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一 章 绦 虫
- 格式:doc
- 大小:906.00 KB
- 文档页数:60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外文班和口腔专业使用)大连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二零零五年三月目录前言 (2)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和要求 (3)第一篇总论 (3)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4)第五章概论 (4)第六章叶足虫 (5)第七章鞭毛虫........................................................................... (5)第八章孢子虫........................................................................ .. (7)第三篇医学蠕虫学……………………………………………………………… .9第十章吸虫……………………………………………………………….…… ..9第十一章绦虫 (12)第十二章线虫 (16)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学 (20)第十四章概论 (20)第十五章蛛形纲 (21)第十六章昆虫纲 (22)参考资料 (24)前言人体寄生虫学属于生物病原学范畴,主要研究病原寄生虫及与医学有关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存及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病原寄生虫及医学节肢动物与人体及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阐述寄生虫病发生、流行、控制与防治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而为防治寄生虫病和控制医学节肢动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实、完善和提高医学应有的整体业务素质,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医学奠定必要的坚实基础。
按照医学教育一般规律,本课程应在医学共同基础课及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结束,病理学、微生物学总论及免疫学讲授之后进行学习。
人体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及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
研究生、临床医学(英医班)、预防医学、护理医学本科以上各专业,应以我国常见重要人体寄生虫为主要学习内容。
昆虫记每章简介《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
全书共十卷,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以下是对每章内容的简要介绍。
第一章:论祖传法布尔在这一章中讲述了自己对昆虫的兴趣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他提到自己的先辈们就对观察自然界充满热情,这种对自然的好奇仿佛是家族遗传的特质。
通过回忆童年时光,法布尔展现了他自幼对昆虫世界的痴迷和探索欲望。
第二章:神秘的池塘这一章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池塘生态系统。
法布尔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活动,如水中的孑孓、水甲虫、豉虫等。
他详细地描述了池塘在不同季节和时间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读者仿佛跟随法布尔一同置身于这个神秘而迷人的池塘边,感受着其中的宁静与活力。
第三章:石蚕法布尔介绍了石蚕这种有趣的昆虫。
石蚕巧妙地利用自己制造的“房子”在水中游动和保护自己。
法布尔生动地描述了石蚕如何建造和运用它们的“小房子”,以及它们在水中的生活习性。
通过对石蚕的观察,展现了昆虫的智慧和适应能力。
第四章:蜣螂蜣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屎壳郎,在这一章中成为了主角。
法布尔详细描述了蜣螂推粪球的行为,它们如何收集粪便、制作粪球,并将其滚回巢穴。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在法布尔的笔下变得充满了趣味和意义,让我们对蜣螂这种昆虫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五章:蝉蝉是夏天的代表性昆虫之一。
法布尔在这一章中讲述了蝉的地下生活、蜕皮过程以及它们在树上的歌唱。
他揭示了蝉在地下长时间的等待和为了生存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也解释了蝉鸣的原因和作用。
读者可以通过这一章更加深入地了解蝉的生命历程。
第六章:泥水匠蜂泥水匠蜂是一种善于建造巢穴的昆虫。
法布尔观察并描述了它们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点、采集材料以及精心构建巢穴。
泥水匠蜂的建筑技巧和对巢穴的精心设计令人惊叹,展现了昆虫世界中独特的生存智慧。
第七章:螳螂螳螂是一种凶猛而奇特的昆虫。
寄生虫学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
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重点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为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提供病原学的依据。
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
现在很多人谈起寄生虫就恨得牙痒痒,觉得沾上寄生虫这三个字就是对人体有害的。
其实,不是所有寄生虫都对人体有害的,有的寄生虫对人体有害,而有些对人体反而有益。
所以我们把寄生虫学化作了单独的一门学科,来研究它的体系。
本课程根据新医科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设定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打破教材原有章节顺序,按寄生虫的寄生部位不同,以人体器官系统为模块重组教学资源,分消化道、肝脏与胆管、脉管系统等模块,每个模块含慕课视频、章节测试、案例分析、思政讨论、知识拓展等。
寄生虫可以分为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机会性致病寄生虫五大类。
咱们先来看一下专性寄生虫。
专性寄生虫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如钩虫,其幼虫在土壤中靠自生生活,但发育至丝状后,必须侵入宿主体内靠寄生生活,才能发育至成虫。
接下来咱们再看一下兼性寄生虫。
有些寄生虫主要在外界营自生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人宿主过寄生生活,此类寄生虫为兼性寄生虫。
如粪类圆线虫一般在土壤内过自生生活,但也可侵入人体,寄生于肠道营寄生生活。
所以说,兼性寄生虫就像游戏里的大BOSS,你不去推它的时候,它老老实实的待着,也不招惹你。
一旦你去推BOSS了,那它一定会给你一个教训。
体内寄生虫指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或组织、细胞内的寄生虫。
如寄生肠道的蠕形住肠线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组织的旋毛形线虫,寄生于各种有核细胞内的刚地弓形虫。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以下是对第11-15章的内容概括:
第11章:蝉和蚂蚁的寓言
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在冬天即将来临之前很多动物都为过冬做准备,一直懒惰的蝉不但不为自己过冬做准备,还笑话正在为过冬储备粮食的蚂蚁和其他动物。
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其他动物安然过冬,而那只懒惰的蝉因为没有粮食吃在雪天寻食时被大雪淹埋死了。
第12章:神秘的池塘
作者描述了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如蝌蚪、蝾螈、石蚕等,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
池塘边的景色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小生命让作者感叹不已。
第13章:石蚕
作者详细介绍了石蚕这种水生昆虫,它们生活在枯枝做成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它们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
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由被水浸透后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
第14章:蜣螂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蜣螂的生活习性。
蜣螂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它们以腐烂的植物和动物尸体为食。
蜣螂有着独特的繁殖方式,雄性蜣螂会为雌性蜣螂准备食物,以便吸引雌性蜣螂前来交配。
第15章:昆虫的迁徙
作者在这一章中探讨了昆虫的迁徙现象。
许多昆虫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都会进行迁徙,如蚂蚁、蜜蜂、蝴蝶等。
作者详细描述了这些昆虫迁徙的原因、方式和意义。
以上是对《昆虫记》第11-15章的内容概括。
这些章节分别讲述了蝉和蚂蚁的寓言、神秘的池塘、石蚕、蜣螂和昆虫的迁徙等主题,展示了昆虫世界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
昆虫纲—、选择题(一) A型选择题1.口器为舐吸型的昆虫A.蚊 B.蝇 D.蜚蠊 D.白蛉2.口器为咀嚼型的昆虫A.人虱 B.鼠蚤 C.蜚蠊 D.蝇3.发育过程没有蛹期的昆虫A.白蛉 D.蚊 C.蝇 D 虱4.全变态昆虫的发育过程如下A.卵——若虫——蛹——成虫 B.卵——幼虫——若虫——成虫 C.卵——幼虫——蛹——成虫 D.卵——蛹——成虫5.昆虫纲中传播疾病最重要的病媒昆虫A.蝇 B.白蛉 C.蚊 D.蚤6.雌蚊寻觅吸血对象的感受器存在于A.触须 B.触角上的短毛 C.口器 D.复眼7.有助于按蚊幼虫浮于水面的构造A 气门 B.虫体背面小毛 C. 掌状毛 D.尾刷8.喜于白天吸血的蚊种A. 中华按蚊 B.白纹伊蚊 C.淡色库蚊 D.微小按蚊9.翻盒倒罐除积水消灭幼虫,针对的蚊种A. 白纹伊蚊 B.微小按蚊 C.三带喙库蚊 D.淡色库蚊10.对蝇生活史表述错误的选项是A. 发育为全变态B. 卵产出后1天即可孵化C. 幼虫分3龄D. 某些蝇直接产幼虫11.对蝇类生态习性表述错误的选项是A. 蝇类孳生物分为人粪类、畜禽粪类、腐败动物质类、腐败植物质类和垃圾类B. 成蝇的食性分为不食蝇类、吸血蝇类和非吸血蝇类C. 蝇类的活动、栖息场所因种而异D. 以夏型和秋型蝇类与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关系最为密切。
12. 蝇传播疾病的主要方式是A.发育式B.增殖式 C. 发育增殖式D.机械性传播13. 蝇类生物性传播的疾病A.结膜吸吮线虫病 B.内脏利什曼病C.钩虫病 D.阿米巴痢疾14. 蝇类可生物性传播A.贾第虫病 B.幼虫寄生于人体组织、器官 C. 阿米巴病D.体内外携带病原体,机械性传播疾病15. 蝇对人类最重要的危害是A.机械性传播疾病 B.污染食物 C. 骚扰人D.生物性传播疾病16. 白蛉幼虫孳生于A.清洁净水中B.腐败植物质中C.地表面下约10cm深的泥土中D.树洞等积水容器内17. 白蛉的越冬方式A.成虫在室内或畜舍内越冬 B.卵在10cm内的地表土中越冬C.蛹在10cm内的地表土中越冬 D.幼虫在10cm内的地表土中越冬18. 白蛉传播的疾病A.登革热 B.内脏利什曼病 C.肾病综合征出血热D.地方性斑疹伤寒19.蚤吸血习性A.幼虫吸血 B.雌蚤吸血 C. 雄蚤吸血D.雌、雄蚤都吸血20. 蚤传播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机理A.病原体在蚤胃繁殖堵塞前胃,吸血时病原体随血液倒流进入宿主体内B.病原体在蚤血腔内繁殖后,进入唾腺内,吸血时注人人体C. 病原体在蚤血腔内繁殖, 蚤被压碎后污染伤口而感染D.病原体在蚤胃和马氏管上皮细胞内繁殖,胀破细胞随粪排出污染伤口而感染21.生活史为不全变态医学昆虫是A.蚋 B.臭虫 C.白蛉 D. 虻22. 以cockroach为俗名的昆虫是A.蚊 B.白蛉 C. 蜚蠊 D.蝇23.食性杂,活动范围广,可机械性携带多种病原体,通过污染食物和餐具而传播疾病的潜在媒介是A.蠓B.虻C.白蛉D.蜚蠊(二) X型选择题1.发育为全变态的昆虫A.蚤B.蝇C. 虱 D.蜚蠊2.发育过程为不全变态的昆虫A.蚤 B.蚊 C. 蜚蠊 D.虱3.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A.蜚蠊 B.蚊 C. 蚤 D.虱4.蜚蠊目主要特征A.虫体背腹扁平 B.前翅革质 C.具刺吸式口器D.发育为不全变态5.家栖型蚊种A.嗜人按蚊 B.淡色库蚊 C.中华按蚊 D.埃及伊蚊6.嗜吸人血的蚊种A.中华按蚊 B.嗜人按蚊 C.淡色库蚊 D.白纹伊蚊7.成蝇的口器类型有A.舐吸式B.咀嚼式C.刺吸式D.刮舐式8. 蝇类的孳生物(地)有A.人粪类、禽畜粪类 B.垃圾类 C.腐败的动物质类D.腐败的植物质类9. 蝇类的食性分为A.不食蝇类 B.人粪类、禽畜粪类 C. 吸血蝇类D.非吸血蝇类10. 蝇的形态和生态与机械性传播疾病有关的是A.全身密布鬃毛 B.爪垫发达,其表面密布细毛并分泌粘液C.非吸血蝇类多数种类为杂食性,取食时边吃、边吐、边排泄D.飞翔能力强、活动范围广11. 蝇幼虫寄生可引起蝇蛆病的组织和器官有A.眼 B.胃肠道 C. 皮肤和创伤 D.泌尿生殖道12. 蝇对人类的危害有A.叮刺吸血 B.幼虫寄生于人体组织、器官C.传播眼结膜吸吮线虫病 D.体内外携带病原体,机械性传播疾病13. 以杀灭成虫为主防制家栖型白蛉是依据A.家栖型白蛉栖息于人房、畜舍内 B.飞翔能力弱C. 活动范围小 D.对杀虫剂敏感14. 蚤生活史和生态特点A.雌蚤通常在宿主皮毛上和窝巢中产卵。
第十一章绦虫第一节概论绦虫(cestode)或称带虫(tapeworm),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Class Cestoda)。
寄生人体的绦虫有30余种,分属于多节绦虫亚纲的圆叶目(Cyclophyllidea)和假叶目(Pseudophyllidea)。
绦虫成虫大多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生活史多为复杂型,需要1~2个中间宿主。
人可作为一些带绦虫的终宿主或中间宿主。
【形态】1.成虫细长如带,分节,白色或乳白色,体长数毫米至数米不等,因虫种而异。
虫体一般可分为头节(scolex),颈部(neck)和链体(strobilus)。
头节上有附着器(holdfast),其形式多样,如吸盘(sucker),沟槽(bothrium)及突盘(bothridium)。
吸盘为头节表面的肌质附着器,其肌纤维不与链体的相连,并有一基膜使之与链体组织隔离。
通常圆叶目绦虫头节多呈球形,顶端有4个吸盘,吸盘中央可有伸缩的圆形突起,称顶突(rostellum),顶突周围可有1圈或数圈棘状或矛状小钩。
吸盘除有固着吸附作用外,也有使虫体移动的功能。
假叶目的绦虫头节一般呈梭形,在头节的背腹侧面向内陷形成二条沟漕,沟槽是表面结构,无基膜,其附着能力较弱,主要功能是移动。
突盘是头节上突出的附着器,与链体组织相连,富于肌纤维,伸缩活动能力很强。
颈部一般比头节细,不分节,具有生发细胞(germinal cell )。
链体的节片(proglottid)即由此向后芽生(budding )。
链体是由前后相连的节片构成。
靠近颈部的节片较细小,其内的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称为未成熟节片(幼节immature proglottid )。
往后至链体中部节片逐渐增大,其内的生殖器官逐渐在发育之中,越向后则越成熟。
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节片称为成熟节片(成节 mature proglottid )。
在链体后部,子宫中已有虫卵的节片称为妊娠节片(孕节gravid proglottid )。
链体后部的孕节体积最大,园叶目绦虫的孕节中除了储满虫卵的子宫外,其它器官均已退化。
末端的孕节体积最大,可从链体上脱落或裂解,新的节片又不断从颈部长出,这样就使绦虫保持一定的长度。
体壁结构 绦虫的体壁有两层,即皮层(tegument )和皮下层(图11-1)。
皮层最外面有许多微小指状的胞质突起,称微毛(microthrix )。
微毛顶部为小棘样尖端。
微毛遍被全身,包括吸盘表面。
其下是较厚的具大量空泡的胞质区。
胞质区下即皮层的最内层,线粒体密集。
整个皮层部分无细胞核。
皮层的内层有明显的基膜(basal menbrane ),与皮下层截然分界。
皮下层在基膜下,由表层肌(superfacial muscle )组成,包括环肌及纵肌,以及少量斜肌,均为平滑肌。
它们包绕着虫体整个实质器官,贯穿整个链体。
节片成熟后,节片间的肌纤维会逐渐退化,导致孕节自链体脱落。
肌层下的实质结构中有大量电子致密细胞称为核周体(perikarya)。
核周体通过若干连接小管(trabeculae)穿过表层肌和基膜通向皮层。
核周体的细胞核具有双层膜,核的外壁与内质网连结,核周体分泌的蛋白类晶体,脂或糖原小滴进入皮层,促进其更新。
绦虫实质组织中散布着许多石灰小体(calcareous body),可能有缓冲平衡酸碱度的作用,也可作为离子和二氧化碳的补给库。
神经系统头节中有一神经节,由此发出6根纵行的神经干,贯穿整个链体。
在头节和每个节片中还有横向的连接支。
感觉末稍分布于皮层,与触觉和化学感受器相连。
排泄系统由若干焰细胞与纵行的四根排泄管组成,排泄管贯穿链体,在每一节片后部有横支左右相通。
排泄管中衬有微绒毛(microvilli),有助于输送排泄物。
排泄系统不仅有排出代谢产物的功能,而且还可调节体液平衡。
生殖系统链体成熟节片内均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
雄性生殖系统具有数个至数百个睾丸,睾丸呈圆形滤泡状,散在分布于节片中,靠近背面。
每个睾丸发出一输出管,汇合成输精管,延伸入阴茎囊。
阴茎囊内输精管膨大部位称储精囊,前列腺位于储精囊内或囊外,包绕在输精管周围,输精管继续延伸为射精管,射精管的末端是阴茎,为交接的器官。
雌性生殖系统有一个卵巢,大多分成左右两叶,位于节片中轴腹面,睾丸之后。
有些绦虫的卵黄腺是众多滤泡状体,均匀分散在节片中,有些绦虫卵黄腺聚集成单一的致密实体,位于卵巢后方。
由卵黄腺发出的卵黄小管汇集成卵黄总管,常膨大成卵黄囊与输卵管相连。
输卵管自卵巢发出后,膨大形成卵模,再与子宫相通,子宫呈管状或囊状,假叶目绦虫有子宫孔,开口于腹面。
孕节中的子宫随着虫卵的增多和发育膨大,子宫可向两侧分支几乎占满整个节片。
2.中绦期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阶段称为中绦期(metacestode ),各种绦虫中绦期的形态结构各不相同,常见以下类型。
(图11-2) 囊尾蚴(cysticercus ) 俗称囊虫(bladderworm ),为半透明泡状囊,其中充满囊液,囊壁上有一向内翻转的头节悬于囊液中。
棘球蚴(hydatid cyst ),是棘球绦虫的中绦期,为一种较大的囊,囊内充满囊液及大量的原头节(protoscolex )。
另外还有许多小的生发囊,附着在囊壁上,也可脱落悬浮于囊液中。
生发囊内含有更小的囊和原头节,所以一个棘球蚴中可含有成千上万的原头节。
泡球蚴(alveolar hydatid cyst ) 或多房棘球蚴(multilocular hydatid cyst )属棘球蚴型,囊较小,但可不断向囊内和囊外芽生若干小囊,而使体积不断增大。
囊内充满的不是囊液而是胶状物,其中头节较少。
似囊尾蚴(cysticercoid ) 体型较小,前端有很小的囊腔和相比之下较大的头节,后部则是实心的带小钩的尾状结构。
多头蚴(coenurus ) 一个囊尾蚴中具有多个从生发层(germinallayer)生长出的头节, 为羊体内寄生的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
原尾蚴(procercoid)假叶目绦虫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幼虫。
为一实体,无头节的分化,但在一端有一小突,称为小尾(cercomere),上有6个小钩。
裂头蚴(plerocercoid)原尾蚴被假叶目绦虫第二中间宿主吞食后发育而成。
裂头蚴已失去小尾及小钩,并开始形成附着器,分化出头节。
3.虫卵两个目的绦虫卵形态明显不同,假叶目绦虫卵与吸虫卵相似,为椭圆形,卵壳较薄,一端有小盖,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
圆叶目绦虫卵多呈圆球形,卵壳很薄,内有一很厚的胚膜,卵内是已发育的幼虫,具有3对小钩,称六钩蚴(onchosphere)。
【生活史】绦虫的成虫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虫卵自子宫孔排出或随孕节脱落而排出,假叶目绦虫在外界的发育与圆叶目很不相同。
前者生活史需要二个中间宿主,虫卵排出后必须进入水中才能继续发育。
孵出的幼虫称为钩球蚴(coracidium),体内有3对小钩,体外被有一层纤毛,能在水中游动,第一中间宿主为剑水蚤,在其体内发育为原尾蚴。
第二中间宿主为鱼或蛙等脊椎动物,在其体内发育为裂头蚴,裂头蚴若能进入终宿主肠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
圆叶目绦虫生活史只需一个中间宿主,个别种类甚至无需中间宿主。
虫卵在子宫中已经开始发育,内含一个无纤毛的六钩蚴。
由于该目绦虫无子宫孔,虫卵随孕节自链体脱落排出体外,孕节被挤压或自身活动破裂后,虫卵散出,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孵出六钩蚴,钻入宿主肠壁随血流到达组织内,发育成中绦期幼虫,如囊尾蚴、棘球蚴、泡球蚴、似囊尾蚴等。
中绦期幼虫被终宿主吞食后,在肠道内受胆汁的激活才能脱落或翻出头节,逐渐发育为成虫。
成虫在终宿主体内存活的时间随种类而不同,有的仅能活几天到几周,而有的可长达几十年。
【生理】绦虫成虫缺乏消化道,靠体壁吸收营养。
成虫生活在宿主肠道里,直接浸浴在宿主半消化的食物中。
皮层通过扩散和主动运输等方式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带有尖棘的体表微毛既有固着作用,又增加了吸收面积,大大提高了营养吸收效能。
皮层胞质区的大量空泡具有对营养物质的胞饮作用和运输作用。
有的绦虫头节上的顶突能穿入宿主的肠腺,摄取粘液和细胞碎片以及其它营养微粒。
绦虫从宿主肠内吸收的营养物质有氨基酸、糖类,脂肪酸,甘油,维生素,核苷以及嘌呤和嘧啶等。
绦虫主要通过糖代谢获得能量。
成虫主要靠糖酵解,少数也可能通过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系统获得能量,如细粒棘球绦虫的原头节就具有完全的三羧酸循环功能。
绦虫的交配及受精可以在同一节片或同一虫体的不同节片间完成,也可以在两条虫体间进行。
除成虫营有性生殖外,中绦期幼虫营无性生殖,如芽生生殖,棘球蚴可从囊壁生发层长出许多原头节和生发囊。
曼氏裂头蚴在宿主免疫功能受抑或受到病毒感染时,也可能发生异常的芽生增殖,引起严重的增殖型裂头蚴病。
裂头蚴具有一定再生能力,在虫体被部分切除后,可以重新生成一完整的虫体。
【致病】绦虫成虫寄生于宿主肠道,可大量地掠夺宿主的营养,但引起症状的主要原因却是虫体固着器官吸盘和小钩以及微毛对宿主肠道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以及虫体释出的代谢产物的刺激。
成虫引起的症状通常并不严重,仅有腹部不适,腹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交替的腹泻与便秘等,个别种类如阔节裂头绦虫因为大量吸收维生素B12可引起宿主贫血。
绦虫幼虫在人体寄生造成的危害远较成虫为大,裂头蚴和囊尾蚴可在皮下和肌肉内引起结节和游走性包块。
若侵入眼、脑等重要器官则可引起严重的后果。
棘球蚴在肝、肺等处亦造成严重危害,其囊液一旦进入宿主组织更可诱发变态反应而致休克,甚至死亡。
表11-1 绦虫纲动物分类系统目科属种假叶目裂头科迭宫属曼氏迭宫绦虫Pseudophyllidea Diphyllobothriidae Spirometra S. Mansoni裂头属阔节裂头绦虫Diphyllobothrium tum 圆叶目带科带属链状带绦虫Cyclophyllidea Taeniidae Taenia T.solium肥胖带绦虫T.saginata棘球属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E.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多头属多头多头绦虫Multiceps M.multiceps膜壳科膜壳属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didiae Hymenolepis H.nana缩小膜壳绦虫H.diminuta假裸头属克氏假裸头绦虫Pseudanoplocephala P.crawfordi囊宫科复孔属犬复孔绦虫Dilepididae Dipylidium D.caninum代凡科瑞列属西里伯瑞列绦虫Davaineidae Raillietina R.celebensis第二节曼氏迭宫绦虫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 (Cobbole,1883)]又称孟氏裂头绦虫,成虫主要寄生在猫科动物,偶然寄生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