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麻面空洞及柱子烂根预防与修补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5.81 KB
- 文档页数:4
蜂窝、麻面、柱根部烂根等现象专项处理方案全套一、蜂窝、麻面、孔洞面层处理:(一)表面处理(1)凿毛:用人工凿毛方法,凿掉蜂窝、麻面等表面层的混凝土,使基底露出坚硬、牢固的混凝土面,凿毛务必彻底全面,但也不宜深度过大,以免损坏混凝土。
后用钢丝刷清除表面的浮层物。
(2)冲洗和饱和。
对凿除的混凝土表面,采用水枪(采用自来水)将碎屑、灰尘冲洗干净,并连续、均匀地喷洒,使表层混凝土达到饱和状态,且表面无明水。
二、处理方案(1)蜂窝处理方法小蜂窝:先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的蜂窝:基底处理完毕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2)麻面处理方法麻面层清理后,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表面抹平压光。
(3)孔洞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模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三、施工及养护1.施工(1)灌浆。
待混凝土面凿毛清洗后,手摸混凝土表面时,感觉到似湿,应立即灌浆或抹浆,采用人工压抹,操作速度要快,朝一个方向,一次用力抹平,避免反复抹。
灌浆后24小时不得使灌浆层振动、碰撞;在终凝前对表面抹压光,终凝后覆盖养护。
四、混凝土浇筑后蜂窝、麻面、孔洞形成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出现麻面;2、模板接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4、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捣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5、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或下料配合不好,末及振捣又下料,漏振造成蜂窝;6、模板孔隙末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 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造成蜂窝。
五、以后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方法:1、模板及支撑必须有足够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所用模板表面必须洁净平整,均匀涂刷隔离剂,并且棱角分明,严禁使用变形模板,,模板安装必须横平竖直,模板缝隙加双面胶带(防止漏浆),做到接缝严密,不漏浆。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等问题的分析和修补方法及材料(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等问题的分析和修补方法及材料一、砼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一)混凝土强度偏低,匀质性差,低于同等级的混凝土梁板,主要原因同等级的混凝土梁板,主要原因是随意改变配合比,水灰比大,坍落度大;搅拌不充分均匀;振捣不均匀;过早拆模,养护不到位,早期脱水表面疏松。
(二)混凝土柱“软顶”现象,柱顶部砂浆多,石子少,表面疏松、裂缝。
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水灰比大,坍落度大,浇捣速度过快,未分层排除水分,到顶层未排除水分并二次浇捣。
(三)混凝土的蜂窝、孔洞。
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正确;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未搅拌均匀,一次下料过多,振捣不密实;未分层浇筑,混凝土离析,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振捣时,模板移位漏浆。
(四)混凝土露筋,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钢筋的垫块移位,或垫导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较小,钢筋偏位过密,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产生露筋;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浇筋方法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本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五)混凝土麻面,缺棱掉角。
主要原因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浇筋混凝土前木模板未湿或湿润不够;养护不好;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过早拆模,受外力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二、控制措施(一)混凝土强度偏低,匀质性差的主要控制措施1.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对进场材料必须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按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及调整施工配合比,正确控制加水量及外加剂掺量。
加大对施工人员宣传教育力度,强调混凝土桩结构规范操作的重要性,改变其认为柱子混凝土水灰比大,易操作易密实的错误观念。
3.混凝土应拌合充分均匀,混凝土坍落度值可以较梁板混凝土小一些,宜掺减水剂,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用水量。
《砼烂根蜂窝麻面整改方案11》处理措施根据该缺陷情况采取以下的处理措施:①麻面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1天)后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压实。
②蜂窝混凝土中的小蜂窝,可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
2水泥砂浆抹面、压实。
如果是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剔除,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标号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1~13%)浇筑,振捣密实,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7天。
③露筋将松动的石子剔除,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用刷素水泥浆一道,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标号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1~13%)浇筑,振捣密实,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7天。
④孔洞将松动的石子剔除,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用,刷素水泥浆一道,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标号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1~13%)浇筑,振捣密实,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7天。
注意事项。
刷素水泥浆前混凝土处理面处于湿润状态,但不应有水珠;素水泥浆刷完后30分钟左右浇筑混凝土,不应间隔时间过长,以免形成隔离层。
⑤烂根对于跑模形成烂的较大的部位,将跑模较多的部位剔凿,并将表面处理平整。
对于烂根面积较小的部位,可采用比墙体高一级的砂浆或砼人工抹压密实,修补。
对于烂根面积较大的部位,将松散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并充分浇水湿润后,用比砼墙体高一级的砼或砂浆人工抹压。
防治措施1、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2、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特别是后浇带处)。
3、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4、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5、混凝土浇筑前严格自检、模板根部用角钢和海绵条封堵严密。
6、混凝土浇筑时,旁站技术员加强监督,促使结合砂浆浇筑均匀到位。
7、再次对混凝土振捣工进行技术交底,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对技术不合格人员进行岗位替换。
项目部质量教育培训登记表项目名称: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等质量通病防止措施和处理措施伴随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框架构造、大型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旳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混凝土浇筑后产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工程质量旳关键。
如下就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发现旳七种比较经典旳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某几种事例提出某些防止措施和处理措施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模板缝隙没有堵严,振捣时模板接触部分旳混凝土失水过多,或产生漏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旳地方砂浆少石子偏多,形成蜂窝。
(3)混凝土浇筑没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下料不妥,导致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
(4)混凝土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导致蜂窝麻面。
2、防止措施(1)浇筑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旳牢固性及缝隙与否堵好,模板表面应清理洁净,并用清水湿润,但不得积水,模板与模板之间缝隙采用双面胶条,防止漏浆,模板表面均匀应涂刷脱模剂。
(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合适,一般应为1-2分钟,高标号混凝土拌合时间不应不大于2分钟。
(3)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应超过2米,超过2米时要采用措施,如用滑槽、串筒等进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为20-30秒。
合适旳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措施:麻面重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假如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洁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假如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洁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旳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为了保证与原混凝土色泽一致,修补用旳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沙子为细沙,粒径最大不适宜超过1mm,必要时可掺加白水泥调色。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怎么修补-处理方法,修补方案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1、混凝土强度偏低,匀质性差,低于同等级的混凝土板。
主要原因是随意改变配合比,水灰比大,坍落度大;搅拌不充分均匀;振捣不均匀;过早拆模,养护不到位,早期脱水表面疏松。
2、混凝土柱“软顶”现象,柱顶部砂浆多,石子少,表面疏松、裂缝。
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水灰比大,坍落度大,浇捣速度过快,未分层排除水分,到顶层未排除水分并二次浇捣。
3、混凝土的蜂窝、孔洞。
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正确;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未搅拌均匀,一次下料过多,振捣不密实;未分层浇筑,混凝土离析,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振捣时,模板移位漏浆。
4、混凝土露筋,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钢筋的垫导块移位,或垫导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较小,钢筋偏位过密,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产生露筋;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浇筋方法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木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5、混凝土麻面,缺棱掉角。
主要原因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浇筋混凝土前木模板未湿或湿润不够;养护不好;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过早拆模,受外力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xx1、产生原因:(1)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
(2)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
(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严实。
(4)混凝土搅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倾落高度过大,产生离析。
(5)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6)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蜂窝麻面等。
2、预防措施(事前控制):(1)混凝土浇捣前应检查模板缝隙严密性,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安徽国成光电3#厂房一层混凝土柱蜂窝、麻面、露筋处理方案1.编制依据《钢筋混凝土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现场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严重情况2.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形成的原因1、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2、未按操作规程由低处向高处振捣,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3、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
3.处理措施由于该3号厂房一层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因梁柱钢筋过密出现部分漏振和振捣不到位,导致部分柱根部蜂窝、麻面、且有少量露筋现象出现。
根据该缺陷情况采取以下的处理措施:①麻面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1天)后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压实。
②蜂窝混凝土中的小蜂窝,可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压实。
如果是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剔除,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标号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1~13%)浇筑(支模凸出空洞3CM以上,待修补的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强度后,将高出的混凝土凿除),振捣密实,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7天。
③露筋将松动的石子剔除,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用刷素水泥浆一道,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标号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1~13%)浇筑(支模凸出空洞3CM以上,待修补的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强度后,将高出的混凝土凿除),振捣密实,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7天。
注意事项:刷素水泥浆前混凝土处理面处于湿润状态,但不应有水珠;素水泥浆刷完后30分钟左右浇筑混凝土,不应间隔时间过长,以免形成隔离层。
4.防治措施①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②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
③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④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阜阳中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国成光电项目部2017年5月3日混凝土柱蜂窝、麻面、露筋处理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年产16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编号:。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混凝土柱子蜂窝、麻面、露筋修补方案丰惠广场A4段一层柱在2016年4月19日拆模过程中发现大量框架柱存在蜂窝、麻面、空洞、露筋情况,严重影响结构安全和观感质量,针对以上问题编制此预防与修补方案:一、蜂窝、麻面和露筋产生的原因(1)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湿润不够。
(2)混凝土塌落度过小。
(3)混凝土没分层下料浇筑;下料自由倾落高度过大,造成骨料分离。
(4)混凝土入模后,振捣质量差,造成漏振或过振。
(5)钢筋间距过密,振动棒下不去。
二、预防措施(1)混凝土浇筑前,认真检查模板缝隙,发现缝隙大时要及时修补,保证模板缝隙严密;木模板要充分浇水湿润;(2)混凝土要严格控制塌落度及浇捣时间。
(3)加强责任心教育,召开砼浇捣班组全体操作人员会议,尤其是振捣工棒手,要按操作规程施工,即快插慢拔、分层振捣,每棒间隔距离为40cm左右,每点振捣不少于20秒。
以砼不再明显下降,砼上部层面无明显气泡出现为原则。
沿一个方向有序进行振捣。
墙柱砼浇筑分二次完成,易于观察,杜绝漏振。
(4)监控到位,在砼浇筑时,班组长及项目部安排专人在现场质量监督,对可疑部位监督振捣工再次振捣。
(5)对钢筋过密部位在混凝土浇筑前用钢管预留好振动棒管洞,不留死角。
三、处理方法(1)蜂窝:对于较浅的区域,剃凿松散层并冲洗后,采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填补找平,并洒水养护;对于较深的,将松动的石子凿除,冲洗后,然后用高标号细石混凝土填补,使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麻面:将出现麻面的混凝土表面用钢丝刷或冲毛机冲洗,用1:1或1:2水泥砂浆抹面、压光。
修补完后要适时浇水养护。
(3)露筋:清除外露钢筋上的石子、砂浆,并将该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凿掉,用清水冲洗后,用高标号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修补完后要适时浇水养护。
(4)孔洞:凿掉孔洞周边不密实砼,充分清洗湿润后支模用比原设计高一级细石砼填满充实,并认真的做好保养工作。
(5)示意图:砼表面蜂窝麻面小于20mm时处理。
混凝土烂根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的处理方案混凝土烂根、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美观度。
因此,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对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是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案:1.烂根处理方案:烂根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局部开裂或坍塌的现象。
通常是由于施工中混凝土过于湿润或搅拌不均匀导致的。
处理方法包括修复破损的部分,重新施工局部混凝土,同时增加混凝土的扩散性和粘稠性,确保施工均匀。
2.蜂窝处理方案:蜂窝是混凝土表面出现空洞和凸起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浇注不均匀或振捣不充分造成的。
处理方法包括修理被蜂窝影响的部分,清除空洞和凸起,然后重新浇注和振捣混凝土,确保浇注过程中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振捣的充分性。
3.麻面处理方案: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颗粒性细小凹洞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施工中混凝土过于湿润或振捣不充分导致的。
处理方法包括清除麻面部分,修补损坏的部分,然后重新施工混凝土,增加混凝土的粘稠性和振捣的充分性。
4.露筋处理方案:露筋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钢筋暴露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位置不准确或混凝土覆盖层不足导致的。
处理方法包括修复暴露的钢筋,补充缺少的混凝土,然后重新覆盖露出的钢筋,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
5.孔洞处理方案:孔洞是指混凝土表面或内部出现空洞或凹坑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振捣不充分或气泡未能排除导致的。
处理方法包括修复孔洞部分,清除空洞和凹坑,然后重新施工混凝土,并增加混凝土振捣的充分性和排除气泡的能力。
总的来说,处理混凝土烂根、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问题的关键是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和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振捣充分性和粘稠性,并在问题出现时及时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
现浇梁、板、柱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孔洞原由以及预防举措和办理方法1现象蜂窝混凝土构造局部酥松、石子多、沙浆少、石子之间形成缝隙近似蜂窝状的孔洞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很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孔洞混凝土构造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缝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所有裸露。
2产生的原由1)模板表面粗拙或隔绝剂涂刷不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摸板拼缝不严 ,局部漏浆3)混凝土配合比不妥4)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平均和易性差5)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略加间歇就持续灌上层混凝土。
8)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未振捣就持续浇筑上层混凝土9)混凝土离析沙浆分别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10)混凝土保养时间不够拆摸过早。
3预防的举措1)模板表面清理洁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沙浆等杂物灌溉混凝土前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绝剂应采纳长效的涂刷平均不得漏刷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常常检查做到计量正确混凝土拌合平均坍落度适合 3)混凝土应分层平均振捣密实至清除气泡为止大概积混凝土浇筑应随时敲打模板便于气泡排出混凝土下料高度超出过 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状况防备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防止出现“烂脖子”。
4)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纳细石混凝土灌溉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
4办理方法1)麻面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办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足润湿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取石子沙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2)小蜂窝洗漱洁净后用1:2 或 1:2.5 水泥沙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单薄松懈颗粒洗刷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认真填塞捣实表面抹沙浆或灌筑混凝土关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办理。
3)孔洞四周的松懈混凝土和脆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刷润湿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认真灌溉、捣实。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修补方案一、孔洞补强措施及施工方法如下:(一)、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其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折,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二)防治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如柱的节点处,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洞口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三)处理方法:1、将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不低于原砼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内掺8%膨胀剂浇灌捣实。
2、混凝土表面处理剔除浮动石子,检查凿除后砼表面是否密实,有无明显空隙,如有空隙也应凿除,并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在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处涂刷一层水泥浆,以便更好的加强新旧混凝土面粘结。
3、支模根据补强面的深度而定,当补强面深度不超过5㎝,且形状成V开外大内小,或者只有主筋以外的表面有麻面现象时,就不需支模。
当补强深度超过5㎝,且内外宽度相同,不支设模板时很难保证其密实度,必须支模,支模时应在顶部开设一个洞口,洞口宽度不小于5㎝,以便混凝土流淌顺畅,振动棒容易插入。
4、灌混凝土查看补强部位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补强时用比该部位设计强度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内掺8%膨胀剂进行补强,混凝土振捣密实。
当深度小于5㎝时,采用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内掺8%膨胀剂进行补强;当深度大于5㎝时,采用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内掺8%膨胀剂进行补强,当表面只有麻面、没有露筋现象(因拆模过早表面局部有麻面现象时),用1:2水泥砂浆内掺8%膨胀剂进行补强。
因以上部位深度不大于5㎝,用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内掺8%膨胀剂进行补强,局部因拆模过早表面有麻面,用1:2水泥砂浆内掺8%膨胀剂进行补强。
蜂窝麻面空洞及柱子烂根预防与修补方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混凝土蜂窝、麻面、空洞及柱子烂根预防与修补方案
本工程在混凝土浇注完拆模后混凝土存在蜂窝、麻面、空洞、露筋及柱子烂根等质量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编制此预防与修补方案:
一、蜂窝、麻面和露筋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不光滑、不干净;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湿润不够;模板缝隙过大,造成模板漏浆。
(2)混凝土塌落度过小。
(3)混凝土没分层下料浇筑;下料自由倾落高度过大,造成骨料分离。
(4)混凝土入模后,振捣质量差,造成漏振或过振。
(5)鳌江地区混凝土粗骨料过大。
(6)管理不到位,基础管理与质量管理差,缺少监管措施与力度。
二、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认真检查模板缝隙,发现缝隙大时要及时修补,保证模板缝隙严密;木模板要充分浇水湿润;板要清除干净表面灰浆等脏物,并刷好脱模剂。
(2)混凝土要严格控制塌落度及浇捣时间。
(3)加强责任心教育,召开砼浇捣班组全体操作人员会议,尤其是振捣工棒手,要按操作规程施工,即快插慢拔、分层振捣,每棒间隔距离为40cm左右,每点振捣不少于20秒。
以砼不再明显下降,砼上部层面无明显气泡出现为原则。
沿一个方向有序进行振捣。
墙柱砼浇筑分二次完成,易于观察,杜绝漏振。
(4)监控到位,在砼浇筑时,班组长及项目部安排专人在现场质量监督,对可疑部位监督振捣工再次振捣。
(5)加强对木工作业班的检查力度,有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汪开利)重点对模板根部缝隙的检查,对根部缝隙不严或过大的,木工班用木板条进行密封确保根部不漏浆。
三、处理方法
(1)蜂窝:对于较浅的区域,剃凿松散层并冲洗后,采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填补找平,并洒水养护;对于较深的,将松动的石子凿除,冲洗后,然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使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麻面:将出现麻面的混凝土表面用钢丝刷或冲毛机冲洗,用1:1或1:2水泥砂浆抹面、压光。
修补完后要适时浇水养护。
(3)露筋:清除外露钢筋上的石子、砂浆,并将该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凿掉,用冲毛机冲洗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修补完后要适时浇水养护,使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4)孔洞:凿掉孔洞周边不密实砼,充分清洗湿润后支模用比原设计高一级细石砼填满充实,并认真的做好保养工作。
(5)示意图:砼表面蜂窝麻面小于10mm时处理。
空洞、蜂窝及露筋大于15mm时处理
四、处罚措施
针对**墙柱出现蜂窝、麻面并私自修补、擅自掩盖的恶性质量事故,项目部为了惩前毖后,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对相关责任人员作了处罚:对泥工班组黄江民处以1000元罚款。
对负责振捣的砼班组处以1000元罚款。
处理的每一步都全程由项目部人员检查符合要求后报监理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