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总线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731.50 KB
- 文档页数:12
大学计算机考试系统知识题一、填空题1、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中的系统总线有【B 】、【A 】和【E 】。
A. 地址总线 B 数据总线 C 内部总线 D 外部总线 E 控制总线2、 已知大写字母“A ”的 ASCII 码值为 65,则“F ”的 ASCII 码值为【B 】,“k ”的 ASCII 码值为 107,则“a ”的 ASCII 码值为【D 】。
A 69B 70C 71D 97E 983、 主机域名不能直接用于 TCP/IP 协议的路由选择中,当用户采用域名进行通讯时,必须将【B 】映射成【E 】,这个过程被称为【D 】。
A .网卡地址 B. 域名 C. 地址转换 D.域名解析 E.IP 地址4、 图片-1 按钮中的流程图自上而下使用的流程图符号有:【F 】、【G 】、【E 】,表示的是【C 】程序控制结构。
A . 选择结构 B.顺序结构 C.循环结构 D.起止框 E.判断框 F. 输入输出框 G.处理框5、 在 Windows FAT 文件系统中,当创建一个文件时,操作系统根据文件路径和文件名在【A 】建立一个目录项,写入文件名,大小和创建时间等相应信息;在【C 】中查找空闲的簇分配给文件,将文件数据写入【B 】;同时将文件的第一簇的簇号写入【A 】中。
A .文件目录表 B.磁盘数据区 C 文件分配表 6、 汉字的处理过程为:通过输入码输入汉字,然后转换为我国制定的【F 】,为了中西文兼容,把每个字节的最高位置为【H 】,形成计算机内部能够处理的【C 】,最后按照【 E 】在显示器上输出汉字。
A .输入码 B. ASCII 码 C.机内码 D.区位码 E.字形码 F.国标码 G. 0 H. 117、 在 TCP/IP 模型的应用层上,FTP 是【D 】协议,Http 是【C 】协议,SMTP 是【B 】协议。
A .远程登录 B.简单邮件传输 C.超文本传输 D.文件传输 E.传输控制8、 程序设计过程一般包含以下步骤:分析问题,建立【B 】,对指定的输入数据确定其存储 [1][2] [3] N - 1的【C】,选择合适的【A】,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程序,【D】,最终获得预期结果。
题干【1】是空,答案在题后面。
【1】软件是指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
应用【1】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直接基础。
微电子技术【1】语言是独立于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
高级157.6875D=【1】B。
10011101.11KB内存最多能保存【1】个ASCII码。
10242个字节代码可表示【1】种不同的状态(要求计算出结果)。
3276833.125D=【1】B。
100001.0018个二进制位可表示【1】种不同的编码状态。
2568位无符号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1】。
255CAD的中文意思是【1】。
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设计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1】。
内存□主存□内存储器□主存储器□RAM和ROMCPU通过【1】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
内存□内存储器□主存储器□主存GB2312-80国标码中的汉字在计算机内处理时,为防止与ASCII码混合,每个字节的最高位置【1】,此时称为其机内码。
1I/O设备的工作速度比CPU慢得多,为了提高系统的效率,CPU与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一般是采用【1】方式进行的。
并行IBM PC机在工作过程中,电源突然中断,则内存存储器中,【1】数据全部不丢失。
ROM□rom□只读存储器Intel公司在开发新的微处理器时,采用逐步扩充指令系统的做法,目的是与老的微处理器保持向下【1】。
兼容KB、MB和GB等都是衡量存储容量大小的单位。
1GB=【1】KB 1024×1024□1048576□1024*1024RAM的中文名称是【1】。
随机存储器ROM的中文名称是【1】。
只读存储器按24×24 点阵存储一个汉字,其字形码占【1】B的存储空间(要求计算出结果)。
72 按32×32 点阵的存储一个汉字,需要占用【1】B的存储空间(要求计算出来)。
128按40×40 点阵存储一个汉字,其字形码占【1】B的存储空间(要求计算出结果)。
200 按使用的主要元器件分,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
1.什么是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总线?说明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各自的作用。
【解答】系统总线是CPU与其它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道。
(1)数据总线(DB):用来传送数据,主要实现CPU与内存储器或I/O设备之间、内存储器与I/O设备或外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
16位机有16条数据总线,32位机有32条。
数据总线是双向的。
(2)地址总线(AB):用来传送地址。
主要实现从CPU送地址至内存储器和I/O设备,或从外存储器传送地址至内存储器等。
地址总线的多少决定了系统直接寻址存储器的范围,如8086的地址总线有20条,可以寻找从00000H-FFFFFH共220=1M个存储单元,可以寻址64K个外设端口。
地址总线是单向的。
(3)控制总线(CB):用于传送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息等。
2.8086CPU具有20 条地址线,可直接寻址(220=)1MB 容量的内存空间,在访问I/O端口时,如果使用地址线16条,最多可寻址(216=)64K 个I/O端口。
3.8086CPU的数据外总线宽度为16 位,指令缓冲器为 6 个字节,选通存储器或I/O接口的信号是;8088CPU的数据外总线宽度为8 位,指令缓冲器为 4 个字节,选通存储器或I/O 接口的信号是。
4.解释逻辑地址、偏移地址、有效地址、物理地址的含义,8086存储器的物理地址是如何形成的?怎样进行计算?【解答】逻辑地址:表示为段地址:偏移地址书写程序时用到,一个存储单元可对应多个逻辑地址;偏移地址:是某一存储单元距离所在逻辑段的开始地址的字节个数。
有效地址:是指令中计算出的要访问的存储单元的偏移地址。
物理地址:是CPU访问存储器时用到的20位地址,是存储单元的唯一的编号。
物理地址计算公式:物理地址= 段地址×10H+有效地址(或偏移地址)5.已知堆栈段寄存器(SS)=2400H,堆栈指针(SP)=1200H,计算该堆栈栈顶的实际地址,并画出堆栈示意图。
1.微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按照所传送信息类型的不同,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三种形式。
3.8088CPU有20位地址总线,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为1MB,相应的物理地址范围为00000H到FFFFFH。
4.从编成结构来看,8086CPU可分为总线接口部件(BIU)和执行部件(EU)两大部分,前者的主要功能是控制与片外的数码传送,后者的主要功能是分析执行指令。
5.8088CPU内部有四个16位的段寄存器,分别为代码段寄存器,数据段寄存器,堆栈段寄存器,附加段寄存器。
6.ALU单元在8086CPU的执行部件(EU)中,可以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7.8086CPU内部的指令对列为6B;而8088CPU内部的指令对列为4B。
8.8086CPU被复位后,其内部的一些寄存器的状态分别为:标志寄存器F=0000H;代码段寄存器CS=FFFFH。
9.8088CPU的20为地址总线中,高4位是地址/状态复用总线;低8位是地址/数据复用总线。
10.CPU中两个基址寄存器分别是数据段基址寄存器(BX)、堆栈段基址寄存器(BP);两个编制寄存器分别是原变址寄存器(SD)、目的变址寄存器(DI)。
11.8088CPU中有一个16位的标志寄存器,其中包括六个状态标志,和三个控制标志。
12.在最小工作模式下,8086/8088微机系统的控制信号由CPU直接产生;而在最大模式下,控制信号则由总线控制器(8288)根据CPU的控制而产生,系统中可以配置多个协处理器。
13.要把一项数据写入某I/O端口,8088CPU产生的下列控制信号的电平状态为:RD=高(1),WR=低(0),M/IO=高(1)。
14.若某CPU的主频为8MHz,则其时钟周期为0.125uS,典型的总线周期为0.5uS。
15.下列物理地址所对应的存数单元中,能够作为段起始位置的是(B)A.FFFFFHB.FFFF0HC.FFFF8HD.FFFF1H16.微机系统可以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大小,取决于CPU中(A)A.地址总线B.数据总线C.控制总线D.状态总线17.内存位于微机系统中(B)的内部A.CPUB.主机C.I/O接口D.硬盘18.关于8086CPU中地址加法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位于ALU中 B.位于EU中 C.位于BIU中D.位于PSW中19.Intel8086CPU工作于最小模式时,系统中直接产生控制信号的芯片是(D)A.8282B.8286C.8288D.808620.8086CPU的下列总线中,不支持分时复用的是(B)A.高4位地址总线B中8位地址总线C.低8位地址总线D.数据总线21.8086/8088CPU有哪两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和作用?答:8086/8088CPU由总线接口部件BIU和执行部件EU两部分组成,前者负责芯片内外部的数码传送,即实现对内存单元、I/O端口进行读/写操作控制,后者则专门负责指令的分析和执行。
计算机一级考试选择题(附答案)选择题:有些选择题可以通过操作获得答案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高效、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计算机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可以准确存储任意实数. 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能执行多少条基本指令,常用单位是(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2.以下最大的存储容量衡量单位是()为字节A.B.C.D.3.微型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连接、存储器和外部设备,总线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输入总线、输出总线、控制总线 . 外部总线、内部总线、中枢总线. 通讯总线、接收总线、发送总线4.信息素养的三个层面不包括()。
信息意识技术素养信息技能文化素养5.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属于计算机在( )方面的应用。
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6..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正确的是()。
7.为微机配置软件时,不可缺少的软件是().字处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查、杀计算机病毒的软件.操作系统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系统软件是应用程序与硬件间的接口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的程序和文档软件就是程序为课程管理开发的软件属于应用软件.()作为最小可执行单位(字节为基本单位) .程序.指令.语句.地址.遭遇突然掉电时,()能保障计算机系统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以使用户能够紧急存盘,避免数据丢失。
.(不间断电源)...(液晶显示器).下列软件中,()不是操作系统.....的“回收站”是()那剪贴板呢?(属于内存) .内存中的一块区域.软盘上的一块区域.硬盘上的一块区域.高速缓存中的一块区域.在:盘上存有文件.,请用的“查找”工具查找出它的存放位置,结果是()。
.:\\\ .:\\\\ .:\\\\ .:\\\\\ 操作过程:单击“开始”→“搜索”,在“要搜索的文件或文件名”框中输入.,在搜索范围选“:”,进行搜索,在右边搜索结果中就可以查看存放路径。
现代微型计算机总线技术的发展闫长青吴石增摘要:对现代微型计算机的总线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随微型计算机不断发展所采用的几种典型的总线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新近应用较多的PCI和AGP总线。
同时对各种总线的性能进行了综合对比。
关键词:总线技术PC/XT总线ISA总线PCI总线AGP总线EISA总线近十几年来,微型计算机有了迅猛的发展,引发了新的技术革命,甚至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
微型计算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能力,与计算机结构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而总线技术正是计算机结构技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采用总线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
由于总线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系统设计,便于组织各模块的专业化生产,也便于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也能得到众多计算机厂商的支持。
在一般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往往具有不同层次的总线结构,以386微机系统为例,它就支持以下4种总线:(1)CPU总线:具有32位地址线(CAB)和32位数据线(CDB),它用来连接CPU和外围芯片。
(2)存储总线:具有32位地址线(MAB)和36位数据线(MDB,包括4位奇偶校验位),用来连接存储控制器和DRAM。
(3)系统总线:也称I/O通道总线,用来与扩充槽上的各扩充板卡相连。
系统总线有多种标准,其数据地址线不同,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系统。
(4)外部总线:具有24位地址线(XAB)和8位数据线(XDB),用来与主机板上的I/O控制器和键盘控制器相连接。
在以上几种总线中,CPU总线、存储总线、外部总线在系统板上,不同的计算机系统采用的芯片组不同。
所以这些总线均不完全相同,也没有互换性问题。
而系统总线则不同,它是与I/O扩展插槽相连接的。
I/O插槽中可以插入各种扩充板卡,作为各种外设的适配器与外设连接。
因此要求系统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以便按照这些标准来设计各类适配卡。
本文以下讨论的微机总线即指PC及其兼容机的系统总线或称I/O总线。
下面将对微机总线发展过程中的几种典型总线技术进行逐一介绍,重点是新近采用的PCI及AGP总线技术。
微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微型计算机基本构成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之间通过三个总线连接。
运算器+控制器=中央处理器(CPU,Center Process Unit)1. 地址总线由若干地址线组成,传递CPU要访问数据的地址。
地址总线的根数(宽度)决定了CPU的寻址能力。
若果有20根地址总线,则表2. 数据总线CPU与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之间数据的传递是通过数据总线进行的。
数据总线的根数(宽度)决定了CPU和外界一次传递数据的位数。
8根数据总线一次可传递而数据总线宽度为16处理器一次可以传递一组16位二进制数据。
3. 控制总线控制总线是一个总称,是由不同的控制线组成的。
CPU通过控制总线对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进行控制,并且得到状态消息。
控制总机的控制能力就越强。
微处理器(CPU)1971年,Intel设计第一片4位微处理器Intel 4004;随之又设计生产了8位微处理器8008;1973年推出了8080;1974年基于8080个人计算机(PC)问世1977年Intel推出了8085。
自此之后又陆续推出了8086、80386、Pentium等80x86系列微处理器。
各种微处理器的主要区别在于 处理速度、寄存器位数、数据总线宽度和地址总线宽度。
1981年,IBM采用8088CPU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个人计算机,简称IBM PC。
次年年底推出展型1984年,IBM采用80286推出增强型IBM PC/AT。
IBM PC/XT/AT 三款个人计算机通常称为PC系列机,他们都是16位的,后来各种32位P 80x86 CPU而形成的计算机,但其基本结构仍来源于PC/AT.80x86系列微处理器1)8088微处理器。
具有14个16位寄存器、8位数据总线和20位地址总线,可以寻址1MB的内存。
虽然这些寄存器一次可以处理2个字节,但数据总线一次只能传送1个字节。
该处理器只能以实2)8086微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