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古诗咏鹅原文及译文
原文
咏yǒng鹅é
骆l uò宾bīn王wáng唐táng代dài
鹅é,鹅é,鹅é,曲qǔ项xiàng向xiàng天tiān歌gē。
白bái毛máo浮fú绿lǜ水shuǐ,红hóng掌zhǎng拨bō清qīng波bō。
创作年代:初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题材:咏物诗
作者:骆宾王
骆宾王(约626—684后),字观光,汉族,婺州义务人(今浙江义乌)。
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译文:
鹅,鹅,鹅,弯着脖子向着天空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作品赏析: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鹅的声音非常嘹亮,鹅的叫声和“鹅”这个字的发音非常接近。
一方面开头的这三个“鹅!鹅!鹅!”字让读者联想到鹅的欢快而嘹
亮的声音。
另一方面接连三次反复咏唱,本身就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
“曲项”与“向天”是描写鹅的优美的线条和姿态。
鹅的脖子较长,能做出“曲项向天”的动作。
“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用对比的方法描写出鹅的鲜艳色彩和池水的清澈,环境的优美;“歌、浮、拨”等动词则描写了鹅的动态之美。
《咏鹅》也表达了朴素自然的品质。
咏鹅古诗带拼音前言《咏鹅》是由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首诗情真实,描写了一个小孩子与一只鹅的互动场景。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并一起学习它的拼音。
诗文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文拼音bái rì yī shān jìn,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诗文解析此诗作者以写景方式,通过描绘鹅的活动场景,表现了鹅在北国寒冷的冬天,游泳戏水的特点。
全诗从鹅游泳的过程入手,由形象的描写切入到抒发对作者追求理想和胸怀壮志的情感表达中。
整首诗通过一个鹅游泳的形象给人以力度深沉、气势磅礴之感。
诗文注解下面对一些关键字进行解析:•白日:指白天,代指时间的流逝。
•依山尽:太阳落山了,背靠山脉的景象。
•黄河:经过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六个省区流淌,是中国第二大河,非常重要。
•入海流:形容黄河注入大海的壮丽景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是要想看得更开阔,就应该再往更高的地方去看,也是寓意着时时刻刻都要追求进步。
诗文赏析《咏鹅》用极为简练的词句,展现了北国冬日的景色,将寒冷和严峻的环境与鹅的游泳行为相结合,给人以一种深沉的情感。
此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发人深省地表达了作者追求理想和胸怀壮志的情感,给人以启发和鼓舞。
此诗运用了直接写景和含蓄抒情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描绘来达到情感的传达。
作者以简练、朴实的语言,将鹅游泳的场景细腻地描绘出来。
通过与自然景物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追求进步的渴望和向往。
这首古诗无论从意境、情感还是艺术表现手法上,都很出色。
它给人以启示,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像咏鹅一样,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向上,追求更高的目标。
咏鹅古诗详解《咏鹅》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创作的诗歌。
此诗展示了一幅白鹅戏水图。
开篇连用三个“鹅”字,写出鹅的声响美,表达了对鹅的热爱;接着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
全诗将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声音与色彩完美结合,活灵活现地显示出鹅的形神情态。
原文如下:原文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注释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④拨:划动,拨开。
赏析此诗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
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
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闻,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
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
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
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
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
“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
“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
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这首诗的关键句是“曲项向天歌”。
“曲项”一词,以一优美的弧线勾画了鹅的优雅而从容的形象;“向天歌”三个字则更重要,它不但以曲笔暗含了远天高空,给了全诗一种阔大的背景,而且还写出了鹅的不凡志向。
古诗《咏鹅》解释及赏析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动,拨开。
本诗中,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骆宾王《咏鹅》(带拼音、注释、译文)
《咏y ǒng 鹅é
》
作zuò 者zhě:骆luò 宾bīn 王wáng
鹅é
, 鹅é, 鹅é, 曲qǔ
项xiàng 向xiàng 天tiān 歌gē。
白bái
毛máo 浮fú 绿lǜ 水shuǐ, 红hóng 掌zhǎng 拨bō
清qīng 波bō。
作者介绍:
骆宾王(626年-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义乌)人。
唐代大臣、诗人、儒客大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注释: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动。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
红红的脚掌,拨
动着清清水波。
赏析唐诗《咏鹅》《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古诗,其全文如下: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将大白鹅的形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诗人通过对鹅的动态描写,将鹅的姿态、动作以及环境融入其中,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中首句“鹅,鹅,鹅”,用三个“鹅”字,形成了一种鲜明的节奏感,仿佛能够听到鹅的叫声。
接着诗人用“曲项向天歌”,将鹅的脖子弯曲,对着天空高声鸣叫的姿态描绘了出来。
这种动态的描绘,使得大白鹅的形象更加生动。
接下来,诗人用“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来描绘鹅的羽毛和脚掌的颜色。
“白毛浮绿水”,用“浮”字来形容鹅的羽毛在水面上漂浮的状态,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红掌拨清波”则通过对鹅掌的描绘,将鹅在水中嬉戏的情景描绘了出来。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鹅戏水的画面。
通过对鹅的形态、动作和环境的描绘,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进一步将大白鹅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
诗人说:“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两句诗句描述了鹅在清澈的水面上游动的场景。
鹅在水中优雅地游动着,用红掌拨动着水面上的绿色浮萍。
水面上泛起的绿色水花,与鹅洁白的羽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诗中的第三句“戏罢回家去”,将大白鹅戏水之后的状态描绘了出来。
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想象到,鹅在水面上游动了一段时间之后,感到疲惫了,于是便回到了岸边,等待主人来把它们带回家。
最后一句“洗净满身尘”,则描述了鹅回到岸上后的情景。
鹅在水中游动之后,身上沾满了水珠和泥泞,显得有些脏。
但是,当它们回到岸上后,主人会将它们带回家,并用清水将它们洗净,让它们恢复洁白干净的样子。
整首诗以鹅为主题,通过对鹅的形态、动作、环境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鹅戏水的画面。
诗人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为我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们对大白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喜爱。
咏鹅的诗句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2.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3.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薛昂夫《蟾宫曲·雪》4.乐游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
——司空曙《雪二首》5.仙裙翡翠薄,宫额鹅黄嫩,牡丹也不敢称尊。
——乔吉《双调·沉醉东风·倩人扶观璚》6.鹅乳养雏遗在水,鱼心想子变成鳞。
——白居易《禽虫十二章》7.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8.簇簇花开麦陇西,遥看黄绢晒鹅溪。
——谷氏《菜花》9.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
——陈维崧《咏菜花》10.杨花风弄,鹅毛天剪,总是诗人误。
——李煜《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11.禾黍小庄科,篱落放鸡鹅;五亩清闲地,一枚安乐窝。
——乔吉《雁儿落带得胜令·自适》12.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李贺《天上谣》13.龟甲开屏涩,鹅毛渗墨浓。
——李贺《恼公》14.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韩愈《石鼓歌》15.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梅魂休暖凤香篝。
——周德清《喜春来·别情》16.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
——唐寅《贫士吟》17.闲时田亩中,搔背牧鸡鹅。
——李白《书情题蔡舍人雄》18.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19.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20.鹅湖山下长亭路,明月临关。
——辛弃疾《丑奴儿·和陈簿》21.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22.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纳兰容若《卜算子·新柳》23.嫩烟分染鹅儿柳,一样风丝。
——纳兰容若《采桑子·咏春雨》24.色斗新鹅松粉细,樱红笋绿玫瑰紫。
咏鹅意思解释原文:咏鹅【作者】骆宾王【朝代】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赏析: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学习这首诗歌,可以依循鹅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的思路来理解:形象生动诗歌一开始就以“鹅,鹅,鹅”的连续反复,突出了描写对象。
鹅在禽类当中,体大身健,尤其是长长的颈项更是别具特色,所以诗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鹅的“曲项”--鹅的颈项长长的,本来并不弯曲,因为它要唱歌,这才弯曲着颈项,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了。
声音嘹亮如上所述,鹅儿弯曲起长长的颈项,大概憋足了内劲吧,突然爆发出来--“向天歌”,向着高高的天空鸣叫,唱的什么“歌”只有鹅儿自己知道,但这鸣声激越嘹亮,发散四方,使我们如同直接听到,而且仿佛回荡在耳际,经久不歇……色彩分明色彩分明,美丽和谐,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
“白毛”和“绿水”映衬分明,“红掌”和“清波”相映尽致,鹅儿的白毛使绿水更绿,而一潭绿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样,鹅儿的红掌与绿水的清波互相映现,多么美妙。
如果诵读诗篇,体味色彩,你就会感到“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不仅色彩分明,而且和谐统一,让人觉得很美很美呢。
动态逼真这首诗歌固然把鹅儿的形态描绘得非常生动,而形态与动态又紧密关联,“曲项”是在绘形,何尝不是写动?鹅儿长长的颈项弯曲起来了,为的是爆发出嘹亮的鸣声。
尤其是下面的“浮”和“拨”两个动词,更是写足了鹅儿的动态了--绿水悠悠,鹅儿浮游其中,多么自由自在啊!鹅儿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悠悠绿水,激荡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躯体不断前行,又多么快乐!“浮”含游,“拨”含行,二者连成一体,再加上“向天歌”,简直逼真如画了。
诵读这首诗歌,我们不难从中体味到童趣。
[古诗咏鹅骆宾王]骆宾王咏鹅骆宾王咏鹅篇1:骆宾王《咏鹅》原文及翻译《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
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咏鹅》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翻译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之上,用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咏鹅》注释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动,拨开。
《咏鹅》赏析鉴赏一:骆宾王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他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7岁时就能写诗作文。
正因为这个原因,家中的一些客人来了之后,都爱试试他的才艺。
有一次,家中远道而来的一位客人,对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能作诗,不太相信,就问他:“听说你会作诗,是真的么?”小宾王一听,有些生气:“这还有假,你请出题吧。
”客人心想:这娃娃口气不小,大概是真有些学识,何不出一题考考他呢?于是就说:“那我就出个题目,看你能不能做出来?”小宾王毫不胆怯的回答道:“可以,什么题目?”客人四下一看,见池中几只白鹅在戏水玩耍,说:“就已这鹅为题吧!”小宾王对客人挑剔的口气,有些不满,正想露一手,于是点点头,思索片刻,便高声吟诵出了《咏鹅一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鉴赏二:《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古诗《咏鹅》全文【--整改方案】《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译文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1.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2. 拨:划动。
鉴赏一《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的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鉴赏二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不管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咏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学会"向、白、毛"。
3、逐步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学会"向、白、毛"。
2、逐步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写字本、彩笔及填空图。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看看这位新朋友的打扮和我们大家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诗人形象)
2、介绍诗人:他是古时候的人,他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叫--?请大家拼拼音节,看谁最先拼出他的名字?(出示名字和音节)指名一人拼。
二、初读古诗
(1)有一天,骆宾王正在河边玩,忽然他看见了--?(出示鹅,练习说话:他看见了美丽的大白鹅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是啊!他看见这些美丽的大白鹅,喜欢极了!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来夸夸大白鹅。
题目就叫"咏鹅"(出示咏鹅)咏是
夸的意思,咏鹅就是--
(2)接下来老师学着骆宾王的样子来咏鹅。
师范读。
(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3)要读得好听,首先要读准词语的音。
(再听老师咏鹅,听清哪些字读翘舌音)
(4)显红"绿水、红掌"清波(后鼻音)鹅、向天、白毛、"再听老师读,听清这些词念什么?自由读--小老师教大家--师点词生认读。
(5)单独出示词认读。
(同桌互读--小火车读)(词的意思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出示图理解绿水、红掌、清波、向天)
(6)记忆认词。
(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记忆力,给你6秒钟的时间,请你记这些词,看谁记得最多?)
(7)请同桌互相念念这一首诗,注意把音读准。
小朋友们读得真准,古诗光是会读,不算稀奇,还要读出诗的味道来。
注意诗的停顿很重要,听老师来有味道的读诗,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为什么鹅、鹅、鹅要说三个?出示停顿的地方(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三、小朋友们读得真有味道,老师带着大家去看鹅吧!
四、理解诗意
1、小朋友学会了有味道地读古诗,现在请你有味道地背一背这首诗。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2、谁愿意回家背给妈妈听。
师扮演妈妈的角色,进行师生对话式背诵(随
机理解前两句诗意)。
(1)看图片理解"曲项"的意思。
(曲项向天歌就是鹅弯曲着脖子朝天歌唱。
)
(2)"向天歌"它可能会唱些什么呢?
3、孩子,你学得真不错。
请你找出后两行诗中描写颜色的词(白毛、绿水、红掌),这些颜色是写什么的?我手上有只大白鹅,请你给这两只大白鹅正确地涂上颜色。
(1)给大白鹅涂色(红掌、白毛、绿水)。
(2)反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练习,理解后两行诗意。
)
4、小结:白白的毛浮在绿绿的水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多美的画面啊!难怪骆宾王要咏鹅----------
五、写字指导
这首古诗中还有三个生字要请我们小朋友自己学习。
请大家拼拼音节,看看笔顺,想想意思。
(1)出示田字格中三个生字(向、白、毛)。
你学会哪个字?指名拼读音节。
(2)指导书写"向、毛"。
(3)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写字。
写完的同学给字找个朋友。
六、课后延伸
像这样优美的古诗,唐代还有许多,老师介绍一本好书给大家--唐诗三百首,请课后去读读这本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