自己复出三年和创办联想二十多年当中的各种情愫,在半个小时的交班仪式里喷薄而出。
退隐后的他将专心于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的各项投资业务。
在卸任仪式上,柳传志思绪万千。
哽咽11月2日晚上7点,在北京紫竹院桥西的香格里拉酒店一楼宴会厅,柳传志带着杨元庆等一众联想集团高管进入会场。
在播放了一段由联想老员工录制的煽情VCR之后,柳传志走上台打开演讲稿。
不过,就像以往柳氏讲演一贯的风格,柳传志更多的是即兴发挥。
柳一开始打了个比方,说有的人在嫁女儿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自己在嫁女儿的时候没那样,反而高兴,因为女婿很能干,女儿也很愿意,脸上也放出光彩。
柳传志以嫁女儿来比喻自己交班时候的心情,台下的杨元庆则微笑会意。
令人意外的是,柳传志在顺势谈到杨元庆、刘军(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联想集团移动互联业务)等一批得力干将的时候,一度哽咽,几欲落泪,感慨道,企业培养一员大将,真的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磨难。
在老联想人的印象中,平日里虽然温情,但是在外人面前一向刚毅的柳传志很少在公开场合如此感情流露。
为数不多的类似情况,一次是出现在早年就企业发展方向上,与联想元老倪光南分道扬镳;还有一次就是被海军医院的医生告知,自己手下的联想高管个个都落下一身毛病,柳传志回公司后立即召集开会,“眼眶里转着眼泪”告诫众人要注意身体。
欣喜虽然柳传志的哽咽是说到了自己带年轻人时候的艰辛,情到浓处,但是其中也肯定包含着自己对联想集团以及这帮弟子的不舍。
BUSINESS 商 界·访谈本栏目冠名:光明天使基金会老将卸任柳传志不说再见“现在退下来,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时候。
”11月2日晚间,在联想集团媒体沟通会上,刚刚卸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柳传志说。
重出江湖2年后,随着联想集团业绩的节节胜利,柳传志选择了适时“谢幕”。
复出以来,柳传志采取一系列举措来治愈联想。
从扭转销量颓势到夯实国际化战略,柳传志兑现了“扶上战马再送一程”的承诺,将联想集团的江山与帅印,稳稳交到杨元庆手中。
卸任之时,有人问柳传志是否有失落的感觉,他微微一笑说:“别人嫁女儿时哭得不行,我嫁女儿很高兴。
”今后,柳传志将担任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
他说,联想在做一家卓越的、基业常青的企业。
本刊记者/孙冰洁026. All Rights Reserved.这意味着,从2009年初到2011年10月的这两年,是“杨柳相送”的最后一程。
这一次,“船长”柳传志决心把舵交出去了。
不过,柳传志也旗帜鲜明地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自己会退出联想,而是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联想集团近年蒸蒸日上的新事业联想控股上,并将以一个“老江湖”去开辟一片新战场。
联想控股旗下除了联想集团外,还有从事房地产投资和资本投资的机构,并涉足农业等领域,公司计划在 2014 年至 2016 年实现整体上市。
悬崖止步卸任后的柳传志为杨元庆留下了一份厚实的家底。
11月2日,联想集团发布了2011/2012 财年第二季度(7~9月)财报,当季实现销售额77.86亿美元、净利润 1.439亿美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 35%、88%,远超市场预期。
同时,联想集团在全球 PC 市场的份额达到了13.5%的新高,联想已经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了超出主要对手的增长,联想在连续两个季度内先后超越了宏碁和戴尔一跃成为全球 PC 市场的亚军。
排在前面的只有曾计划放弃 PC市场的惠普。
联想登顶,指日可待。
对比 2009年2月,柳传志复出时的境况,可谓差之天壤,那时候的联想站在“悬崖边上”。
柳传志:复出给联想打气一年内会明显进步从隐退,再到今年2月宣布复出。
柳传志,这个风云人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
从隐退,再到今年2月宣布复出。
柳传志,这个风云人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
昨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联想总裁,柳传志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虽然65岁,但柳传志看起来依然步履矫健。
对联想的未来,他高调表示有信心。
谈亏损:根本原因是来自内部
联想集团上季度亏损9400多万美元,是历史上最大一次亏损。
说起亏损,柳传志表示,亏损的直接原因是世界金融风暴,因为
并购IBM以后,在国外的主要业务就是卖电脑给企业客户,这些客户削减成本的主要方式就是停止更换设备,然后才是裁员。
柳传志说,据统计,欧美50%以上的企业都停止或大量缩减购买电脑。
但柳传志承认,亏
损的根本原因还是内部原因。
他说,并购IBM之后,企业的治理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中方与外方的管理团队经历了很好的磨合和学习,出现了一些情况,因此联想的亏损,可以说是交学费。
谈工作:一个月只
干了三件事
对于此次复出的目的,柳传志坦言:我的复出,只是为了给董事会、员工增加一些信心。
给大家打气,给CEO撑腰,活儿还是CEO干。
从2月复出,到现
在已经一个多月了。
柳传志究竟干了些什么?柳传志昨日说,干了3件事。
一是留下原来的高管。
我对他们很满意。
二是正常的工作交接。
三是参加了几次杨元庆主持的高层战略讨论会,讨论未来的联想究竟应该怎么做。
我也是满意的。
而柳传志将做的第4件事情,就是在两会之后,到欧美等地和员工见面。
给他们说些
鼓舞的话,鼓舞他们,也鼓舞我自己。
谈信心:一年之内会明显进步
在昨日的采访中,有记者问到,复出的信心来自哪里?
对新产品、供应
链、销售等一系列行业内部运作,,我都是十分清楚的。
再加上我们的团队,这些就是我的信心所在。
柳传志说。
那么,联想集团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好转?柳传志说,这要看怎么比。
如果横向比,我认为一年之内,联想就会有明显的进步。
谈发展:国内市场比重将增大
联想的崛起,依靠什么?在战略发展上是否会有新的变化?
对此,柳传志表示,联想集团的发展战略仍是以两大业务为
核心,一是在发达国家以高端客户为主,二是在发展中国家以消费类市场为主,联想的风格仍会是步步为营。
目前PC市场需求在发达国家下降幅度较大,但发展中国家消费类市场相对下降速度会放慢,与中国类
似,这些国家PC的需求都会经历一个爆炸式的增。
未来PC国内市场的比重会比较大。
谈并购:磨合企业文化最重要
对电脑行业的并购,柳传志说,有三大难题。
一是要看这个牌
子是否站得住。
二是买回来的员工队伍是否能稳定。
如果队伍散了,就买了个壳子,等于什么都没买到。
三是要对文化进行磨合。
柳传志认为这是最难的,最不容易调整的。
比如国内企业到国外并购,国内员工和国外员工就必须形成统一的文
化、价值观。
谈下乡:要为农民培训电脑知识
电脑下乡,联想也在中标之列。
昨日,柳传志表示,电脑下乡并不是简单的事,要做好三件
事。
一是销售渠道的畅通,要让想买电脑的人能买到电脑。
二是服务网点的配套,如果盲目地下乡,不管维修等服务措施,那只能自己砸自己的牌子。
第三就是人员的培训。
柳传志解释,这个培训包括对自身员
工的培训,也包括多乡镇、农民的电脑知识培训。
本报特派记者宋岩北京报道
他昨接受采访时称内部原因致联想亏损,一年之内联想会有明显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