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急救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6
急性胰腺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引言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胰腺疾病,由于其迅速发展和高度炎症的特点,给患者的护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讨论急性胰腺炎的护理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提供给相关护理人员在护理该患者时的参考。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问题疼痛控制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是剧烈的腹痛。
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疼痛控制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水电解质紊乱急性胰腺炎导致的炎症反应可能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这些紊乱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水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长期的营养不良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免疫功能。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营养支持。
感染风险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胰腺炎的病理过程和治疗过程中的创伤,容易发生感染。
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如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正确使用抗生素等。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措施疼痛控制疼痛控制是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 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等。
需要注意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体质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 采用非药物疼痛控制方法,如热敷、按摩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承受疼痛。
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 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异常。
- 给予适量的液体补充,包括水和电解质溶液。
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临床表现来确定液体的种类和剂量。
营养支持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常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营养支持,包括: -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包括体重、BMI等指标。
急性胰腺炎护理诊断:1.疼痛:腹痛与一线及其周围组织炎症、水肿或出血坏死有关(1).体位与休息:绝对卧床休息,降低机体代谢率;协助患者取弯腰、屈膝侧卧位,以减轻疼痛;防止患者坠床,保证患者的安全。
(2).禁饮禁食和胃肠减压:多数患者需禁饮食1—3天,明显腹胀患者需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胃酸分泌,进而减少胰腺分泌,减轻腹痛和腹胀;患者口渴时可含漱或湿润口唇,并做好口腔护理。
(3).用药护理: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哌替啶等止痛药;禁用吗啡,以防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观察用药前后疼痛有无减轻,疼痛性质和特点有无变化。
(4).观察并记录患者腹痛的尾部、性质和程度以及发作的时间、频率。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大量呕吐导致失水有关(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准确测量和记录每天的出入量、尿比重;观察患者有无软弱无力,口渴,神志不清等失水症状;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监测血、尿淀粉酶、血糖、血清电解质等。
(2)呕吐的观察和处理:观察患者呕吐的特点,记录患者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气味;遵医嘱给予止吐药,慢慢恢复正常饮食和体力。
(3)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禁食患者每天的液体入量常需达到3000ml,应即使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输入液体及电解质,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根据年龄、心功能调节输液速度,及时补充因呕吐、禁食所丢失的液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4)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输注液体、血浆或全血,补充血容量;若循环衰竭持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
活动无耐力:与频繁呕吐导致失水、电解质丢失有关(1)生活护理: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患者呕吐时应协助其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保持患者衣物整洁,去除异味。
(2)安全的护理:告知患者突然起身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指导患者动作应缓慢。
发热:体温过高与胰腺自身炎症有关(1)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在测量体温的同时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及出汗等体征。
急性胰腺炎急救应急预案一、目的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本预案旨在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二、急救流程1.初步评估:询问患者病史、症状,了解其发病时间、原因、疼痛部位等,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就地抢救:给予患者平卧位,双腿蜷曲,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3.止痛治疗: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给予哌替啶、吗啡等镇痛药物。
同时可联合应用抗生素、生长抑素等药物,控制炎症进展。
4.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决定补液量及速度。
一般采用等渗晶体液或胶体液进行补充。
5.抗休克治疗:对于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如果出现休克症状,应给予抗休克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休克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6.手术治疗: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如果病情进展迅速,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胰腺脓肿、胰腺坏死感染等,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7.心理支持:急性胰腺炎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情绪,增强其信心。
三、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初期需禁食,以减轻胰腺负担。
待病情好转后,可逐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应避免高脂、高蛋白、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口腔护理:急性胰腺炎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3.皮肤护理:急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4.心理护理:急性胰腺炎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情绪,增强其信心。
5.健康教育:向急性胰腺炎患者及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四、预防措施1.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习惯,以减少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急救护理一、概念(一)急性胰腺炎通常是指胰管内压突然增高,胰腺血液供应不足以及胰管阻塞等原因引起消化酶异常激活,对本器官产生自身消化的急性炎症。
它是一种较常见而又极为严重的急腹症,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及消化道穿孔。
急性胰腺炎的基本病变可分为水肿、出血坏死两种形式。
分别称之为水肿性胰腺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1984年第二次国际胰腺炎分型讨论会提出:急性胰腺炎分轻型与重型两类。
轻型胰腺炎即临床上所称的水肿性胰腺炎;重型胰腺炎即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重型胰腺炎一般经过正规内科治疗可以逐渐痊愈,预后良好;而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起病急、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二)慢性胰腺炎又称复发性胰腺炎。
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胰腺实质慢性渐进性炎症,与纤维化病变、胰管狭窄及扩大,并伴有一些内外分泌功能减退,多发于30~50岁之间。
二、临床特点腹痛、腹胀、腹膜剌激症、休克、发热和黄疸。
由于胰酶损伤血管,少数病人脐周或两侧腰部可出现蓝棕色淤斑(cullen或GreyTurner 征)。
重者后期有皮肤出血斑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胃肠出血。
胰腺周围脓肿或胰腺假性囊肿形成时,可在中上腹偏左触及炎性或囊性肿块。
慢性胰腺炎发作时腹痛、恶心、呕吐还有糖尿、脂肪泻、体重减轻、消瘦等症状。
三、医疗目标主要是支持疗法,使病变胰腺得到休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感染,对于重症胰腺炎已明确诊断、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无效并发胰腺脓肿、假性囊肿者通过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引流管加速坏死组织和含酶性渗液的排出。
四、护理目标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减轻心理压力,保证体液平衡和营养摄入,保持引流通畅,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复发。
五、护理问题(一)疼痛与胰酶对胰腺的消化有关。
(二)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大量腹腔胰性渗出液和多处引流胃肠减压有关。
(三)潜在并症休克、感染、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禁食有关。
护理措施1.疼痛管理(1)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降低腹部张力。
(2)禁饮食和胃肠减压:多数病人需禁饮食,明显腹胀者需行胃肠减压。
(3)遵医嘱积极给予药物治疗: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哌替啶等止痛药。
注意禁用吗啡,以防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
(4)指导病人采取减轻疼痛的方法:与患者沟通,了解病人的需要,告知疾病相关知识,使其避免紧张、恐惧。
指导病人减轻腹痛的方法,如松弛疗法等。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粘膜温度及色泽;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作为补液的依据。
必要时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及性质,行胃肠减压者,观察和记录引流量及性质。
定时留取标本,监测血、尿淀粉酶、血糖、血清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
3、控制体温:(1)加强观察和基础护理、维持有效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
(2)根据病人体温升高的程度,采用物理降温。
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可根据病情遵医嘱通过口服、注射等药物降温。
4、心理护理: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病人易产生悲观消极情绪。
提供安静舒适环境;与病人多交流;帮助病人消除恐惧、树立信心。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病人每天的液体入量常需达到3000ml以上;注意根据病人脱水程度、年龄和循环功能调节输液速度,及时补充因呕吐、发热和禁食所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
6、氧疗(1)抬高床头,有利于呼吸。
保持输氧管道通畅。
(2)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必要时吸痰。
(3)如发现呼吸困难、浅慢、咳嗽无力、吞咽困难时应备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设备,随时准备配合抢救。
7、营养支持:评估病人营养状况,如皮肤的弹性,体重等。
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和鼻肠管鼻饲法。
多选择要素膳或短肽类制剂。
急性胰腺炎处理措施文章目录急性胰腺炎处理措施1、急性胰腺炎处理措施1.1、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1.2、禁饮禁食以减轻胰腺分泌,危重病人,除禁饮禁食外需行胃肠减压,待病情好转,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后逐步进食流质、半流质,再过渡到普食,禁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1.3、遵医嘱给予止酸、解痉、止痛药,禁用吗啡止痛,以免引起奥迪括约肌痉挛。
2、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症状2.1、会出现休克的症状(面色如白纸、浑身出汗、掉血压),如果严重并且没有及时进行抢救可能有生命危险,造成休克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是急性胰腺炎引起的某个部位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
2.2、在酗酒或者就餐过多时,会出现腹痛,每个人表现不一样,有的会感觉隐痛,有的会感觉尖锐的疼痛,严重的会出现连续性绞痛,如果把肚子蜷缩起,症状会有所缓解。
2.3、恶心呕吐,很多患者就医都是因为恶心呕吐(很多病都会引起恶心呕吐,如果出现这种症状,尽早就医)。
2.4、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多数患者体温在38-39度之间,半个星期症状会消除。
2.5、体内水代谢失调、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这些症状通过抽血可以检查出来。
3、急性胰腺炎食疗方3.1、各种瓜果汁:如白萝卜、西瓜汁、番茄汁、雪梨汁、荸荠汁、绿豆芽汁等,均可饮服。
有清热解毒功效,并富含维生素,适用于禁食后刚允许低脂流质阶段的急性胰腺炎病人。
3.2、黄花菜马齿苋饮:黄花菜、马齿苋各30克,将两者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分钟,放凉后装入罐内,代茶饮。
有清热解毒消炎功效。
适用于急性胰腺炎刚开始流质的阶段。
3.3、佛手柑粥:佛手柑15克,煎汁去渣,加粳米50克,加水适量煮成粥,即将熟时加入冰糖,粥成后食之。
有理气止痛、健脾养胃之功效。
3.4、豆蔻粥:肉蔻豆10克,生姜10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淘净加入煮粥,待煮沸后,加入捣碎的肉豆蔻细末及生姜,继续熬煮成粥后服。
可理气、止痛、散寒,治疗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及健康宣教胰腺——位于我们人体胃的后面,呈扁长条状,相信有很多人都对胰腺不太了解,但它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器官之一,胰腺的功能主要由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具有消化功能,胰腺每天都会分泌大约1.5升的胰液,胰液中含有十余种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来帮助我们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由胰岛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中的糖分,而与胰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来共同调节血糖的水平。
所谓的急性胰腺炎是属于一种急腹症,与胰腺的消化功能有关,胰腺每天分泌的胰液含有各种消化酶,但这些消化酶都是缺乏活性的,这些含有消化酶的胰液通过胰管进入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内才能被激活,从而发挥出它的消化功能。
而急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道感染,胆石症,肿瘤,大量酗洒,暴饮暴食等诱发引起,这些因素往往强烈刺激胰腺过度分泌胰液,同时又是造成胰管梗阻,内压增高,胰泡破裂,胰液外漏,被激化成具有高度活性的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主要原因。
激活后的胰酶对胰腺自身组织和血管发生溶解和消化作用,使之迅速发生身体的一系列病变。
急性胰腺炎症状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继而会出现出血、坏死、以及继发感染和腹膜炎,严重的会引起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有哪些1.饮食护理急性胰腺炎在饮食上需要禁烟禁酒,饮食要有规律,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每餐以七八分饱为宜,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及吃太多油腻的食物。
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导致自身消化功能减弱,影响身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和消化,导致很多患者都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因此在饮食上要注意摄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来保证身体所需,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其他食物的摄取,如蔬菜水果、豆制品、鱼肉、瘦肉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来保证营养全面,在饮食上也应注意卫生,防止因饮食不洁出现肠道感染。
2.运动护理每天也应做适当的身体锻炼,合理科学的锻炼可以起到调节血糖、较低血压、疏通血脂的功效,可以在饭后进行慢走10-30分钟。
急性胰腺炎急救预案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突发性、炎症性胰腺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如延误抢救,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急性胰腺炎急救预案对于提高救治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份全面、科学的急性胰腺炎急救预案,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急性胰腺炎患者。
一、背景和目的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本急救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抢救流程,保证医务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病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提高救治水平,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二、急救流程1. 患者接诊与评估- 与患者及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病史、既往胰腺炎史等信息。
- 迅速进行初步体格检查,包括观察面色、皮肤黏膜、腹部压痛程度等。
- 定量评估疼痛程度,并进行疼痛缓解措施,如应用镇痛药物。
2.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快速行血常规、肝功能、胰酶水平等检查,以了解炎症程度和肝功能损害程度。
- 配合超声、CT等辅助检查,对胰腺病变程度进行评估。
3. 非手术治疗- 保持患者空腹休息,并给予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 抗生素的应用,对于感染性胰腺炎的患者可以根据临床判断使用广谱抗生素。
- 高度禁食,以减轻胰腺的负担,为胰腺组织恢复提供良好的环境。
4.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胰腺坏死、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尽早考虑手术介入。
-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胰腺坏死清创术、穿孔修补术等,并酌情行胆道引流术。
5. 术后管理与恢复- 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腹胀等。
- 术后适当早期活动,并建议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三、临床要点1. 早期识别与处理- 了解患者的危险因素,如饮酒、胆石病史等。
- 对于腹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胰腺炎高危因素的,应及时进行具体检查。
2. 防止胰腺炎加重- 高度禁食,直至腹痛缓解,胰酶水平下降。
- 有效的胃肠减压,以减轻胰腺分泌。
3.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快速纠正低血容量状态,保证组织器官灌注。
急诊科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常规急性胰腺炎是各种刺激因素导致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并作用于胰腺本身所引起的胰腺自身消化性疾病。
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
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临床上把胰腺病理变化只有充血和水肿的称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较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把病理变化发展为出血和坏死的称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由于胰腺含有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生理功能复杂,所以胰腺疾病的临床表现也较隐匿及凶险,不但诊断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病情严重,特别是急性病变,能在短期内导致死亡,故需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处理。
(一)病因胰腺炎的病因与胆道疾患、过多饮酒、暴饮暴食、特别是高脂饮食等有关。
因胆总管和主胰管共同开口于壶腹和十二指肠乳头,疸石的嵌顿、炎症的水肿均可使胆汁和胰液的排除受阻,胆汁逆流至胰管,导致胰腺组织的受损和胰酶的激活引起胰腺的自身消化而发生急性胰腺炎。
长期酗酒和暴饮暴食,特别是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后,使胰腺分泌大量蛋白,形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造成胰腺受损以及0ddi括约肌功能紊乱,十二指肠乳头水肿,促发急性胰腺炎。
此外,感染、外伤、代谢性疾病、腹部手术、药物、神经精神因素、过敏、甲亢等都可能是诱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虽然病变的轻重程度可以不同,但均以急腹症的一般症状就诊。
1.腹痛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表现为突发剧烈的上腹部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重。
但也有腹痛由轻到重进行性加重者。
疼痛部位通常和病变的部位有关,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放射痛的部位也有相应的变化。
病变位于胰体尾时,疼痛主要位于左上腹,并向后腰部及左肩部放射:病变位于胰体时疼痛位于上腹部:病变以胰头为主时,右上腹疼痛明显,并向右腰部和右肩放射。
如同时伴有腹膜炎症则表现为全腹痛。
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缓解是急性胰腺炎的特点。
严重的急性胰腺炎伴有休克时,腹痛可能不明显。
一、预案背景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急诊室对胰腺炎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胰腺炎的救治成功率。
2. 规范急诊室医护人员在胰腺炎应急救治过程中的操作流程。
3. 建立完善的急诊室胰腺炎应急救治体系,提高急诊室整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急诊室接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包括重症胰腺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
四、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急诊科主任:全面负责胰腺炎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 急诊科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负责应急预案的具体落实。
3. 急诊科护士长:负责组织护士执行应急预案,监督护士操作规范。
4. 急诊科医师:负责对胰腺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抢救工作。
5. 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静脉输液、给药等。
五、应急预案流程1. 患者接诊(1)接诊护士迅速评估患者病情,了解病史,判断是否为胰腺炎。
(2)医师迅速对患者进行诊断,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
(3)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级救治。
2. 紧急救治(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患者补液、止痛、抗感染等治疗。
(2)根据病情,给予患者胃肠减压、禁食、抗凝、解痉等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记录。
3. 严重病情处理(1)出现休克、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严重病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通知相关科室(如ICU、外科等)进行会诊,共同救治患者。
(3)必要时,启动多学科协作救治机制。
4. 转诊(1)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转诊至上级医院。
(2)在转诊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急救措施。
(3)确保患者安全转运至上级医院。
六、预案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胰腺炎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2.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七、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政策调整或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修订。
重症急性胰腺炎集束化护理技术(2024)重症急性胰腺的护理救治模式:一站式五阶段第一阶段:院前-院内救治无缝隙5G信息传输从患者送上急救车开始,瑞金医院急诊科即可通过5G技术,将120急救车与急诊科抢救室联为一体。
救护车从急救现场出发,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生命体征、床边超声报告等便可通过5G技术实时传输至瑞金医院急诊抢救室,同时院前院内可进行医护视频沟通,由此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
护理团队第一时间获取患者信息,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病情,第一时间完成入院前护理评估,及时通知医生,落实相应急救准备,并通知相关病区收治。
第二阶段:急诊抢救室救治抢救室的救护需要体现“快”。
护理团队遵医嘱第一时间给予患者胃肠减压、控制性液体复苏、结肠补液、气道维护等急救护理措施,并通过床边快速急救监测技术(如床旁超声、POCT等)及时获得检验结果,为医生及时采取下一步救治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抢救室提前与急诊重症监护病区做好无缝对接,为SAP患者开放急救绿色通道,实现“办好住院1小时入ICU”的高效性。
抢救室的救护需要体现“早”。
早期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救治SAP成功的关键。
因此,将ICU护理技术前移到抢救室,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急危重症护理救治模式至关重要,为患者的救治成功争取时机。
第三阶段:ICU内救治患者入住ICU后,围绕“瑞金方案”,护理团队及时遵循方案,落实专业救护。
主要内容包括:结肠输液联合静脉输液行控制性液体复苏、人工气道维护和管理、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脂分离、血糖管理、中西医联合治疗疏通肠道、腹腔内压力监测、抗生素规范应用、早期康复锻炼、DVT筛查预防、并发症监测、预防和处理、心理护理等。
整个救治过程,护理团队密切观察,动态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通知医生,及时处理适时再评估。
医护团队共同积极调整、落实救治方案。
第四阶段:急诊病房治疗(后ICU救治)经过在急诊重症监护病区的积极救治,患者病情趋于稳定,随后转入急诊病房继续治疗。
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症。
病变轻重不等,轻者胰腺以水肿为主,病情自限,数日后即可完全恢复。
重者胰腺出血坏死,易并发休克、呼吸衰竭和腹膜炎等,死亡率高达25%-40%。
一、护理措施1、按消化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整洁。
备好各种抢救设备。
3、急性期禁食禁水,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以改善胃肠过度胀气。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胃肠外营养,并给予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待急性期过后可先进少量清淡流食,如米汤,藕粉等。
若无腹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则可逐渐增加低脂饮食。
4、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清淀粉酶(正常值小于120U/L),观察腹痛、恶心呕吐、黄疽等症状,给予对症处理。
5、胰腺炎患者的腹痛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上腹钝痛,能耐受;重者呈绞痛、钻痛或刀割样痛,常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
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部,如胰头部炎症为主,常在中上腹偏右;如胰体尾炎症为主,常在中上腹及左上腹,并向腰背放射。
疼痛在弯腰或坐起前倾时可减轻。
出血坏死型可出现全腹痛,压痛和反跳痛。
止痛可用地西泮与哌替啶肌注。
一般止痛剂多菀效。
吗啡不宜应用。
6、准确记录全天的出入量,包括胃肠减压引流及呕吐量,并注意观察这些物质的性状。
若有出血等异常要及时通知值班医生。
7、监测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尤其注意血糖变化,因为有些重症胰腺炎由于B细胞遭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致少数患者出现永久性糖尿。
8、注意患者有无抽搐,因为急性胰腺炎者常可伴发低钙血症。
必要时给予静脉缓慢推注葡萄糖酸钙。
9、如果患者出现急腹症应及时通知家属,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积极手术治疗。
10、治疗过程中应警惕有无消化道出血、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循环衰竭等情况,如有应及时对症处理。
11、护理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能配合治疗。
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卫生宜教。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护理1.监测和评估:护士应记录患者的病史、疼痛程度、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持续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面色、皮肤温度、湿度和专注程度等。
重要时刻需要立刻呼叫医生。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患者往往伴有体液丢失和水肿,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入出量,并遵循医嘱及时补充静脉液。
此外,护士还需要定期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
3.缓解疼痛: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疼痛非常严重,护士应该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充分缓解。
常用的方法包括静脉镇痛药物(如吗啡)、冷敷、改变体位等。
同时,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反应,随时进行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
4.管理胃肠功能:胰腺炎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
护士应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遵循医嘱给予轻度、低脂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同时,护士还需要照顾好患者口腔卫生,定期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
5.防止感染: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往往具有感染的危险性,护士需要保持患者环境的清洁与卫生,并遵循手卫生和隔离措施。
必要时,护士还需定期进行患者的血液、尿液和呼吸道标本检测。
6.提供心理支持: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常伴有痛苦和紧张情绪,因此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
护士可以通过温和的语言和姿态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疾病认识,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7.促进康复: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护士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
同时,护士还可以向患者提供有关饮食、生活方式和保持健康的建议,以帮助他们尽早恢复。
8.定期复查和随访:一旦患者出院,护士应与医生共同制定复查和随访计划,以定期监测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总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需要综合性的护理,包括监测和评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缓解疼痛、管理胃肠功能、防止感染、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康复以及定期复查和随访等。
护士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