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和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植物造成危害的病害和虫害。
它们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生态系统破坏甚至是森林资源的损失。
以下是它们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成因:1.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条件可能导致森林病虫害的爆发。
干旱和高温条件会增加疾病的传播和虫害的繁殖。
2. 生物因素:某些病菌和害虫本身就存在于森林中,它们通过感染和繁殖来导致病害和虫害。
森林的物种多样性降低也会增加病害和虫害的风险。
3.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也是森林病虫害爆发的原因之一。
过度伐木、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引入外来物种等都会导致森林植物的弱化和病虫害的增加。
防治对策:1. 强化监测: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来及早发现和报告森林病虫害的爆发。
这样可以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方便采取控制措施。
2. 生态修复: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对于预防病虫害的爆发至关重要。
采取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和鸟类等措施,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使用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引入天敌捕食有害昆虫,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从而减轻病虫害的损害。
4. 使用化学防治:在严重的病虫害爆发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使用化学农药需要谨慎,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并遵守相关法规。
5.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森林病虫害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宣传教育,促使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气候、生物和人为因素。
只有采取综合性的防治对策,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公众和森林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和努力。
2018 年第 1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99科研◎林业科学会宁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李晓珍 张志刚林业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来说,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林业系统内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工作人员都要知晓病虫害发生的特点等,并且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到对林业病虫害“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实现病虫害的真正防治。
1 会宁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1.1 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多、损失重会宁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样,给会宁森林植物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坏。
从笔者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普查收集的资料来看,会宁在短短十几年间病虫害的数量逐年增多,其中有从外地调运苗木引进传入的,也有当地发生的。
在病虫害发生面积上,每年因为病虫害导致的林木受灾面积有几百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1.2 病虫害治理的难度大、易复发很多病虫害在经过治理之后就不再发生,但是有少数的病虫害会多次重复出现,这就给病虫害的治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比如说松毛虫等病虫害在其发生的早期就表现得非常顽固,并且大多数都会出现暴发现象而很难得以根治。
2 会宁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2.1 从人工造林角度分析病虫害发生原因2.1.1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缺乏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首先表现在人工造林大都是使用单一树种,即用单一树种甚至是单一的系号营造出纯林,这样就会因为人工造林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等较为简单而导致生物多样性较低,从而造成人工造林的系统较为脆弱而降低其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比如会宁在20世纪70年代营造的人工杨树防护林(华家岭林带会宁段),因为树种组成过于单一以及配置不够合理,树种检疫和监测工作不够完善,最终导致病虫害如黄斑星天牛等蔓延,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除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之外,在会宁出现的柠条豆象病虫害,其发生也与树林的结构较为单一有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会宁人工造林已经有了数十年的经验,但是却一直没有重视树种结构及配置的问题。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森林病虫害是指森林中的植物遭受病菌、病毒、真菌、昆虫等有害生物的侵袭,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
森林病虫害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因素:森林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引起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土壤质量下降、水源枯竭等因素都会影响森林植物的生长,减弱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2.植物抗病能力下降:森林植物的抗病能力是防止病虫害侵袭的重要因素。
人类过度开发森林资源,导致森林植物基因多样性下降,抵抗力减弱。
3.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也是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原因之一。
过度砍伐森林、乱伐乱种、不合理的土壤施肥等行为都会破坏森林生态平衡,使病虫害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虫害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趋势,并根据预警结果进行防治措施。
2.生态防治:通过增加森林植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森林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合理植被配置,增加抗病虫植物的比例,以控制有害生物繁殖和传播。
3.化学防治:利用化学措施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药剂,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
但要注意选择环境友好型药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益虫等进一步控制森林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通过引入对有害生物具有控制能力的天敌、益虫,建立生态平衡,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5.合理经营管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经营管理,选择适生物种进行林木的种植,认真进行治理工作,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病虫害的成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植物抗病能力下降和人为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采取生态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合理经营管理等对策。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森林病虫害是指在森林中由于病害、虫害等因素引起的森林树木的损害或死亡。
森林病虫害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人为活动、病原体和虫害生物的作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的成因:1. 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的不稳定性是导致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促使病虫害的爆发和传播。
2. 人为活动:人类的活动也是导致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采伐、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使得树木长期处于弱势状态,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3. 病原体和虫害生物:病原体和虫害生物是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它们通过侵入树木体内,破坏树木的生理机能并导致树木的死亡。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1. 防治策略的制定:根据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病虫害类型,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
2.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和规律,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植物等生物控制病原体和虫害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利用菌剂、昆虫等对病原体和虫害进行生物防治。
4. 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手段阻止病虫害的侵入和繁殖。
利用隔离网、陷阱等物理防治方法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5.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正确使用,以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6. 加强森林培育和抚育:通过合理的森林培育和抚育措施,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
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强化森林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等。
7.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科学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保护好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森林病虫害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中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引起的林木生长发育异常、疾患及死亡等问题。
它们是森林健康的重要威胁。
以下是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一、成因森林病虫害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降雨量、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了森林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森林生态平衡的稳定。
2. 人为破坏:过度砍伐、疏伐、采伐等造成了树木的机械性损伤,开辟了大量的森林道路和光明区,从而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3. 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在入侵过程中,会破坏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很多树种的超量生长或者大规模损失,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
4. 森林营造不善:意外的自然灾害,像严重的风灾、火灾和洪涝灾害等,也会对森林造成很大的破坏。
同时,由于森林生长周期较长,对于人为的干预非常敏感,再加上大量种植了与环境不适应的植物,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的严重变化。
二、防治对策防治森林病虫害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机的方法,旨在使用寄生的真菌、昆虫、线虫等微生物来对付森林病虫害。
通过正确的使用和利用这些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森林生态环境的质量。
2. 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方法,旨在通过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条件,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种植多样化的植物、保护天敌和树种、提供适宜的光、温、湿等环境条件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针对森林病虫害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通过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物质来防治病虫害。
但是,化学防治反效果也很明显。
它除了会污染森林和破坏生态环境之外,还会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最后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治疗效果。
4.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一种高效的防治方法,它主要通过使用机械装备来剪除患有病害的枝条和树干,或用毒饵控制虫害的数量。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植物造成伤害的疾病和虫害。
它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防治森林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因素、植物保护措施不当和人为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土壤、水分和光照等环境因素都会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产生影响。
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虫类的繁殖和传播,而过度湿润的环境则有利于一些真菌病害的发生。
植物保护措施不当也是导致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合理的植物保护措施可能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某些病虫害的暴发。
滥用杀虫剂或过度伐木破坏了天敌和病原体的平衡,使得某些虫害或病害的发生率增加。
人为因素也是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人类活动的扰动,如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过度开发等都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大面积的森林开垦和农业发展导致了森林栖息地的破坏和片断化,进而增加了病虫害的传播和侵入的可能性。
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森林管理、提高防治技术、加强监测和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加强森林管理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基础。
合理的森林规划和管理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进行森林培育和植被恢复,保持森林的完整性和多样性;落实森林防火和防灾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提高防治技术是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关键。
研发和应用高效、低毒、环保的防治技术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或建立抗病虫害的遗传改良体系,提高森林植物的抵抗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加强监测是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及时发现和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情况,可以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危害。
病虫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病虫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防治措施也需要因地制宜。
本文将探讨病虫害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病虫害的影响因素1.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潮湿的气候更容易造成病虫害的传播和滋生,例如霉菌、蚜虫等;而干燥的气候则不利于病虫害的繁殖。
2. 土壤质量:土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植物的健康生长。
贫瘠的土壤容易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从而降低植物的抵抗力,易受病虫害的侵害。
3. 农作物品种:不同的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存在差异。
一些品种天生对特定病虫害有一定的抗性,而一些品种则容易受到侵害。
因此,在选择种植农作物的时候,要根据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
4. 农作物连作:长期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容易导致土壤的病虫害堆积。
因为病虫害会寄生在土壤中,所以连作会使病虫害的数量逐渐增加,从而加重病虫害的发生。
二、病虫害的防治对策1. 病虫害监测:定期对农田进行病虫害的监测是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的前提。
可以利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农作物叶片、茎干上是否有异常的状况,以及利用陷阱捕捉病虫害,了解害虫的种类和数量。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通过利用天敌、天然微生物等方法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式。
例如,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的增长;或者使用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如肥料中添加具有杀菌作用的微生物。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常见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喷洒或施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但是使用化学药剂要慎重,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剂量和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改良土壤:改良土壤质量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保持土壤湿润等方式,提升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健康程度,从而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病虫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农作物品种和连作等。
2021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范文 1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
自 20 世纪末开始,山东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出现了急剧增长的情况,到 21 世纪初期已经呈现出成倍增长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全省相关部门开始实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病害的发生面积有了显著的降低。
但由于近几年冬季偏暖,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加之木材流通带来的病害,使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1.2病虫种类增加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 37 种增加到 53 种,其中有一部分是外来传入,很多是过去从未发现的,或者是在过去就已经造成了极大危害,但目前依旧无法有效控制。
如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春尺蠖、杨小舟蛾、天牛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形成危害的病虫类型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对于森林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1.3对病虫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由于森林病虫造成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不是很明显,所以人们常常忽略了对病虫害的管理工作,同时人们大多把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来,对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不够重视。
很多地区对病虫害的防治还仅限于喷洒有机农药,这样不仅增强了病虫的抗药性,还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引起病虫的天敌大量死亡,不但没有限制害虫的滋生和蔓延,反而助长了害虫的危害程度。
2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对策措施 2.1提高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林业生态系统的大力支持。
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工作,就是为经济建设提供宝贵的森林资源,保证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减少病虫害对当地居民的危害。
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摘要: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为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产,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我国基本国情考虑,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研究,将成为促进林业生态工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对病虫害进行科学的预防及治理,提高林业环境的自我保护能力,在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应得到重视。
关键词: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措施一、林木病虫害发生特点1、林木病虫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目前,林木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的原因如下,一是森林虫害繁殖能力超强,表现在害虫自身有积极的森林疾病传播的能力,而且通过自然风力传播的功能极强。
在治理过程中虽然大多数病虫被消灭,但由于其繁殖速度极快,所以残余的少数病虫在几代后又恢复迅速蔓延状态。
二是伴随林业生产的不断扩大,林区面积不断扩大,而森林病虫害发生速度与纯人工林面积的扩大速度成正比。
三是由于我国境内与境外林业生产、贸易往来日趋增多,所以随着外来苗木、接穗等材料的增加,新型病虫害种类可能会不断增多,被害林木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
四是随着自然环境条件、温度的不断变化,病虫害的适应能力、遗传特性、抗逆能力等也在不断增强,从而使得一些抗病的药品药效失去永久性。
2多数林木病虫害、林木病虫害难以治理且十分容易扩散经过严格治理之后得到了有效控制,轻易不会出现反复大面积暴发的情况。
但是,极少数病虫害经过一次治理后,作用不明显,会多次重复发作,给治理工作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比如,介壳虫和松材线虫等病虫害,发生初期就难以控制,而且其扩散速度快、面积广,所以,人们想要根治这种虫害,难度相当大。
二、林业病虫害形成的主要原因1、药物使用不规范目前,我国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手段多以喷洒农药为主。
但由于部分林业部门对农药的使用方法缺乏了解和认识,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缺少规范的操作,给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农业生产、林业发展以及园艺种植等领域,病虫害始终是影响植物健康生长和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
尽管人们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度依赖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使得防治效果逐渐降低,还会杀伤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
同时,化学农药残留还会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影响人类健康。
2、防治时机不当准确把握病虫害的防治时机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监测手段不完善、对病虫害发生规律了解不足等原因,往往导致防治时机延误。
例如,在病虫害已经大规模爆发时才采取措施,此时防治难度增大,效果也不理想。
3、缺乏综合防治意识很多时候,人们在病虫害防治中只注重单一的防治方法,如单纯依靠化学防治或物理防治,而忽视了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
综合防治是一种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和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
4、防治技术落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不断涌现。
但在一些地区,由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限制,仍然沿用传统的、相对落后的防治技术,导致防治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5、专业人才短缺病虫害防治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
但目前在农业生产一线,从事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很多农民缺乏科学的防治知识和技术,仅凭经验进行防治,容易出现误判和错误操作。
6、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及时准确的监测预警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前提。
然而,现有的监测预警体系存在覆盖范围不全、监测设备老化、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无法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从而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二、病虫害防治的对策1、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原因及防治方法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分析;对策建议前言:森林病虫害在森林资源保护中与森林防火有着同等十分重要的地位。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的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相应的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及其防治成效不断提高,其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
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形势不容乐观,仍然需要继续做好这方面的探索工作。
一、影响和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在实践过程中,制约和影响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观方面的额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既有政府的责任,又有部门失职造成的。
众所周知,找到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是切实解决这一难题的前提和关键。
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难题不好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比较薄弱,有写地方还不能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
二是科技力量不够,防治手段还不够新颖。
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普及的力度不够,在防治时由于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状况,生物防治因为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来。
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种,有的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工作。
预防机制相当差,致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解决不好。
四是检疫工作不是十分到位。
相当一部分地区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的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等现象随处可见。
五是防治经费不足,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病虫害的侵害往往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针对这一问题,农业科学家和农民们一直在探索各种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 病虫害抗药性增强:由于长期使用农药,一些病虫害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对农药的杀灭效果减弱,因此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来进行防治。
而这种过量使用农药又会导致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2. 农业生产环境恶化:一些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也会加剧病虫害的发生。
比如土壤酸化、田间水稻连作等都会导致一些作物的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3. 技术推广不到位:一些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于推广不到位,使得农民在防治病虫害时无法享受到最新的科学成果,影响了防治效果。
4. 生态平衡被破坏: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农田生态平衡被破坏,从而使得病虫害的天敌数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增加。
二、对策1. 合理使用农药:对于已经产生抗药性的病虫害,应该避免过量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使用剂量和频次,采取交替使用不同机制的农药,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2. 加强土壤养分管理: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磷、钾等营养元素,改善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3.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和益生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4. 优化种植结构:采取合理的轮作休耕制度,减少单一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病虫害的生物多样性,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加强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推广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农民的防治病虫害的知识水平,确保技术的正确运用。
6.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情况,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农业科学家、政府部门和农民们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面、统一的防治措施,才能更好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
※林业科学农业与技术2021,%l.41,Ao.0171辽宁地区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分析以及防治对策张艳春(辽宁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站,辽宁沈阳110804)摘要:随着近些年辽宁地区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也逐年加重。
针对当地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实际,就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几点防治对策,包括加大宣传、完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相关机制,积极采取生态措施提高林分的抵抗能力,不断完善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制度、提前做好预防,重视对林木的检疫工作、从源头切断重大病虫害的传播路径,针对性实施防治等,为当地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原因;防治对策;辽宁地区中图分类号:S763.7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10115022森林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而林业中常发的一些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l]o辽宁省森林面积为464万hm2,虽然相对匮乏,但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原因病虫害的发生却很严重。
据查证,辽宁省已发现的森林病虫害类型近2000种,其中能直接造成经济损失的多达80余种,给当地林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多年来,辽宁省一直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加大了资金投入,提高治理力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病虫害发生继续恶化的趋势起到较好遏制作用。
但是由于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广、原因复杂、持续时间长,难以从根本上防治,需要长期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2]o结合当前辽宁省林业生产实际情况分析,在当前气候异常变化、人为管理不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当地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形势仍然很严峻,需要积极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并开展有效对策予以防治。
1辽宁地区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分析近些年,随着当地干旱地区造林工程的大量实施,辽宁省森林的面积逐年增加,在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也逐年增加。
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还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一、问题1. 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了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原有的防治措施已经不再适用。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一些南方的病虫害向北迁移,北方的一些病虫害也开始在之前没有出现过的地区活动,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
2. 人类活动影响人类的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致命的,乱砍滥伐、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森林火灾等行为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平衡,使得森林病虫害问题愈加严重。
3. 技术手段不足目前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还很不完善,针对某一特定病虫害的治理方法并不多样,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二、对策1. 加强生态保护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等方式,保护森林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
2. 强化立法和执行应当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行为,完善法律法规,对此类违法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以减少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的减少,降低病虫害传播的风险。
3. 提高科技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开发治理多种病虫害的综合性技术和方法。
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开发针对性的抗虫抗病品种,或者开发新型的生物农药来控制害虫的滋生。
4.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森林病虫害疫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理和防控方案,减少疫情的扩散和危害面积。
5. 加强国际合作森林病虫害问题不仅仅是某一国家所面临的,而是全球性的问题。
各国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分享信息和技术,共同应对森林病虫害问题。
森林病虫害问题是一个涉及全球的棘手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
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我们可以减少森林病虫害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保护好我们可贵的森林资源。
我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屈柏林(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围场 068450)摘要: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河北省林业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局各科室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
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本文从我局的病虫害防治实际情况出发,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对策木兰林管局是河北省森林面积最大的林业事业单位,地处京津承以北,西北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相连,座落在河北省最大林区—冀北林区最北部,经营范围内既包括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有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
特殊的生态区位和地理位置决定了木兰林管局担负着为京津承阻沙源、为津承唐涵水源、为本省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重任,成为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极其重要地区。
1.当前我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近几年来,木兰林管局范围内,落叶松毛虫、舞毒蛾种群密度居高不下,呈现猖獗发生现象,落叶松尺蛾种群密度呈增殖趋势,落叶松锉叶峰逐渐扩大危害范围,杨叶峰虫口密度维持较高水平,鼠兔危害加剧,小蠹虫危害针叶树木材,新出现白肾灰夜蛾害虫。
美国白蛾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木兰林管局周边地区相继发生,对区域内的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天然次生林、灌木林等有害生物灾害也开始显现。
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40-60公顷,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形势异常严峻。
主要原因:一是受传统经营指导思想的束缚,几十年来,未能正确树立森林健康理念,存在着重纯林、轻混交林和重针叶树种、轻阔叶树种的思想,营造了大面积人工针叶纯林。
此种林分树种单一,空间结构、种群和生物链简单,森林自身的生态功能和控灾能力差。
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
近期和各地百姓和种植户沟通中经常听到有些农户抱怨:一是病害虫害连年不断,不好防治,天天打药治不住,药量增加也不行。
二是经济效益越好的作物,肥料投入越大,可是每年肥料投入增加不少,产量不增反降。
三是立枯病、根腐病、猝倒病、软腐病、枯黄痿病等病害每年都泛滥,而且很难防治。
这些抱怨反应两个问题:一是病虫害防治需要标本兼治的深层技术和服务;二是农药肥料厂家都急需了解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就讲一下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的原因,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3大原因)
一:长期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有机质匮乏
1、土壤板结
原因:主要因素是磷肥的长期超量施用,磷在土壤中容易和可溶性的钙、铁、锰、锌和铝结合固化,和这些离子同时失活,无法被作物吸收利用。
危害:板结直接危害是土壤团粒结构破坏,通透性差,作物根系不发达,营养失调,生理障碍和死棵烂苗等土传病害严重。
方法:首先活化磷,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
一是增施有机肥,尤其是庄家秸秆和牛马羊糞,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
二是使用生物肥料(菌肥),但是生物肥料使用复杂,与农药,化肥不能同时施用,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较大,且有机质含量低。
三是施用其他活化磷的产品,“万亩康”及其其他产品,纯生物制剂,但是里面不是活菌,可与其他产品混合使用。
2、土壤酸化(长江以南地区多酸性土壤)
原因:自然酸化(酸雨)、人为酸化:过量施用氮肥被氧化成硝酸,破坏土壤钙镁盐基,使土壤酸化。
危害:直接危害是缺乏钙、镁、硼等生理性病害发生。
还会限制固氮菌的生存,影响豆科植物生长,同时加重白菜根肿病,番茄辣椒,茄子,花生等的青枯病的发生。
方法:酸化严重的土壤亩用一百公斤生石灰翻耕,浇水中和,同时又补钙。
3、土壤盐渍化
原因:目前的盐碱地全是人为造成的。
关键是施肥量大,一次性施用化肥过多或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是根源,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
危害:土壤中积盐过多,造成植物缺水死亡,肥料多了“撑死“。
方法:大水漫灌。
施用配方肥,根据土地情况定产量,根据产量定氮肥施用量:磷肥全部底施;钾肥大部分底施,部分追施;氮肥以追施为主。
4、土壤养分失调
原因:十六种营养元素调配不当失去平衡,有些大量积累,有些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产量,高投入低产出。
方法:合理施你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施用“万亩康”的相关产品,促进大量元素吸收提高利用率,补充中微量元素。
二、不科学用药使病虫抗性增强、作物免疫力降低、土壤生态平衡破坏
1、病虫的抗药性(适应环境变异,人类抗生素)
生活周期短,繁殖速度快的害虫,越容易产生抗药性;
用药剂量越大,越频繁,越容易产生抗药性;
选择性越好,专用型越强的高效药,越容易产生抗药性;
方法:合理用药浓度和药量,均匀喷雾,,轮换用药。
2、作物免疫力降低(作物抵抗病菌侵染的能力)
原因:频繁使用农药,自身缺乏甚至失去抵抗力
方法:不要频繁打药,打药间隔不要低于五天。
每次打药加上三十毫升液肥万亩康。
3、土壤生态平衡遭破坏(杀菌剂大量使用)
原因:土壤本身是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人为种地导致平衡不同程度遭到破坏(森林为啥茂密),主要是土壤的菌群破坏:有益菌,中性菌,有害菌。
危害:病害严重,特别是土传病害。
方法:控制杀菌剂的使用、使用“万亩康”产品冲施或者底施,其有效成分是菌体代谢物,有利于土壤中有益菌的生存和繁殖。
三、连年重茬造成病原体指数上升、土壤缺素、积毒问题严重
1、重茬及重茬障碍(同一块地种植同一科植物两年以上)
原因:养分失调(同一种作物对某几种元素需求是一致的)
土壤积毒(外在毒素除草剂杀虫剂残留,自身代谢产生毒素)
病菌积累(病原菌数量累积,土传病害严重:立枯猝倒根腐枯黄痿)危害:死根烂棵、生长发育不良、根系不发达、易早衰、产量低
方法:轮作:实施难度大,影响经济效益
嫁接:局限性大,操作繁琐
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只能起到缓解作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施重茬肥:使用专业重茬肥“万亩康”,本品是针对重茬障碍的根源全方位解决问题,而且是肥字登记,具有药、肥、调节三效功能,属于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绿色环保产品,效果又快又好。
万亩康:定位准确、切中要害、使用方便、效果明显
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抑杀病菌,提高产量
要害:重茬种植、土壤退化(板结、酸化、盐渍化、营养失调、微平衡破坏、碳氮比失调、水肥气热失调、毒素积累、病菌积累)。
方便:适用于各种作物各个生长期(早用更好)各种方法(粉剂、水剂、颗粒剂)
效果:重茬越严重越明显、问题多多用、少了少用
重茬歌
茬口调得顺,粮食打满囤
倒茬如上粪
豆茬种谷子,准备闲屋子
豆茬种谷,必定有福
芝麻茬种了瓜,大马车往家拉
苜蓿地里种西瓜,吃得人们笑哈哈谷种豆,吃肥肉;谷后谷,蹦着哭商量不商量,豆茬种高粱
绿豆茬,要发家,荞麦黑豆是冤家豆见豆,必定瘦
重茬谷,守着哭
油见油,年年愁
瓜茬瓜,永不发
重茬瓜,没钱花
瓜茬种瓜,种了白搭
不怕瓜重茬,就怕重茬瓜
豆茬不种棉,种棉收僵瓣
豆茬种花,十年九瞎
葱韭蒜,不见面
蒜见蒜,空一半
辣对辣,叶不发
西瓜种西瓜,十年种一茬
棉花虽不怕重茬,重茬久了就要瞎要想发,种杂花
要想富,地里开个杂货铺
高粱地里带黑豆,一亩多收一石六
生地瓜,熟地花
生地芝麻茄子熟地花老茬种花用车拉,老茬种棉结白莲麦茬黍,黍茬麦,老茬棉花开不败
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种重茬
转转茬口,多收一斗
茬口不换,丰年变歉
新种一年发,连种三年塌
谷茬种棉花,气死两邻家
谷茬种棉花,十年九不差
今年棉花明年稻,水旱轮作产量高
高粱豆茬喜种麦,玉米谷地喜种棉
种种红薯种种稻,水稻红薯两相好
豆茬庄稼肥上肥
黑豆茬,种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