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其机理研究的进展_李玫-2
- 格式:pdf
- 大小:661.23 KB
- 文档页数:5
植物修复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来修复环境污染的技术。
它是一种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的吸附、积累、代谢和降解能力,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从而恢复受污染的土壤、水体和空气的生态功能。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植物修复的原理及作用机制1. 植物吸附能力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根际现象和根分泌物吸附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农药、有机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被植物吸附后,能够减缓它们对土壤和水体的进一步污染,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了条件。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积累在其体内,如重金属、放射性同位素等。
通过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可以选择适合修复的植物进行种植,从而实现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的转移和富集。
3. 植物代谢和降解能力植物根系分泌的物质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降解某些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烃、有机氯化合物等。
植物的根际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将有机污染物分解成较为无害的物质,实现环境的自我修复。
二、植物修复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重金属污染由于工业生产、采矿、排放废水等活动,导致土壤中出现了重金属污染问题。
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选择具有重金属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的植物进行种植,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积累在植物体内,从而减少土壤重金属的含量,使土壤得到修复。
2. 石油化工污染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石油烃类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对土壤和水体产生严重的污染。
通过植物修复技术可以选择能够降解石油烃的植物进行种植,利用植物的代谢和降解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的物质,实现土壤的修复。
1. 水体富营养化由于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因素的过度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可以选择适合水生环境的植物进行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并将其转化为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从而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减缓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防治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世界各地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寻找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方法迫在眉睫。
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研究性质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防治。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生态修复技术,并重点介绍一些有潜力的研究领域。
一、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生态修复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植物的吸附、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作用,达到净化大气污染物的效果。
植物修复技术的主要方式包括植物滞留、植物吸附和植物解毒。
例如,绿化带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同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某些特殊的植物品种如蝴蝶兰、吊兰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和转化大气污染物,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常见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修复、水体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共同修复等。
例如,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可以通过分解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从而降低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此外,利用生物技术培养和利用特定微生物株系,可以提高微生物修复效果,加速污染物降解的速度。
三、环境工程修复技术环境工程修复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在工程领域应用于大气污染防治。
环境工程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各种废气处理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例如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减少大气污染的产生。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环境工程修复技术,如电化学氧化、光催化等技术,可以通过电化学反应或利用光能降解大气污染物。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防治的生态修复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通过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环境工程修复技术等手段,可以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植物修复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物代谢功能,将植物引入到受污染的环境中,利用植物的吸收、积累、转移和分解等作用,修复受污染土壤和水体的一种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其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从植物修复的原理和作用机制入手,分析植物修复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一、植物修复的原理和作用机制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各种生理、生态和生物化学功能来修复环境中的污染物,并将其转化成无害的物质。
植物修复的原理和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吸收作用植物根系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将其吸收到植物体内,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污染物的浓度,从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1.4 分解作用有些植物在吸收和积累污染物质后,可以通过生物代谢作用将其分解成无害的物质,如酶促反应和代谢作用等,从而实现污染物质的降解和分解。
通过植物的分解作用,可以将污染物质转化成无害的物质,达到净化土壤和水体的目的。
二、植物修复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 净化水体植物修复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积累、转移和分解等作用,净化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降低水体污染物的浓度,改善水体环境,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2.3 修复生态系统植物修复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修复受污染的生态系统,恢复植被的覆盖和多样性,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肥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自然修复过程,保护和恢复生态平衡。
2.4 降低治理成本植物修复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单的优势,可以通过种植或重建植被,实现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修复,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5 促进可持续发展植物修复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优势,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双重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进展研究综述
滕雁梅
【期刊名称】《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随着城市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如何利用植物来净化大气污染物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城市大气中污染物一般可分成三大类: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和化学性污染物.阐述了国内外植物修复大气污染方面研究成果,提出城市大气污染植物修复存在的问题及植物修复大气污染的主要研究方向.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滕雁梅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公路局,泰安,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1
【相关文献】
1.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J], 刘振玲;周青;叶亚新
2.城市大气污染与植物修复 [J], 丁菡;胡海波
3.城市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探析 [J], 贾建青
4.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J], 张帅;苏应辉;谯四红;张延芹;樊孝萍;荣新军;田元玲
5.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其机理研究的进展 [J], 李玫;章金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学性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其机理研究
化学性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其机理研究
0 引言大气污染是大气中污染物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或造成损害的现象.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是维持和提高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
作者:刘鲁新蔺彩霞周佳卢喜林李琪蓉作者单位:刘鲁新,卢喜林(新疆环境保护技术咨询中心,乌鲁木齐,830011)
蔺彩霞,周佳(自治区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乌鲁木齐,830049)
李琪蓉(中国石油鸟石化公司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9)
刊名:新疆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3) 分类号:X7 关键词:。
植物修复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生长的特性来修复或改善受到环境污染的地区的方法。
它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减少或去除土壤、水体或空气中的污染物,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植物修复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植物修复是一种天然、有效、经济的环境治理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植物修复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它利用植物的吸收、降解和转化作用,将有害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可以避免或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
植物修复的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大规模的设备投资,适用于不同规模和程度的环境污染治理。
植物修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不同植物对于不同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的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修复。
一些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重金属的能力,适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的土壤污染;而一些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适用于水体修复。
植物修复还可以与其他治理方法结合使用,如生物堆肥和微生物修复,形成协同效应,提高治理效果。
植物修复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植物修复不仅可以去除污染物,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量,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持水分的能力。
植物修复还能够恢复或建立起生态系统的平衡,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植物修复对于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植物修复可以有效减少空气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降低人们患病的风险。
植物修复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修复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天然、有效、经济的环境治理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
植物修复对于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积极的影响。
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日益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植物修复将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植物修复的机理植物修复是指植物通过自身的生理和生态过程,对受到破坏或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和恢复的过程。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环境修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水体净化和空气改善等领域。
植物修复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吸收和转化污染物植物修复的第一个机理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和转化污染物。
植物的根系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丰富的根毛,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或水体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强吸收污染物的能力。
植物的根系还能分泌根系分泌物,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降低环境中的污染程度。
二、稳定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植物修复的第二个机理是通过植物的根系稳定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的根系能够渗透入土壤中,形成根系网状结构,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现象,保护土壤质量和水体质量。
三、提供生态位和改善环境条件植物修复的第三个机理是通过提供生态位和改善环境条件。
植物修复区域内的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栖息地和遮荫等生态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增加。
植物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改善热岛效应。
四、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植物修复的第四个机理是通过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和残根可以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微生物在土壤中能够分解有机物、固定氮气、解除土壤中的毒性物质等功能,对土壤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植物的根系还能与土壤中的共生菌根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植物修复的机理包括吸收和转化污染物、稳定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提供生态位和改善环境条件以及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通过这些机理,植物能够有效修复和恢复受到破坏或污染的环境,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修复不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情况。
首先介绍了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园林植物在空气净化中的重要性。
然后详细阐述了部分园林植物对PM2.5和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并介绍了相关研究方法。
研究显示,不同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其中一些植物对PM2.5和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总结了园林植物在改善大气质量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园林植物在大气污染净化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园林植物、吸收净化能力、PM2.5、二氧化硫、环境影响、空气净化、研究方法、改善大气质量、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大气污染导致的早逝人数高达数百万,且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品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中的绿色生态屏障,具有吸收和净化大气中污染物的能力,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开展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对指导城市绿化规划、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实验研究,探讨不同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能力,为城市绿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探讨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净化能力,进一步了解园林植物在改善空气质量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各种园林植物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吸收能力,我们可以评估它们在净化空气中的效果,为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园林植物对PM2.5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吸收能力,我们也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城市规划提供参考,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探析作者:常秀娟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47期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迅速扩展,大量绿地被占用。
城市人口膨胀,各种工业品如车辆等需求上升,使得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由此而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文章主要就城市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作了相关的论述,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植物修复引言城市大气中污染物一般可分成三大类:物理性污染物(粉尘)、化学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
大气污染对植物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但另一方面,植物对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物,不仅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而且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吸收能力。
因此,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大气污染,已经成为近年来正在加强研究和迅速发展的前沿性新课题。
1、植物修复大气污染物的机理有关植物修复大气污染物的研究正在蓬勃兴起,国外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还很有限。
植物可以通过其茎、叶表面的气孔吸收并同化大气污染物,或通过根系、根际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清除大气干湿沉降进入土壤或水体中的大气污染物。
其功能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吸收与吸附(1)植物体表附着、吸收植物的枝干表面可以吸附吸收气体分子、固体颗粒及溶液中的离子。
如O3、SO2等可以被吸附在植物叶面、枝干上的灰尘中,尤其是对污染物不敏感的植物均可吸附大量污染物。
据研究,阔叶林的滞尘能力为10.11t/hm2,针叶林因生长周期长滞尘能力为33.2t/ hm 2。
Om asa 等提出了具有超吸收和代谢大气污染物能力的天然或转基因同化植物,这种植物可以将大气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源高效吸收、同化,促进自身生长,减轻大气污染。
(2)叶内积累植物叶面的皮孔可以直接吸收并储存有害气体,尤其是当湿度增大时,植物对可溶性气体的吸收量也大大增加。
据报道,大气中约44%PAHs被植物吸收。
Corneji等发现,植物可吸收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苯。
化学性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其机理研究引言大气污染是大气中污染物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或造成损害的现象。
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是维持和提高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及共存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环境污染物进行清除、分解、吸收或吸附,使污染环境得以恢复的科学与技术。
作为一项主要用于清除环境中有毒污染物的绿色修复技术,利用其治理大气污染尤其是近地表大气的有机污染物与无机污染物的混合污染逐渐成为国际上大气污染研究的前沿性课题。
1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近地表大气中污染物一般可分成3大类: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和化学性污染物,因而,相应地有物理性大气污染、生物性大气污染和化学性大气污染。
大气环境中毒害化学性物质是化学性大气污染物。
植物除了可以监测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外,更重要的是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的化合物或毒害性化学物质,其中最为典型同时也最为重要的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大气中CO2的吸收和同化。
植物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修复化学性大气污染物,本文就其修复过程与机理作用进行探讨。
2化学性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2.1植物吸附与吸收植物对于化学性污染物的吸附与叶片形态、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和分泌物有关。
植物枝叶表面可有效地吸附空气中的浮尘、雾滴等悬浮物及其吸附着的气体分子、离子及固体颗粒,O3、SO2等可被吸附在叶片和枝干表面的粉尘中。
植物还可吸附亲脂性的有机污染物,其吸附效率主要取决于其辛醇一水分配系数。
植物叶片通过气孔或表皮角质层对污染物进行吸收。
对气态无机污染物而言,气孔渗透为主要路径;对于挥发或半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污染物的分子量、溶解性、蒸气压和辛醇一水分配系数等都直接影响植物的吸收;对疏水性极高的有机污染物,更多的是通过角质层渗透。
植物叶片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与叶龄和毛状体的多少有关,还与外源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和渗透条件有关。
植物修复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摘要】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的生长和代谢功能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体的绿色技术。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严重,植物修复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分析了植物修复的原理与机制,探讨了植物在污染物吸收、转运、转化中的作用。
通过应用案例和与其他污染治理技术的比较,揭示了植物修复的优势和潜力。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提高植物修复技术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植物修复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植物修复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植物修复、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污染物吸收、转运、转化、技术应用案例、发展方向、污染治理技术、潜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植物修复的概念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植物的根系、茎叶等部位吸收、转运、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从而修复被污染的土壤、水体或空气的一种环境治理技术。
植物修复是一种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将污染物吸收到植物体内,然后转移、转化或降解这些污染物,最终实现环境的净化和恢复。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等优势,因此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1.2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十分严重和广泛的。
污染物的释放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导致植被退化、凋落和死亡。
污染物会累积在土壤和水体中,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影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营养吸收。
污染物还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食物链造成破坏,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空气中的污染物也会通过植物叶片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导致植物的叶片变黄、坏死,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终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存。
环境污染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变得尤为重要。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人类面临的头号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环境治理的方法,其中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指利用植物来修复和净化受到污染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技术。
通过植物自身的生长代谢过程吸收、转移、转化或者分解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植物修复技术可以分为植物吸附、植物转运、植物挥发和植物降解几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等多种环境污染物质。
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下面将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几个方面来介绍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大气污染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问题,尤其是工业排放的废气以及机动车尾气导致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植物修复技术能够通过植物吸附和植物挥发等机制来净化空气。
植物通过气孔吸收废气中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然后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植物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质可以通过植物的气体交换过程,将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吸收并降解,从而起到净化大气的作用。
研究表明,城市中的绿化植物可以显著降低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改善城市空气品质,植物修复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污染是目前环境治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是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针对水污染问题,植物修复技术能够通过植物吸附和植物转运等机制来净化水体。
植物的根系系统可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然后将这些物质储存在植物的根茎和叶片中,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便的特点,因此在治理水污染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