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 美术 九年级上册 1 城市雕塑 (共18张)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19
九年级美术城市雕塑知识点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环境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雕塑作品为媒介,通过在城市空间中的布置,营造出一种美学与文化的氛围。
在九年级美术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与城市雕塑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城市雕塑的定义、历史背景、常见类型和设计原则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九年级美术城市雕塑的知识点。
一、城市雕塑的定义城市雕塑,顾名思义,是指在城市中用来展示艺术品的一种雕塑形式。
它可以是纪念碑、雕像、装置艺术等形式的作品,旨在为城市增添美感和文化内涵。
城市雕塑常常以大型雕塑作品为主,通过雕塑的形象、造型和材质等要素,与城市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景观。
二、城市雕塑的历史背景城市雕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那时的雕塑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和宗教活动中。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演变,城市雕塑逐渐成为展示城市文化与艺术的重要方式。
在现代,城市雕塑经历了从纪念性雕塑到装置艺术的转变,从石质、金属到新材料的创新应用,不断提升着城市环境的艺术品味。
三、常见的城市雕塑类型1. 纪念碑型城市雕塑:这类雕塑以人物或事件为主题,常见于广场、公园等开放场所。
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战争纪念碑等。
2. 动态雕塑型城市雕塑:这类雕塑通过雕塑作品的造型和结构,以动态形式表现特定主题,给人一种运动的感觉。
例如风筝飞翔的雕塑、舞蹈雕塑等。
3. 装置艺术型城市雕塑:这类雕塑强调材料、空间、环境等元素的综合运用,通过艺术家独特的构思和设计,创造出与环境相互交融的艺术作品。
例如立体拼图装置、流水雕塑等。
四、城市雕塑的设计原则1. 与环境和谐统一:城市雕塑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不突兀,既突出个性,又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2. 独特的创意与主题:城市雕塑作品应富有创意,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思考。
3. 安全和可持续:城市雕塑的设计需考虑安全性,材料选择应耐久,易清洁、维护。
4. 引导和交流:城市雕塑应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能够与观众进行有效的视觉交流和情感沟通。
浙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上册
第1课城市雕塑
第2课用泥造型
第3课纸构成
第4课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第5课用中国元素来设计
第6课伞的设计
第7课烽火岁月中的版画
第8课以刀代笔
第9课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
第10课辉煌的文艺复兴美术
本册综合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下册
第1课美术欣赏与收藏
第2课美好宜人的家居环境
第3课大学之门
第4课寻访古民居
第5课现代艺术
第6课神奇的工具
第7课留住美好瞬间第8课发现不一样的美第9课江南园林
第10课现代建筑
本册综合。
城市雕塑-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课程背景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和风景塑造等多重功能。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对城市雕塑的观察和创作,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美术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雕塑的种类、特点和功能;2.认识材料、造型和结构对城市雕塑创作的影响;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感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活动一:观察城市雕塑1.介绍城市雕塑的种类和特点;2.给学生分组,到附近的公园、广场等地观察和拍摄不同类型的城市雕塑;3.着重观察雕塑的造型、材质、颜色和功能等方面;4.回校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雕塑进行简单的图形分析,并试图解释其表现手法和意义。
活动二:设计城市雕塑1.介绍城市雕塑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2.以浙江省为背景,让学生分组设计一座浙江特色城市雕塑;3.要求学生注意雕塑的造型、材质、颜色、功能和文化内涵等方面;4.最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解释自己设计的城市雕塑。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和拍摄不同类型的城市雕塑,让学生感受雕塑的特点和美感,提高其审美意识和美术鉴赏能力;2.设计法:通过分组设计浙江特色城市雕塑,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提高其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感鉴赏能力;3.综合法: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城市雕塑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估1.观察笔记:要求学生在观察城市雕塑的过程中认真记录观察和想法;2.设计方案: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设计一座浙江特色城市雕塑;3.演讲展示:要求学生在班级内展示其设计的城市雕塑,并针对学生的表述、图示和答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总结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本节课通过对城市雕塑的观察和创作,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城市雕塑的种类和特点,提高其美术鉴赏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文化自信心,有助于学生继续发掘城市文化的美和韵味。
浙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1课城市雕塑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风格,提高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兴趣,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开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对城市雕塑作品观赏与评述,开阔学生知识层面。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重点、难点。
重点:观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学生对城市环境艺术开展的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观赏方面的根本素养。
三、教学过程1.创立情景,提出问题。
〔1〕观赏教材第2~3页上的范例及在屏幕上出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你对哪一张图片感兴趣?为什么?〔提示:可以从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及人文内涵等方面加以引导。
〕②现实生活中的雕塑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③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2〕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析商量,激发创意。
〔1〕师生商量:如果让我们设计一件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到达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2〕学生商量在生活中可见的城市雕塑作品,说说各自印象最深的城雕作品并谈其理由。
〔通过要求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思考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了解到城市雕塑设计的根本概念、设计开展趋势及设计方法。
〕3.引导观赏,加强体验。
〔1〕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观赏国内外经典城雕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雕塑作品富有亲和力?哪些雕塑作品是象征性的,哪些是追求和环境相协调或具有互补性质的?雕塑设计和建筑的关系是截然的吗?〔2〕通过实例来分析艺术设计规律,说明艺术设计不能脱离生活这条原则,在观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4.表达感受,层层深刻。
〔1〕教师出示图片资料,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教师补充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价的方法。
5.安排作业,学会评述。
〔1〕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有关城市雕塑的知识,结合自己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