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合成技术在农药研发中的应用---华东理工大学彭延庆
- 格式:ppt
- 大小:10.38 MB
- 文档页数:37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药物利莫那班关键中间体-利莫那班羧酸乙酯专利合成技术项目简介
利莫那班是世界第三大制药公司赛诺菲一安万特公司新近上市的新一代减肥、戒烟类药物,被喻为抗肥胖症药物的“重磅炸弹”。
利莫那班不仅是新一代减肥药物,而且具有很好的戒烟功能和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功效。
围绕利莫那班进行中间体系列产品进行开发和生产,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后续的改进产品正在开发上市。
利莫那班合成的最大难点在于关键中间体利莫那班羧酸乙酯的合成。
针对该难点,华东理工大学发明了一种不使用昂贵的有机锂试剂、不采用硅醚保护手段的新的合成技术,这一新技术使生产成本成倍地降低、收率大幅度提高,是迄今为止实现位阻Claisen缩合制备二酮酸酯最高效、实用的手段。
华东理工大学同时提供其它利莫那班中间体对氯苯丙酮、N-氨基哌啶盐酸盐、2,4-二氯苯肼盐酸盐合成技术。
所属领域医药
应用前景
该项新技术生产成本较原有国外专利技术制备成本下降50%以上,反应条件与操作更为温和、安全。
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需求。
可在合成原料药生产厂家、精细化学品合成厂家建立生产线生产。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038071.5。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技术转让。
新型高效环保农药的研发和应用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
其中,农业生产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
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和产量,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必不可少。
但是,传统的农药在生产过程和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残留问题、毒害性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问题非常严峻,不仅对农业生产和食品质量造成危害,对全球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一系列难题。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新型高效环保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当前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型高效环保农药的研发新型高效环保农药的研发对环境污染和食品质量的保障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药的研发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检测,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1. 绿色合成技术绿色合成技术是新型高效环保农药研发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实现低能耗、高效率、适用广泛等特点。
绿色合成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药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 微生物药剂的研发微生物药剂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农药,它可以用于对抗害虫和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药剂具有无毒、无残留、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等特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药。
3. 靶向合成农药靶向合成农药是一种新型的农药,它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环境和病虫害种类精确合成,从而达到减少使用量、保证农作物质量和减少有害残留物的效果。
靶向合成农药可以调整农药的分子结构和组成,改变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条件,从而达到环保和高效的目的。
二、新型高效环保农药的应用新型高效环保农药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的农业生产情况来进行,同时也需要考虑农民使用的易操作性和成本效益。
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的合理使用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使用农药时,必须要注意产品使用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用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农药使用后,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育种期,有效保障产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2. 推广绿色农业推广绿色农业是一种包容性的农业生产模式,它可以在保障农业产量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减少农药使用,实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18/879企业展台 稳龙®(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是由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十年磨一剑,联合研发推出的全球专利化合物。
近日,由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及华东理工大学联合主办,以中国工程院钱旭红院士为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张文君副总农艺师等委员组成的专家组,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毕强董事长以及相关的农资企业代表、各地经销商及种植大户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60余人参加了“环氧虫啶”的田间示范观摩及测评会。
专家组对贵州大学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和制剂研发与示范”项目(编号2018YFD0200100)其中华东理工大学承担的课题——(高效低风险小分子杀虫剂研发与示范)创新药剂“环氧虫啶”的田间示范进行了现场观摩评价,建议进一步加大应用推广力度。
“环氧虫啶”是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制的新烟碱类杀虫剂。
该杀虫剂主要用于水稻稻飞虱等害虫的防治,2018年在国内获得首家农药登记,为稻飞虱等重要农业害虫的防控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全新药剂。
2019年7月16日在稻飞虱发生严重的示范田施药,药后6天,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24g/亩对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突出;在稻飞虱为主要害虫的水稻田,防效优于现有稻飞虱主要防治药剂吡蚜酮。
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32g/亩对稻飞虱防效为89%,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24g/亩对稻飞虱防效为88%,且对水稻安全,同时使用环氧虫啶处理的田块,稻纵卷叶螟发生较轻。
对照药剂25%吡蚜酮悬浮剂32g/亩和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2g/亩防效为83%。
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注重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民营企业,早在2011年下半年起即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发创制新农药环氧虫啶并成立了华理-生农联合研发中心。
在钱院士和李忠教授、邵旭升教授团队的带领下,从专利化合物结构着手,不断探索新的合成路线和新的合成工艺,工艺路线大大优化,收率不断提高,剂型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热点农药含氟中间体的开发周飞摘要:表达近年来国内外进展的新农药如氟虫腈、溴虫腈、七氟菊酯、四氟苯菊酯、氯氟吡氧乙酸、吡氟禾草灵等相关的含氟中间体的开发,包括对三氟甲基苯胺、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肼、3,5-二氯-4-氨基-6-氟吡啶酚、2,3,5,6-四氟苄醇、2,3,5,6-四氟-4-甲基苄醇、2-氯-5-三氟甲基吡啶和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等合成方法和国内生产情形。
关键词:农药中间体;含氟农药;含氟中间体吡啶;吡咯`农药是持久进展的产业,是现代国民经济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药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爱护作物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林业和非农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世界农药通过半个多世纪的连续不懈的努力与探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市场日臻成熟。
近十多年来,农药的进展方向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和无污染。
具体表达为追求〝三高〞:①安全性高,这不仅要求毒性低,残留低,而且要求能降解、无公害;②生物活性高,新开发的化合物有效剂量大都在5-100g/140m2,部分除草剂甚至达到了1g/140m2;③选择性高,几乎所有的新品种都具有作用方式,对靶标害物以外的作物、益虫无活性。
这〝三高〞基于一个共同点,即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新农药的化学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要紧以含氟,含杂环和单一光学活性化合物为进展重点[1],其中含氟化合物近年来进展专门快,品种专门多,带动了含氟中间体的开发。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进展的新农药如氟虫腈、溴虫腈、七氟菊酯、四氟苯菊酯、甲氧苄氟菊酯、氯氟吡氧乙酸等含氟农药中间体的开发及有关合成方法和国内生产情形。
1 含氟苯杂环胺类化合物1.1对三氟甲基苯胺对三氟甲基苯胺是重要的农药和医药中间体,能够制备农药杀虫剂氟虫腈、氟幼脲、氟胺氰菊酯,杀菌剂氟啶胺,除草剂乙丁氟灵、乙丁烯氟灵等,医药如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和抗抑郁药物氟伏沙明。
专门要提出的氟虫腈[2],其杀虫机制不同于有机磷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而是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操纵的氯化物代谢。
华东理工大学创制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打入美国市场佚名
【期刊名称】《农药研究与应用》
【年(卷),期】2012(016)001
【摘要】日前,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及美国的农药企业签约,共同为该校发明的一种杀虫剂候选药开发全球市场。
这也标志着这种国产绿色农药开始打人美国这个农药强国。
【总页数】1页(P17-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53.299
【相关文献】
1.我国自主创制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 [J], ;
2.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对家蚕的毒性评价 [J], 陈伟国;孙海燕;戴建忠
3.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及其开发 [J], 谭海军
4.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的合成工艺优化 [J], 王涛
5.环氧虫啶等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不同龄期褐飞虱的室内毒力 [J], 张月亮;安国顺;刘宝生;侍甜;方继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成生物学在农药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农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对食品安全和生产效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农药是解决农业生产中病虫害和杂草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
然而,传统的农药研发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并且存在很多限制。
因此,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一种新兴的技术——合成生物学,并将其应用于农药研发。
一、合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合成生物学是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将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构建、调节和优化生物系统为目标。
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分子和生物系统的设计、构建和应用等方面。
其核心技术包括基因合成、生物反应器设计、代谢调控和数据分析等。
二、合成生物学在农药研发中的应用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农药,是当前合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这种新型农药不仅具有更强的杀虫、杀菌、除草功能,同时也能够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下面分别从合成新型农药、修饰传统农药、优化农药制备等方面进行论述。
1、合成新型农药。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人们可以根据作物对病虫害的需求,设计、合成并生产出更加精准、高效的农药。
例如,通过合成病毒等微小生物,可以产生一种特定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够杀死特定的害虫而不对其他昆虫和生物产生影响。
2、修饰传统农药。
传统农药的研发往往需要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升级研制出新的产品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
而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传统农药进行优化和修饰,使其具有更好的农药功效。
例如,给传统拟除草剂添加特定的代谢途径,使其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其杀草效果。
3、优化农药制备。
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优化农药制备的过程,减少生产成本和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可以提高农药的纯度和稳定性。
例如,通过改变产酶的载体、代谢途径等,可以优化产酶表达和制备过程,从而提高农药的产量和高度可控性。
三、合成生物学面临的挑战尽管合成生物学在农药研发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项目简介目前乙二醇(EG)主要生产路线是石油路线,即石油裂解得到乙烯,乙烯氧化制得环氧乙烷(EO),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
我国是一个缺油贫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
目前国内煤炭气化技术已经较成熟,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可以经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该工艺路线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设备压力等级和材质要求低,催化剂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在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下,这一技术的开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经济性也明显优于石油路线。
合成气合成乙二醇新技术的工艺过程有三个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一氧化碳与亚硝酸甲酯(MN)羰化偶联合成草酸二甲酯(DMO),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与氧气和甲醇反应生成亚硝酸甲酯,在反应体系中循环;第一步反应的产物草酸二甲酯再加氢制乙二醇(EG)。
其中,亚硝酸甲酯羰化偶联和草酸二甲酯加氢两步反应通过气-固催化反应完成。
该技术反应自封闭循环,生产过程消耗CO、H2(经分离的合成气),及氧气,生成乙二醇产品和少量水,是原子经济性较高的绿色化工路线。
华东理工大学发挥化学工程专业优势,与上海浦景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和安徽淮化集团合作,完成了从催化剂到工业流程的工程开发过程,年产1000吨/年的中试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各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均大于设计值,产品乙二醇质量指标达到优级品标准。
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项目成熟度产业化应用前景乙二醇是重要合成材料聚酯的主要合成原料之一,也用于冷冻剂、化妆品等的制备。
我国2011年的表观需求量约800万吨,国内产量约200万吨,进口量约600万吨,国内产品的自给率<30%。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是自主开发和研究的成果,具有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华东理工大学研发出一种新型硝基亚甲基类新烟碱杀虫剂佚名
【期刊名称】《农化新世纪》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近日,在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创杯”奖颁奖大会上,华东理工大学药物化工研究所邵旭升博士和两位老师研发的《新型硝基亚甲基类新烟碱杀虫剂》,摘得“科创杯”一等奖,并被江苏克胜集团以2000万元买断,引起很大反响。
【总页数】1页(P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53.25
【相关文献】
1.Imidacloprid──作物保护用新型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 [J], 程志明
2.华东理工大学研发出一种新型硝基亚甲基类新烟碱杀虫剂 [J], 刘刚
3.新型硝基亚甲基类新烟碱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 [J], 王海水;李忠;宋恭华;黄青春;张峥;郑震
4.对吡虫啉抗性品系高活性的硝基亚甲基类新烟碱杀虫剂 [J], 邵旭升;田忠贞
5.新型硝基亚甲基类新烟碱杀虫剂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苯酯等生产技术项目简介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是一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环境友好型溶剂及助剂。
广泛用于有机合成的甲(乙)基化剂、羰基化剂、羰基甲(乙)氧基化剂,用作硝化纤维素、纤维素醚、合成树脂和天然树脂的溶剂,合成农药除虫菊酯和医药苯巴比妥;在仪器仪表工业中用于制取固定漆,用在电子管阴极的密封固定上。
在纺织印染方面,是聚酰胺、聚丙烯腈、双酚树脂等的良好溶剂,在合成纤维工业中可用作泡胀剂来改善纤维的性能,改善织物的手感,改进抗皱性能。
在印染方面,碳酸二乙酯可以强化疏水性合成纤维的印染性能,使染色分布均匀,提高日晒褪色性能。
在油漆工业上用作脱漆溶剂。
在塑料加工中作为增塑剂的溶剂或直接作增塑剂使用。
在电容电池、锂电池工业上用作电解液。
在医药方面作为可的松油膏的基础剂成份等。
有着广泛的市场开发前景。
本项目开发了国际首创的多重耦合过程强化技术,节能45%以上,通过上海市科委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年产1万吨:7000吨碳酸甲乙酯、3000吨碳酸二乙酯,设备投资约2000万元。
碳酸二苯酯是生产工程塑料、光学玻璃及光盘树脂等聚碳酸酯的基本原料,另外也被广泛用于增塑剂、溶剂以及药用有机碳酸酯的制备,最早是由光气与苯酚在碱存在下反应制得。
由于该工艺使用剧毒的光气作原料,工艺复杂,设备腐蚀严重,而且副产相当数量难以处理的NaCl,此外,大量氯化物的存在又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纯度及性能,不能用作光学玻璃和光盘树脂。
本技术采用碳酸二甲酯代替剧毒的的光气作原料,使整个工艺清洁、安全,而且最终产品不含杂质氯、纯度高,可应用于光盘、光学级聚碳酸酯的制备。
所属领域化工项目成熟度产业化应用前景随着电容电池、锂电池工业的发展,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每年的进口量都在100万吨以上,作为其原料的碳酸二苯酯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具有核心技术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生产。
绿色合成技术在农药化学中的应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传统的农药合成方法往往存在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对人体健康潜在威胁等问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合成技术在农药化学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绿色合成技术强调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提高原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并实现反应过程的环境友好性。
在农药化学领域,绿色合成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催化技术的创新为绿色合成提供了有力支持。
传统的农药合成反应常常需要使用大量的强酸强碱作为催化剂,这些催化剂不仅对设备腐蚀性强,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如今,新型的绿色催化剂如酶催化剂、金属有机框架(MOFs)催化剂和离子液体催化剂等逐渐崭露头角。
酶催化剂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温和反应条件等优点,能够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催化复杂的化学反应,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金属有机框架催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可调的孔隙结构,可以有效地吸附和活化反应物分子,提高反应效率。
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和可设计性,能够在多种反应中发挥出色的催化作用。
其次,溶剂的选择对于绿色合成至关重要。
传统的有机溶剂如苯、甲苯等具有挥发性和毒性,容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绿色合成技术倾向于使用水、超临界流体和离子液体等绿色溶剂。
水是一种理想的绿色溶剂,因为它无毒、廉价且来源广泛。
在一些特定的反应中,水能够提供独特的反应环境,促进反应的进行。
超临界流体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类似液体的溶解性和类似气体的扩散性,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高效的萃取和反应,并且在反应结束后容易与产物分离,不会造成残留。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溶剂,具有极低的挥发性、良好的溶解性和可回收性,能够有效地替代传统有机溶剂。
再者,微波辅助合成和超声辅助合成等新技术在农药绿色合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合成技术在农药研发中的运用现代合成技术在农药研发中的运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需求的增加,农作物保护和病虫害防治成为了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其研发和应用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合成技术在农药研发中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现代合成技术,特指通过人工合成或改进自然合成过程的化学方法,是农药研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分子设计和合成化学方法,能够合成出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农药分子,从而提高农药的效果和效率。
现代合成技术在农药研发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合成技术能够合成出更高效的农药分子。
传统的农药合成方法往往效率低下,且合成步骤繁琐。
而现代合成技术通过合成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农药的合成效率。
例如,传统方法合成一个农药分子可能需要数十个步骤,而现代合成方法可以将步骤减少到数步甚至几步,从而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通过合成技术的改进,可以合成出更高效的农药分子,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效率。
其次,现代合成技术能够提高农药的选择性和环境友好性。
农药的选择性指的是农药对害虫或杂草具有选择性杀灭作用而对农作物或非目标生物具有较低的毒害作用。
传统农药合成方法往往缺乏选择性,会对周围环境和生物造成较大的损害。
而现代合成技术可以通过分子设计和合成化学方法,合成出更具选择性的农药分子。
通过合成技术的优化,可以提高农药的选择性,减少对农作物和非目标生物的毒害作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
再次,现代合成技术能够提高农药的持效性和稳定性。
传统农药合成方法往往不能合成出具有长效和稳定性的农药分子,导致农药在实际应用中的持效时间较短。
而现代合成技术可以通过改进农药分子的化学结构,增强农药的持效性和稳定性。
通过合成技术的改进,可以使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速度减慢,从而提高农药的持效时间。
同时,现代合成技术还可以合成出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农药分子,提高农药对外界条件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生物催化技术在农药合成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到农药合成之中,提升了农药合成的质量与效率。
其中,生物催化技术因其能够简化农药合成的流程,提升农药合成的纯度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
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研究生物催化技术多年的实际经验,对生物催化技术在农药合成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给出生物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形式,希望能对相关行业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标签:生物催化技术;农药合成;应用农药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用品之一,然而农药本身的分子结构较为复杂,导致了农药合成的流程较为复杂,会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
而生物催化技术能够全面简化农药的生产流程,降低农药合成的资源消耗,实现农药的绿色合成,因此对于生物催化技术在农药合成之中应用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农药分子结构的修饰在新农药的合成之中,由于新农药的科研开发难度越来越高,所以对于以往农药进行分子结构的修饰就成为了研发新农药的有效手段。
目前,在研发之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仍然是化学修饰法,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科研人员对于代谢途径、酶分子结构以及催化反应研究的逐步深入,科研人员已经开始应用生物催化技术来进行一些产率较低农药的分子结构修饰。
例如,甲氨基阿维素苯甲酸盐的母体结构修饰是一种杀虫效率较高,效果稳定,应用前景较为广阔的杀虫剂,其主要原理在于对阿维菌素进行母体结构修饰。
当前甲维盐的生产一般都是使用化学方法进行合成。
在合成过程之中,阿维菌素的氧化反应是整个甲维盐合成的关键步骤。
阿维菌素之中,5-OH的氧化反应比4``-OH更为活跃,所以在进行反应时,必须先对5-OH进行保护处理,待到其中4``-OH氧化到4``-O后再进行去保护。
整套生产工艺流程十分复杂,而且对于保护反应的条件要求及其严苛,无疑会大大提升合成成本。
而通过生物催化技术来修饰菌株之中的分子结构,能够实现对于功能性基因的改造与重组,不需要进行5-OH的保护处理既可以使4``-OH转化为4``-O,进而减少农药合成之中复杂的反应步骤,降低农药合成的造价,提升农药合成的经济效益[1]。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生物法生产2,3-丁二醇项目简介由于2,3-丁二醇结构较为复杂,化学合成2,3-丁二醇成本较高,而不像1,4-丁二醇用乙炔合成那样具有成熟简单的工艺,所以一直很难实现大工业化生产。
用生物法来制备2,3-丁二醇既符合绿色化工的要求,又可避免化学合成的困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项目从2,3-丁二醇生物合成途径和整体代谢调控网络着手,在系统分析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细胞代谢网络的基础上,运用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合理修饰细胞代谢途径,使整体代谢网络与中心代谢有机结合,提高代谢途径的物质定向流量,提高2,3-丁二醇的生物合成量,最后根据基因工程菌株的细胞特点,确定了大规模发酵生产2,3-丁二醇新型工业化发酵调控策略。
我们通过基因改造、培养基及调控策略的优化,目前发酵水平BD的产量达到130g/L,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我们采取萃取/高真空精细分馏的分离方法已获得了纯度达95%结构为内消旋的2,3-丁二醇。
该项目2006年获国家科技部“863”产品导向课题资助。
所属领域生物、能源、材料项目成熟度中试应用前景2,3-丁二醇是1,3-丁二烯的加工原料。
1,3-丁二烯是合成橡胶的重要原料,目前主要通过石油裂解获得,2,3-丁二醇脱水可产生甲乙酮(用于涂料、润滑油脱蜡、粘合剂、磁带),甲乙酮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溶剂,由于它比乙醇的燃烧值还高,所以还被视作是一种较好的燃料添加剂,甲乙酮也可进一步脱水形成1,3-丁二烯。
2,3-丁二醇的燃烧值为27200kJ/kg,是一种很有潜在价值的燃料添加剂。
并且2,3-丁二醇可与甲乙酮缩合并进行加氢反应生成辛烷,辛烷用来产生高质量的航空燃料。
2,3-丁二醇可用于白酒风味添加剂,制备3-羟基-2-丁酮,它是一种应用广泛、令人喜爱的食用香料。
2,3-丁二醇国内市场近年的需求大约是500-1000吨/年,每年进口200-500吨,其中进口的产品主要用于医药中间体、实验试剂等纯度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
生产技术
项目简介
本技术以对苯二甲酸(PTA)或其废料、异辛醇为主要原料,在
催化剂存在下,先酯化合成增塑剂DOTP,然后经过中和、水洗、脱醇、过滤等操作,最终获得成品。
该技术可采用精对苯二甲酸(PTA),
也可采用PTA废料为原料,同时在相同装置也可柔性生产其他增塑剂
系列,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
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年产5000吨DOTP,设备投资约350万。
主要设备
提升机、计量罐,酯化釜、酯化塔、中和水洗罐、脱醇汽提塔、过滤机、成品罐等。
所属领域化工
项目成熟度产业化
应用前景
DOTP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塑料增塑剂,它的高体积电阻率、耐热、
低挥发性,低玻璃化温度,使它成为PVC塑料电缆护套中作为首选增
塑剂;此外还可作为人造革膜,丁腈橡胶,硝酸纤维,聚乙烯缩丁醛
等塑料中的主增塑剂,其前景十分广阔。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现代合成技术在农药研发中的应用摘要:有机合成与无机农药相比其药效更强,有助于农作物的快速生长,有机合成农药的应用范围极广,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帮手。
农药可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与农作物的创收存在直接的联系,其制造与研发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主要以有机合成为文章主题,探讨其在农药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有机合成;农药;应用引言有机合成可理解成为简单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的有机物,在该形成过程中便被称之为有效合成,有机合成在狭义解释过程中主要是保证农作物的生产,使用杀虫、杀菌等一切能够消灭有害生物的药物,让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不被病虫害所侵袭,达到促进农作物快速、健康生长的目的,有机合成相对无机农药而言属于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应用于农药中对农作物生产的意义重大。
.1在农药研发过程中运用现代合成技术的必要性.首先是杜绝农药研发导致的农业生态污染。
现代合成技术最为显著的特性就在于绿色化工技术引进研发农药的生产实践过程,进而达到杜绝农药生产污染的目标。
农业技术人员目前针对农药合成的农业生产实践技术领域仍然亟待展开全面的探索,依托绿色环保的现代农业科技手段来保证农药合成生产的高效性,消除农药合成中的生态污染风险。
目前的农药合成以及农药生产领域技术手段正在全面获得改进完善,依托绿色农业技术来实现农药合成资源与成本明显节约的效果,对于潜在的农药生态污染进行严格的防控[1]。
其次是降低农药合成的技术处理成本。
农药合成过程无法避免将会产生化合物的污染,因此现代合成技术旨在合理控制农药研发污染,尤其是针对各种化合物产生的化学反应污染而言。
技术人员针对微波化学的农药化合反应手段、机械化学反应手段与超声萃取反应手段应当予以灵活的结合运用。
结合位置扫描法、平行合成法、组分混分法的各自优势加以有效利用,满足农药合成处理的良好生态效益。
组合化学技术旨在结合多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处理方式,充分体现最大化的农药合成生态效益以及资源节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