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反应
- 格式:docx
- 大小:33.61 KB
- 文档页数:3
硝化反应详解
硝化反应是指由氨氮转化为硝态氮的化学反应。
在自然界中,硝化反应通常由硝化细菌完成。
硝化反应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氨氧化和亚硝化。
1. 氨氧化:氨氧化是硝化反应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这一步中,氨氧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
这个过程涉及到两种细菌:氨氧化细菌(如亚硝化杆菌)和亚硝化细菌(如亚硝酸杆菌)。
第一阶段:NH3 + O2 --> NH2OH(氨气氧化为羟胺)
第二阶段:NH2OH + O2 --> HNO2 + H2O(羟胺氧化为亚硝酸)
2. 亚硝化:亚硝化是硝化反应的第二步,也是氨氧化细菌所产生的亚硝酸被亚硝化细菌进一步氧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亚硝酸被氧化为硝酸。
NO2- + O2 --> NO3-(亚硝酸被氧化为硝酸)
总的反应方程式为:NH3 + 2O2 --> NO3- + H2O
硝化反应是一个需要氧气参与的反应,因此只在充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此外,硝化反应是一种缓慢的反应,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硝化反应方法
硝化反应是指硝酸盐与还原剂反应生成氮氧化物(NO、NO2等)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硝化反应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高温水蒸气硝化法:将硝酸盐与还原剂在高温水蒸气中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工业生产中。
2. 化学硝化法:将硝酸盐与还原剂在适当的溶剂中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该方法常用于实验室中。
3. 生物硝化法:利用某些特定细菌(如硝化细菌)对硝酸盐的还原反应进行硝化。
这种方法常用于废水处理中。
4. 电化学硝化法:利用电流作用于硝酸盐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这种方法常用于电化学合成中。
需要注意的是,硝化反应一般是指硝酸盐与还原剂的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而硝酸盐的还原反应则是指将硝酸盐还原成其他化合物的反应。
硝化反应详解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硝化反应详解1 、简介硝化反应,硝化是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的过程,硝基就是硝酸失去一个羟基形成的一价的基团。
芳香族化合物硝化的反应机理为:硝酸的-OH基被质子化,接着被脱水剂脱去一分子的水形成硝酰正离子(nitronium ion,NO2)中间体,最后和苯环行亲电芳香取代反应,并脱去一分子的氢离子。
在此种的硝化反应中芳香环的电子密度会决定硝化的反应速率,当芳香环的电子密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快。
由于硝基本身为一个亲电体,所以当进行一次硝化之后往往会因为芳香环电子密度下降而抑制第二次以后的硝化反应。
必须要在更剧烈的反应条件(例如:高温)或是更强的硝化剂下进行。
常用的硝化剂主要有浓硝酸、发烟硝酸、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酸或是脱水剂配合硝化剂。
脱水剂:浓硫酸、冰醋酸、乙酐、五氧化二磷硝化剂:硝酸、五氧化二氮(N2O5)Ar─H+HNO3→Ar─NO2+H2O2 、反应机理硝化反应的机理主要分为两种,对于脂肪族化合物的硝化一般是通过自由基历程来实现的,其具体反映比较复杂,在不同体系中均有所不同,很难有可以总结的共性,故这里不予列举。
而对于芳香族化合物来说,其反应历程基本相同,是典型的亲电取代反应。
3 、主要方法硝化过程在液相中进行,通常采用釜式反应器。
根据硝化剂和介质的不同,可采用搪瓷釜、钢釜、铸铁釜或不锈钢釜。
用混酸硝化时为了尽快地移去反应热以保持适宜的反应温度,除利用夹套冷却外,还在釜内安装冷却蛇管。
产量小的硝化过程大多采用间歇操作。
产量大的硝化过程可连续操作,采用釜式连续硝化反应器或环型连续硝化反应器,实行多台串联完成硝化反应。
环型连续硝化反应器的优点是传热面积大,搅拌良好,生产能力大,副产的多硝基物和硝基酚少。
硝化方法主要有:稀硝酸硝化、浓硝酸硝化、在浓硫酸中用硝酸硝化、在有机溶剂中用硝酸硝化和非均相混酸硝化等。
硝化反应硝化反应(1)硝化及硝化产物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人硝基(一 NO2)取代氢原子而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硝化反应。
常用的硝化剂是浓硝酸或混合酸(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如下的硝化过程是染料、炸药及某些药物生产的重要反应过程。
硝化过程中硝酸的浓度对反应温度有很大的影响。
硝化反应是强烈放热的反应,因此硝化需在降温条件下进行。
对于难硝化的物质以及制备多硝基物时,常用硝酸盐代替硝酸。
先将被硝化的物质溶于浓硫酸中,然后在搅拌下将某种硝酸盐(KNO3、NaNO、NH,NO「渐渐加人浓酸溶液中。
除此之外,氧化氮也可以做硝3化剂。
硝基化合物-般都具有爆炸危险性,特别是多硝基化合物,受热、摩擦或撞击都可能引起爆炸。
所用的原料甲苯、苯酚等都是易燃易爆物质。
硝化剂浓硫酸和浓硝酸所配制的混合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
(2)混酸制备安全硝化多采用混酸,混酸中硫酸量与水量的比例应当计算(在进行浓硫酸稀释时,不可将水注人酸中,因为水的比重比浓硫酸轻,上层的水被溶解放出的热加热沸腾,引起四处飞溅,造成事故),混酸中硝酸量不应少于理论需要量,实际上稍稍过量1%~10%。
在制备混酸时,可用压缩空气进行搅拌,也可机械搅拌或用循环泵。
用压缩空气不如机械搅拌好,有时会带人水或油类,并且酸易被夹带出去,造成损失。
酸类混合中,放出大量热,温度可达到909C或更高。
在这个温度下,硝酸部分分解为二氧化氮和水,假若有部分硝基物生成,高温下可能引起爆炸。
所以必须进行冷却。
机械搅拌和循环搅拌可以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
由于制备好的混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因此应防止和其他易燃物接触,避免因强烈氧化而引起自燃。
(3)硝化器搅拌式反应器是常用的硝化设备。
这种设备由锅体(或釜体)、搅拌器、传动装置、夹套和蛇管组成。
-般是间歇操作。
物料由.上部加入锅内,在搅拌条件下迅越地混合并进行硝化反应。
如果需要加热,可在夹套或蛇管内通入蒸汽;如果需要冷却,可通冷却水或冷冻剂。
一、硝化反应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
硝化反应包括亚硝化和硝化两个步骤:NH4++1.5O2 NO2-+H2O+2H+NO2-+0.5O2NO3-硝化反应总方程式:NH3+1.86O2+1.98HCO3- 0.02C5H7NO2+1.04H2O+0.98NO3--+1.88H2CO3若不考虑硝化过程硝化菌的增殖,其反应式可简化为NH4++2O2 NO3-+H2O+2H+从以上反应可知:1)1gNH4+-N氧化为NO3- 需要消耗2*50/14=7.14g碱(以CaCO3计)2)将1gNH4+-N氧化为NO2--N需要3.43gO2,氧化1gNO2--N需要1.14gO2,所以氧化1gNH4+-N需要4.57gO2。
硝化细菌所需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a.DO:DO应保持在2-3mg/L。
当溶解氧的浓度低于0.5mg/L时,硝化反应过程将受到限制。
b.PH和碱度:PH7.0-8.0,其中亚硝化菌6.0-7.5,硝化菌7.0-8.5。
最适合PH为8.0-8.4。
碱度维持在70mg/L以上。
碱度不够时,应补充碱c.温度:亚硝酸菌最佳生长温度为35℃,硝酸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5~42℃。
15℃以下时,硝化反应速度急剧下降;5℃时完全停止。
d.污泥龄: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 0.3~0.5d-1(温度20℃,pH8.0~8.4)。
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
对于实际应用中,活性污泥法脱氮,污泥龄一般11~23d。
e.污泥负荷:负荷不应过高,负荷宜0.05-0.15kgBOD/(kgMLSS·d)。
因为硝化菌是自养菌,有机物浓度高,将使异养菌成为优势菌种。
总氮负荷应≤0.35kgTN/(m3硝化段·d),当负荷>0.43kg/(m3硝化段·d)时,硝化效率急剧下降。
硝化反应详解1 、简介硝化反应,硝化就是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得过程,硝基就就是硝酸失去一个羟基形成得一价得基团。
芳香族化合物硝化得反应机理为:硝酸得-OH基被质子化,接着被脱水剂脱去一分子得水形成硝酰正离子(nitronium ion,NO2)中间体,最后与苯环行亲电芳香取代反应,并脱去一分子得氢离子。
在此种得硝化反应中芳香环得电子密度会决定硝化得反应速率,当芳香环得电子密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快。
由于硝基本身为一个亲电体,所以当进行一次硝化之后往往会因为芳香环电子密度下降而抑制第二次以后得硝化反应、必须要在更剧烈得反应条件(例如:高温)或就是更强得硝化剂下进行、常用得硝化剂主要有浓硝酸、发烟硝酸、浓硝酸与浓硫酸得混酸或就是脱水剂配合硝化剂、脱水剂:浓硫酸、冰醋酸、乙酐、五氧化二磷硝化剂:硝酸、五氧化二氮(N2O5)Ar─H+HNO3→Ar─NO2+H2O2、反应机理硝化反应得机理主要分为两种,对于脂肪族化合物得硝化一般就是通过自由基历程来实现得,其具体反映比较复杂,在不同体系中均有所不同,很难有可以总结得共性,故这里不予列举。
而对于芳香族化合物来说,其反应历程基本相同,就是典型得亲电取代反应。
3、主要方法硝化过程在液相中进行,通常采用釜式反应器。
根据硝化剂与介质得不同,可采用搪瓷釜、钢釜、铸铁釜或不锈钢釜。
用混酸硝化时为了尽快地移去反应热以保持适宜得反应温度,除利用夹套冷却外,还在釜内安装冷却蛇管。
产量小得硝化过程大多采用间歇操作。
产量大得硝化过程可连续操作,采用釜式连续硝化反应器或环型连续硝化反应器,实行多台串联完成硝化反应。
环型连续硝化反应器得优点就是传热面积大,搅拌良好,生产能力大,副产得多硝基物与硝基酚少。
硝化方法主要有:稀硝酸硝化、浓硝酸硝化、在浓硫酸中用硝酸硝化、在有机溶剂中用硝酸硝化与非均相混酸硝化等。
硝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稀硝酸硝化一般用于含有强得第一类定位基得芳香族化合物得硝化,反应在不锈钢或搪瓷设备中进行,硝酸约过量10~65%。
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是向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的反应过程。
脂肪族化合物硝化时有氧化-断键副反应,工业上很少采用。
硝基甲烷、硝基乙烷、1-和2-硝基丙烷四种硝基烷烃气相法生产过程,是30年代美国商品溶剂公司开发的。
迄今该法仍是制取硝基烷烃的主要工业方法。
此外,硝化也泛指氮的氧化物的形成过程。
中文名硝化反应外文名nitration 应用学科化学适用领域范围化学硝化反应适用领域范围化学硝化反应
简介
硝化反应(nitration),硝化是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的过程,硝基就是硝酸失去一个羟基形成的一价的基团。
芳香族化合物硝化的反应机理为:硝酸的-OH基被质子化,接着被脱水剂脱去一分子的水形成硝酰正离子(nitronium ion,NO2)中间体,最后和苯环行亲电芳香取代反应,并脱去一分子的氢离子。
在此种的硝化反应中芳香环的电子密度会决定硝化的反应速率,当芳香环的电子密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快。
由于硝基本身为一个亲电体,所以当进行一次硝化之后往往会因为芳香环电子密度下降而抑制第二次以后的硝化反应。
必须要在更剧烈的反应条件(例如:高温)或是更强的硝化剂下进行。
常用的硝化剂主要有浓硝酸、发烟硝酸、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酸或是脱水剂配合硝化剂。
脱水剂:浓硫酸、冰醋酸、乙酐、五氧化二磷
硝化剂:硝酸、五氧化二氮(N2O5)
Ar─H+HNO3→Ar─NO2+H2O
反应机理
硝化反应的机理主要分为两种,对于脂肪族化合物的硝化一般是通过自由基历程来实现的,其具体反映比较复杂,在不同体系中均有所不同,很难有可以总结的共性,故这里不予列举。
而对于芳香族化合物来说,其反应历程基本相同,是典型的亲电取代反应。
下图中以苯的硝化为例说明了其具体历程。
主要方法
硝化过程在液相中进行,通常采用釜式反应器。
根据硝化剂和介质的不同,可采用搪瓷釜、钢釜、铸铁釜或不锈钢釜。
用混酸硝化时为了尽快地移去反应热以保持适宜的反应温度,除利用夹套冷却外,还在釜内安装冷却蛇管。
产量小的硝化过程大多采用间歇操作。
产量大的硝化过程可连续操作,采用釜式连续硝化反应器或环型连续硝化反应器,实行多台串联完
成硝化反应。
环型连续硝化反应器的优点是传热面积大,搅拌良好,生产能力大,副产的多硝基物和硝基酚少。
硝化方法主要有:稀硝酸硝化、浓硝酸硝化、在浓硫酸中用硝酸硝化、在有机溶剂中用硝酸硝化和非均相混酸硝化等。
硝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稀硝酸硝化一般用于含有强的第一类定位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硝化,反应在不锈钢或搪瓷设备中进行,硝酸约过量10~65%。
(2)浓硝酸硝化这种硝化往往要用过量很多倍的硝酸,过量的硝酸必需设法利用或回收,因而使它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
(3)浓硫酸介质中的均相硝化当被硝化物或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为固体时,常常将被硝化物溶解于大量浓硫酸中,然后加入硫酸和硝酸的混合物进行硝化。
这种方法只需要使用过量很少的硝酸,一般产率较高,缺点是硫酸用量大。
(4)非均相混酸硝化当被硝化物或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都是液体时,常常采用非均相混酸硝化的方法,通过强烈的搅拌,使有机相被分散到酸相中而完成硝化反应。
(5)有机溶剂中硝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用不同的溶剂,常常可以改变所得到的硝基异构产物的比例,避免使用大量硫酸作溶剂,以及使用接近理论量的硝酸。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酸、乙酸酐、二氯乙烷等。
硝基生产
将苯、混酸和循环废酸分别经过转子流量计连续地送入第一硝化反应器,反应物流经第二和第三硝化反应器后进入连续分离器。
分出的硝基苯经水洗、碱洗、水洗、蒸馏即得工业品硝基苯。
分出的废酸一部分作为循环废酸送回第一硝化反应器,以吸收硝化反应释放的部分热量并使混酸稀释,以减少多硝基物的生成。
大部分废酸要另外浓缩成浓硫酸,再用于配制混酸。
烷烃生产
烷烃硝化采用气相反应,将预热后的丙烷与液体硝酸同时送入反应器,在370~450°C和0.8~1.2MPa条件下反应,反应在绝热反应器中进行。
利用过量的丙烷和酸的汽化移走反应热。
硝化产物经冷凝,液相产物先经化学处理再精制得四种硝基烷烃成品,气相产物分别送丙烷和氧化氮回收系统。
过程特点
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硝化反应是芳烃的硝化,向芳环上引入硝基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制备氨基化合物的一条重要途径,进而制备酚、氟化物等化合物。
硝化是强放热反应,其放热集中,因而热量的移除是控制硝化反应的突出问题之一。
硝化要求保持适当的反应温度,以避免生成多硝基物和氧化等副反应。
硝化是放热反应,而且反应速率快,控制不好会引起爆炸。
为了保持一定的硝化温度,通常要求硝化反应器具有良好的传热装置。
混酸硝化法还具有以下特点:①被硝化物或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是液态的,而且不溶于废硫酸中,因此,硝化后可用分层法回收废酸;②硝酸用量接近于理论量或过量不多,废硫酸经浓缩后可再用于配制混酸,即硫酸的消耗量很小;③混酸硝化是非均相过程,要求硝化反应器装有良好的搅拌装置,使酸相与有机相充分接触;④混酸组成是影响硝化能力的重要因素,混酸的硝化能力用硫酸脱水值(DVS)或硝化活性因数(FNA)表示。
DVS是混酸中的硝酸完全硝化生成水后,废硫酸中硫酸和水的计算质量比。
FNA是混酸中硝酸完全硝化生成水后,废酸中硫酸的计算质量百分浓度。
DVS高或FNA高表示硝化能力强。
对于每个具体硝化过程,其混酸组成、DVS或FNA都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它们的适宜范围。
例如苯硝化制硝
基苯时,混酸组成(%)为:H2SO446~49.5,HNO344~47,其余是水,DVS2.33~2.58,FNA70~72。
产品用途
硝基烷烃为优良的溶剂,对纤维素化合物、聚氯乙烯、聚酰胺、环氧树脂等均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并可作为溶剂添加剂和燃料添加剂。
它们也是有机合成的原料,如用于合成羟胺、三羟甲基硝基甲烷、炸药、医药、农药和表面活性剂等。
各种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苯、硝基甲苯和硝基氯苯等是染料中间体(见苯系中间体)。
有些硝基化合物是单质炸药,如2,4,6-三硝基甲苯(即梯恩梯)。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还原可制得各种芳伯胺,如苯胺等。
注意事项
主要危险
(1)、硝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硝化反应的速度越快,放出的热量越多,越极易造成温度失控而爆炸。
(2)、被硝化的物质大多为易燃物质,有的兼具毒性,如苯、甲苯、脱脂棉等,使用或储存不当时,易造成火灾。
(3)、混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与有机物特别是不饱和有机物接触即能引起燃烧。
硝化反应的腐蚀性很强,会导致设备的强烈腐蚀。
混酸在制备时,若温度过高或落入少量水,会促使硝酸的大量分解,引起突沸冲料或爆炸。
(4)、硝化产品大都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尤其是多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受热、摩擦、撞击或接触点火源,极易爆炸或着火。
安全措施
(1)、制备混酸时,应严格控制温度和酸的配比,并保证充分的搅拌和冷却条件,严防因温度猛升而造成的冲料或爆炸。
不能把未经稀释的浓硫酸与硝酸混合。
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注入酸中。
(2)、必须严格防止混酸与纸、棉、布、稻草等有机物接触,避免因强烈氧化而发生燃烧爆炸。
(3)、应仔细配制反应混合物并除去其中易氧化的组分,不得有油类、酐类、甘油、醇类等有机物杂质,含水也不能过高;否则,此类杂质与酸作用易引发爆炸事故。
(4)、硝化过程应严格控制加料速度,控制硝化反应温度。
硝化反应器应有良好的搅拌和冷却装置,不得中途停水断电及搅拌系统发生故障。
硝化器应安装严格的温度自动调节、报警及自动连锁装置,当超温或搅拌故障时,能自动报警并停止加料。
硝化器应设有泄爆管和紧急排放系统,一旦温度失控,紧急排放到安全地点。
(5)、处理硝化产物时,应格外小心,避免摩擦、撞击、高温、日晒,不能接触明火、酸、碱等。
管道堵塞时,应用蒸气加温疏通,不得用金属棒敲打或明火加热。
(6)、要注意设备和管道的防腐,确保严密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