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
- 格式:docx
- 大小:22.46 KB
- 文档页数:9
煤矿安全--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首先是自救,煤矿工人在遇到意外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寻找合适的自救方法。
例如,如果遇到了瓦斯中毒,应该迅速戴上防毒面具,并尽快撤离危险区域。
又如,遇到坍塌事故,应该迅速寻找避难处,并通过呼救信号通知其他同事。
其次是互救,煤矿工人在遇到同事遇险时,应该积极帮助和救助。
这需要煤矿工人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团队精神,相互信任、相互协助,共同应对突发情况,不畏困难,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个人的安全。
最后是现场急救,煤矿工人在遇到意外伤害时,应该迅速进行现场急救,争分夺秒地救人。
工人们要学会简单的急救方法,比如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这些技能很可能成为拯救同事生命的关键。
总之,煤矿安全事关工人的生命安全,自救互救和现场急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工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安全意识,学会应对突发情况的技能,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竭尽全力。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让每个煤矿工人都平安无事。
煤矿安全一直备受关注,因为煤矿工作环境复杂、危险系数高,事故频发,导致人员伤亡。
因此,煤矿工人自救、互救及现场急救至关重要。
煤矿工人需要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掌握各种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方法和现场急救技能。
首先,自救是煤矿工人在面临危险时的首要任务。
在煤矿工作中,瓦斯、坍塌、火灾等事故都可能发生,工人需要具备应对这些突发情况的技能和意识。
例如,在瓦斯中毒事故时,工人应迅速佩戴防毒面具,并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坍塌事故时,逃生是最为重要的,工人需要清晰地掌握逃生通道,迅速寻找避难处。
自救固然重要,互救更是不可忽视。
团队精神的建立对于煤矿工人来说尤为重要。
在面对危险时,团队协作能力是拯救生命的关键。
如果发生事故,工人需要相互帮助,确保每个人都得到及时救助。
互救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协助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展开有效的救援行动。
此外,现场急救对于煤矿安全来说也至关重要。
现场应急自救互救逃生和紧急避险的原则说到应急自救互救逃生和紧急避险,这可不是小事,简直就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儿!你要是觉得平时生活得太安稳了,脑袋里没有这种意识,那真得擦亮眼睛了。
毕竟,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时刻都在安全的地方。
比如,火灾、地震、洪水这些灾难,一旦发生,咱们的生命安全真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悬在了半空中。
所以,知道一些简单的应急常识,掌握几个自救的小技巧,绝对能救命哦!毕竟,天灾没法预料,但我们可以提前学会怎么应对。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别慌!有些人一遇到紧急情况,脑袋一片空白,四肢就开始乱蹦乱跳,搞得自己不但没救自己,反而给别人添麻烦。
想要自救互救,第一步就是冷静。
你想啊,谁要是慌了神,连自己都没照顾好,怎么可能救别人呢?所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比什么都重要。
再说了,紧急时刻,可别想着“那谁能救我啊?”,自己能够救自己,才是最靠谱的办法!像火灾发生时,如果没有时间等消防员来救,靠自己逃生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然后,咱得说说遇到火灾该怎么办。
火灾发生时,首先得记住一件事,火焰可不等人。
你可以跑,但千万不能上电梯!这点大家应该都知道吧?电梯遇火灾,简直是“自投罗网”,因为电梯一旦停运,你就像是被困在了“铁罐子”里,想逃都逃不了。
所以,一定要走楼梯。
如果火势已经蔓延,那就赶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头行进。
你会想,湿毛巾能有什么用?告诉你,湿毛巾能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至少能让你多活一会儿,争取时间。
要是实在不行,躲到阳台上大声呼救也是个办法,等救援来得及的时候,可以借助信号标示自己的位置,增加救援的概率。
不过,别以为火灾发生时就只能逃命。
万一你周围有其他人,特别是老人或者小孩,这时就得考虑互救了。
你要是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可得马上伸出援手。
这时候,别怕麻烦,把湿毛巾先给别人捂上,或者帮忙遮住口鼻,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
人多力量大,别觉得自己一个人无力,这些小小的举动可能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现场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汇报人:日期:•现场应急处置概述•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自救互救基础知识目录•常见事故现场自救互救方法•现场应急处置与自救互救注意事项•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01现场应急处置概述现场应急处置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措施,旨在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和保护人员安全。
定义现场应急处置对于保障公众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性定义与重要性快速响应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公众参与01020304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处置。
根据事件性质和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处置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信息共享。
鼓励公众参与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提高整体处置效率。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突发事件,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预警与准备响应与处置评估与总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对处置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0302010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熟知各类报警电话,如110、120、119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报警。
报警电话清晰、准确地报告事故地点、事故类型、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以便救援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
报告内容在报警时保持冷静,说明个人身份和联系方式,以便与救援人员保持联系。
保持冷静报警与报告熟悉现场的疏散路线,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疏散路线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疏散方式,如通过门窗、楼梯等撤离。
疏散方式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通道畅通。
隔离措施现场疏散与隔离现场救援与处置救援准备在现场准备好必要的救援设备和工具,如灭火器、急救箱等。
救援顺序根据受伤人员的伤势和危险程度,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顺序进行救援。
自救互救和现场急救自救互救和现场急救矿山事故不可防止,矿井发生事故后,井下灾区人员应正确地根据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方案展开救灾、自救、互救和避灾。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所有入井人员都必须学习和掌握井下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根本知识。
作为在抢险救灾工作和日常对效劳矿井安全检查工作中的救护队员,更应确保自救与互救的正确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损失。
因此,每一个矿山救护队员更应熟悉和掌握以下内容:〔1〕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方案〔2〕熟悉所在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3〕掌握救灾方法,会使用自救器〔4〕掌握抢救伤员的根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技术1、自救、互救和避灾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者受灾影响区域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互救就是井下遇险人员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妥善地救护灾区其他受伤人员的行为〔1〕遇险时的自救互救原那末无论是救护队员还是井下人员,在遇险时应掌握根本的自救互救原那末。
1、遇险自救原那末自救应遵守“报、抢、撤、避”四项原那末〔1〕“报”即及时报告灾情〔2〕“抢”即积极抢救〔3〕“撤”即安全撤离〔4〕“避”即妥善避灾2、遇险互救原那末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那末〔1〕对窒息〔呼吸道彻底阻塞〕或者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对出血伤员,要先止血,后搬运。
〔3〕对骨折伤员,要先固定,后搬运。
自救器是一种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佩用迅速、作用时间短的个人呼吸保护装备,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
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佩戴自救器,可有效防止中毒或者窒息。
避难硐室是供井下工作人员遇到事故无法撤退时逃避待救的设施,分永久避难硐室和暂时避难硐室两种。
避难硐室避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衣服、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发现。
〔2〕待救时应保持肃静、不急躁,尽量俯卧于巷道底部,以保持精力、减少氧气消耗,并防止吸入更多的有毒气体。
现场急救的四项技术是指现场急救的四项技术是指心肺复苏、止血、拨打急救电话和自救互救。
这四项技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救助伤者,并且是非常重要的急救措施。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四项技术。
心肺复苏是一项用于抢救心肺停止患者的紧急医疗技术。
当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可以帮助维持血液循环,并延长生命。
心肺复苏主要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步骤。
胸外按压可以通过手掌直接按压胸骨,使心脏继续泵血;人工呼吸则是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向患者的呼吸道注入空气。
心肺复苏需要注意力度、频率和方法,以确保救助效果。
止血是针对出血伤者的一项紧急救治措施。
当身体出现大规模出血时,停止血液流失是非常关键的。
止血的方法包括直接压迫、提高患肢、用绷带包扎等。
直接压迫是将干净的纱布或物品紧紧压在伤口上,用力施压以达到止血的效果。
提高患肢则是将出血部位抬高,减少血液流入的压力。
绷带包扎则是用绷带将伤口紧紧绑住,进一步压迫止血。
此外,还可以使用止血药剂来促进血液凝结,加快止血。
拨打急救电话是在紧急情况下必需的一项技术。
当遇到突发的意外事件或受伤时,拨打急救电话可以迅速寻求医疗救助。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急救电话号码不同,因此需要了解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并及时拨打。
在拨打急救电话时,应尽量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发生的事件、伤者的状况、具体位置等,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响应并提供有效的救助。
自救互救是一项在紧急情况下,伤者自己或者周围的人互相救助的技术。
当发生意外事故或者突发疾病时,伤者或目击者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帮助自己或他人。
例如,当有人突然晕倒时,旁人可以立即打开窗户或门,提供新鲜空气,并采取一些基本措施,如拍打患者的脸颊、叫醒他们等等。
在救助他人时,一定要确保自身安全,并避免进一步伤害。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可以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提供临时的救助。
以上介绍了现场急救的四项技术,分别是心肺复苏、止血、拨打急救电话和自救互救。
这些技术在紧急时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救助伤者,延长生命,并为后续的医疗救助做好准备。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绪论一、煤矿井下各类事故瓦斯、煤尘、水灾、顶板、火灾、其他事故。
二、煤矿事故案例2012年11月3日0时26分,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蒋庄煤矿906运输巷,因绞车断绳发生跑车,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
2013年3月12日20时许,贵州水矿集团格目底公司马场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已致21人死亡,还有4人下落不明。
2013年4月5日晚10时许,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运达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事故发生时,当班人员41人,其中32人安全升井,9人被困井下。
2013年4月14日17时30分,陕西省榆林市上河煤矿副井底车场安装管路时发生瓦斯窒息事故,当班有20名维修工人在井下作业,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
第一讲自救与互救一、自救与互救的概念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害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互救:是在有效的自救前提下,为了妥善的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二、发生灾害事故后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害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定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
做到以下几点:(1)迅速的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
(2)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报警,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2、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出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注意以下几点:(1)统一指挥,严密组织。
(2)严禁冒险蛮干,惊慌失措。
(3)防止条件恶化,保障人员安全。
3、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当在现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根据矿井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路线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
(2)服从领导,听从指挥。
4、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救援,切忌盲动。
三、自救器和避难硐室《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设置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难硐室。
(一)自救器1、概述⑴自救器的特点: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戴用迅速、作用时间短。
⑵作用: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供人员佩戴,可有效防止中毒或窒息。
⑶佩戴自救器的原因:从国内很多事故教训来看,不少遇难者当时如果佩戴自救器是完全可以避免死亡的。
例如, 2009年12月21日10时30分,嘉禾县行廊镇珍珠岭煤矿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3万元。
发生此次事故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自救器配备严重不足。
2010年5月29日,湖南省某矿发生一起重大炸药爆炸事故,造成17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主平硐以里约150m处的简易爆炸材料硐室内存放的炸药发生燃烧与爆炸,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导致井下作业人员中毒伤亡。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矿井为自然通风;在技改区域内违法组织生产,多头面巷道式开采;违反技术改造设计要求,在主平硐设立爆炸材料硐室,硐室安全设施、通风条件等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防灭火措施不落实;没有配备自救器;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报告,延误了抢救时机。
⑷分类: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
为确保防护性能,必须定期进行性能检验。
(我公司使用的是ZH30(C)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⑸工作原理:本产品是利用化学药剂生氧的隔绝式自救器。
2、使用方法:佩戴使用本产品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佩戴位置将自救器挂在背部右侧腰间,尽量避免撞击。
(2)打开保护罩使用时将自救器转至腹前,右手拉下保护罩,使护罩脱离壳体后扔掉。
(3)开启封印条用右手拇指扳掀开启扳手,将封印条扳断并扔掉。
(4)去掉上外壳左手握住生氧药罐,右手将上外壳拔出扔掉。
(5)展开气囊两手展开气囊并保证气囊平整,将有口具的一面贴身。
(6)带脖带双手提起自救器脖带将自救器套在脖颈上。
(7)启动氧烛(起动装置)左手握住自救器,右手拇指扳掀启动阀片,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启动阀片,氧烛(起动装置)启动生氧,氧气进入气囊。
如氧烛(起动装置)没有启动时,可向气囊内吹2-3口气,生氧药剂即可生氧。
(8)咬口具、带鼻夹拔掉口具塞后将口具放入口中,口具片应放在唇齿之间,牙齿咬紧牙垫,闭紧嘴唇。
双手拉开鼻夹弹簧,使鼻夹准确地夹住鼻子,用嘴呼吸,然后开始撤离灾区。
3、注意事项:(1)选择逃生路线,要选择最快能达到新鲜风流场所的路线。
(2)行走时要沉着平静,呼吸均匀,行走速度根据情况可以稍快或稍慢。
(3)逃生过程中要戴好鼻夹和口具,不能漏气,也不能取下口具说话,必要时可用手势或其他方式进行联络。
(4)佩戴自救器吸气时,气体比外界大气干热一点,表明自救器内药剂的化学反应在正常进行,对人体无害,不可取下自救器。
(5)如果感到呼吸空气中有轻微的盐味或碱味,也不要取下口具,这是少量药粉被呼吸气体带出所致,没有危险。
(6)要防止损坏气囊,避免损失氧气。
(7)如果气囊压力太小不能满足呼吸需要时,表明自救器防护性能已经失效,应换用自救器。
(二)避难硐室1、概述⑴概念: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
⑵分类:分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2种。
⑶永久避难硐室的要求设有与矿调度室直通电话,构筑坚固,净高不低于2m,严密不透气或采用正压排风,并备有供避难者呼吸的供气设备(充满氧气的氧气瓶或压气管和减压装置)、隔离式自救器、药品和饮水等;设在采区安全出口路线上的避难硐室,距人员集中工作地点应不超过500m,其大小应能容纳采区全体人员。
⑷临时避难硐室是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由避灾人员临时修建的;所以,应在这些地点事先准备好所需的木板、木桩、粘土、砂子或砖等材料,还应装有带阀门的压气管。
避灾时,若无构筑材料,避灾人员就用衣服和身边现有的材料临时构筑避难硐室,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侵入。
2、在避难硐室内避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发现。
(2)待救时应保持安静,不急躁,尽量俯卧于巷道底部,以保持精力、减少氧气消耗,并避免吸入更多的有毒气体。
(3)硐室内只留一盏矿灯照明,其余矿灯全部关闭,以备再次撤退时使用。
(4)间断敲打铁器或岩石等发出呼救信号。
(5)全体避灾人员要团结互助、坚定信心。
(6)被水堵在上山时,不要向下跑出探望。
水被排走露出棚顶时,也不要急于出来以防SO2、H2S等气体中毒。
(7)看到救护人员后,不要过分激动,以防血管破裂。
四、矿工自救互救和避灾1、瓦斯、煤尘爆炸自救互救和避灾(1)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在地。
当发现爆炸预兆,或者爆炸事故发生后听到爆炸声响和感觉到空气冲击波时,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在地,面部贴在地面,双手置于身体下面,闭上眼睛,以减小伤害的程度。
(2)用衣物护好身体。
瓦斯、煤尘爆炸时,要用衣物护好身体,避免烧伤。
(3)立即佩戴自救器。
自救器是爆炸事故后现场作业人员应急自救互救的可靠呼吸装置。
(4)立即撤离灾区。
(5)撤到安全地点避灾。
如果往安全地点撤退的路线受阻,应当就近选择避难硐室、救生舱或压风自救硐室避灾待救。
2、火灾自救互救和避灾(1)及时扑灭初始火灾。
现场人员是及时扑灭初始火灾的最佳力量。
他们在现场能及时发现火情,能有效地将火灾扑灭在初始阶段。
现场人员扑灭初始火灾的主要方法就是进行直接灭火。
(2)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矿井火灾发生后,火势很大,现场作业人员不能采用直接灭火的方法将火扑灭,或者现场不具备直接灭火的条件,应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3)立即佩戴自救器。
矿井火灾发生后,空气中会形成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所以在撤离火灾现场时必须佩戴自救器。
否则,可能使撤离过程中的人员中毒窒息甚至死亡。
例如,2008年1月12日7:50,江西省某矿主斜井井筒距井口约192m处发生火灾事故,造成7人死亡。
据分析,该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第二批下井人员(7:00)抽烟坐矿车下井,下车前在距一水平上部车场25m处顺手将烟头丢至支护背料处,在风流的作用下,引燃了支护背帮护顶的竹梢,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间接原因是事故报告不及时,贻误事故救援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井下作业人员未随身携带自救器,致使火灾发生时矿工未能及时佩戴自救器逃生。
(4)迅速进行安全撤退。
(5)立即避灾待救。
3、水灾自救互救和避灾例如,2010年4月6日,在被困179个小时后,山西省某矿“3、28”透水事故首批9名被困人员成功获救;13个小时后,又有106名被困工人被救出井。
整整8天8夜,115人由于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终于成功获救!(1)发生透水预兆应当撤出人员。
发生透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2)迅速撤离灾区。
(3)妥善避灾等待救援或退水自行脱险。
矿井透水后,当人员撤退路线被涌水阻挡去路时,或者因水流凶猛而无法穿越时,应选择离安全出口井或大巷最近处、地势最高的上山独头巷道暂避;迫不及待时,还可爬上巷道顶部高冒空间,等待矿上将涌水排干或救援人员的到来,切忌采取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动。
4、冒顶自救互救和避灾(1)消除灾害。
注意:在抢救人员时要做到“三先三后”,即先抢救生还者,后抢救已死亡者;先抢救伤势较重者,后抢救伤势较轻者;对于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出血和骨折的伤工,先复苏、止血和固定,后搬运。
(2)迅速撤退。
沿支护完好和距离安全出口较近的地点撤出,迅速离开危险区,撤退到安全地点。
(3)积极自救。
被冒落煤矸埋压围困人员应当有规律、不间断地发出求救信号。
(4)开展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