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对仗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746.00 KB
- 文档页数:30
诗文对仗口诀
诗文对仗口诀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3. 天对地,地对天。
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4. 渔对猎,钓对耕。
玉振对金声。
雉城对雁塞,柳枭对葵倾。
5. 红对紫,白对青。
渔火对禅灯。
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
龟曳尾,鹤梳翎。
月榭对风亭。
6. 明对暗,淡对浓。
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这些口诀都是用来帮助诗人和作家创作对仗工整、意义相应的诗文。
通过对仗,可以增强诗文的节奏感、韵律感和美感,使其更加易于记忆和传颂。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口诀并不是固定的规则,而是参考和指导,具体的对仗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诗文内容和语境进行调整和变化。
古诗对仗工整基本知识
古诗对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色表现形式,它是指在古诗中,通过音韵、字义等方面的相互呼应,使得诗句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下面我来简要介绍古诗对仗的基本知识。
韵脚对仗
韵脚对仗是古诗中最常见的对仗方式,它主要通过诗句末尾的韵脚字来实现。
在古代,韵脚主要分为平声、仄声和声调两类。
平声指韵脚字的声调为轻声,如“江”、“花”;仄声指韵脚字的声调为除轻声外的其他声调,如“鸟”、“风”;声调是指韵脚字的声调特点,如平声的声调为轻声,仄声的声调为除轻声外的其他声调。
在古诗中,一般要求相邻的诗句的韵脚字要相同或相近,使得整首诗的音韵和谐。
比如杜牧的《秋夕》中有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这里的“屏”和后面的“清”正好形成了平仄相间的对仗。
词义对仗
除了韵脚对仗外,古诗还常常通过词义的对仗来增加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
词义对仗是指诗句中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对应或相对照,形成一种呼应的效果。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这里的“行”和“声”正好形成了词义上的对仗。
对仗的分类
古诗对仗可以分为平仄对仗、押韵对仗、对仗句对仗等多种形式。
平仄对仗是指平声和仄声的对仗,押韵对仗是指韵脚字的对仗,对仗句对仗是指整个诗句的对仗。
这些对仗形式的运用,可以使古诗更加工整、优美。
古诗对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通过韵脚对仗和词义对仗等方式,使得古诗在音韵和意境上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对于学习和欣赏古诗,了解古诗对仗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古文中的对仗格律知识点总结古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对仗格律形式是其独特之处。
在古代文学中,对仗格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丰富了古文的表达方式,增添了文章的韵味。
本文将对古文中的对仗格律知识点进行总结,供读者参考。
一、对仗格律的定义与特点对仗格律是指在作品中,通过音义、形象、结构等多方面的对仗、呼应关系,使整篇文章既有整体的和谐统一之感又有节奏感,形成一种音韵美和形式美。
它是古文中独特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诗词、辞赋等文体中。
对仗格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音韵对仗:通过相同或相近的音韵关系来达到对仗的效果,如平仄对仗、押韵对仗等。
2. 意义对仗:通过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意义来达到对仗的效果,如同义对仗、反义对仗等。
3. 词句对仗:通过对句子结构、用词的对称和对比来达到对仗的效果,如对称句、并列句等。
4. 篇章结构对仗:通过整篇文章的结构、内容的呼应和照应来达到对仗的效果,如首尾呼应、中心突出等。
二、对仗格律的种类对仗格律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平仄对仗:平仄对仗是指通过平声和仄声的交替搭配,使诗句在音韵上达到对仗的效果。
平声指声调平缓的字音,仄声指声调高低变化的字音,它们相互对立、相互呼应。
2. 押韵对仗:押韵对仗是指通过诗句末尾的韵脚或词语的韵脚相同或相似,使诗句呈现出一种和谐的音韵美。
3. 同义对仗:同义对仗是指通过使用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词语,使文章在表达上产生呼应和对仗的效果。
4. 反义对仗:反义对仗是指通过使用意义相反的词语,使文章在表达上产生对比和对仗的效果,以增强表达的冲突和辩证性。
5. 对称句:对称句是指将两个句子通过结构、语义或词语呼应达到对仗的效果,常见的有平行句、对偶句等。
6.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分句并列排列,通过句子结构的对称性来达到对仗的效果。
三、古文中的对仗格律的应用在古文中,对仗格律是一种修辞手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文体中,其主要作用有:1. 音韵美:对仗格律通过音韵的呼应和对比,增加了文章的音乐感和韵律感,使文章更加优美动听。
古诗对仗歌诀2016-03-29 22:33阅读:79上平声篇【一东】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曰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云叆叇,曰曈朦。
蜡屐对渔篷。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
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清暑殿,广寒宫。
拾翠对题红。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曰省冬烘。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冬】晨对午,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恃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
暮鼓对晨钟。
山花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金菡萏,玉芙蓉。
绿绮对青锋。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繁对简,叠对重。
意懒对心慵。
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
花灼灼,草葺葺(茸茸?)。
浪蝶对狂蜂。
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
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
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三江】奇对偶,只对双。
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朱漆槛,碧纱窗。
舞调对歌腔。
汉兴推马武,诛夏着龙逄。
四收列国群王伏,三筑高城众敌降。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颜对貌,像对庞。
步辇对徒杠。
停针对搁竺,意懒对心降。
灯闪闪,月幢幢。
揽辔对飞艭。
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
酒量微洒琼杳颊,香尘没印玉莲双(原字=左足右双)。
诗写丹枫,韩文幽怀流节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
【四支】泉对石,干对枝。
诗词写作指导: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之对仗文学中运用字句的对称和意义的相关来增强内容表达效果和文字语音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称为'对偶'。
在诗词中,对偶也称'对仗'(意思是像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而整齐地排列。
(一)对仗的要求对仗的具体要求是上下两句(分别称为'出句'和'对句'必须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类相同,词义相关。
1字数相等字数相等是指出句的字数与对句的字数相等。
如在五言诗中,出句和对句都是五字;在七言诗中,出句和对句都是七字。
2平仄相对平仄相对是指出句和对句中每一个相对应的字的平仄声调要相对,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
3词类相同词类相同是指出句和对句中每一个相对应的词语的类别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如果是词组,则要求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动宾词组对动宾词组。
出句与对句的词类相同也就决定了这两个句子的句形结构一致。
4词义相关词义相关是指出句和对句中所对应的词语意义上的关联性。
词语意义的范畴极广,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若干大类,如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人类、物类等。
这些大类还可以细分,如物类可以细分为动物类、植物类、无生命类等。
它们仍可以再分,如无生命类可再分为食品类、工具类、书画类,等等。
如果两个词在意义上同属于某一类别,则认为这两个词的词义是相关的,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如果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类相同且词义相关,则称此对仗为'工对',即对得工整。
如果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类相同但词义不相关,则只能算是'宽对'。
词义关联性越强,即两个词的词义同属的类别越细,则对得越'工'。
下面举一些近体诗中对仗的例子: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对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对仗)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词对仗口诀
1.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呀。
就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对“白鹭”,都是名词,“鸣”对“上”,都是动词。
2. 数量对数量,可别瞎对付哟。
看看“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七八个”对“两三点”,多工整呀!
3. 形容词对形容词,这样才合适呢。
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如”和“似”这两个形容词用得多妙呀!
4. 平仄要相对,读起来才顺溜哇。
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读起来多有节奏感!
5. 语义要相关,别乱扯一起呀。
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和思乡多有关联呀!
6. 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嘞。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星对月亮,都是天文呀。
7. 时令对时令,季节不能混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就是时令呀。
8. 颜色对颜色,那才叫漂亮咧。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色和绿色、红色多鲜明呀!
9. 方位对方位,可别搞颠倒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侧、远近高低都是方位呢。
10. 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更”是虚字,“穷”“上”是实字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诗词对仗口诀真的很重要呀,掌握了这些口诀,才能更好地欣赏和创作诗词呀!。
诗词知识:格律诗的五大对仗要素,涨知识,值得学习格律诗的三大要素,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平仄、对仗和押韵。
格律诗与古体诗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四点:一是句数固定。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一般在十句以上。
二是押韵严格。
一般要求押平声韵,很少押仄声韵。
三是讲究平仄。
而且有一定的规则,要求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
四是要求对仗。
特别是八句的律诗,中间两联一般都要用对仗。
一、对仗是构成律诗的重要因素之一什么是对仗?对仗又叫对偶。
就是在韵文中,上下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而平仄声调则要相反,如同古代的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造化赋形,文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不相须,自然成对。
”他在这里把对仗看成是事物的客观存在和文艺创作的规律。
可见古人对对仗这种行文形式和修辞方法已经有了很有见地的认识。
汉字是一字一音,最适于对仗。
古代诗文如《诗经》中就多有对仗的句子。
后来对仗形式更为发展,并逐渐衍化为骈体文、律诗和对联等诸多文学样式。
对仗的作用就是能使读者在接受作品思想内容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作品的一种形式的整齐、对称和协调之美,而作品的这种形式美又能反过来增强作品思想感情的感染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传统诗歌中的律诗,其艺术生命力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对仗这种修辞手段的运用,恐怕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在诗词创作中,凡按格律要求应该对仗的地方,一般都要尽量使用对仗,以增加诗词的美感。
而不使用对仗或使用的不正确,就不能称作律诗。
二、对仗的基本要求1、本句平仄相间,对句除韵脚外,要平仄相对。
这在前面已讲到,这里就不再重复。
但有一点仍然要提请同学们注意,即在对仗句中,一般都是“两—两”或“三—两”相间与相对。
这种现象,恐怕与我们汉语言的词组结构、语音音节、节奏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不可忽视。
2、出句和对句的字数、句型和词类要相同,义类要相对。
如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句型、词类上讲,上下两句是相同的:“海内”与“天涯”都是主谓结构的方位词组,“知己”与“比邻”都是动宾结构的名词词组,而中间的“存”与“若”都是动词。
【导语】对仗是古典诗歌格律的表现⼿法之⼀。
它是把同类或对⽴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诗词知识之对仗⼿法,欢迎阅读!诗词知识之对仗⼿法篇⼀ 【借对】:近体诗的⼀种对仗⽅式,或称为假对。
它通过借义或借⾳等⼿段来达到对仗⼯整的⽬的。
A:借义是利⽤词的多义性,通过⼀个词的某⼀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所⽤的并不是这⼀种意义,⽽是另⼀种意义。
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处有.⼈⽣七⼗古来稀”。
“寻常”⼀词具有多种含义,⼀为“平常”,⼀是“⼋尺为寻,倍寻为常”。
前者是⼀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寻常来对数词“七⼗”,⽤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的含义,⽽诗中⽤的却是它副词⽅⾯的意义。
这就是“借义对”。
B:借⾳是利⽤字词之间的同⾳关系,以甲词(字)来表⼄词(字)。
例如对句⽤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字,但⽤⼄字在全中的意义上⼜不合适,于是就选⽤⼀个与甲字同⾳⽽⼜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
俞弁《逸⽼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规啼",以红对⼦(谐紫),如"住⼭今⼗载,明⽇⼜迁居",以⼗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时之兴,唐⼈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
”⽂中所举就是“借⾳对”。
【扇⾯对】:诗、词、曲对仗的⼀种格式,即隔句相对。
⼀⾸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对。
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不构成对仗。
就诗⽅⾯说,例如唐⼈⽩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归来七⼋年。
殷勤湘⽔曲,留在⼗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思,令夜⽉明前。
”第⼀、三句为对,第⼆、四句为对。
词中也使⽤扇⾯对,如柳永的《⽟蝴蝶》上⽚:“⽔风轻,苹花渐⽼;⽉露冷,梧叶飘黄”,下⽚“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曲中的扇⾯对,如程景初散套《春情》:“⼩⼩亭轩,燕⼦来时帘未卷。
古诗技巧:对仗口诀《声律启蒙》上平声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钩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翼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冬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
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梦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榼。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刚。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
秋雨潇潇,熳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
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
夏日池塘,出没浴泼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
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
青锁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
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
诗词谈:对仗知识及其规则(一)一、对仗的基本知识1、对仗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对仗?对仗是格律诗的一大修辞技巧,通常只要求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对仗。
对仗源于古诗或古赋中的骈文。
骈文起于汉、魏,成形于南北朝。
骈文整篇以俪句为主,讲究对偶。
其俪句多为四言、六言,世称四六文。
所谓对仗,乃指诗之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而言。
对仗具有以下两条最基本的特征:(1)字数相等、平仄相反这一特征乃是格律诗固有的特点,格律诗中一联诗句字数都相等,而且出句与对句“对”,所以,一联诗句通常是平仄对称相反。
所谓平仄相反,亦仅指不失对而言,主要指偶序位上的字和尾字平仄对应相反。
例如杜甫的《秋兴》之一诗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此乃该诗中的颔联。
(2)语义相对、词性相合此为对仗的词性特征,乃对仗的根本特征。
语义相对,是指句中所用词语的字义要相互对应。
词性相合,是指对应词语的词性协调一致(参看下节《对仗中的词性对应》)。
例如(南宋)叶采的《暮春即事》: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其中,首联对仗,“双双”对“点点”均为量词重叠;“瓦雀”对“杨花”均为名词;“行”对“入”均为动词;“书案”对“砚池”均为名词。
满足以上两条要求的一联诗句谓之对仗。
对仗诗联又叫做对偶句,亦称为对联。
春节家家贴的对联,便是从格律诗中析离出来的。
古人写对联,那是一定要讲究对仗的,否则难成对联。
清人为培养幼儿从小就形成对仗的概念,李渔老先生特意编写了一本《笠翁对韵》的小册子,供儿童背咏。
该书分韵部编写,将常用字尽收其中,按上述第二特征编写了对应“词语对子”之歌,可谓诗词入门之敲门砖也。
你不妨去买一本学学,或有裨益。
兹将“一东”韵部的开头一段摘录如次: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戌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中国古诗对仗入门参考《古代诗词常识》第一回:中国古诗押韵入门第二回:中国古诗平仄入门什么是对仗?押韵、平仄可能大家都有所耳闻,然而仅仅如此还不能展现出中国古诗特别是近体诗的绝妙意境,因为流行歌曲也能押韵,说书戏本也讲平仄。
诗是升华的语言,是语言的艺术,要说诗的艺术,就不能不提对仗。
对仗分两种,一种是指两句相对的句子之间,相同位置的词要拥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另一种指两句相对的句子整体要有所匹配,大意要相近。
比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滩对洋,说对叹,而且两句句子大意相近。
又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到死对成灰,方对始,尽对干,两句句子大意相近。
其实,写对联就是对仗的表现,同时也是作诗的基本功。
对仗的十三种类型对仗是有规矩的,不能瞎对,更不能牵强附会,古诗对仗大致有十三种类型。
1.名词类对仗名词类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是对仗里最为庞大的,下面又分为十四个小类,分别是:天文类,如日月风云,时令类,如春夏秋冬,干支类,如甲乙丙丁,地理类,如山川路峰,宫室类,如房屋楼台,器物类,如车舟床,服装类,如衣裙巾,饮食类,如茶酒饭药,身体类,如手足身形,伦理类,如父母兄弟,品质类,如道德情才,文事类,如诗书章句,鸟虫类,如鸟兽虫鱼,花木类,如草木花果。
2.专有名词对仗指特殊的人名,地名的对仗,比如孔明对仲达,黄河对太行,宗泽对岳飞,铜雀对宝钗等等。
词与词之间或有典故联系,或属于同一类事物。
3.方位词对仗表示方位的词对仗,比如上对下,前对后,里对外,等等,也可以混对,比如东对北,南对西等等。
4.数词对仗表示数字的词语对仗,比如一、二、五、百、千、两、双、孤、众等等。
5.代名词对仗指代人称的如吾、汝、尔、他、谁等等。
6.形容词对仗形容词之间相互的对仗、如轻、重、明、暗等等。
7.颜色词对仗色彩类的形容词对仗是一个专门的类别,如红、赤、玄、黑等等。
8.动词类动词也可以对仗,比如看、读、听、爱、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