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闭关锁国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15
嵩县江苏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教学案16、闭关锁国总20课时月日班级姓名小组编写人史九红教研组长签字学习目标:1、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2、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3、情感目标:知道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自学指导: 1.阅读92---93页上、填写自学检测一,并背诵。
(5---7分钟)2.阅读93页“自大与封闭”,完成自学检测二10分钟。
3阅读94---95页内容,自学检测三(5分钟)。
[知识链接]:自汉至明初。
中国一直处于文化的前列,统治者在对外关系上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统治者开放的胸襟和气魄使中国保持了长久的生机和活力。
但到了明后期以来,随着封建王权的日益强化,对外指导思想逐渐由开放转向隔绝排外。
到了清朝,国门终于完全关闭。
自学检测:一、限制通商1、“海禁”洪武时:严禁人民。
这种政策当时称为;洪武后:海禁渐渐;嘉靖时:因为倭患又厉行海禁;倭患平息以后,名朝廷,允许人民从事贸易。
2、清朝从海禁到“闭关”。
清初实施严厉的;台湾统一:始设通商贸易;乾隆中期(1757年),实行种种限制,仅留为唯一的通商口岸。
二、自大与封闭:1、闭关锁国原因:①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稳定,不需要外来供给。
这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
.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时,清政府却趋于和。
②君臣们对“天朝”的和,极尽夸张之辞,而对外部世界则。
③他们对西方殖民者深怀和,但又妄自尊大地视之为“”或“”。
2、作用(影响):为了严防不受侵扰,确实是的需要,但不加分辨的,却导致中国与的日益隔离。
导致中国在世界上迅速落伍了。
三、危机来临:乾隆皇帝,大肆铺张,无数。
乾隆朝的官吏,无厌,贿赂公行。
清朝渐渐由盛转衰。
爆发大规模的起义。
中国危机,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6.《闭关锁国》教学设计董范静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发展历程,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影响,并予以评价;2.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政策,明确对外开放是国富民强的必富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明朝洪武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这种政策当时称为”海禁”.嘉靖时,因为倭寇之患,又厉行海禁。
2.清初实施海禁,至台湾统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
1757年,清廷以广州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
3.清朝统治者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趋于保守和封闭,把西方殖民者视为“夷”或“藩臣”4.乾隆朝时清朝由盛转衰。
5.‘‘一片木板都不准出海”体现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二、合作探究1.什么是闭关锁国?为什么名清朝闭关锁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含义:清王朝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
原因:①自然经济为根源;②防范自卫的产物;③自大心理的反映影响: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妨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倒退,最终无法阻碍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2唐朝时国力强盛,对外呈现出开放、包容的一面,明清朝时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由此,得到什么启示?唐朝中外交往活跃,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遣唐使来华,体现出开放包容的一面;明清时期厉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盲目自大,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
三、课堂检测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已通有无”。
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_______A.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对外贸易2.张华瑞同学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不理解,请帮他选择_______A.闭关锁国,固守疆域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增设关税,加强管理3.下列不属于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的是()A.中国仍以自然经济为主B.统治者自大C.防范自卫的产物D.中国富强,无需与外国交往。
第16课闭关锁国内容标准: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⑴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⑵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2、能力培养⑴比较明海禁与清海禁的差别。
⑵整理出清代自顺治到嘉庆“闭关锁国”的大致轨迹。
⑶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的社会根源。
⑷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闭关锁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自大封闭心理的体现,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
⑵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二、教学要点1、重点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长达200年几乎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完全落伍了,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由此,使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从而更能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
本课的重点即“闭关锁国”政策。
2、难点由于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既有对外防范的一面,更有愚昧保守的一面;影响既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我保护,更有极大程度上的落伍,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如何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分析透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探究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初的郑和下西洋,使中国扬威海外。
可谁曾想到时隔200多年,中国的国门却紧紧地关了起来,是什么原因促使当时的统治者采取如此下策,“闭关锁国”政策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过程:一、探究“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组织学生自学第一部分,对明朝“海禁”的情况和清朝从“海禁”到闭关的过程进行整理和探索。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原因:①必然性:政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发展迅速;军事: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外交:中国:闭关锁国;英国:为争夺世界市场疯狂扩张。
②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③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
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夏条约》、《黄埔条约》。
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3.鸦片战争的影响(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3)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思想: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畲《瀛寰志略》)。
(5)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重要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
2.概况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过程:先后签订《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火烧圆明园、占北京。
3.结果:(1)英、法获得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2)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瑷珲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
第16课闭关锁国【基础知识巩固】1.明朝的“海禁”政策开始于()A.洪武年间 B.永乐年间 C.嘉靖年间D.万历年间2.明朝嘉靖年间,厉行海禁的原因是( )A.内乱发生 B.隔离抗清武装 C.倭寇之患D.阻止传教士来华3.明朝洪武以后,实行对外政策的过程是()A.海禁—松弛—海禁—开禁 B.松弛—海禁—松弛—海禁C.开放—海禁—松弛—闭关 D.闭关—海禁—松弛—开放4.清初,为了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将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A.山东 B.江苏 C.福建D.浙江5.清朝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是在( )A.统一台湾后 B.《尼布楚条约》签订后C.雅克萨之战前 D.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6.清廷以广州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是在()A.1741年 B.1751年 C.1757年D .1763年7.下列朝代的统治者曾经称西方殖民者为“夷”或“藩臣”的是 ( )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8.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 .中国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B .统治者自大C.自卫的产物D.中国富强,无需同外国交往9.右图反映了清朝的( )A .闭关锁国B .贡使制度C .改土归流D .雅克萨之战10.清王朝由盛转衰时的皇帝是 ( )A .顺治帝B .康熙帝C .乾隆帝D .雍正帝.11.古老的中国危机深重,不少地方发生大规模暴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开始于 ( )A .乾隆时B .嘉庆时C .顺治时D .康熙时12.阅读下列材料:乾隆皇帝扩建避暑山庄和圆明园,各费白银上亿两。
往各处巡游,又不知耗费多少。
他六巡江南,从北京到杭州,沿途修建了30座行宫。
每到一处,要用白银二三十万两。
皇太后60大寿,从西华门外十几里,一路张灯结彩,以锦绣为彩棚,隔几十步搭一个戏台,色绢为山,锡泊为湖海。
而各省贡献,皆极尽奢华,如广东的翡翠亭,高三丈,宽二丈,用了上万枚孔雀尾羽作瓦。
请回答:(1)上面材料反映了乾隆时期的哪一现象?(2)这一现象产生了什么后果?(3)产生这一后果的原因,你认为还有哪些?13.1793年,英国使团来华时,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等,中国回赠的礼物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品等。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战争》知识点归纳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2、时间:1857年—1859年3、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应用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
章西实现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4、影响: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独占巴西;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
2、概况:①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②玻利瓦尔在1816年以后的10年时间,由北向南,横扫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3、结果: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统治者为大势所迫,宣布独立。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英国的宪章运动(时间:1836-1848年)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2、纲领:《人民宪章》3、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产生条件:①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②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经验;③吸收前人的精华2、《共产党宣言》①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或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②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
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2、经过:①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②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③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3、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展示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4、《国际歌》(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一、战争的爆发(时间:1861年4月)1、根本原因: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矛盾的表现:①关税问题;②劳动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3、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4、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二、北方的胜利1、战争经过:①1861年3月,南方十一个州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②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③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战争出现重大转折;④1865年,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的“首都”里士满,取得战争的胜利2、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林肯在剧院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身亡3、美国内战的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