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
- 格式:ppt
- 大小:715.00 KB
- 文档页数:32
16.《闭关锁国》教学设计董范静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发展历程,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影响,并予以评价;2.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政策,明确对外开放是国富民强的必富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明朝洪武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这种政策当时称为”海禁”.嘉靖时,因为倭寇之患,又厉行海禁。
2.清初实施海禁,至台湾统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
1757年,清廷以广州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
3.清朝统治者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趋于保守和封闭,把西方殖民者视为“夷”或“藩臣”4.乾隆朝时清朝由盛转衰。
5.‘‘一片木板都不准出海”体现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二、合作探究1.什么是闭关锁国?为什么名清朝闭关锁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含义:清王朝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
原因:①自然经济为根源;②防范自卫的产物;③自大心理的反映影响: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妨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倒退,最终无法阻碍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2唐朝时国力强盛,对外呈现出开放、包容的一面,明清朝时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由此,得到什么启示?唐朝中外交往活跃,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遣唐使来华,体现出开放包容的一面;明清时期厉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盲目自大,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
三、课堂检测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已通有无”。
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_______A.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对外贸易2.张华瑞同学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不理解,请帮他选择_______A.闭关锁国,固守疆域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增设关税,加强管理3.下列不属于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的是()A.中国仍以自然经济为主B.统治者自大C.防范自卫的产物D.中国富强,无需与外国交往。
第16课闭关锁国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中西方文化差异B、长期实行闭关政策C、中西方人种差异D、中国文人的偏见2、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B、不能充分同外国进行科技文化交流C、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有完全自卫作用D、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3、清朝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是在()A、统一台湾后B、《尼布楚条约》签订后C、雅克萨之战后D、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4、学了明清历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做演讲,你认为下列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5、下列措施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①科举制的设立②焚书坑儒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⑤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6、下列不属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A、统治者妄自尊大B、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C、自卫的产物D中国国富民强7、造成中国和西方世界力量对比大逆转的因素不包括()A、中国采取避关锁国政策B、清朝统治者自恃地大物博,盲目自大C、西方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D、郑和下西洋8、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A、三国鼎立B、楚汉之争C、唐代的开元盛世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9、佛教传入我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始终未能占据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A、统治者的压制B、道教等中国本土宗教的反对C、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稳固10、下列内容中,与道教无关的一项是()A、以“道”为最高信仰B、东汉末年传入我国C、宣传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D、源于古代民间信仰、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
谈闭关锁国的负面影响闭关锁国的原因:首先,“闭关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
其次,“闭关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
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满清统治者便企图通过“闭关”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汉人形成反清力量。
同时,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也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客观原因。
闭关锁国的表现:•(1)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2)有最初的开放4个对外通商口岸后减少至只开放广州一个•(3)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闭关锁国的过程:清朝中期,腐败的清朝政府为防止被外国侵略者侵略,维持自己的封建统治,又因为统治者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不需要外国的帮助,下令“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虽然能使统治者暂时不被影响,但中国从此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严重落后于国外,致使后来中国成为半封建统治、半外国殖民地的境界。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对中国的影响是极大的!清朝统治者坚持“农本”,推行“重本仰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由于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就严格限制对外经济贸易。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清朝收复台湾后,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作出严格限制。
后来有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贸易,企图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
清朝政府深感疑虑,下令只开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并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政府当然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更加“闭关锁国”了。
《闭关锁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闭关政策”介绍了清朝保守落后的对外政策,导致了经济的停滞与倒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落后就要挨打,为下学期学习中国近代史做铺垫,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对新教材和新教法有了深入的认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已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初步具备了运用图表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为学习本课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培养辩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及课件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课堂辩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难点:分析闭关政策的影响。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创设法、指导法学法:阅读法、辩论法六教学过程的设计导入新课:学生欣赏漫画,教师提问:该漫画反映了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一)闭关政策得含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闭关”的含义。
指出:“闭关”原指关闭城门的意思,这里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对外贸易的政策,强调: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上采取了闭关政策。
但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二)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课件出示材料,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得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1、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侵犯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统治者自大自满的情绪总结出就是三个“自”(课件展示)1、自卫2、自然经济(根源)3、自大(三)清朝的闭关政策的影响提问:清朝的闭关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课件显示:2、影响)展示辩论观点:①闭关锁国的利国利民;②闭关锁国的误国误民。
第16课闭关锁国内容标准: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⑴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⑵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2、能力培养⑴比较明海禁与清海禁的差别。
⑵整理出清代自顺治到嘉庆“闭关锁国”的大致轨迹。
⑶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的社会根源。
⑷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闭关锁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自大封闭心理的体现,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
⑵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二、教学要点1、重点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长达200年几乎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完全落伍了,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由此,使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从而更能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
本课的重点即“闭关锁国”政策。
2、难点由于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既有对外防范的一面,更有愚昧保守的一面;影响既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我保护,更有极大程度上的落伍,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如何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分析透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探究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初的郑和下西洋,使中国扬威海外。
可谁曾想到时隔200多年,中国的国门却紧紧地关了起来,是什么原因促使当时的统治者采取如此下策,“闭关锁国”政策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过程:一、探究“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组织学生自学第一部分,对明朝“海禁”的情况和清朝从“海禁”到闭关的过程进行整理和探索。
闭关锁国是什么意思《周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中的词语“闭关锁国”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小编给你介绍一下它的读音,正反义词,英文翻译以及造句吧。
这下子你一定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个词语。
闭关锁国是什么意思【拼音】:bì guān suǒ guó【解释】:闭关:封闭关口;锁:封锁。
闭关自守,把国家封锁起来,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出自】:《周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示例】:柯灵《序》:“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为打破~,西学东渐开了先河。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表示保守,不与外国交往【褒贬】:贬义词【英语】:cut off one's country from the outside world;close the communication at the borders闭关锁国的近义词闭关自守故步自封闭门谢客闭目塞听更多相关成语…闭关锁国的反义词门户开放面向世界开拓进取闭关锁国造句你不能通过闭关锁国来保护就业。
这个国家闭关锁国,导致国内各个行业落后不堪。
清政府试着闭关锁国,与外界隔离,希望能够阻止鸦片贸易。
必由之路是什么意思【拼音】:bì yóu zhī lù【解释】:必:一定,定然;由:经由。
必定要经过的道路。
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也作“必经之路”。
【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示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九回:“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为达到目的必须遵循的途经【褒贬】:中性词【英语】:the only way leading to ;the road one must follow or take必由之路的近义词必经之路不二法门终南捷径独一无二必由之路的反义词旁门左道歪门邪路此路不通必由之路造句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我们不能害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