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 T 0130-2006 化学分析 系数表 电子版
- 格式:xls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2
原分析结果A1外检分析结果A2偏差 DD=|A2-(A1+A2)/2|相对偏差 RD(%)RD(%)=[D/((A1+A2)/2)]×100汇金源公司岩石矿物样品化学成分分析偏差DZ/计 算退出相对偏差允许限Y C(%)或Y G (%)注释:1、岩石矿物试样化学成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的数学模型为:式中:Yc -重复分析试样中某组分的相对偏差允许限,%;-重复分析试样中某组分平均质量分数,%;C -某矿种某组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系数,见附录A注:①附录A中没有列出的岩石矿物种类,可参照相近类型或客户对质量的要求自行确定。
②当Yc的计算值>30%时,一律按30%执行。
③矿石分析中主要成矿元素低于边界品位一下一般不计偏差,如客户有要求,有双方协商确定。
④衡量有色金属、稀有、稀散元素相对偏差允许限的系数为1.含量低于5×10-6相对偏差允许限执行。
⑤光谱半定量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为小于或等于30%。
⑥物相分析除铁外,其余矿种的各项重复分析的相对偏差允许限可放宽50%执行。
当该元素物相分析总量(X)分别大于3%、0.2%~3%和小于0.2%时,其分量总和与单独分析的总量相对偏差允许限(Yc)分别不得超过10%、20%和30%。
即当X > 3% 是,Yc < 10% ;当0.2% < X < 3% 时,Yc < 20% ;当X < 0.2% 时,Yc < 30% 。
2、贵金属样品化学成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的数学模型为:式中:Y G-贵金属矿物重复分析某组分的相对偏差允许限,%;-贵金属矿物重复分析试样中某组分某次测定的质量分数,10-6;C -贵金属矿物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系数,见附录A。
注:该数学模型适用范围:①Au适用于(0.2~100)×10-6。
大于100×10-6按4.33%执行,小于0.2×10-6按33.4%执行。
RESOURCES/WESTERN RESOURCES20201.引言硒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和促进有机体的免疫反应系统,可预防细胞老化。
保证人体适当的硒营养,能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
地壳中各种岩石矿物中的硒,是土壤中硒的主要天然来源。
土壤中硒除直接来源于岩石矿物的风化分解外,人为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中废物的排放,也是土壤硒的重要来源。
在五莲县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发现富硒土壤64.02km 2,其中耕地园地面积占10.93km 2。
通过对五莲县土壤中硒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为当地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2.调查区概况五莲县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日照市北端,东临胶南,南接东港区,西连莒县,北靠诸城,现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全县总面积1443km 2。
五莲县地处鲁东低山丘陵与鲁中南低山丘陵交接地带,崂山支脉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境,泰沂山余脉自西向东延伸至境内,形成区内中部马蹄铁形隆起带,呈现出中部高、向南北两侧倾斜的地势特征。
属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周期性变化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季节性降水明显,日照充足,热能丰富。
五莲县地处西环太平洋多金属成矿带的外带,华北地台沂沭断裂带之昌邑—大店断裂东侧,胶南断块隆起西北,胶莱盆地西南缘。
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可划分为:古元古代粉子山群,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王氏群,新生代第四纪更新统、全新统。
境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种类较多,出露面积较广。
主要有潜火山岩和四堡期、晋宁期、南华期、印支期、晚燕山期的鲁东侵入岩。
区内土壤类型共分为棕壤土、褐土、石质土、粗骨土、潮土和砂姜黑土6个土类、13个亚类。
3.工作方法3.1土壤样品采集根据《山东省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农用地范围内的土壤,按实际土地利用图斑进行布点,布点密度6个/km 2。
评价对象以水浇地、旱地、果园、林地为主,同时兼顾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矿石基本化学分析成果质量检查办法欧天明2011-2-9根据2010年12月21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文件,云国土资(2010)395号,印发的《云南省地质实验测试成果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现提出《矿石基本化学分析成果质量检查办法(讨论稿)》供学习交流:1、在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储量核实等工作中的实验测试样品,应当委托经备案的地质实验测试机构检测。
测试机构未取得备案证明和备案证明失效期间不得向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矿业权人以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地质实验测试成果报告。
通过备案的地质实验测试机构,不得超出备案证明的范围和业务类别出具地质实验测试成果报告。
承担样品外检的地质实验测试机构应当是取得地质勘查实验测试甲级资质单位。
2、地质实验测试成果应有审核、批准程序,盖“计量认证CMA标志、证书编号”和“检测报告专用章”并加盖骑缝印章后向委托人提供。
3、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评审地质报告时应对地质实验测试成果进行审查,送审单位应附地质实验测试成果原件及地质实验测试机构相关资质及资格备案证明复印件。
4、违反上述规定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予评审地质报告。
5、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可以作为地质报告和科学研究报告中实验室样品测试质量检查和验收的依据,可以使用本标准对实验室的测试质量进行确认。
ICS 19.020D 00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30.1-2006代替DZ 0130.0-19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1部份:总则The Specification of testing quality managementFor geological laboratories——Part 1:General rules2006-06-05 2006-09-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前言DZ/T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由16部分组成。
本部分是DZ/T0130-2006中的第1部分。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Z 0130.1-19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1.总则》。
本部与DZ 0130.1-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前言、引言、术语、规范性引用文件、基本原则、附录和参考文献等条款;——增加了数据控制、资源保证、记录控制、结果报告、抱怨受理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管理等内容;——采用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将DZ0130.1-1994中1.3~1.8的内容归纳在“5.基本要求“章节中;——不再采用“双差”这一概念。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质矿产实验测试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负责起草。
本部分主起草人:尹明、王苏明、叶家喻、王祖荫、周金生。
本部分于1994年3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1部分:总则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的相关术语、基本原则和通用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
本标准可以作为地质报告和科学研究报告中实验室样品测试质量检查和验收的依据。
注:地质报告是一种全面总结地质勘查工作成果的技术文件,是在指定任务阶段性完成或全部完成后,将各种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并系统整理编写而成的。
(完整版)中国电镀标准一览表中国电镀标准一览表1、标准编号:GB/T 2056-2005 标准名称:电镀用铜、锌、镉、镍、锡阳极板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电镀用铜、锌、镉、镍和锡轧制阳极板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用的铜、锌、镉、镍和锡阳极板。
2、标准编号:GB/T 20017-2005 标准名称: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重量法和化学分析法评述简介:本标准等同ISO 10111:2000《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质量法和化学分析法评述》(英文版)。
3、GB/T 17461-1998金属覆盖层锡-铅合金电镀层简介:本标准规定了含锡量范围为50%~70%(质量比)的锡-铅合金电镀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电气制品及其他金属制品上防止腐蚀和改善焊接性能的锡-铅合金电镀层。
本标准也适用于其他成分的锡-铅合金电镀层,但使用时应注意这些镀层的性能可能与上述合金成分范围的锡-铅合金镀层不同。
4、 GB/T 17462-1998 金属覆盖层锡-镍合金电镀层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由约为65%(质量比)锡和30%(质量比)的镍所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锡-镍合金电镀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及其他金属制品上的锡-镍合金电镀层,该电镀层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能防止基体金属腐蚀。
5、GB/T 2056-2005电镀用铜、锌、镉、镍、锡阳极板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电镀用铜、锌、镉、镍和锡轧制阳极板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用的铜、锌、镉、镍和锡阳极板。
6、GB 21900-2008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7、GB/T 22316-2008 电镀锡钢板耐腐蚀性试验方法(2009年4月1日实施)简介:本标准适用于镀锡量单面规格不低于2.8g/m2的电镀锡钢板耐腐蚀性能的测定。
其中包括电镀锡钢板酸洗时滞试验方法、铁溶出值测定方法、锡晶粒度测定方法和合金锡电偶试验方法。
75【技术方法】ICP-OES 法测定萤石矿中主要成分沈晓霞(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福建总队 福建 福州 350001)【摘 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提取液中的CaF 2、SiO 2、Fe 2O 3、P、S 的含量,试验表明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适合萤石矿物中多个项目含量的快速测定。
【关键词】ICP-OES;萤石;混合熔剂;试验【中图分类号】TU411.1;P619.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386(2022)01-0075-03【作者简介】沈晓霞【引文格式】沈晓霞.ICP-OES 法测定萤石矿中主要成分[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22(1):75-77.萤石,又称氟石,化学式为CaF 2;纯萤石含Ca51.3%,含F 48.7%,是一种钙的天然卤素化合物,是工业上最有用的氟矿物,主要用于冶金工业,因其熔融温度低,可作助熔剂。
根据萤石不同的工业用途,一般熔剂用萤石分析CaF 2、S、Pb、Zn、SiO 2、CaCO 3、BaSO 4、P 等项目;陶瓷用萤石分析CaF 2、Al 2O 3、Fe 2O 3、CaCO 3、MgO、S、Pb、Zn 等项目;玻璃用萤石分析CaF 2、Fe 2O 3等项目;化工用萤石分析CaF 2、CaCO 3、SiO 2、Fe 2O 3、P、S、Pb、Zn、BaSO 4等项目。
有特殊要求的萤石,还要做有害、有毒元素分析。
萤石的分解应根据矿物的特性、分析项目的要求以及干扰元素的分离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分解方法[1]。
萤石常测项目为CaF 2、CaCO 3、SiO 2、Fe 2O 3等项目。
常见方法一般用中性三氯化铝溶液浸取溶解或硼酸—盐酸浸取溶解测定CaF 2、CaCO 3,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低含量SiO 2或采用氢氟酸直接挥发法、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高含量SiO 2,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Fe 2O 3,磷矾钼黄分光光度法测定P,燃烧碘量法测定S。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15版)ICSD 10/19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78-2015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Procedures for Original Geological Record of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2015-04-15发布 2015-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次前言 .............................................................................. V 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地质编录的综合技术要求 (1)3.1目的任务 (1)3.2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1)3.3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2)3.3.1原始地质编录的及时性 (2)3.3.2工具、量具及设备和材料 (2)3.3.3自动记录软件的规定 (2)3.3.4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2)3.3.5编录工作的现场质量监控 (2)3.3.6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2)3.4地质编录用语、代号及编号 (2)3.4.1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 (3)3.4.2地质观察点与剖面编号 (3)3.4.3工程编号 (3)3.4.4预查阶段的探矿工程编号 (3)3.5地质观察、分层与布样 (4)3.5.2地质分层 (4)3.5.3布样 (4)3.6绘图 (4)3.6.1原始编录图件分类 (4)3.6.2地质素描要求 (5)3.6.3非素描图类 (5)3.7地质描述与记录 (5)3.7.1地质描述内容 (5)3.7.2记录 (5)3.8野外资料整理要求 (6)3.8.1文、图、实物资料的核对 (6)3.8.2文字记录整理 (6)3.8.3标本、样品整理 (6)3.8.4野外图件整理与成图 (6)3.8.5岩矿层厚度计算 (6)3.9特殊矿种勘查地质编录 (7)4实测地质剖面 (7)4.1目的任务 (7)4.2技术准备 (7)4.2.1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7)4.2.2剖面位置选择 (7)4.2.4剖面设计 (8)4.3剖面测制 (9)4.3.1基线布置 (9)4.3.2地质观察、分层与记录 (9)4.3.3作图步骤 (9)4.3.4记录 (10)4.3.5剖面测制中的物化探工作 (10)4.4编制综合地质柱状图 (10)4.5实测剖面小结 (10)4.6实测勘查线剖面 (11)4.6.1勘查线剖面用仪器法测制 (11)4.6.2勘查线剖面的内容 (11)5地质填图 (11)5.1目的任务 (11)5.2工作依据 (11)5.3填图比例尺的选择 (11)5.3.1填图比例尺的确定依据 (12)5.3.2预、普查填图比例尺 (12)5.3.3详查、勘探填图比例尺 (12)5.4填图精度要求 (12)5.4.1对地形底图的要求 (12)5.4.2对地质研究程度及地质体表示程度的要求 (12)5.5地质点布置 (13)5.5.1地质点位置 (13)5.5.2地质点分类 (13)5.5.3地质点密度及数量 (13)5.6填图方法及技术要求 (14)5.6.1野外踏勘 (14)5.6.2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 (14)5.6.3地质点的布置原则及要求 (15)5.6.4地质草图 (15)5.6.5地质简图 (15)5.7矿床地质填图及矿区地质填图 (15)5.7.1矿床地质填图 (15)5.7.2矿区地质填图 (16)5.8地质点定位 (16)5.8.1现场标注点位 (16)5.8.2测量坐标 (16)5.8.3精确定位 (16)5.9地质点的观察和记录要求 (16)5.9.1 5.9.1地质点的观察记录要求 (16)5.9.2 5.9.2地质点记录内容 (17)5.9.3地质界线勾绘 (17)5.10编制实际材料图 (17)5.11地质填图工作小结 (17)6探槽编录 (17)6.1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1.1竣工探槽的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1.2施工中探槽的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2基点基线设置 (18)6.2.1设置基点基线 (18)6.2.2基点基线数据的测量记录 (18)6.2.3工程定位 (18)6.3地质观察、分层与布样 (19)6.3.1总体要求 (19)6.3.2注意判别基岩与残坡积层及转石 (19)6.3.3布样 (19)6.3.4标注分层界线、样品位置及其代号 (19)6.3.5拍照 (19)6.4素描图 (19)6.4.1基本要求 (19)6.4.2普通探槽绘图方法 (21)6.4.3特殊探槽绘图方法 (23)6.4.4槽底的绘制长度及连续性 (27)6.5记录 (27)6.5.1总体要求 (27)6.5.2地质要素位置的记录规定 (27)6.6探槽及刻槽样在采样平面图上的展绘 (28)7探井地质编录 (31)7.1采样钻地质编录 (31)7.1.1采样钻的布置原则 (31)7.1.2地质编录及采样 (31)7.1.3采样钻的定位 (31)7.2小圆井地质编录 (31)7.2.1施工与地质编录应交替及时进行 (32)7.2.2小圆井展开作图法 (32)7.3浅井地质编录 (33)7.3.1施工与地质编录应交替及时进行 (33)7.3.2浅井壁展开作图法 (33)7.3.3野外编录要求 (35)8坑道地质编录 (35)8.1首选壁及绘图方向 (35)8.2基点基线设置 (35)8.2.1设置基点基线 (35)8.2.2测量方位角及坡度角 (35)8.3观察、分层与布样 (35)8.3.1清洗坑壁 (36)8.3.2观察重点 (36)8.3.3标注分层界线、样品位置及其代号 (36)8.3.4布样 (36)8.3.5拍照 (36)8.4绘图 (36)8.4.1基本要求 (36)8.4.2绘图方法 (37)8.5记录 (42)8.5.1总体要求 (42)8.5.2地质要素位置的记录规定 (42)8.6坑道及刻槽样在平面图上的展绘 (44)8.7老硐地质编录 (44)8.7.1老硐调查 (44)8.7.2老硐清理 (45)8.7.3老硐地质编录 (45)9钻孔地质编录 (45)9.1主要工作内容 (45)9.2施工质量监控 (45)9.2.1施工准备 (45)9.2.2施工质量监控 (46)9.2.3残留岩心处理 (46)9.3钻孔质量验收 (47)9.3.1验收要求 (47)9.3.2钻孔质量评级 (47)9.4地质编录 (47)9.4.1地质编录应随施工进度在现场进行 (47)9.4.2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47)9.4.3岩矿心拍照 (48)9.4.4地质观察、分层与记录 (48)9.4.5钻孔布样 (52)9.4.6编制钻孔综合柱状图 (53)10采样编录 (54)10.1目的任务 (54)10.2各类工作项目采样的重点 (54)10.2.1实测地质剖面采样 (54)10.2.2地质填图采样 (54)10.2.3探矿工程采样 (54)10.3岩矿鉴定标本采样 (55)10.3.1采样目的 (55)10.3.2采样原则和要求 (55)10.3.3标本的采集 (55)10.3.4矿石研究标本 (55)10.3.6标本的登记、包装及送样 (56)10.4化学分析采样 (56)10.4.1采样目的 (56)10.4.2采样原则及方法 (56)10.4.3采样长度的确定 (57)10.4.4钻孔岩矿心采样 (59)10.4.5刻槽采样 (60)10.4.6样品编号原则 (60)10.4.7样品编号、包装、称重 (61)10.4.8基本分析样 (62)10.4.9组合分析样 (62)10.4.10化学全分析样 (64)10.4.11光谱全分析样 (64)10.4.12岩石全分析样 (64)10.4.13物相分析样 (64)10.4.14化学分析质量监控 (64)10.5技术样 (65)10.5.1矿石加工技术试验采样 (65)10.5.2矿石体重样 (66)11野外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检查验收 (68)11.1检查内容 (68)11.2野外实地抽查资料的准确性和质量 (68)11.2.1野外原始资料的质量检查 (68)11.2.2野外原始图件 (68)11.2.3野外原始地质记录 (68)11.3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69)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中主要图件的图式及内容 (71)附录B(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中主要用表格格式 (7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2010年10月October2010岩 矿 测 试ROCKANDMINERALANALYSISVol.29,No.5617~620收稿日期:2010 01 18;修订日期:2010 06 09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地下水污染测试技术研究项目资助(1212010634607)作者简介:王玉功(1973-),男,甘肃兰州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质检测、岩石矿物分析。
E mail:wangyugong586@sohu.com。
文章编号:02545357(2010)0506170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高锰酸盐指数王玉功,高永宏,王建波,陈月源(国土资源部兰州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
方法检出限为0.05mg/L。
对实际水样进行连续5次测定,方法精密度为1.01%~1.20%,回收率为95.0%~100.5%。
经国家标准容量法验证,结果与标准方法测定值相符。
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试剂试样量少,成本低,适用于测定氯化物低于300mg/L、清洁或污染轻微的水样高锰酸盐指数的分析。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高锰酸盐指数;地表水;地下水中图分类号:O657.3;P641文献标识码:BUltraviolet visibleSpectrophotometricDeterminationofPermanganateIndexofSurfaceWaterandGroundwaterWANGYu gong,GAOYong hong,WANGJian bo,CHENYue yuan(LanzhouTestingandQualitySupervisionCenterforGeologicalandMineralProducts,TheMinistryofLandandResources,Lanzhou 730050,China)Abstract:Thepermanganateindexinsurfacewaterandgroundwaterwasdeterminedbyultraviolet visiblespectrophotometry.Thedetectionlimitofthemethodwas0.05mg/Landtherecoverieswere95.0%~100.5%withprecisionof1.01%~1.20%RSD(n=5).Theanalyticalresultsfromthismethodareconsistentwiththosedeterminedbystandardvolumetricmethod.Themethodprovidestheadvantagesofhighsensitivityandprecision,highefficiency,lesscostandissuitableforthedeterminationofpermanganateindexincleanorslightpollutedsurfacewaterandgroundwatersampleswithchloridecontentof<300mg/L.Keywords:spectrophotometry;permanganateindex;surfacewater;groundwater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污染程度的常用指标,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体中某些有机及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计算出相当的氧的量[1]。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的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精度要求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工作区高差大,地形切割强烈,水系较发育,植被茂密,局部地区第四系覆盖较厚。
适用1∶1万土壤测量方法,但是在已成型的矿区或采矿区周边及人员居住密集区,尽量避开污染源。
本次工作设计采样点位17786个,另外采取重分析样534件,占总工作量的3%。
检查样**个,占总工作量的**%。
1、野外采样技术要求(1)、工作部署采样密度:依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1994标准及测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线距200m、点距20m,在村落、第四系覆盖区域适当抽稀测点密度,在岩体、构造发育地区适当加密采样点。
1∶10000土壤测量工作测网密度(2)、采样布局原则采样布局要均匀性、合理性、控制性、代表性兼顾的原则。
剖面要尽量垂直于综合异常长轴方向或地层、地质构造线走向方向;采用200×20m线点距布设。
(3)、采样点布置及编号在每张1∶1万地形图上,划出测线,沿测线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
在以上布点基础上,布置3%重分析样,样品编号规则不变,野外采集时取双样,全部样品送检编号重编,不得重复。
(4)、样品采集①采样介质:依据规范划定景观区标准,测区属于水系发育的中山区。
土壤应采集粘土、细砂等物质。
②土壤的采样部位选择:一般采取距地表0.2-0.5m的B层土壤或B+C层土壤。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样品采取以采样点为中心、在5m范围内采集3-5个子样混合组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点样品,避免单点采样。
样品重量一般不低于700g,确保过40目筛网的样品原始重量达到150g。
如遇有岩石露头,倒石堆、河床堆积等不能取样时,可以空样或移点,但必须在记录中注明。
③避开人工污染和有机质堆积处,湿样需加套塑料袋防止相互污染,回驻地验收后,及时分开挂起晾晒。
④土壤不发育地区、岩溶区难以取得土壤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采取土壤样代替,并在记录本上记录说明。
2015年1月January2015岩 矿 测 试ROCKANDMINERALANALYSISVol.34,No.148~54收稿日期:2014-04-03;修回日期:2014-06-13;接受日期:2014-06-27作者简介:孟时贤,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原子光谱分析方法研究。
E mail:bsyfhcg@163.com。
通讯作者:邓飞跃,副教授,主要从事无机分析方法研究。
E mail:dengfeiyue@aliyun.com。
文章编号:02545357(2015)01004807DOI:10.15898/j.cnki.11-2131/td.2015.01.00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铅锌矿中15个主次量元素孟时贤1,邓飞跃1,杨 远1,苏卫汉2,闵晓芳1,雍伏曾1(1.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湖南省有色地质勘察研究院测试中心,湖南长沙410007)摘要:铅锌矿多元素同时测定中,样品预处理过程受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单因素试验往往无法同时为多因素实验提供合理的优化方案。
本文采用盐酸-硝酸溶矿,考察了样品预处理过程中混合酸配比、混合酸体积、消解时间及消解温度对消解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及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优消解条件:盐酸-硝酸混合酸配比3∶1,混合酸体积10mL,消解时间120min,消解温度90℃,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铅锌矿中15个主次量元素(铅锌铜锰砷银铋镉钴镍镓铟钼锗锑)的含量。
在最优条件下,用富铅锌矿石国家标准物质(GBW07165)进行试验,大多数元素的精密度(RSD,n=12)和准确度小于5%,方法检出限为0.0019~0.048μg/g。
基于铅锌矿主要是以硫化物形式存在,采用一系列硫化物国家标准物质验证方法的准确度及可行性,检测结果基本都在标准值的误差范围内。
应用该方法分析湖南某矿区中大批量铅锌矿样品,标样质量统计合格率为100%,密码质量统计合格率大于97%。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Appraision,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等条款,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L、M、N、O、P、Q、R、S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金芳、雍卫华、万会、余中平、熊军、王炳铨、杨兵、张子光、苗建华、张金带、程永才.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34.1预查阶段. 34。
2普查阶段. 34。
3详查阶段. 34。
4勘探阶段。
34。
5矿山地质工作阶段. 3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 35。
1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 45。
2共生矿产勘查的工作要求。
45.3综合勘查评价分析测试。
45。
3。
1分析测试及样品采取。
45。
3。
2共伴生组分分析测试的内、外检要求。
55.4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研究。
55。
4.1共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研究. 55。
4.2矿石加工选冶试验. 55.4。
化学分析质量检查(1)样品测试必须由取得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的测试单位承担。
(2)内外检目的:内检分析的目的是检查加工和分析的质量,了解是否存在偶然误差。
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的结果应分期、分批做内检分析。
外检是用户(送样单位)为了检查样品分析测试的质量而进行的检查,了解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和银矿的物相分析应做外检分析。
(3)抽样时间:凡估算资源储量的样品,勘查单位在取得基本分析结果后,应在一个月内分批次进行内检。
在取得内检结果后及时抽取外检。
(4)密码编号:内检由用户(送样单位)在分析副样中抽取并编密码送原分析单位,外检由用户(送样单位)或送样单位会同原分析单位在内检分析合格样品中抽取并编号送更高或同级资质的实验室。
(5)抽样范围:内检是根据样品不同品位等级的代表性,从粗副样中抽取。
外检是从参加资源储量计算的样品中抽取。
(6)内检比例及抽样粒度:内检样由地质人员从粗副样(粒经<0.84mm)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10%抽取,矿区样品数≥2000个时,内检样品数可减少到5%,当样品少时,内检样品不少于50个,内检样品应从边界品位以上及少量边界品位附近的样品中抽取,并要考虑不同品级的代表性。
当分析质量不稳定时,可酌情增加检查样品比例。
应当注意的是,实验室的质量监控(自检)不能代替用户的内检。
内、外检分析均是用户提出的要求。
(7)外检比例及抽样粒度:外检是从参加资源储量计算的样品中抽取。
外检样品由地质人员或地质人员会同原实验室从内检合格的正样中(粒径≤0.074mm)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5%抽取,矿区样品数≥2000个时,外检样品可减少到3%。
当样品少时,外检样品不少于30个。
当分析质量不稳定时,可酌情增加检查样品比例。
把附有原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外检样品一同送国家级认证的实验室进行分析。
(8)分析方法:内检与原分析方法相同,外检尽可能采用两种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
(9)合格率:内外检分析合格率一般要求≥90%。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Appraision,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等条款,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L、M、N、O、P、Q、R、S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金芳、雍卫华、万会、余中平、熊军、王炳铨、杨兵、张子光、苗建华、张金带、程永才。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34.1预查阶段. 34.2普查阶段. 34.3详查阶段. 34.4勘探阶段. 34.5矿山地质工作阶段. 3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 35.1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 45.2共生矿产勘查的工作要求. 45.3综合勘查评价分析测试. 45.3.1分析测试及样品采取. 45.3.2共伴生组分分析测试的内、外检要求. 55.4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研究. 55.4.1共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研究. 55.4.2矿石加工选冶试验. 55.4.3低品位矿及尾矿的利用研究与评价. 65.4.4零星分散的共伴生矿石矿产评价. 66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66.1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原则与方法. 66.2伴生矿产品位的确定. 76.2.1伴生组分种类与品位确定的原则. 76.2.2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参考指标. 76.3综合工业品位的确定. 76.3.1基本原则. 76.3.2综合品位指标的应用条件. 86.4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86.5低品位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8附录A(资料性附录)共伴生矿石矿产. 9附录B(资料性附录)共伴生矿物矿产. 10附录C(资料性附录)共伴生元素矿产. 12附录D(资料性附录)我国部分矿种各主要矿床类型共伴生矿产. 17附录E(资料性附录)伴生组分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22附录F(资料性附录)铀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25附录G(资料性附录)铁锰铬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26附录H(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28附录I(资料性附录)铝土矿、冶镁菱镁矿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30附录J(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产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31附录K(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32附录L(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钴钼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33附录M(资料性附录)硫铁矿磷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35附录N(资料性附录)盐类盐湖热矿水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36附录O(资料性附录)煤的勘查中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 38附录P(资料性附录)伴生组分综合评价最低品位参考指标汇总表. 39附录Q(资料性附录)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品位计算公式. 41附录R(资料性附录)共伴生矿产综合经济评价计算方法. 43附录S(资料性附录)某银铅锌矿床综合工业品位的应用实例. 45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产资源勘查各阶段和矿山地质工作中,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和估算等。
化学分析质量检查(1)样品测试必须由取得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的测试单位承担。
(2)内外检目的:内检分析的目的是检查加工和分析的质量,了解是否存在偶然误差。
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的结果应分期、分批做内检分析。
外检是用户(送样单位)为了检查样品分析测试的质量而进行的检查,了解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和银矿的物相分析应做外检分析。
(3)抽样时间:凡估算资源储量的样品,勘查单位在取得基本分析结果后,应在一个月内分批次进行内检。
在取得内检结果后及时抽取外检。
(4)密码编号:内检由用户(送样单位)在分析副样中抽取并编密码送原分析单位,外检由用户(送样单位)或送样单位会同原分析单位在内检分析合格样品中抽取并编号送更高或同级资质的实验室。
(5)抽样范围:内检是根据样品不同品位等级的代表性,从粗副样中抽取。
外检是从参加资源储量计算的样品中抽取。
(6)内检比例及抽样粒度:内检样由地质人员从粗副样(粒经<0.84mm)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10%抽取,矿区样品数≥2000个时,内检样品数可减少到5%,当样品少时,内检样品不少于50个,内检样品应从边界品位以上及少量边界品位附近的样品中抽取,并要考虑不同品级的代表性。
当分析质量不稳定时,可酌情增加检查样品比例。
应当注意的是,实验室的质量监控(自检)不能代替用户的内检。
内、外检分析均是用户提出的要求。
(7)外检比例及抽样粒度:外检是从参加资源储量计算的样品中抽取。
外检样品由地质人员或地质人员会同原实验室从内检合格的正样中(粒径≤0.074mm)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5%抽取,矿区样品数≥2000个时,外检样品可减少到3%。
当样品少时,外检样品不少于30个。
当分析质量不稳定时,可酌情增加检查样品比例。
把附有原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外检样品一同送国家级认证的实验室进行分析。
(8)分析方法:内检与原分析方法相同,外检尽可能采用两种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
(9)合格率:内外检分析合格率一般要求≥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