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治糖尿病肾病伴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457.06 KB
- 文档页数:5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理特点为肾小球滤过膜的炎症和纤维化损伤。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目前,很多中药被认为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比如,天花粉提取物具有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可以减少尿蛋白的丢失和炎症的累积。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的损伤。
此外,桑黄、红花、当归等中药也被证实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除了中药外,中医药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疗法来治疗糖尿病肾病。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其具有调节机体内环境的作用,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推拿则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机体的功能,可以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与西医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发现,中药联合降糖药物或降压药物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中药的治疗机制与西药不同,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对病情产生综合治疗作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中药通过对炎症因子的调节以及对纤维化的抑制等途径,可以逆转肾脏的病理变化。
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调节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肾功能。
这一系列研究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中药还可以与西医药物联合应用,发挥综合治疗作用。
未来,还需加强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深入探究其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依据。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原则是“滋阴清热、活血化瘀、和胃健脾”。
根据不同病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可采用草药、中药注射剂、中药颗粒等多种形式。
一、中药治疗:1. 蓟蓟饮3注射液:该中药注射液由中药复方制备而成,其中包括枸杞子、丹参、菟丝子等中草药。
临床研究表明,蓟蓟饮3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尿蛋白、尿白细胞、尿肌酐等指标,改善肾功能,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2. 清热利水中药颗粒:该中药颗粒由石斛、竹叶、山药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清热利水中药颗粒对于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是目前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综合利用中医药、西药以及其他非药物手段,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制定方案。
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调节血压、改善肾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研究设计不完善、样本量较小、疗效评价不一致等。
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的质量和规模,提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升清降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临床研究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伴随着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临床表现,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目前,糖尿病肾病的药
物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手段尚无法完全解决肾病的进展和发展,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
手段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研究方向。
升清降浊法属于中医治疗方法,多用于肾病等尿路感染治疗,其主要原理是通过中药
的渗透作用,分别作用于尿液中的浊度物质和清亮物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近年来,有
些学者开始将此方法应用到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中,并获得了一定疗效。
研究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升清降浊法治疗。
采用尿常规、血常规、
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超声检查等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
研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显
著高于对照组;尿液蛋白质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血清白蛋白水平、尿素氮清除率等指
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尿液浊度变化情况也表明观
察组升清降浊法治疗的效果显著。
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疗效持续有效,未出现严重不
良反应。
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研究结论:升清降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改善
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尿液蛋白质排泄率等指标,提高治疗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但是,由于本研究是单中心且样本量较小,仍需进一步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和疗效。
第20卷第6期2020年12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 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Vbl.20No.6Dec.2020中医药诊治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的研究进展方亚祥,曹俊,张瑞林,武亚丹,程萌,梁恒粉(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糖尿病性肾病(DKD)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蛋白尿作为DKD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逐渐受到重视。
DKD病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脾肾,与肺肝相关。
本虚者包括气血阴阳的亏虚;标实为湿浊、热毒、气滞、血瘀等。
运用辨证论治,不同医家在中医药治疗DKD蛋白尿中具有各自的见解和经验,文章就近年来各家经验分别做出论述。
关键词: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中医药;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77.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0142(2020)06-0057-04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在逐年提升叫有研究表明,进入到21世纪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2000年的5.5%上升至2010年的11.6%現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叫糖尿病性肾病H(di訪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约有20% -30%的患者将发生DKDo DKD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其比例约在20%~40%叫DKD症状主要有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
其中蛋白尿的出现既是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也是预测临床期肾病、肾功能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问。
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整体辨证观在治疗DKD蛋白尿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笔者发现,众多医家已对中医药治疗DKD蛋白尿疗效进行了较多临床实践。
本文将从四方面进行综述,梳理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如何辨证治疗DKD蛋白尿的理论基础。
1病名沿革1.1传统典籍中医典籍里并没有糖尿病性肾病(DKD)这一病名的具体记录,但本病及并发症的描述却十分丰富,古籍中的病名记载大都是以其某些症候命名。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也有着突出的优势。
随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一、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糖尿病肾病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纳为“消渴”范畴,其起病与气滞、血瘀、痰湿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内蕴,从而形成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基础。
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以活血化瘀、祛痰化湿、调和气血为主要方法,对病因病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临床常用的桑螵蛸、山楂、麦芽、决明子等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益肾效果。
而且,一些中成药如逍遥丸、舒筋活血片等也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中医药的药物研发和临床推广奠定了基础。
由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更多采用中西医并重的综合治疗模式。
近年来,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具有改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调节血糖等独特优势。
与此中医药还可以减少西药对肾脏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不仅可以取长补短,还能够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近年来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有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微循环、减轻肾小球硬化等途径,对糖尿病肾病起到治疗作用。
临床实践中也发现,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减缓疾病的进展。
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治疗选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中医研究进展李明侠,李小会(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00)[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病因病机;辨证论治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3.18.029[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3)18-2623-06 糖尿病肾脏病(DKD)也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要病因。
DKD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
现代医学认为DKD 的发病多与糖脂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反应、免疫机制激活、细胞焦亡及自噬、氧化应激的加速、表观遗传等有关,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目前临床治疗中多采取控制蛋白质摄入,调节血压及血糖,或采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系统抑制剂(ACEI 或ARB 类药物),但并不能有效延缓DKD 进展至肾功能衰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也是肾功能持续恶化的危险因素,可预测临床期肾病及肾功能的进展[1]。
因此早期、积极控制尿蛋白对于延缓肾功能恶化十分重要。
中医药基于整体辨证观在控制蛋白尿,延缓肾功能减退,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且疗效显著。
现将历代医家关于中医药治疗DKD 蛋白尿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
[通信作者] 李小会,E -mail :jyhtt20050418@[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74383);伤寒学与经方辨治疑难病一流学科创新团队项目(2019-QN04)1 DKD 中医病名及病机的认识DKD 依据其症状及病因病机,可将其归于为“肾渴”“下消”“尿浊”等范畴。
DKD 发生在消渴病基础上,后逐渐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以及肾功能减退等,中医也称其为“消渴病肾病”。
《外台要诀》有描述三消者,久见“小便浊淋如膏之状”“浮在溺面如猪脂”,这与DKD 蛋白尿的表现非常相似。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1. 病因病机探讨中医药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脾胃虚弱、肾阴虚、气滞、瘀阻等有关。
因此,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核心是调养脾肾,活血化瘀。
1.1 调养脾肾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个关键点是调养脾肾。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认为是人体的制胃运化之源,是气血生成的物质基础,在体内具有“谷行水运”的作用。
而肾则是“先天之本”,具有繁衍生息和掌握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
中药中常用的调脾肾方剂有六君子汤、八珍汤、四物汤等。
其中,六君子汤适用于气虚、食少泄泻、乏力体虚等症状,而八珍汤则适用于气血两虚、营养不良等症。
四物汤则适用于女性贫血、痛经等症状。
这些方剂均可有效调养脾肾,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代谢功能。
1.2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肾病还需要活血化瘀。
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瘀血,导致肾脏和全身微循环的损伤。
中医药通过活血化瘀,使肾脏内环境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常见的活血化瘀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桃红四物汤适用于血虚、失眠多梦等症状,而当归生姜羊肉汤则适用于肾阳虚、腰膝酸软等症状。
这些方剂均可通过活血化瘀,起到调节全身气血状况、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2. 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分为中药和中药制剂两类。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采用清热、滋阴、调理脾肾、活血化瘀等法。
常用药物有熟地、黄芪、阿胶、山药、五味子等。
这些药物均具有滋阴益肾、调节脾胃等功效,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
2.2 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指由中药组成、经过合理加工制备而成的药物。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制剂一般有“保肝健脾胶囊”、“利肾消肿胶囊”、“清热降糖橄榄葡萄糖饮”等。
这些制剂均含有多种具有滋阴益肾、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成分,可综合调理机体气血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
3. 心理疏导糖尿病肾病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应重视心理疏导。
中医药中有许多情志调节的中药制剂,如合欢皮、快心消、益心静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近年来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其功能失常会导致水液代谢紊乱,进而引发尿频、多尿等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会伤及脏腑,尤其是肾脏,导致肾气不足、阳气亏损,从而引发肾虚证。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以补肾为主,旨在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恢复肾脏功能。
1.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采用中药汤剂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川芎、桑叶等,具有补肾强阳、活血化瘀等作用。
根据病情不同,还可以为患者配制个体化的中药方剂,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肾脏功能。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温针、补肾经络针和针刺加热灸法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虽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仍面临一些挑战。
1. 临床研究证实:一些临床病例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改善肾功能,减轻尿蛋白和肾小球硬化等症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 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一些动物实验研究也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力。
黄芪、当归等中草药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抗氧化、减轻肾小球硬化等机制,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
3. 临床试验的不足:目前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试验仍然较少,存在着样本数量有限、研究方法不严谨等问题。
有必要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四、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目前的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以推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为临床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