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役权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18
XMind系列‖物权法——地役权大二上学期物权法线下课程思维导图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期末复习+法学笔记=奥利给物权法|地役权▲图片画质实在不佳,有需要欢迎私我⚪补充说明本章的顺序大体是按照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物权法》第七版教材为主其中内容部分以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和书上的内容为主,将二者结合而成,改正了一些错别字和不太通顺的语句,因个人观点可能会有出入,因人而异本章内容补充了新出台的民法典相关的法条,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判断是否需要,因人而异其中内容中标有★的部分是老师上课强调或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判断是否需要,因人而异⚪补充内容★地役权法律关系⒈地役权人(需役地人)为自己土地的便利而使用他人土地的一方当事人⒉供役地人把自己的土地提供给他人使用的一方当事人⒊需役地因使用他人土地而获得便利的土地⒋供役地为他人土地的便利而供使用的土地★地役权的特征调节土地的利用关系⑴他人所有的土地⑵他人享有用益物权的土地“利用”→供役地人的不作为义务⑴从属性①不得与需役地分离而为让与②不得与需役地分离而为其他权利的标的⑵不可分性①发生和消灭上的不可分性②享有或负担上的不可分性★地役权的种类⒈积极地役权与消极地役权→标准:地役权的行使内容不同⑴积极地役权(作为的地役权)指地役权人可以在供役地上设定以一定行为为内容的地役权⑵消极地役权(不作为的地役权)指以供役地所有人在供役地上不得为一定行为为内容的地役权⑴继续地役权地役权的行使无需每次依赖权利人的行为才能行使的地役权⑵非继续地役权⑴表见地役权指地役权的存在有外形事实为表现,能依外部标志而辨别的地役权⑵非表见地役权指地役权的存在无外形事实为表现,没有外部标志能够加以辨别的地役权⒋其他分类★地役权 & 相邻权(相邻关系)⒈权利性质的区别⑴地役权是一个物权,是由需役地人享有的一种用益物权⑵相邻关系(相邻权)不是一个独立的权利,而是不动产所有权以及其他物权的权能,仍属于所有权和他物权的范畴,是权利的自我扩张和延伸(所有权的延伸和限制)⒉权利的取得方式不同⑴地役权约定的权利,当事人需经过约定而设定,因地役权合同生效取得,须经过登记才能取得对抗第三人的效力⑵相邻关系(相邻权)⑴地役权使自己的权利得到更好的行使,有权对对方提出提供便利的更高要求⑵相邻关系(相邻权)使自己的权利得到正常的行使,使自己能够正常的生活和生产,⑴地役权不受土地是否相互毗邻的限制,既可以发生在相邻的两块土地合法占有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相邻的土地合法占有人之间⑵相邻关系(相邻权)依法发生在相互毗邻的不动产合法占有人之间⒌权利的有偿性和期限限制不同⑴相邻关系(相邻权)无偿的、无固定期限限制的⑵地役权有偿的、有固定期限限制的,需役地人应当向对方(供役地人)支付一定的费用作为自己获得一定的便利的对价【注】:民法典相关法条引入第三百七十二条【地役权的定义】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
(三)地役权1、地役权的概念(举例)2、地役权的设立(1)书面合同。
(2)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3)未经用益物权人同意,土地所有权人不得设立地役权。
3、变动(1)需役地以及其上的用益物权转移,受让人可以同时享有地役权;(2)供役地以及其上的用益物权转移,地役权的约定对受让人有约束力。
2Z201042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消灭和保护一、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消灭和保护(2012单;2013单;2014单;2015单;2016多)1、不动产物权自登记时发生效力。
例外情况:地役权变动、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
2、不登记不转移物权,但不影响合同的效力;拒绝登记要承担违约责任。
二、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2012单)动产物权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三、物权的保护1、途径: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
2、常见保护方式:权利人请求确认权;返还原物;排除妨害或消除危险;修理、更换、重做或恢复原状;损害赔偿等,致害人要根据情况承担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习题】1、下列权利中,属于用益物权的是()。
【2016年】A.船舶抵押权B.房屋租赁权C.土地所有权D.建设用地使用权【答案】D【解析】用益物权是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用益物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
2、甲房地产公司在A地块开发住宅小区,为满足该小区的住户观景的需要,便与相邻的乙工厂协商约定,甲公司支付乙工厂800万元,乙工厂在20年内不在本厂区建设15米以上的建筑物,以免遮挡住户观景。
合同签订生效后甲公司即支付了全部款项。
后来,甲公司将A块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给丙置业公司。
关于A地块权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5】A.甲公司对乙工厂的土地拥有地役权B.甲公司对乙工厂的土地拥有担保物权C.甲公司约定的权利自合同公证后获得D.甲公司转让A地块后,丙公司不享有该项权利【答案】A3、关于不动产物权设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四讲地役权一、地役权概念——需役地与供役地所谓地役权是指为了利用自己土地的便利而对他人的土地进行一定程度的利用或者对他人行使土地权利进行限制的权利。
地役权对地役权人来说是其权利的扩大,而对地役人来说是一种义务或对自己权利的限制。
二、地役权的取得(一)因设立地役权的合同而取得地役权地役权作为意定物权必须由当事人人以法律行为的方式来进行设立,而设立地役权涉及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所以应当以合同的方式来进行设定。
1、设定地役权合同是书面要式合同,当事人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
2、设定地役权合同的主要条款:(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2)供役地和需役地的位置;(3)利用目的和方法;(4)利用期限;(5)费用及其支付方式;(6)解决争议的方法。
3、登记作为地役权的对抗要件地役权从设立地役权的合同生效时设立,但是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二)通过遗嘱设立地役权土地权利人可以通过立遗嘱的方式为他人设立地役权,此时适用继承法的相关规定。
(三)地役权转让由于地役权的从属性,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但是转让需役地权利的,地役权一并转让。
三、地役权特征---地役权的从属性(一)地役权以存在两项不动产为前提(二)地役权具有很强的意定性---通过当事人约定(三)地役权是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但是这种使用只是部分性使用,而不是对于供役地人的土地进行全方面的使用。
也即地役权并不排除供役地人自己对于自己土地的使用,只是供役地人对自己土地的使用受到了地役权某种程度上的限制。
(四)地役权是为利用自己土地的便利而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所谓为了利用自己土地的便利是指为了增加自己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的使用价值而对于供役地加以利用,并非指不利用供役地就无法利用自己的土地。
(五)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地役权从属于需役地,地役权作为从权利不得独立于需役地而单独转让或者抵押;需役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发生转移或抵押的,地役权随之转移、抵押。
【重点法条】:《物权法》第164条: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
08司法考试物权法地役权解析1.地役权的取得(1)地役权的设立①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a)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地役权合同。
不过,如果当事人没有采取书面形式,一方履行合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地役权合同成立并生效,地役权设立有效。
(b)地役权合同生效之时,地役权设立。
(c)未办理地役权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所谓“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其含义是:(Ⅰ)在地役权没有登记的情况下,地役权人有权对抗供役地权利人和恶意第三人;(Ⅱ)在地役权没有登记的情况下,如果供役地被转让,或者在供役地上设立了其他权利,并且供役地的受让人或后设立的权利人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该不动产上已经设立了地役权,那么地役权人就不能以其地役权对抗供役地的受让人或者供役地上后来的权利人,因为他们是善意的。
②地役权的期限根据《物权法》第161条的规定:(a)地役权的期限由当事人约定;(b)约定的期限“不得超过”需役地和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剩余期限。
③供役地土地所有权人设立地役权时的限制根据《物权法》第163条的规定:作为供役地的土地上已经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利的,未经用益物权人的同意,土地所有权人不得设立地役权。
(2)连同需役地一并转让。
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因而,需役地转让的,受让人同时取得地役权(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物权法》第164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转让的,地役权一并转让,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3)地役权的法定取得与法定负担根据《物权法》第162条的规定:①(需役地的)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地役权“之后”,在该土地上设立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的,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宅基地使用权人“继续享有”已设立的地役权。
此种取得地役权的情形又被称为“地役权的法定取得”。
②(供役地的)土地所有权人负担地役权“之后”,在该土地上设立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的,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宅基地使用权人“继续负担”已设立的地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