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专题复习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378.50 KB
- 文档页数:8
《透镜成像》讲义一、透镜的基本概念在探讨透镜成像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透镜到底是什么。
透镜,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够折射光线的光学元件。
它通常由透明材料制成,比如玻璃或者塑料。
透镜主要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而凹透镜则是中间薄、边缘厚,能使光线发散。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接下来,咱们重点讲讲凸透镜成像。
这可是透镜成像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就像照相机,它能把远处的景物缩小成像在底片上。
要是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那么在另一侧就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把胶片上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上。
而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就是这样,让我们看到被放大的物体。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咱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
在实验中,调整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同时观察像的性质和位置的变化。
这里有几个关键的概念要记住,比如焦距,就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还有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则是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凹透镜成像规律说完凸透镜,咱们再来看看凹透镜。
凹透镜成像总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无论物体放在什么位置,成像的性质都不变。
虽然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成像应用相对较少,但在一些特殊的光学仪器中也会用到。
四、透镜成像公式在研究透镜成像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公式:1/f = 1/u + 1/v 。
这里的 f 表示焦距,u 表示物距,v 表示像距。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在已知其中两个量的情况下,计算出第三个量。
这对于解决一些关于透镜成像的问题非常有帮助。
五、透镜成像的实际应用透镜成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前面提到的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也是很好的例子。
显微镜主要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则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让我们能够看清微小的物体。
深业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讲义学生姓名科目教师姓名日期年月日第三节平面镜成像【预习导航】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组实验)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步骤:边示范边讲解.①像右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③另拿一支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看起来就像点燃了一样(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②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吗?怎么知道的?③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④若把一根火柴放在平面镜后面像的位置,火柴会燃烧吗?为什么?综上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④ 平面镜成虚像练习:身高1.6 m 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 远,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 时,像的大小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右图,发光点S 能发出无数条光线,我们任取两条,并作出它们的反射光线,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 ′发出的.这个像点S ′并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虚像例题1: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的像步骤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且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分别作出A 、B 在平面镜中的像A ′、B ′,如上图甲所示步骤2、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用虚线把A ′、B ′用虚线连接起来,如上图乙所示 例题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完成光路图步骤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且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作出S 在平面镜中的像S ′,如上图甲所示步骤2、因为每条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都会相交于像点,如图乙所示,所以点A 、点S ′可以确定一条直线A S ′,同理,所以点B 、点S ′可以确定一条直线B S ′。
《探究平面镜成像》讲义一、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随处可见。
当我们站在镜子前,便能看到自己的清晰影像;走进商场,那些巨大的穿衣镜能让我们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着装;甚至在牙医的诊所里,小小的口腔镜也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我们的口腔内部。
这些都是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那么平面镜成像到底有怎样的特点呢?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其实是光的反射。
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便看到了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想象一下,一个发光点向平面镜发射光线,这些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发光点的像。
对于一个物体上的多个发光点,它们的像共同组成了物体的像。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无论物体距离平面镜是远是近,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
这意味着,一个身高 18 米的人,他在平面镜中的像也会是18 米。
为了验证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准备两根相同长度的铅笔,将其中一根放在平面镜前,另一根放在平面镜后的像的位置,通过比较可以直观地发现,铅笔和它的像长度是相等的。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一样的。
比如,当你距离镜子 2 米时,你在镜子中的像也距离镜子 2 米。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用尺子分别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从而验证这一特点。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物体和它的像的连线总是与平面镜垂直的。
这一特点在实际观察中可能不太容易直接察觉,但通过几何推理和实验测量可以得到证实。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
我们不能在平面镜后面放置光屏来承接这个像,这就是虚像与实像的重要区别。
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平面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途。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讲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面镜随处可见,比如家中的穿衣镜、商店的试衣镜等等。
当我们站在平面镜前,会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像,这就是平面镜成像。
那么平面镜成像到底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什么是虚像呢?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而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
当我们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无法在像的位置放置光屏来承接这个像,这就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其次,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
无论物体距离平面镜是远还是近,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相同。
比如,一个人靠近平面镜或者远离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并不会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线的传播规律决定了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再者,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物体距离平面镜3 米,那么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3 米。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一点。
在一块平整的大平面镜前放置一个物体,然后用尺子分别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会发现两者是相等的。
此外,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是垂直的。
想象一下,你站在平面镜前,你的身体与镜中的像就好像是以平面镜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身体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准备一块平面镜、一个蜡烛和一张白纸。
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点燃蜡烛,在白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
然后观察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在白纸上记下像的位置。
通过测量可以发现,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蜡烛和像的大小相同,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平面镜成像的这些特点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牙医会借助平面镜来观察患者口腔内不易直接看到的部位;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来纠正自己的动作姿势;在潜水艇中,通过潜望镜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观察到水面上的情况。
总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原卷版)课时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2年课程标准物理素养2.3.5 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物理观念: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学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对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凸透镜成像情况。
凸透镜成像究竟有什么规律呢?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相关概念①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物距为30cm;②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像距为60cm;③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倒立的实像,所不同的是:物体通常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小的实像。
物体离放小镜比较近,成放小、正立的虚像。
可见,像的虚实、小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系。
像的虚实、小小、正倒与物距有怎样的关系呢?实验思路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图5.3-1),把每次观察到的物距以及像的虚实、小小、正倒等情况都记录在表格中,比较实验数据,看看像的虚实、小小、正倒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寻找其中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发光二极管、凸透镜、光屏等实验过程与收集证据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物体,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为光屏,调节发光物体、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高度相同,研究发光物体的成像情况(图5.3-2)。
把发光物体放在较远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小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把发光物体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
专题八 凸透镜及平面镜成像特点【高效复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期中复习(浙教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1S 和2S 是两个小灯泡,M 是平面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S 和 2S 都能经平面镜形成虚像B .1S 不在平面镜的正前方,不能经平面镜成像C .2S 距平面镜较远,它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较小D .平面镜越大,S ₁ 和 S ₂ 经平面镜所成像间的距离越大2.一电子钟放置在甲、乙、丙三个平面镜前的位置及示数如图所示,那通过三个平面镜看到电子钟的示数分别是 ( )A .甲 12:01 乙10:51 丙10:51B .甲 10:51 乙10:51 丙10:51C .甲 12:01 乙 15:01 丙12:01D .甲 10:21 乙 12:01 丙10:213.如图所示,房间内一墙角处相临两墙面挂了两个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在该墙角紧靠镜面处放有一个脸盆,盆内有水。
某同学通过镜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 ( )A.3个B.6个C.9个D.无穷4.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
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
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A.在a点或e点时,m=1,n=0B.在b点或d点时,m=1,=n=1C.在c点时,m=2,n=2D.在f点时,m=0,n=05.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B.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C.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虛像D.运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6.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照相机给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如图所示的甲、乙,则()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7.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平面镜与凸透镜的成像知识点总结一、平面镜的成像知识点平面镜是指反射面为平面的镜子,根据成像原理,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角度相等。
2. 线像关系: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对于一个物体点和其对应的像点,它们和镜面之间的连线与法线重合。
3. 成像特点:以物体点为中心,与镜面对称的像点被称为虚像,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呈镜像对称。
4. 物像距离关系:对于平面镜而言,物体和像的距离是相等的,即d物 = d像。
5. 放大缩小关系:平面镜只能产生物象的放大缩小,不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高度。
二、凸透镜的成像知识点凸透镜是由两个凸面组成的镜面,它的成像原理与平面镜有一些不同。
1. 球面折射定律: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时候,会发生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正弦比在两侧折射光线与法线的正弦比相等。
2. 线像关系:根据球面折射定律,对于一个物体点和其对应的像点,它们和透镜之间的连线在入射侧与法线重合,在出射侧与透镜面法线重合。
3. 成像特点:凸透镜可以产生实像和虚像,实像是光线会交叉在一点上,虚像是光线不会交叉而只是看起来会从特定位置射出。
4. 物像距离关系:对于凸透镜而言,物体和像的距离满足倒数关系,即1/v + 1/u = 1/f,其中v为像的距离,u为物体的距离,f为焦距。
5. 放大缩小关系:凸透镜可以产生物象的放大和缩小,其放大率等于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的比值。
综上所述,平面镜与凸透镜在成像的原理和特点上有所不同。
对于平面镜,成像是通过光的反射实现的,而凸透镜则是通过折射实现的。
在物像距离关系上,平面镜的物像距离相等,而凸透镜的物像距离满足倒数关系。
在放大缩小关系上,平面镜只能实现物象的等大小,而凸透镜可以实现物象的放大缩小。
第1讲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物距: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2. 像距:像距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3. 实验:①器材:兴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②步骤:(1)依次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安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火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u>2f,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能够看到烛焰的清晰的像,记下此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
这时我们会看到光屏上出现相对蜡烛倒立的缩小的像,此时像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它们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再移动光屏。
可以观察到还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像的位置仍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但与步骤B相比像远离了透镜,即像距大了。
蜡烛移动到距透镜2 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在距离透镜2 倍焦距处观察到倒立的与烛焰等大的实像。
像的位置也在2倍焦距处。
(4)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f<u<2f,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能够看到烛焰的清晰的像,记下此时的物距的像距的大小。
这时我们会看到在光屏上出现与蜡烛相比倒立、放大有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处。
(5)继续减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当u<f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不到蜡烛的像。
透过透镜,会看到在和蜡烛同侧,有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
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是一个虚像。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重点提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如果凸透镜被遮挡住一部分,只有一部分进光,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不变,仍是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了。
“倒立的实像”是相对于物来说的,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凡倒立的是实像,实像是倒立的;凡正立的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
重点提示:望远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且物镜的第二焦点和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考点1.焦距的确定例1.(2015•绵阳校级自主招生)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变式1.(2015•达州二模)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考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例2.(2015•盐都区校级二模)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焦距为20cm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焟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变式2.(2015•和平区三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时()A.光屏在“Ⅰ”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光屏在“Ⅱ”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C.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像D.在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倒立的像考点3. 凸透镜成像实验例3.(2015•深圳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2)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小明改变了蜡烛的位置,然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变式3.(2015•溧水县校级模拟)有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熔化完以前,甲盆水的温度乙盆水的温度.(“小于”“等于”“大于”).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选填“大”(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或“小”)(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处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填“能”或“不能”)(4)小张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光屏上的像在左上角,要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若光屏和透镜不动,应将蜡烛向(左上/右下)调整.(5)人眼看物体就和凸透镜成像原理一样,其中相当于凸透镜,现在青少年近视现象非常严重,近视是由于像呈现在视网膜的方,应配戴(凹/凸)透镜矫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为了预防近视你觉得你平时应注意.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时,某同学首先使发光点S、凸透镜L和光屏P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当他把发光点S移到图示位置时(图中MN为光具座的标尺,即刻度尺);发现发光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他再用一烛焰S′,在图示位置上取代发光点S 这时,如要使烛焰S′,在光屏P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几种操作中能达到目的是()A.在图示位置时,保持烛焰S′和光屏P不动,只将透镜L向右移适当距离B.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和光屏P不动,只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C.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再将光屏P向右移适当距离D.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再将光屏P向左移适当距离2.(2015•夏邑县三模)如图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下列哪一项中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3.(2015秋•宜兴市期末)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插在50cm刻度线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1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6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正)的实像.(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明无论如何都无法通过移动光屏获得烛焰的像这时要怎样来观察像,说出你的做法.课后作业1.(2015•安庆校级模拟)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离凸透镜24cm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A.小于12cm B.大于12cmC.等于12cm D.在12cm到24cm之间2.(2015•香坊区三模)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时3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C.电影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图乙蜡烛放在尺上60cm处,光屏上可成正立放大实像3.(2014•潮阳区模拟)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三个透镜,其中有两块为凸透镜,其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还有一块为凹透镜.(1)请你帮小明区分一下哪一块是凹透镜,说说你的做法.(2)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请问小明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cm.(3)小明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的像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4)实验(3)中,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小明换了另一块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此时(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的像,这是因为.附加(成都近几年中考真题)1.(2分)(2016•乐山模拟)小明将一只苹果从离凸透镜1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4倍焦距处时,则苹果所成像的大小()A.不变 B.逐渐减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 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14平面镜成像、实像与虚像、凸面镜和凹面镜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的认识】(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这里是漫反射,不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这才是平面镜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的对应点(S′),进入眼光的光并非来自对应点(S′),所以把(S′)称为虚像.(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3)(方案)实验操作要求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4.记录和结论【命题方向】此知识点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的形式非常多,主要从实验的考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题.【解题方法点拨】理解并记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从实验中认识规律,注意物理学方法等效替代法的使用(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32小题)1.某人站在离湖岸边8m的C处,刚好能看见湖对岸的一棵树HG在水中的完整的像,如果眼距地面的高度为1.6m,湖两岸均高出湖水面1m。
湖宽50m,则该树HG的高度为()A.10m B.9m C.8m D.7m2.如图所示,墙面上挂着标有“255”数字的牌子,在其相邻的一墙面上挂着一平面镜,地面上也放有一平面镜,通过平面镜不可能看到的数字是()A.522B.552C.225D.2523.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P点处,放有一个球形放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浅色,右半部分为深色,在P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4.如图,平面XOY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A.0到﹣1区域B.﹣1到﹣2区域C.0到﹣∞区域D.﹣2到﹣4区域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上,人眼位于坐标点(3,0)上,一块平面镜水平放置,介于坐标(0,3)和(﹣1,3)之间。
凸透镜成像规律1. 总体思路:作图法研究凸透镜成像,关键掌握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②平行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③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轴。
2. 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透镜成像光路画光路图的方法及步骤:①画凸透镜,主光轴,焦点和两倍焦点,光源。
②从光源上一点(一般是最上面或最下面的点),画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射出。
③画这个点过光心的光线,则两条光线的交点是光源上这一点的像。
光源在一倍焦距内时,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不是实际的光线,应该用虚线表示,说明是虚像。
AB垂直于主轴,取从它射出的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交点A’,由于像A′B′仍垂直于主轴,便可画出AB的像。
①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内;②物体处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③物体处于焦点以内。
注意:从A点发出的其他光线(非特殊光线),经凸透镜后也应会聚于A′点。
3. 具体实验做法:在水平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且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在光屏中间。
4.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说明:①当物距u减小时,像变大,像距变大。
像与物变化关系: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和物同方向移动。
②1倍焦距分虚实:u= 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③2倍焦距分大小:u=2 f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④实像与虚像: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反之称为虚像。
实像和虚像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5. 在实验中若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有两个方面:①物体在焦点或焦点以内;②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不在同一高度。
6. 若在实验中用纸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部分,则仍然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变暗一些。
分析:从物体同一点发出的无数成像光线(或反射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最终都相交于该物体的像点上,光路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作图★★ 6 6二平面镜成像实验★★ 4 424三球面镜★★ 2 2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作图:1.平面镜:表面平整光滑不透明且能够成像的物体叫做平面镜;2.平面镜成像相关名词概念定义:(1)物距: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用符号u表示;(2)像距: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3)实像和虚像:①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②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或者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4.平面镜成像原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5.光路图:如右图;6.成像特点:、、、、;①;②;③;④⑤;注: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位置、形状,以及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无关。
7.作用:成像、改变光路;8.实例及应用:、照镜子、视力表测试、舞蹈室等;9.平面镜成像作图:做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图形;①物体与像用虚线连接,并且在连线与平面镜相交处标上垂直符号;②像用虚线画。
【例题1】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玩具鸟成像位置的是()A.竖直上移玩具鸟B.竖直下移平面镜C.改变平面镜大小D.像与镜间放一小木板【变式1】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
若在镜后放置一块透明玻璃AB,则像S'将()A.变亮B.变暗C.不变D.偏离原位置【例题2】舞蹈演员向平面镜方向移动时()A.像变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C.像变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变式2】如图所示,小汐在检查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汐在靠近平面镜时,视力表上字母“E”在镜中的像变大了B.视力表上字母“E”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不可以呈现在光屏上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她的距离为2.1mD.小汐远离平面镜1.5m时,她的像向她远离1.5m【例题3】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C.经过3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cm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变式3】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当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动时,铅笔在平面中所成的像将()A.逆时针转动B.顺时针向右转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例题4】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盘,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
知识点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探究1、凸透镜成像相关概念①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u表示;②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像距,用字母v表示;2、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实验装置,调整烛焰焰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到同一高度(注意:同一高度不是同一直线)。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和位置。
记录物距u和像距v距离(3)改变物距u,使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小、正倒和位置。
记录物距u和像距v。
(4)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和位置。
记录物距u和像距v。
(5)改变物距u,使u=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烛焰在光屏上是否成清晰的像.(6)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移去光屏,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用眼睛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考点】(1)移动光屏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焰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没有在②蜡烛位于成虚像;③蜡烛位于不成像;④像的位置超出光具座刻度范围;(2)凸透镜缺损或遮挡一部分:像仍然是,只是像的亮度(3)蜡烛燃烧变短,像会往移,应向调节蜡烛、向调节凸透镜或向调节光屏,使像成在光屏中央(4)物像位置互换:若透镜的位置不变,当物体与光屏位置互换,可根据新物距与焦距关系或光路可逆,判断其成像性质。
【例1】利用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整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透镜的焦距是cm。
(2)开始实验时,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这样做的目的是;(3)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像变清晰,光屏上能看到,,的实像,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4)当蜡烛移动到如图丙所示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是因为,则人眼在(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丁中的(选填“1”“2”“3”或“4”)(5)实验中,当小红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下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C.成像情况不受任何影响D.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6)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不在光屏的正中间,为了便于观察,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下列最合理的调整是A.只需将凸透镜向上移动一些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C.只需将蜡烛向下移动一些D.以上三种方法均可【例2】小亮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在他开始实验时,应先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
;;物距物距 倒正倒正 大小大小 虚实虚实 像距像距 应用应用U>2f U=2f f<U<2f U=f 不成像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获得平行光 U<f 透镜透镜 像的性质像的性质 甲 放大放大 倒立倒立 实像实像 乙 缩小缩小倒立倒立 实像实像 丙 放大放大 正立正立 虚像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规律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结论结论::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一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像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焦距时,,成__________像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像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像;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所成的像变_______,_______,_______,且像距变且像距变且像距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实像时,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像距离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倒异侧,虚正同侧。
(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例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10cm 处,所成的是(处,所成的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等大的虚像、正立等大的虚像例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45cm 处,成的像情况是:(处,成的像情况是:( ))A 、放大的实像、放大的实像B B B、缩小的实像、缩小的实像、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等大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大总结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规律列表2.成像原理图三、显微镜和望远镜四、提醒强调1.凸透镜成实像知识要点①物距大,物体比像大,υ物>υ像②像距大,像比物体大,υ像>υ物③物距小,物体比像小,υ物<υ像④像距小,像比物体小,υ像<υ物2.凸透镜物像间移动规律——物像同侧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距着向左移动;物体向右移动,像跟着向右移动)物像之间的距离和:u +υ≥4f3.凸透镜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焦距越大,会聚能力越弱。
4.同一次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五、重难点突破题型1.利用物距、相距判断成像原理,确定焦距范围例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以是7cmB.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再次出现清晰的像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6cmB.将凸透镜向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C.将蜡烛和光屏分别远离凸透镜适当距离,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D.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仍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右移动例3.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υ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当u=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题型2.变换焦距后,为了成清晰像,如何移动物体、透镜、光屏例1.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未画出)。
《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专题讲义专题一.平面镜成像实验:1.选材:○1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便于探究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透过玻璃板找到像的位置○3用较薄的玻璃板: 玻璃板越厚光线偏折较大,误差较大2.操作:○1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外界光线越充足,平面镜成的像越不清晰○2平面镜要垂直于白纸:镜面不垂直,不容易找到重合的像○3成的像是虚像:在光屏上显示不出来3.结论:○1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2左右相反:像和物的左右是相反的○3线面垂直:物体和像的连线和平面镜垂直○4距离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5像为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典型例题:例题1.如图所示,在检查视力时,如果通过平面镜来观看背后的视力表,则看到视力表中的一个“E”的样子是 ( )例题2.寓言故事“猴子捞月”中,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如图所示).关于井中的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C.井中的月亮到猴子的距离等于天上的月亮到猴子的距离D.井中的月亮到猴子的距离略大于天上的月亮到猴子的距离例题3.小球相对桌面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运动,则像相对于桌面:()A.像以1m/s的速度向上运动;B.像以1m/s的速度向下运动;C.像以2m/s的速度向上运动;D.像以2m/s的速度向下运动.例题4.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量出的距离.(4)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5)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例题5.如图1所示是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1.实验器材的选择:1)本实验应在环境下进行。
(较暗\较亮)2)实验选用玻璃的目的是:。
3)直尺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_____。
4)两段等长的蜡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眼睛在玻璃板,通过玻璃板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
2)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 ____时,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
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的像的,同时还可以确定。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焰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像.所以如图2所示放在“烛焰”上的手指被烧痛(会/不会).4)将A、B的位置连线,发现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
分别测量B和A到平面镜的距离。
可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重复上述步骤多做几次,是为了:。
3.实验现象分析5)在记录数据表中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
6)实验中发现,蜡烛有两个重叠的像,产生“重影”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克服该现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蜡烛B,它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克服该现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1专题二:规律总结:○1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成立),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成立)。
(以凸透镜为准) ○2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3物体距焦点越近像越大(虚、实像都成立),且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4物体不论距凹透镜多远,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考点聚焦》考题1. (2011成都)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
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21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
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
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B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C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D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考题2. (2010成都) 如图16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
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生活应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测焦距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 u=f 不成像 探照灯 u<f v>u 正立 放大 放大镜 2F F F 2F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考题3.(2008年成都)某张同学将一只凸透镜放在花盆前,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花是正立的,则()A.此时通过透镜看到的是花的缩小的虚像B.此时通过透镜看到的是花的放大的实像C.如果让透镜移近花盆一些,透镜所成的花的像将变大一些D.如果让透镜逐渐远离花盆,透镜所成的有可能是花的倒立实像《典型例题》例题1. 一个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15cm C.20cm D.30cm【思路点拨】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物距 f < u < 2 f ,f < 20cm < 2 f ,即f < 20cm ,f >10cm。
变式训练1. 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
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 cmB.一定小于8 cmC.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间D.一定在8 cm到10 cm之间图例题2.某人到照相馆照相,他先照了一张半身的照片,想再照一张全身的照片。
若要求他的位置不动,照相师应调节照相机的位置和暗箱的长短,做法是 ( )A.向前移动照相机,并拉长暗箱 B.向前移动照相机,并缩短暗箱C.向后移动照相机,并缩短暗箱 D.向后移动照相机,并拉长暗箱【思路点拨】关于照相机照相和幻灯机的调节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物和像同向移动;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越近像越远、大;③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越近像越近、小;变式训练2. 在使用幻灯机时,欲使屏幕上显现的图像大一些,采取的做法是() A.幻灯机向后移动,幻灯片移近镜头 B.幻灯机向前移动,幻灯片远离镜头 C.幻灯机向前移动,幻灯片移近镜头 D.幻灯机向后移动,幻灯片远离镜头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例题3.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17(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填数字序号)变式训练3.(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①▲;②▲.(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第25题)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 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 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 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6)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和▲.(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8)若像成在光屏的左上角,要想把像移到光屏中央,则应把凸透镜向____▲___移动,蜡烛向____▲___移动。
【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 大于10 cmB. 小于10cmC. 大于20cmD. 在10cm和20cm之间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 像变大,像距变小B. 像变大,像距变大C. 像变小,像距变小D. 像变小,像距变大3、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想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的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想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的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想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的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4、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的焦距可能是()A. 40cmB. 30cm C .20cm D. 10cm5、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倒立等大的实像6、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A. 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 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7、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