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抗病虫育种
- 格式:ppt
- 大小:6.82 MB
- 文档页数:64
中抗稻瘟病常规早稻新品种冈早籼11号的选育稻瘟病是水稻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会给水稻产量和品质带来严重危害。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针对稻瘟病的流行情况和对拥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的早稻新品种进行选育,成功研发出了中抗稻瘟病常规早稻新品种——冈早籼11号。
冈早籼11号选育的研究工作是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十一五”水稻抗病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开展,该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早稻栽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需要,通过长期的耐寒性、穗型、稻瘟病抗病性、优质性状等性状鉴定和选育,最终培育出了这一优异的水稻品种。
冈早籼11号是一种具有中早熟、高产、抗倒伏和抗稻瘟病等抗性状的早稻新品种。
其在全国各大水稻主产区的试验示范中,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的产量。
具体表现为:播种期在我国早稻区播后10天即可抽穗,生育期130天左右。
显著特点是生长势旺盛,穗位较高,稻穗直立,不易发生倒伏;具有高抗稻瘟病性,主要受病害侵袭的水稻器官穗和幼叶处的病害较轻。
冈早籼11号的理化性状也很优秀,水稻米粒有光泽,外观白亮,米质厚实、糯性好,口感细腻爽滑,有“鲜玉米”之称。
冈早籼11号的选育研究工作具有许多值得关注的特点。
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运用和吸取,将国际最新的抗稻瘟病基因资源成功导入国内实验育种,从而显著提高了新品种的抗病性。
选育工作着眼于改进国内水稻品种的抗逆性和耐病性,充分体现了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和使命感。
选育过程中积极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理念,红色稻田、无公害农产品的推广,都是对新品种选育工作的重要延伸。
冈早籼11号的选育成功,也标志着我国早稻生产品种的技术水平得到了重大的突破。
这无疑将对我国的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对稻瘟病等重要稻病害的控制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冈早籼11号的选育工作也为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和案例,为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病虫害防治中的抗性育种技术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给农民带来许多麻烦和损失。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往往依赖农药的大量使用,然而这种方式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引发抗药性的发展。
因此,病虫害防治中的抗性育种技术应运而生。
一、什么是抗性育种技术?抗性育种技术是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农作物品种或杂交种,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它通过遗传学原理和育种方法,利用作物本身的遗传多样性,选育出天然抗性强的品种,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抗性育种技术的原理抗性育种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选择和筛选”。
在病虫害常发的地区,通过大规模的试验田和种质资源的筛选,选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或杂交种。
这些品种或杂交种具有较高的抗性基因频率,能够在病虫虫害发生时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
三、抗性育种技术的方法1. 多基因抗性选育方法:通过多基因抗性选育方法,从杂交种或自交系中挑选具有多个抗性基因的品种。
这些抗性基因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抗病虫害的效果。
例如,在小麦白粉病的抗病性育种中,通过选择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亲本,进行杂交,获得具有多基因抗性的小麦品种。
2. 点位突变选育方法:通过基因突变或点位突变技术,改变作物基因的表达,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近年来,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抗性育种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利用CRISPR技术可以精确编辑作物基因,使其具备特定抗性。
例如,在水稻的白叶枯病抗性育种中,利用CRISPR技术可使水稻基因失活,从而提高其抗性。
3. 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法:通过基因组学的方法,筛选具有抗性基因的个体,实现精确的育种目标。
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果。
例如,在玉米的抗玉米花叶病育种中,利用基因组选择技术筛选出具有抗性基因的杂交种,从而提高抗性。
四、抗性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抗性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农药使用的限制,抗性育种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抗稻瘟病常规早稻新品种冈早籼11号的选育稻瘟病是水稻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长期以来给水稻的种植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育种专家们针对稻瘟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选育出了中抗稻瘟病常规早稻新品种冈早籼11号。
冈早籼11号是一种中抗农转菌稻瘟病的早熟品种,其选育过程如下:育种专家从国内外收集了大量的稻瘟病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筛选,筛选出高毒菌株,为后续的杂交配基提供了基础。
接下来,育种专家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市场的要求,确定了育种目标。
他们希望育成一个早熟品种,具有稻瘟病中抗性好、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
然后,育种专家利用亲本杂交和自交返交等传统育种方法,逐步选育出了数代优良的单株,进行了精细的观察和评价。
经过多年的筛选和优胜劣汰,选出了冈早籼11号的良种亲本。
在良种亲本的基础上,育种专家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结合组织培养和胚乳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加快了育种进程。
他们通过分析核酸序列,找到了与稻瘟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借助转基因技术将这些基因导入到冈早籼11号中,提高了其稻瘟病的抗性。
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推广示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试种。
结果表明,冈早籼11号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都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况,具有稳产性好、色泽呈浅黄色、米粒饱满、口感好、耐煮性好的特点。
冈早籼11号对稻瘟病具有中抗性,能够在病害高发期稳定生长,减少了农民的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环境污染。
冈早籼11号的选育是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通过经过多年的筛选和观察,以及与稻瘟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导入,最终选育出了这个具备稻瘟病中抗性、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作物品种。
这一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将为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农民的增收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提供重要保障。
中抗稻瘟病常规早稻新品种冈早籼11号的选育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水稻栽培的重要病害之一。
病害严重时可导致稻谷减产甚至绝收。
为了有效防控稻瘟病,育新品种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育种理念的不断更新,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在提高稻瘟病抗性和稻谷产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中抗稻瘟病常规早稻新品种冈早籼11号的选育过程和特点。
一、冈早籼11号的选育背景稻瘟病在水稻生产中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南方的稻田地区,病害的发生频率更是十分高,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应对稻瘟病的危害,中国的农业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稻瘟病抗性品种的选育工作。
冈早籼11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1.亲本的选定冈早籼11号的选育是在广西农科院进行的,选育初期,科研人员首先选定了优良的亲本材料,以了解它们的遗传背景,为后续的杂交育种提供了便利条件。
亲本的选定也是为了挖掘出更为优良的抗病性状。
2. 亲本的杂交在选定了优良的亲本材料之后,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杂交工作,以挖掘出更为优良的遗传特性。
通过多次的人工授粉和选择,最终获得了符合预期的后代种子。
3. 突变育种在杂交育种的基础上,科研人员进行了突变育种的实验。
他们利用放射线、化学物质或者基因工程等手段,诱发和筛选出具有更高抗病性和产量性状的突变体,作为新的育种材料。
4. 重组育种科研人员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分析,挖掘出具有抗稻瘟病基因的候选品种,然后再进行适当的重组育种,以获得更为优良的品种。
5. 田间选育和品种选优科研人员将培育好的潜在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筛选出适合种植的优良品种,并进行品种选优的工作。
选择出符合规定标准的最佳品种,并进行科学的命名。
1. 抗病性强:冈早籼11号具有较强的稻瘟病抗性,能够有效地抵抗稻瘟病的侵袭,减少病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 产量高:冈早籼11号的单株穗重和千粒重均较高,稻谷产量不仅高,且稻米质量也非常优良。
中华优11号水稻品种介绍-回复中华优11号水稻(CHY11)是中国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中心通过多年的选育研究,于1996年近年研究成果之一。
中华优11号水稻是由常规种质与优良杂交基因组合而成的高产、抗逆的水稻品种。
它在中国的主要水稻区域广泛种植,同时也被一些东南亚和非洲国家采用。
下面我们将一步一步地了解中华优11号水稻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中华优11号水稻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这一特点使得种植中华优11号的农民能够在面对气候极端变化(如干旱、洪涝等)和病虫害威胁时提供稳定的产量保证。
在中华优11号的选育过程中,育种专家将抗逆性作为重要的选育指标,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使得中华优11号具备了更强的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
其次,中华优11号水稻拥有较高的产量。
根据研究表明,中华优11号水稻的单产可达到1500公斤/亩以上,与传统品种相比,其平均增产率达到20左右。
这一高产的特点,使得中华优11号成为农民首选的水稻品种之一。
产量的提高,不仅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还能显著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提升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
第三,中华优11号水稻具备良好的食用品质和口感。
中华优11号水稻具有颗粒饱满、质地糯软、口感清香的特点,使得其成为米饭的理想选择。
农户种植中华优11号水稻后,不仅可以满足家庭消费需求,还可以作为商业粮食进行销售,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因此,中华优11号水稻不仅在国内市场有较大的需求,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除此之外,中华优11号水稻还具有快速生长、易于栽培的特点。
由于中华优11号的较强适应性和良好生长特性,农民无需过多耗费精力和资源进行管理。
同时,中华优11号水稻对肥料和灌溉水资源的要求相对较低,既节省了农民的农业投入成本,也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中华优11号水稻的种植还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中华优11号水稻的推广种植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中国农民种植中华优11号水稻后,产量的提高不仅可以满足家庭的粮食需求,还可以将剩余的粮食销售给市场,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中抗稻瘟病常规早稻新品种冈早籼11号的选育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危害着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挑战,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于选育抗稻瘟病的优质水稻品种。
在长期的科研攻关中,中抗稻瘟病常规早稻新品种冈早籼11号成功选育出来,为解决我国水稻生产中的稻瘟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冈早籼11号的选育工作始于2005年,由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负责,历经10年的艰苦攻关和田间试验,最终成功选育出这个品种。
冈早籼11号不仅具有抗稻瘟病能力,而且还具有较好的产量和品质特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水稻新品种。
冈早籼11号的选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优质亲本的选择。
在冈早籼11号的选育过程中,科研人员根据对抗稻瘟病的遗传育种研究,精心选择了一系列优质亲本用于育种杂交,以确保新品种具有良好的性状。
其次是抗稻瘟病的杂交育种。
为了提高水稻抗稻瘟病的能力,科研人员充分利用优良的遗传资源,进行了大量的杂交育种试验,最终选出了具有抗稻瘟病能力的新品种。
再次是田间试验与筛选。
在冈早籼11号的选育过程中,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田间试验,对不同杂交后代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了具有优良抗稻瘟病能力的材料。
最后是品种选育与推广。
在通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和田间观察后,科研人员最终选育出了冈早籼11号这一全新的水稻品种,并开始着手进行推广工作。
1. 抗稻瘟病能力强。
经过多年的试验验证,冈早籼11号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稻瘟病能力,可以有效避免稻瘟病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 产量稳定。
冈早籼11号在田间试验中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稳定性,不仅可以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而且还可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保持较高的产量水平。
3. 品质优良。
冈早籼11号的米质优良,米粒饱满,口感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冈早籼11号的成功选育,为我国水稻生产带来了重大的实际意义。
冈早籼11号的抗稻瘟病能力强,可以有效减轻稻瘟病对水稻的危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观赏南瓜新品种‘南珠11号’的选育1. 引言1.1 选育目的选育目的是指针对南瓜品种‘南珠11号’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通过科学的选育方法,以提高南瓜的产量和品质为主要目标,逐步改良南瓜的生长特性和抗逆能力,增加抗病性和适应性,提高南珠11号的生产效益,满足市场需求。
选育目的还包括与其他品种的比较研究,寻找优势特点并加以发展,以期造就一个适应市场需求、具有竞争力的新品种。
通过科学选育,不断完善南珠11号的性状,提高其经济效益和抗逆性,从而为南瓜种植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选育方法选育方法是选育新品种的关键步骤之一,直接影响到新品种的品质和产量。
南珠11号的选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在选育之初,选用了优质的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
选育过程中,根据南瓜的特性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具有抗逆性、高产性和抗病性的品种作为母本和父本,以增加新品种的遗传优势。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人工授粉和遗传工程技术,加快了育种进程。
在育种过程中,采用了田间试验和温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在田间试验中,通过大面积种植和观察,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
在温室试验中,利用控制环境条件和调整养护措施,进一步优化新品种的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
在育种过程中,还采用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遗传改良等技术。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筛选出具有理想遗传特性的植株,提高选育效率。
通过遗传改良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基因型的情况下,对新品种进行精细调控,进一步提高其品质和产量。
以上种种方法的结合应用,为南珠11号的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选育意义选育南瓜新品种‘南珠11号’的意义在于丰富和完善南瓜品种资源,提高南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选育新品种,可以克服现有品种的一些不足,如抗病性差、产量低等问题,提高南瓜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增加南瓜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选育新品种,还可以促进南瓜产业的健康发展,带动南瓜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