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看月亮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体育部六月工作总结报告:加强健康生活倡导体育部六月工作总结报告:加强健康生活倡导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我代表体育部,向大家报告六月份的工作总结,该月份我们主要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健康生活的倡导,这是我们体育部一直以来致力于的工作,也是我们所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做出总结和分析。
一、组织各项健康活动六月份,我们又组织了一系列的健康活动,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运动会比赛,吸引了近两百名员工参与,活动中我们还开展了体检、健康知识讲座等环节,让大家都能深入地了解到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不仅让大家体验运动的快乐,同时通过各项数据的统计和监测,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每一位员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让员工能很清楚地了解自身的问题所在,而且还能提供一些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员工在活动结束后能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
二、建立健康生活的指导报告我们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许多员工的膳食和运动等生活习惯存在问题,如饮食不规律、长时间久坐不动等。
为了让员工更好的了解自己健康问题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建立了一份健康生活指导报告,对于员工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健康指数表,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在活动现场,我们给予每位员工一份报告,并向他们介绍了如何更好地补充体能、养成规律饮食习惯和科学的运动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三、推广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为增强员工体质和提高锻炼效果,在平日里,我们开展了多场健康营的宣讲和推广,包括颈椎病防治身体伸展操、心肺运动法等健身科目,通过这些宣讲,员工了解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对身体的好处。
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如微信群、屏幕播报等方式,持续推广健康的生活理念、饮食营养知识和科学锻炼信息,让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到员工的心中,进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加强体育设施建设获得健康的身体非常重要,这在我们工作当中也不可忽视,因此对于提升运动场地和设施建设也是我们所关注的方面。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5、看月亮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题是“看月亮”。
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了解月亮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月亮的形状、月亮的变化、月亮的传说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发现月亮的变化规律,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对于月亮的变化规律,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月亮的变化,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月亮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了解月亮的形状和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科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月亮的形状和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月亮变化的原因,并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进行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发现月亮的变化规律。
2.故事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月亮的变化规律。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月亮的心得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月亮变化的图片和视频。
2.月亮的故事素材。
3.观察月亮的工具(如望远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月亮,提问:“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月亮有变化吗?什么时候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月亮变化的有趣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如:《嫦娥奔月》等。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月亮的变化。
可以学生户外观察,或者使用望远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月亮的形状和变化,并进行记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观察月亮的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看月亮》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看月亮》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了解月亮的盈亏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包含了月亮的基本知识、观察月亮的方法和月亮盈亏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对于月亮的变化和盈亏规律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基本知识,知道月亮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2.培养学生观察月亮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3.让学生了解月亮的盈亏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基本知识,知道月亮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月亮的盈亏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了解月亮的盈亏规律。
2.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月亮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亮的变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准备月亮的盈亏图,用于解释月亮的盈亏规律。
3.准备观察月亮的工具,如望远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月亮的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月亮的基本知识,包括月亮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同时,解释月亮的盈亏规律,让学生了解月亮的盈亏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月亮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总结月亮的盈亏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月亮在其他文化中的寓意,如中国的中秋节、西方的月圆之夜等。
5、看月亮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
2、了解月亮运动的轨迹,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4、了解观察月亮的工具天文望远镜,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教学难点: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
教学准备:课件、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预习要求:1、观察天空中的月亮,知道月亮的形状是发生改变的。
2、收集资料,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晒太阳》,了解了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知道了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送给我们两样最重要的礼物——光和热。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月亮的知识。
2、板书课题:5、看月亮3、学生齐读课题。
二、月亮的形状。
1、同学们看过月亮吗?你们看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们拿出自己手中的笔来画一画,画出你们看到的月亮。
2、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
3、展示学生画出的月亮。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4、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三、研究月亮的运动。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看月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看月亮》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不同形状,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变化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
他们对月亮并不陌生,但可能对月亮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亮的不同形状和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月亮的不同形状和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活动: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月亮的变化。
2.准备观察月亮的工具,如望远镜、手机等。
3.准备记录月亮变化的表格,供学生填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
提问:“你们观察过月亮吗?月亮有哪些变化?”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月亮的不同形状,如新月、弯月、圆月等,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月亮的变化规律。
同时,引导学生用词语形容月亮的形状和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形状和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让学生描述月亮的形状和变化规律。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互相学习。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月亮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变化的原因。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5.看月亮教案预期学习结果1.能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2.知道月相的变化规律。
3.能设计一些方法,真实地记录月相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教学准备月相观察记录表、涂有黑白两色的篮球一个、月相观测软件、有农历日期的台历、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配乐诗朗诵《春江花月夜》谈话:中秋夜,你们赏月了吗?我这里有一段配乐诗朗诵,让我们随着它再回顾一下美丽的月色吧。
2、画月亮自古人们就喜欢赏月。
美丽的月亮、如水的月光历来是诗人笔下的多情之物。
这里还有些和月亮有关的诗句或歌词,请读一读,在纸上画出作者所描绘的月亮。
学生活动,小组自评。
上台汇报3、过渡:同学们画的月亮都很符合诗句中的意境,很美。
今天我们在科学课上也要来“看月亮”,但我们要学着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月亮”。
【板书课题:看月亮】二、新授1、论月亮提问:关于月亮,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哪些方面的问题?请各小组小声地议一议,简略记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随机小结:月亮本身不发光,是球形的,只有半个球面反射太阳的光,又称月球。
提问:我们看到的月亮就是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前面我们已经观察了近一个月的月亮,每天看到的都是明亮的半个球面吗?学生回答小结:我们把月亮被太阳照亮部分形状的圆缺变化,叫做月相。
【板书:月相】2、观月相谈话:为什么月相时圆时弯,会有不同的变化?这可能和什么有关?分组讨论学生汇报。
谈话:大家做了各种猜想,哪个更接近事实?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和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来验证。
怎样模拟呢?看,这里有个球,可以用它来模拟月亮;用什么来模拟太阳呢?就用这面黑板代替,发挥你的想象力,它现在正熠熠发光且和我们距离遥远;我们就是正在地球的一角看月亮的人。
提示:好,实验就要开始了,请注意看月亮的脸有什么变化,并且把看到的样子画在卡片的相应位置上。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看月亮》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看月亮》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和位置,了解月亮的基本特征,以及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月亮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状、变化和位置,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月亮的基本特征。
2.难点:让学生理解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和位置,了解月亮的基本特征。
2.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加深对月亮的认识。
3.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亮图片、地球仪、太阳模型等。
2.学具:学生手册、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月亮的变化和位置呢?”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地球仪、太阳模型等教具,向学生介绍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基本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和位置,让学生初步了解月亮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加深对月亮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用手册和彩笔记录下月亮的形状、变化和位置,并进行展示。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看月亮》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看月亮》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不同形状,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月亮的形状、月亮的变化、观察月亮的方法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月亮有一定的了解,但观察月亮的方法和月亮的变化规律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讨论,可以提高对月亮的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亮的不同形状,知道月亮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月亮的不同形状和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掌握观察月亮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分享观察成果,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观察月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亮变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察月亮的工具,如望远镜、手机等。
3.准备教学课件,引导学生逐步观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月亮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亮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形状和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分享观察成果,让学生交流讨论,巩固对月亮变化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月亮变化的原因。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月亮的不同形状和变化规律。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看月亮》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看月亮》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了解月亮的盈亏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月亮的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月亮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对于月亮的变化和其背后的原因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并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月亮变化的原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月亮的变化,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月亮变化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观察自然、探索未知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月亮的变化,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月亮变化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月亮的变化和其背后的原因。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月亮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3.观察与描述:让学生分组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4.实验与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月亮变化的原因,并展开讨论。
5.总结与拓展:对月亮变化的原因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月亮的变化盈亏现象观察与描述实验与探究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能够准确描述月亮变化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实验报告能够清晰地表达实验过程和结论的同学,给予高分评价;对于课后作业能够认真完成、思考月亮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同学,给予优秀评价。
5、看月亮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
2、了解月亮运动的轨迹,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4、了解观察月亮的工具天文望远镜,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教学难点: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
教学准备:课件、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预习要求:
1、观察天空中的月亮,知道月亮的形状是发生改变的。
2、收集资料,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晒太阳》,了解了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知道了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送给我们两样最重要的礼物——光和热。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月亮的知识。
2、板书课题:5、看月亮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月亮的形状。
1、同学们看过月亮吗?你们看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们拿出自己手中的笔来画一画,画出你们看到的月亮。
2、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
3、展示学生画出的月亮。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4、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
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三、研究月亮的运动。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
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月亮在天上是怎么运动的呢?也是跟太阳一样,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
2、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3、教师小结: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差不多就是东升西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实际上,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除了绕地球公转,他本身也在自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