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作业2(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习目标】1、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理顺发展过程、分析辩证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2、归纳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时代特点。
3、中外联系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冲击影响。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关知识。
【时空定位】1、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它是以机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并引发社会革命。
2、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通过经济联系(人员、资本、劳务、商品在世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确立的资本主义政治体系;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线索梳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直接商业联系)——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殖民争夺英殖民帝国、殖民掠夺————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工业文明(物美价廉工业品)商品输出为主→全球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为主导、英语英镑)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更丰富商品更先进交通通讯)资本输出为主→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年经济大危机——世界市场遭受破坏(无秩序)二战后《关贸总协定》————国际贸易规则—————制度化、秩序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美国主导)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政治障碍基本扫除———经济全球化加快(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知识梳理】两次工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后期)前提条件政治前提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政体确立,政治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代议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国际环境相⑴概念: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通过经济联系(人员、资本、劳务、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形成的世界经济整体。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B.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解析:材料强调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正确;海外市场、殖民掠夺和工场手工业发展在材料中都未提及,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A
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英国圈地运动后,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A.推动了英国议会制改革B.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C.加剧了农村的贫困问题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解析:英国议会改革的实质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治权利,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故A项错误;圈地运动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故B项错误;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劳动力条件,故D项正确。
答案:D
3.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场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解析:“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故选C项。
A.君主立宪制确立B.占领了广阔的殖民地
C.工业革命的进行D.成为了世界贸易中心
解析:观察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740~1861年,英国铁产量大幅增加。
铁产量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生产在各领域普及开来,故C项正确。
答案:C
5.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垄断组织便是巨型企业发展逻辑的、必然的结果。
从此意义上而言,垄断资本主义“是由巨型公司组成的一种制度”。
这表明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巨型公司的相互联合B.生产高度集中的结果
C.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析:巨型公司的相互联合是垄断组织的现象而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生产高度集中导致产生垄断组织,是原因而不是实质,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垄断组织的产生是原因而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6.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
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这种现象() A.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B.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
C.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D.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会加快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当选D项。
A、B、C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无法在材料中体现,排除。
答案:D
7.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
样投向了海外,以开采矿山、建设铁路、电厂和银行。
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
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
解析:从“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开采矿山、建设铁路、电厂和银行”可以看出C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故排除;B项没有全面反映材料,D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D两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材料二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
而导致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发明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解析:第(1)问注意设问的时间“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和限定词“动力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问可从“电气时代”、垄断组织、世界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前期:蒸汽火车、汽轮;动力:蒸汽机。
后期:汽车、飞机;动力:内燃机。
(2)生产力: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
(或答“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也可)。
全球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