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 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 的立体节奏感。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 “ 着色的思绪” .
三、炼数量词
古诗词中数字的运用,有时是用虚数,不可当真,但可使 诗歌借助夸张增强表现力。有时是确数,使诗词精炼有力 ,含意丰富。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 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并结合具体诗(词)句进行分析,或描述该句的景象。 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在诗(词)中准确地写出对象怎样的特点,烘托
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微记 简要概括为:某字在这首诗(词)中的意思是( ),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当堂训练(10分钟)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宋·吕本中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五、拟声词 •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 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萧”状落叶之声,已写出秋声之肃杀,再着“无边”二 字,更见落木飒飒、一望无垠的浩大声势;“滚滚”状江波之 势,已写出长江之雄迈,再着“不尽”二字,更见长江源远 流长、江涛滚滚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 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
2、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亮观点并比较比较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