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种牛繁育管理
- 格式:pptx
- 大小:57.35 KB
- 文档页数:10
种牛的饲养管理要点作者:张飞跃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10期张飞跃(宁夏中卫市海原县高崖乡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755200)1 合理饲喂1.1 种公牛种公牛是否正确饲养的主要衡量标准是确保其体况良好,保持较强的性欲,精液质量良好,膘情符合标准。
种公牛饲喂的日粮应要是多种配合,所含营养全面。
一般情况下,根据种公牛所需的营养选择饲喂全价配合饲料,要求合理搭配精、粗、青饲料,适口性好,容易消化,其中精料通常在总营养价值中大约占40%,且主要是生物学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
需要注意的是,种公牛不能够饲喂过多的粗饲料和多汁饲料,防止长期采食而发生“草腹”,损伤种用效能。
同时,能量饲料的喂量也不能过多,防止体况过肥,最好是含有大量蛋白质的精料,有利于精液的生成。
成年公牛按照每lookg体重每天饲喂0. 4~0.6kg左右的精料,1~1. 5kg干草,0.8~lkg胡萝卜。
夏季,lkg干草可用3kg青料替代;冬季,lkg干草可替换成3kg青贮料或者2~2. 5kg块根、块茎类饲料,但要注意每天饲喂青贮饲料的量要控制在5~lokg。
当种公牛处于密集采精期时,必须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量,一般每头种公牛每天可补给2~3kg牛乳或者8~12个鸡蛋,还要加喂100~150g骨粉和50~80g食盐,同时确保每天供给饮水清洁且充足,但在运动前后半小时内和采精前后最好不要饮水。
育成公牛一般不仅要饲喂充足的精料,还要供给充足的优质干草让其自由采食,确保日粮中含有12%以上的蛋白质。
如果种公牛缺乏营养,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性成熟推迟,精液品质降低。
1.2母牛7月龄至初配阶段是母牛的育成期,该阶段的日粮主要是饲喂粗饲料,确保干物质采食量达到7. 7kg,蛋白水平达到12%~14%,每天饲喂2~2. 5kg精料。
母牛在该阶段一般饲喂中等质量的干草,以锻炼青年母牛耐粗饲的能力,促使瘤胃机能完善。
日常定期测量母牛的体重和体尺,并做好发情鉴定和记录,并适时进行配种。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肉牛繁育改良技术是为了提高肉牛生产性能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和方法。
下面是肉牛繁育改良技术的要点。
1. 选种肉牛:选择优良的品种和个体作为种牛,以提高后代的遗传质量。
种牛应具备良好的生产性能、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
2. 优化繁殖管理:合理安排配种计划,选择适宜的配种时间和方式。
采取人工授精或提高自然交配的成功率,以提高繁殖效果。
3. 强化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条件,确保肉牛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控制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合理配置饲料配方,以满足肉牛各生长阶段的需要。
4. 加强疾病防控: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加强肉牛的免疫力。
定期进行疾病检测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
5. 优化生长环境:提供干净、通风良好的饲养环境,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
保持饲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日粪积留,防止肉牛受到暴雨、雪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6. 适时断奶:在仔牛达到断奶条件时进行断奶,切忌过早或过晚断奶。
断奶后逐步引进幼儿饲料,帮助仔牛顺利过渡到后期饲养。
7. 合理终育:根据肉牛的生长速度和适宜的出栏体重,制定合理的终育计划。
控制肉牛的饲养时间,避免过度饲养导致肉牛体重过重或生长过度。
8. 科学统计分析:及时收集和整理肉牛的相关生产数据,对肉牛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产肉性能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肉牛的饲养管理和选种育种策略。
9. 推广科技成果: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提高肉牛繁育的效益和质量。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广肉牛繁育改良技术。
10.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肉牛繁育改良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繁育改良技术的顺利实施和管理。
通过采取上述肉牛繁育改良技术,可以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肉牛肉质和商品性能,促进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饲养种牛的方法]牛的饲养方法种牛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非配种期种公牛和空怀期的种母牛管理。
下面是精心为你的饲养种牛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1 非配种期种公牛管理在种公牛非配种期间为了保证种公牛体质健壮,性欲旺盛,精液量多且品质好,延长使用年限,必须要有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
成年种公牛饲喂量可按每100公斤体重每天喂给2--2.5公斤优质干草,1--1.5公斤胡萝卜和0.5公斤精饲料。
在夏天的时候可用3公斤青饲料代替1公斤干草,在冬季可用3公斤青贮饲料代替1公斤干草。
饲喂的时候应少喂勤添,先粗后精,分3次进行。
建议精饲料配方为玉米45%、豆粕26%、麦麸16%、鱼粉6%、骨粉4%、微量元素3%。
2 空怀期母牛管理繁殖母牛在配种前应具有中上等膘情,保持良好的受孕体况,过瘦过肥都会影响繁殖,所以这一时期的饲养非常重要,需要增加饲喂量,以便提高营养,促进发情。
饲喂量按照延边牛体重每100公斤计算,每天可喂给精饲料0.5公斤,粗饲料2.5公斤,胡萝卜1.5公斤。
其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含量要达到日粮的15%左右,每天饲喂3--4次。
精饲料建议饲料配方为:玉米47%、豆粕24%、麦麸15%、鱼粉6%、骨粉5%、微量元素3%。
延边牛种牛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如果条件成熟就可以进行繁殖了。
一、实秘。
患牛耳鼻温热,腹胀腹痛,大便干燥不通,尿液短少色黄,口干舌燥,舌苔黄腻、口色红燥,脉象沉涩。
治疗宜以下沉通便为主,佐以宽肠下气。
用大黄、枳实、厚朴、郁李仁、续随子、青皮各45克,麦芽、山楂各90克,芒硝150克,瓜篓2个,水煎去渣,加麻油135毫升,灌服。
二、虚秘。
患牛大便滞涩或不通,常作排便姿势,但排不出便。
治疗宜滋阴润燥,滑肠通便。
用大麻仁90克,大黄60克,枳壳、厚朴、白芍、杏仁各30克,煎汤灌服。
三、热秘。
牛病初期,鼻镜干燥,体温升高,粪便少而附有黏液,口色赤红,时起时卧,回头顾腹,排便停止。
治疗宜清热泻火,急下存阴。
提高牛品种改良和人工授精技术的措施牛品种改良和人工授精技术的提高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提高肉牛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在具体措施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加强牛种选择和繁育管理1.选择适应当地气候、饲养条件和市场需求的高产肉牛良种,如西门塔尔、安格斯和荷斯坦等。
同时还应注重选择体格健壮、生长快速、肉质优良的牛种。
2.加强牛的遗传与繁殖管理,建立科学的繁殖体系。
通过建立牛的基因数据库,实现对优良基因的筛选和遗传进化的控制,使繁殖过程更科学、高效。
3.加强肉牛的饲养管理,合理配置饲料,注重提高饲养环境,保证牛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发挥,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益。
二、提高人工授精技术水平1.加强人工授精技术培训,提高兽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
组织相关专家对兽医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技术交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学习。
2.强化人工授精技术设备的更新和维护。
引进先进的人工授精技术设备,如定时定量人工授精仪器,保证人工授精的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加强技术示范和指导。
通过政府组织或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方式,在典型牲区建立起人工授精示范站,示范和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指导畜牧户正确使用技术,提高人工授精成功率。
4.建立牛种质资源库,加强牛种资源的收集和管理。
通过建立牛种资源库,收集和保护各地区的优良牛种,为人工授精工作提供良好的牛种资源。
三、加强科研和创新1.加强牛品种改良和人工授精技术的科学研究,提高技术水平。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支持相关学术机构和实验室进行研究,探索新的改良和提高的途径,推动科技创新。
3.加强技术推广和示范,宣传牛品种改良和人工授精技术的优势和效益。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班、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向畜牧户普及相关知识,推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综上所述,提高牛品种改良和人工授精技术的措施包括加强牛种选择和繁育管理、提高人工授精技术水平和加强科研和创新。
牛繁育育种知识点总结牛繁育育种知识点总结1. 牛种类及特点牛种类繁多,常见的主要有奶牛、肉牛和双用途牛。
奶牛以产奶量高、品质好为特点,例如荷斯坦、黑白花等;肉牛以肉质优良、体型大为特点,例如邓山、安格斯等;双用途牛则兼具奶牛和肉牛的特点,例如耐寒的高森牛、善于生产儿童奶粉的白牛等。
2. 牛的繁殖方式牛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两种。
人工授精可以选择优质的种公牛,提高后代的遗传优势;自然交配则是让母牛与优良的公牛自然交配,让牛的繁殖过程更加自然。
3. 牛的配种时机为了提高繁殖效果,牛的配种时机需要把握好。
一般来说,牛的发情期为21天,当牛出现发情行为时,可以通过定期观察牛的外部行为和内分泌变化,确定牛的配种时机,以提高受孕率。
4. 牛的选择与鉴定在牛的繁育育种过程中,选择和鉴定良种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从外观、品种、血统、性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牛,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和品质。
5. 牛的繁殖措施为了提高牛的繁殖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a)保证牛的饲养环境舒适,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b)按照牛的生理周期,为牛提供适宜的饲养管理,保证牛的健康状况;c)定期进行牛的体检,监测牛的生殖系统功能;d)及时处理牛的不良繁殖行为和繁殖疾病。
6. 配方饲料的选择在牛的繁殖育种中,饲料的选择和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根据牛的生长阶段、体重、种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配方饲料。
特别是在牛的怀孕和哺乳期,需要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维持牛的健康和生产力。
7. 牛的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可以改良牛的品质和生产性能。
这包括通过人工授精选择优质的种公牛、选择优良的母牛进行生殖,以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基因编辑等手段改良牛的基因组,提高牛的遗传优势。
8. 牛的繁殖管理牛的繁殖管理包括牛的胚胎移植、性别选择等。
通过胚胎移植可以提高母牛的繁殖效果,扩大种牛的繁殖规模;性别选择可以选择出更多的雌牛或雄牛,以适应市场需求。
种牛养殖技术种牛养殖技术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种牛养殖技术是指对种公牛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繁殖,以获得高质量的种牛。
一、种公牛的选育种公牛是种牛养殖的核心,其选育是种牛养殖的基础。
种公牛的选育应根据选育目标,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母牛和公牛进行配种,以获得高品质的后代。
在选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母牛要具有优良的遗传性状,如产奶量高、体型健壮、易产犊等。
2、选择公牛要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如精液质量好、繁殖能力强、体型健壮等。
3、进行遗传育种,通过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对种公牛进行基因筛选和优化,以提高其遗传品质。
二、种公牛的饲养管理种公牛的饲养管理是种牛养殖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种公牛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在饲养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种公牛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选用适宜的饲料进行配制,保证其营养需求的满足。
2、科学的饲喂方法,采用定量饲喂和定时饲喂的方法,保证种公牛的饲料摄入量和营养均衡。
3、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对种公牛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合理的环境管理,为种公牛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正常发挥。
三、种公牛的繁殖管理种公牛的繁殖管理是种牛养殖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种牛的繁殖能力和后代质量。
在繁殖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科学的配种方法,采用人工授精和自然配种相结合的方法,保证种公牛的精液质量和种牛的繁殖效果。
2、精液质量检测,定期对种公牛的精液进行检测,保证其精液质量的稳定和优良。
3、繁殖记录管理,建立种公牛的繁殖记录和档案,记录种公牛的繁殖效果和后代质量,为后续繁殖提供参考。
4、合理的繁殖策略,根据种公牛的繁殖能力和后代质量,制定合理的繁殖策略,保证种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种牛养殖技术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种牛育种创新实施方案种牛育种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种牛育种工作,制定创新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种牛育种创新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加强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
要加强对种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遗传资源库,对珍稀、优良的种牛进行收集、保存和研究。
同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开展遗传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挖掘种牛的遗传优势,为育种工作提供更多的遗传资源支持。
二、推进遗传改良技术研究。
遗传改良技术是种牛育种中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选择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加快优良牛种的培育速度,提高育种效率。
因此,需要加大对遗传改良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为种牛育种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三、优化育种管理模式。
在种牛育种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育种管理模式,包括选配、繁殖、饲养等环节。
通过优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种牛的繁殖率和存活率,降低育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需要加强对育种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方法。
四、加强品种推广和示范。
在种牛育种工作中,需要加强优良品种的推广和示范,通过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向养殖户宣传推广优良品种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养殖户选择适合自己生产条件的种牛,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推动种牛育种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为了推动种牛育种工作,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种牛育种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种牛育种工作的投入,推动种牛育种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综上所述,种牛育种创新实施方案是推动种牛育种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加强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遗传改良技术研究、优化育种管理模式、加强品种推广和示范、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推动种牛育种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提高牛的繁殖率的措施
提高牛的繁殖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合适的种牛:选择具有良好繁殖性能的种牛,包括品种、血统、基因质量等因素。
选用经过良好繁殖记录和基因检测的种牛,能够提
高后代的繁殖能力。
2. 优化饲养管理:提供优质饲料和合理的饮水条件,保持牛舒适的生
活环境。
合理安排饲喂时间和空间,确保牛的体重、体况和产奶量等
指标处于良好状态。
3. 精确配种:通过人工授精或人工授精技术,选择合适的配种时机和
方法,提高配种的成功率。
根据牛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配种方法,如选择与母牛体型和性状相似的种牛进行配种。
4. 积极管理疾病:对常见的牛繁殖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及时进行疫
苗接种和药物治疗。
常规进行牛的健康检查,发现早期异常情况并及
时处理,确保牛的健康状况良好。
5. 建立完善的繁殖记录系统:建立科学的牛繁殖记录系统,记录母牛
的配种和分娩情况、后代生长情况、遗传性状等信息。
定期进行数据
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优化繁殖管理措施,提高繁殖率。
6.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关注牛的繁殖生理特点和行为习性,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新的繁殖管理方法和技术。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胚胎移植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提高牛的繁殖效率和遗传品质。
提高牛的繁殖率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选择种牛、优化饲养
管理、精确配种、管理疾病、建立繁殖记录系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
术创新等。
牛场的繁育育种管理方法
牛场的繁育育种管理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优良种牛:牛场会根据目标品种和性状要求来选择优良的种牛。
这些种牛通常具有优秀的遗传背景和良好的生产性能。
2. 配对和配种:牛场会根据种牛和母牛的遗传背景、血统和性状来进行配对和配种。
配对的目标是选择互补的优秀基因,以提高后代的遗传水平。
3. 繁殖管理:牛场会对配种后的母牛进行繁殖管理,包括监测发情周期、控制发情、人工授精等。
同时,还会对怀孕的母牛进行孕期管理,包括饲养、防疫和保健等。
4. 出生管理:牛场会对新生牛仔进行专门的管理,包括饲养、保暖、防疫和监测生长情况等。
同时,牛场也会对牛仔进行个体识别和记录,方便后期的追溯管理。
5. 生长发育管理:牛场会对幼年牛进行饲养管理,提供合理的饲料和饮水,保证其健康和生长发育。
同时,还会进行健康检查和防疫工作,确保牛群的健康状态。
6. 优胜劣汰:根据性状表现和生产性能,牛场会进行优胜劣汰,淘汰表现差、
生产性能低的个体,选择表现优秀的个体进一步繁育。
7. 遗传改良:牛场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方法,进行遗传改良和提高育种效果。
这些技术可以加速基因改良的进程,提高牛群的遗传水平和生产性能。
综上所述,牛场的繁育育种管理方法包括选择优良种牛、配对和配种、繁殖管理、出生管理、生长发育管理、优胜劣汰和遗传改良等措施,旨在提高牛群的遗传水平和生产性能。
阿根廷肉牛业考察报告——独具特色的肉牛产业链环节作者:宋荣渊孟庆祥来源:《兽医导刊》 2019年第4期2018 年12 月10-22 日,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与中加肉牛产业合作联盟合作,组织来自北京、内蒙古、重庆、宁夏等国内6 家知名肉牛企业的高管,实地考察了阿根廷肉牛业各个产业链环节。
代表团成员参观了阿根廷典型的育种场、繁殖母牛场、肥育场、拍卖场、饲料加工厂、兽药疫苗供应商企业、屠宰场、行业协会、牛肉专卖店、牛肉餐饮店和政府质量安全监管部门。
与这些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对于阿根廷肉牛产业发展的模式、现状和特色有了清晰的了解。
在上一篇介绍阿根廷畜牧及肉牛业概况的基础上,本篇介绍阿根廷独具特色的肉牛产业链环节。
一、考察阿根廷肉牛生产体系目前,阿根廷年产牛肉约300 万吨,占世界牛肉总产量的4.7%,世界排名第4 位。
阿根廷总存栏5400 万头牛,其中5150 万头为肉牛。
牛群在阿根廷大概分布在三个区域:南部区(布宜诺斯艾利斯与潘帕斯)大概占到39%,但是这个区域的屠宰量占到全国的80%;中部的恩特雷里奥斯、圣塔菲、科尔多瓦省,占到38%;东北部的其他六个省区,存栏大约占20%。
这三个主要生产区域集中了最多的生产量,也是生产水平最高的区域。
而90% 的奶牛存栏,都分布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圣塔菲和科尔多瓦省。
因此,从区域范围来看,布宜诺斯艾利斯、圣塔菲和科尔多瓦省,是阿根廷牛群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阿根廷的肉牛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是纯种黑安格斯与纯种红安格斯,占52%,其余为海福特(占18%)、婆罗门与安格斯杂交牛以及婆罗门与海福特杂交牛(占30%)。
采用婆罗门杂交的品种主要分布在天气炎热的地带,这与婆罗门牛的耐热性能和具有抗寄生虫基因有关。
总体上来说,阿根廷的肉牛体型小,腿短,身躯低矮,成年体重450 kg 上下。
代表团在与肉牛有关协会、饲料企业和肉牛企业负责人座谈过程中了解到,阿根廷的肉牛生产体系包括:育种场、繁殖母牛场和肥育场。
牛群繁殖管理的六个关键步骤牛的繁殖管理对于牧场的经营至关重要。
合理的繁殖管理可以提高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效益,进而增加农场的收益。
在进行牛群繁殖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六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种牛牛群繁殖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种牛。
种牛应该具备良好的遗传背景和繁殖能力,以确保后代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
在选择种牛时,应该注重其母亲的繁殖历史、健康状况和乳制品生产能力。
此外,种牛应该经过身体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没有遗传性疾病。
第二步:良好的饲养管理牛群的饲养管理对于繁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良好的饲养管理包括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定期给予兽医保健,并确保牛群的栖息地干净卫生。
牛群饲养管理的关键是提供合理的饲料和饮水,以满足牛的营养需求,保持其健康状况和生产能力。
第三步:繁殖管理计划繁殖管理计划是保证牛群生产性能的关键。
繁殖管理计划应包括配种计划、妊娠检测、分娩管理等内容。
配种计划应该合理安排,确保精液的质量和牛群的繁殖效益。
妊娠检测是及时发现和管理妊娠的关键,可以采用超声波检测或血液检测的方式进行。
分娩管理是保证牛群安全分娩和新生牛犊健康的关键,包括提供适宜的分娩环境、观察分娩过程等。
第四步: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牛群繁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疾病对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效益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应该建立健全的疾病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疾病监测和隔离措施都是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在牛群繁殖管理中,应该定期检查牛群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五步:记录和数据分析记录和数据分析是进行牛群繁殖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记录配种、妊娠、分娩等信息,可以了解牛群的繁殖状况和效益,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优化繁殖管理策略。
记录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农场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和优势,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第六步: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牛群繁殖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
牛群的繁殖管理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农场管理者应该定期评估和调整繁殖管理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提高牛繁殖力的措施提高牛繁殖力的措施有以下几点:1.加强选种选育,不同品种和不同个体的繁殖性能存在差异,尤其是种公牛,其品质对后代群体的影响更大。
每年要做好牛群的更新,对老、弱、病、残的母牛应有计划地淘汰。
提高牛群中能繁母牛的比例(一般是50%~70%)。
2.营养要均衡,为提高肉牛的繁殖力,应当加强肉牛的营养供给,为肉牛提供均衡、全面、适量的各种营养成分,以满足其本身维持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对初情期的肉牛,应注重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营养的供应,以满足其性机能和机体发育的需要。
过高的营养水平,常导致母牛发情的异常。
青饲料供应对于非放牧的青年肉牛很重要,应尽可能给初情期前后母牛供应优质的青饲料或牧草。
种公牛的营养是保证公牛旺盛性机能的重要条件,因为种公牛提供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
在缺乏青饲料的季节,应注意维生素的补充。
在冬季,给公牛补喂大麦芽或优质青饲料,可以提高公牛的性欲和精液品质。
3.管理要规范,包括环境适宜,加强环境控制,注意肉牛养殖场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避免炎热或严寒。
实践证明炎热对肉牛繁殖的危害远大于寒冷。
在炎热季节,重点是加强防暑降温措施;在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
经常消毒,消毒就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放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其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加强运动,对于种用牛要注意运动,以保持牛旺盛的活力和健康体质,也有利于预防牛蹄病。
一般情况下,肉牛以自由运动为主。
对偏肥的种牛,一方面要从营养上进行必要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可强迫运动,锻炼其体质。
合理的牛群结构,为了提高肉牛的繁殖能力,应当保持合理的牛群结构。
肉用牛的基础母牛应占牛群的40%~60%比较合理。
过高的生产母牛比例往往使牛场后备牛减少,影响牛场的长远发展。
牛群每年应有20%~30%的更新率。
4.技术要保障,包括保证优良的精液品质,合理利用种公牛是保持健康和延长使用年限的重要措施。
种公牛一般在18月龄开始正常采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