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 在星空中(一)名师教案 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科学36《在星空中(一)》(教案)在星空中(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绘图,学生能够辨别并熟悉太阳、月亮和星星;2. 让学生了解太阳是地球的光源,月亮是地球的卫星;3. 引导学生探索星星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4. 增强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辨识和基本属性;2. 太阳的作用和地球的特点;3. 星星的形状和位置变化。
三、教学准备:1. 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图片或绘图;2. 教学所需的视频、动画或实物模型;3. 实验器材:小黑板、尺子、玻璃杯、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引入:1. 让学生观察一幅描绘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夜晚的星星有哪些特点,并了解到星星都在宇宙中。
提问:你们在晚上经常看到哪个天体?2. 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询问学生太阳的外貌和作用,建立太阳是地球的光源的认知。
探究:1. 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并引导他们发现月亮有时圆满、有时是个弯弯的形状。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月亮形状会变化?请预测一下月亮完全变圆的时间。
2. 通过投影或绘图展示月亮的形状变化,让学生了解到月亮就是一个能反射太阳光的卫星,并且它的形状变化是由于月亮的位置不同所造成的。
3. 引导学生使用小黑板上的太阳和月亮的图示,让他们模拟太阳和月亮的位置变化,观察月亮在不同的位置时形状的变化。
实践:1. 利用实验装置(玻璃杯和手电筒),模拟太阳的光线通过地球再照到月亮上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月亮的形状变化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2. 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学生们分别扮演地球和月亮,让他们移动来模拟地球、太阳和月亮上天体的位置关系,逐步导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位置变化与月亮的形状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结:1. 结合已学内容,让学生描述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点。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认识出太阳是地球的光源,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并能够以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天空,继续发现和记录星星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并在下节课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6在星空中》(一)-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3.6在星空中》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星空,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银河等,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和科技的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活动的建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星空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观察星空方面有较高的兴趣,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在对星空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银河等。
2.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和科技的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银河等的介绍。
2.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的能力,以及从中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星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星空探索的意义和科技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星空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相关知识的PPT,用于讲解。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星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星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银河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星空,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星座和银河,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4.巩固(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和科技的发展,讨论如何利用科技探索星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察星空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在星空探索中的作用。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内容的要求:“知道四季代表的星座”。
在课标中的位置:地球与宇宙领域专题,有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大主题。
通过“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的主题学习,儿童从对生命现象的实体观察和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生命规律的认识。
通过观察活动、探究活动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初步的科学过程技能、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教材中的位置: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在星空中(一)》,本单元前面4课是通过推测、模拟实验、实际观测等方法研究地月系中月球的运行规律;第5课则把研究的空间范围扩大到了太阳系,通过建模的方法来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又将研究的空间扩大到整个宇宙。
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
本课时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通过各种途径,学生对星座有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
但学生对于常遇到的恒星具体在什么星座等的知识比较贫乏。
学生最熟悉的是生活中常提到的12个月的星座,但对星座的科学概念、星座的特征,还有对其他星座认识十分少,尤其是四季的代表星座方面,学生认知更是缺乏。
【教学目标】1、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视觉图像也不同。
2、知道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志,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小熊座)。
3、通过制作北斗七星的星座模型,利用图画做好记录,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4、提高对观察星座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北斗七星的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星空中(一)》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包括恒星、行星、卫星等,使学生认识星空,培养他们观察星空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观星方法,了解星空中的各种天体,为深入学习天文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与宇宙》这一单元,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于星空的好奇心较强,喜欢观察天空中的变化。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天文学名词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认识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星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星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星空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星空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星方法。
2.难点:对一些天文学名词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星空,亲身体验观星的过程。
2.讲授法: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和观星方法。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星心得和发现。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星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星工具,如望远镜、星图等。
3.划分教室空间,便于学生观察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星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星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星空的哪些知识?”2.呈现(10分钟)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包括恒星、行星、卫星等,让学生了解天体的种类。
讲解观星方法,如使用望远镜、星图等工具。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观星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星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星心得和发现,讨论星空中的有趣现象。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成果,总结观星技巧。
5.拓展(10分钟)介绍一些星空中的特殊现象,如流星、彗星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宇宙奥秘。
6、在星空中(一)【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繫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
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誌。
過程與方法:1、製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並做出解釋。
2、嘗試根據星座的特徵觀察星座,並用圖畫做好相關的記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養對天文方面的興趣,認識到較長時間內持續地觀察星座是必要的。
3、發展團結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正確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繫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
【教學難點】製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並做出解釋。
【教學準備】紙板、細線、橡皮泥、剪刀等。
【教學過程】一、瞭解星座1.(教師出示全天星空圖)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興歎,你能說出哪些星座的名稱?聽說過哪些有關星座的神話故事?2.學生交流彙報。
3.教師介紹星座的由來及其作用。
(人們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顆,為了便於辨認,人們把看起來相互之間距離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將全天劃分為88個星區,結合神話故事,根據其形態不同分別想像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並且給它們命名,這些人為劃分的區域就稱為星座。
)二、建立星座模型1.談話:讓我們用紙板、細線、橡皮泥來做一個星座模型。
2.閱讀課本第57頁星座模型的製作方法。
3.教師示範製作方法:按要求在紙上打孔,按長短要求把細線剪好掛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掛在細線的下端。
(說明:紙板上的孔位元和線長短的資料,實際上是根據北斗七星與地球的實際距離、七顆星的相對位置關係來確定的。
)4.學生分組製作。
5.把模型放到投影儀所射出的光中,轉動模型,讓光從四個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請學生分別將橡皮泥球的影子畫在本子上。
(預設:學生會畫下許多不同的圖形,只有當光從模型的一個側面照射時,學生才會看到橡皮泥的影子構成了一個勺子形。
)6.思考:從橡皮泥球的不同投影中,你們看到了什麼?從中又領悟到了什麼?7.在思考的基礎上,討論和交流:組成星座的星星離地球的遠近是否相同?從星空中不同的角度看星座,它們組成的形狀相同嗎?8.彙報交流情況。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星空中(一)》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星空的基本知识,包括星座、恒星、行星等。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天文知识的一次初步接触,旨在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星空、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天文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只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如知道一些常见的星座,对恒星、行星等概念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天文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恒星、行星等;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恒星、行星、星座等基本天文概念的理解。
2.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式教学: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望远镜,加深对天文知识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观察星空,共同完成观察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场所:教室、天文观测场地。
2.教学器材:天文望远镜、星空图、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星空,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恒星、行星、星座等基本天文概念,为学生观察星空打下理论基础。
3.操练(15分钟)教师演示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分组实践,用望远镜观察星空。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讨论观察到的星空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恒星、行星、星座的特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天文问题,如“为什么恒星会闪烁?”、“行星和恒星有什么区别?”等,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教科版六年级下3.6《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课题在星空中(一)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 6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2、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作好相关的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重点 1.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星空的兴趣。
难点制作星座模型,运用模型开展活动,对观察到的现象展开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小游戏:请告诉老师你的阳历生日,老师能算出你属于哪个星座?(同一个星座的人的性格会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展示图片:什么是星座?天上的星座到底有多少?认识星座有什么意义?让我们一起涉猎星空之旅吧。
播放视频:星空夜晚仰望星空,在忙忙的星海中,人们是怎么认星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老师说出星座。
观看视频引入星空与星座话题讲授新课一、了解星座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
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了解星座的由来 ,会看星空图,并能说出星座名称。
座。
这是一张北天星空图,有哪些星座?提示:可以把星空图按照方向平放在头顶仰望。
星空以地球赤道为界分为北天星空和南天星空。
北半球的人看到的是北天星空,南半球的人看到的是南天星空。
近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区,叫星座。
在这88个星座中,北天有29个星座,南天有47个星座,沿黄道天区(北天星空与南天星空的相交区)有12个星座。
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在星空中(一)》是学生在认识地球、月球、太阳系的基础上来认识星空的。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向往宇宙星空的神秘浩瀚,也有从科普书籍、网络电视中了解到一些宇宙知识。
个别感兴趣的学生对星座有一些认识,甚至还能说出一大串名称来,但对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知之甚少。
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清楚其中的关系、原由。
由于星空遥不可及,没有直观的经验,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而且成长过程中可能还会伴随着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更是难分真假。
教材分析:这是六下宇宙单元第6课。
主要活动有3个。
活动一:了解认识一些主要星座;活动二:建一个“星座”模型;活动三:寻找北极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初步认识一些主要星座。
教学难点:通过星座模型、模拟星空软件、网络等,对星座做出合理解释。
设计理念:探究法、操作法等方法教学。
故事导入,揭示问题。
通过课件带大家进入美丽浩瀚的星空世界。
自学探究:借助搜索引擎、模拟星空软件等,初步知道星座的来源;合作体验:组建星座模型,作出合理解释。
通过互联网等进入模拟星空等,自己操作通过星座找北极星,体会星座的价值。
明白原理。
引导课外观星,尝试继续实践探索星空的奥秘。
教学准备:教师:模拟星空软件、课件等;学生:电脑、模拟星空软件、星空模拟材料盒。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问题浩瀚星空,星光灿烂。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明珠一样闪亮。
有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对着夜空数星星。
6.在星空中(一一)
1、讨论:你知道要怎么找到北方吗?(引导学生说出用“北
极星”来找北方。
)
2、师:在北半球,北极星是指北的最好参照物,只要我们能
找到北极星就能知道北方了。
在晴朗的夜晚,北极星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可是北极星是颗不太亮的星星,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比较容易找到北极星呢?
3、介绍北极星和小熊星座(课件出示图片)。
4、图片展示北天星空,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找到北极星?
5、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用课件演示引导:北斗七星斗前二
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伸5倍的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
)
6、小结找北极星的方法。
(六)拓展巩固,布置作业:
1、看夜晚的星空图,找一找北斗七星。
2、练习:看不冋季节的北天星空图寻找北极星。
3、作业:
设计前两个练习是为了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掌
握情况,以便发现问题给以及时解决。
浩瀚的星空对学生来说是那么的神秘和好奇,学生对学习星空知识充满了期待,因此,设计这
样的课外作业既是学生愿意去做的,也是为了下堂课做准备,让学
生在下节课有话说。
模型,学生能比较容易
地发现观察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本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观测星座的方法,意在让学生掌握寻找北极星的方法,认识星空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星星和星座,为学生课外认识星空作准备。
6、在星空中(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星座
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兴叹,你能说出哪些星座的名称?听说过哪些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区,结合神话故事,根据其形态不同分别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
二、建立星座模型
1.谈话:让我们用纸板、细线、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
2.阅读课本第57页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
(说明:纸板上的孔位和线长短的数据,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际距离、七颗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的。
)
4.学生分组制作。
5.把模型放到投影仪所射出的光中,转动模型,让光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请学生分别将橡皮泥球的影子画在本子上。
(预设:学生会画下许多不同的图形,只有当光从模型的一个侧面照射时,学生才会看到橡皮泥的影子构成了一个勺子形。
)
6.思考:从橡皮泥球不同的投影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从中又领悟到了什么?
7.在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组成星座的星星离地球的远近是否相同?从星空中不同的角度看星座,它们组成的形状相同吗?
8.汇报交流情况。
(1、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离我们有远有近。
2、“北斗七星”的形状是我们从地球这一个角度所看到的情况,如果从宇宙中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形状会不相同。
)
9.小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三、认识星座
1.提问: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2.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但是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
3.怎样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
4.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5.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
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
6.家住得较近的同学可自愿组成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包括观星时间、小组分工、安全考虑等。
四、巩固拓展
我们还知道天空中有哪些星座?它们的形状有何特征?有哪些动人的传说故事?请同学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开星空交流会。
板书设计:
6、在星空中(一)
星座: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