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行政拟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

2.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3.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4.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能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5.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是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6.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7.行政法学:是以行政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律分支学科。

8.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关系被行政法调整后即为行政法律关系。

9.所谓“行政权”是指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授予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国家权力。

10.法源:指法的存在形式,即法律部门法律规范的载体形式,亦即法律部门法律规范的来源或出处。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法律的载体形式,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来源或出处。

11.判例法:指“可作为先例据以决案的法院判决”。

12.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则。它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

13.自己不做自已的法官:就是行政主体工作人员处理涉及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务或裁决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争议时,应主动回避或应当事人的申请回避。

14.不单主接触:是指行政机关就某一行政事项要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人作出行政决定或行政裁决,不对在一方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单独与另一方当事人接触和听取其陈述,接受其证据。

15.行政效率:指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能时,要力争以尽可能快的时间,尽可能少的人员,尽可能低的经济耗费办可能多的事,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6.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17.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8.行政法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

19.行政立法权:是指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权力。

20.行政命令权:是指行政机关向行政相对人发布命令,要求行政相对入作出某种行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权力。

21.行政处理权: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对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事项作出处理的权力。

22.行政监督权:是行政机关为保证行政定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对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义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权力。

23.行政强制权:指行政机庆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不依法履行行政义务的行政相对人通过采取人身的或财产的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相应义务的权力。

24.行政处罚权: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避,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相对人依法给予制裁的权力。

25.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指依法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26.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27.国家公务员:指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28.职位保障权:指国家公力员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受到行政处分。

29.申诉,控告权:指国家公务员合法权益被侵犯或受到不公平待遇,有权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或控告。

30.国家公职关系:指国家公力员因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国家(直接相对主体为行政机主)发生的法律关系。

31.行政相对人:指行政珲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32.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33.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不选定行政珲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34.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选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35.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累,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36.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指法律规范权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一原则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37.应请求行政行为:指行政行为的启动要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条件。相对人不提出申请,行政主体即不能实施相应行为。

38.无附款行政行为:是指其效力不附有条件限制的行政行为。

39.要式行政行为指法律,法规规定必须以某种方式或形式进行的行政行为。

40.不要式行政行为:指法律,法规未规定一定具体方式或形式。而允许行政机关根据情况自行选择适当方式或形式进行的行政行为。

41.授益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依法授予行政相对人权利或免除相对人义务的行为。

42.不利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给予行政相对人义务或处罚,制裁的行为。

43.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对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本身以及对所有其他组织,个人所具有的法律上的效力。

44.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的违法情形,即假定基合法有效,任何机关,组织,个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其法律效力。

45.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实施后,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发生法律效力,行政主体本身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撤销或废止。

46.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指行政行为生效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所有个人,组织都要受该行为的约束,履行该行为确定的义务,不得作出与该行为相抵触或违反该行为有关要求的行为。

47.行政行为的拟行力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相对人必须自觉履行相应行为为之一的义务,如其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相应行政主体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强制相对人履行,如相应行政主体不具有采取某种强制措施的法定权力,该行政主体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8.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活动。

49.行政立法体制指国家行政立法机关的体系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

50.行政规范性文件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一.

51.行政处理又称行政理中决定或行政决定,指行政主体为实现相应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行政定理目标,任务,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或根据职权依法处理涉及选定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义务或项的具体行政行为。

52.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或称被动性行政处理行为,肖极行政处理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53.行政确认是批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54.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业及其他活动之前,首先综合地提示有关行政目标,事实制定出规划蓝图,以作为具体的行政目标,并进一步制定为实现该综合性目标所必须的各项政策性大纲的活动。

55.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公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人发和社会做出贡或模范地遵纪守法的个人和组织,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

56.供给行政指提行政主体通过设置和经营公共设施,公共企业等方式,提供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的行政活动。

57.社会保障行政是指为保障公民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而对生活贫因者提供公共扶助,通过实行社会保险救济以及公共卫生,医疗,社会福利等行政活动,消除或减少人们生活中致使贫困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