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阶段测试1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氢、碳3.DNA、RNA4.大气圈、水圈、生物圈5.氯,7,卤,化合6.(略)7.S + H2=H2S,硫8.惯9.2.0m.s-2,合10.势,势,动,守恒11.鸟,爬行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B 2.D 3.C 4.A 5.D 6.A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化学元素的性质随原子核电荷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
它的发现推动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为寻找新材料、新化合物提供了线索。
2.美国遗传学家。
从1909年起通过果蝇等实验研究,在取得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大量证据后,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还发现了不同对的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并提出了基因连锁和交换规律。
3.物体动量的改变等于物体所受到的冲量。
4.科学上规定,12g碳-12所含的碳原子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mol)。
每摩尔物质都含有N A=6.02×1023个微粒。
那么,物质的量 n(mol):n(mol)=组成物质的微粒N(个)/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个mol-1)=物质的质量m(kg)/摩尔质量M(kg.mol-1)5.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作出安排,人为地尽可能控制或模拟所研究的自然现象,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可以排除事物外在的非本质的因素而突出或强化本质因素;可以重复再现接受公众的检验;可以加速或模拟自然过程。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人类的活动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方面:(1)南极臭氧空洞增大,北半球臭氧总量有所下降,使透过大气层的紫外线增多,将使人类患皮肤癌等疾病的危险增大。
(2)气候变暖使南北极冰盖消融,海面上升,从而使人口稠密的沿海城市和农田面临没项之灾。
拿答案:1144766066题目1.1.有效数字是指( )。
a. 测量标的物的特性值b. 市场上商品的净重c. 有法律效力的借款数d. 含最后一位估计值的测量数据【答案】:含最后一位估计值的测量数据题目2.2.小学学段是关键时段是因为()。
a.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理b. 小学生同时具备A、B、C三者c. 小学生有潜伏的性爱心理d. 小学生有独特的评价依赖心理【答案】:小学生同时具备A、B、C三者题目3.3.动物关键期是指()。
a. 恋爱过程中的一段宝贵时期b. 人生重要的商机c. 动物在幼年生命期中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d. 人类幼年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答案】:动物在幼年生命期中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题目4.4. 有效数字修约是指()。
a. 一种数字的计算方法b. 使数字变得更加有效地办法c. 将数字按预定目的进行处理d. 对测得的数值的位数确定的过程【答案】:题目5.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第一句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是()。
a. 河岸b. 青山与河岸c. 流水d. 竹排【答案】:题目6.6.物体运动是由于()。
a. 受到拉力的作用b. 受到外力的作用c.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d. 受到重力作用【答案】:题目7.7. 加速度是指()。
a. 速度的变化b. 几个速度相加得到的结果c. 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d. 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现象【答案】:题目8.8.机械能是指()。
a. 机械运动时具有的能b. 某种机械的能量c. 机械潜在的作功本领d. 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答案】:题目9.9.对水的蒸发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在冷却成冰后就不蒸发b.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c. 水在沸腾时才会蒸发d. 水在受热时才会蒸发【答案】:题目10.10.物体的内能是指()。
a. 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b. 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c.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d. 分子之间的势能【答案】:题目11.11.绝对零度是指()。
大专《自然科学基础》作业题姓名----------------一、填空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
2、19世纪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地球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
4、生物的新陈代谢是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方面组成。
5、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和半流动性的特点。
6、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将水泵固定在机座上是为了增大-它的惯性、防止振动和移动。
7、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间的热力差异及其季节变化。
8、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9、人类的营养素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六大类。
10、进化论的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是变异和遗传、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
11、土地资源的四个基本特征是具有生产能力、数量有限、有固定的空间和地域、利用具有时间性。
1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赫至20000赫。
13、下列热传递方式,开空调降温是对流;与他人握手时感到自己的手很冰凉是传导;用木炭烧烤食物是辐射。
14、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类型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等三大类。
15、造成环境污染的工业“三废”是指废弃、废水、废渣。
二、单项选择题(A)1、下列不属于科学教育内涵的是:A 科学头脑;B 科学知识;C 科学方法;D 科学精神。
( A )2、同等质量的物质在彻底氧化后释放能量最多的是:A 脂肪; B 定粉;C 葡萄糖;D 蛋白质。
(A)3、生命活动中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 核酸和蛋白质;B 糖类和蛋白质;C 脂类和蛋白质;D 水和蛋白质。
( B )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是在:A 前期;B 分裂间期;C 中期;D 后期。
(B)5、A市位于东八区,区时是20:00,此时位于西五区的B市区时是:A 20:00 ;B 7:00 ; C 3:00 ; D 13:00(B)6、下列飞行器可在太空中飞行的是:A 空气喷气式飞机; B 火箭喷气式飞机; C 汽艇; D 螺旋桨飞机。
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作业一:第一章自然的探索一、填空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和造纸术。
2.19世纪的三大发现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
3.间接观察与直接观察相比,其优点是: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的精确性、提高观察速度和能使感觉形式发生转换。
4.假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二、单项选择1.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B)。
A. 牛顿 B.伽利略C. 哥白尼D.道尔顿2.不属于科学教育内涵的是(D)。
A.科学知识B.科学精神C.科学方法D.科学头脑3.给活力论致命打击的是(C)。
A.无机物合成酒精B.无机物合成醋酸C.无机物合成尿素D.无机物合成糖类4.不属于实验的一个阶段的是(D)。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C.结果处理阶段D.提出假说阶段三、简答题1. 试述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
答: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一、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1)物理学领域 20世纪一开始就出现了持续了30年的物理学革命。
(2)化学领域 20世纪的化学发展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3)生物学领域已揭示了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遗传密码,取得了时代的突破。
二、科学走向新的综合在技术领域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使综合技术逐渐起着主导作用。
三、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2. 简述观察与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答:观察与实验一样,也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
单纯的观察只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局限性;不利于认清最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内部规律。
实验可以人为地变革和控制自然对象,再现最本质的方面,排除次要的、外在的以及偶然因素的干扰,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揭露自然现象的本质。
实验还具有可重复性,使实验现象再现,接受公众的检验,得到人们的认可。
3.什么叫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答:直接实验是实验手段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实验;模拟实验是实验手段通过与原型相似的模型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实验。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对其产生了哪些影响?A. 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导致四季变化B. 自转导致季节变化,公转影响地球的轨道速度C. 自转和公转共同影响地球的磁场D. 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了地球的气候类型答案:A2. 以下哪种力是普遍存在于所有物质之间的力?A. 重力B. 电磁力C. 强力D. 弱力答案:B3. 光年是指:A. 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B. 一种时间单位C. 一种光的强度单位D. 一种天体的亮度单位答案:A4. 以下哪个元素是生物体中水的组成部分?A. 氢B. 氦C. 氧D. 氮答案:A5.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一定律适用于:A. 只在地球表面有效B. 只在真空中有效C. 只在低速运动中有效D. 所有物体及其相互作用答案:D二、填空题1. 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2. 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______。
答案:水星3.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安培(A)4. 地球的大气层中,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的主要层次是______。
答案:臭氧层5. 物理学中,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______。
答案:温度三、简答题1. 请简述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答: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是,光速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都是恒定的,以及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广义相对论则是将引力视为物体沿着时空曲率的最短路径运动,而不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力。
2. 什么是生态系统?请举例说明。
答: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生物群落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如水、空气和矿物质)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
例如,一个森林可以被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树木、动物、土壤、微生物以及气候等非生物因素,它们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3. 简述地球的水循环过程。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自然科学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自然科学基础》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
共20分)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和生物圈组成。
2.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RNA)两大类。
3.船上的旅客看到岸边的树向正南方向移动,旅客是以船为参照物的,这时船朝方向行驶。
4.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起来。
5.人类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糖类、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
6.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归纳为四个字,就是开源节流。
开源是——;节流就是节约使用能源,特别重视节约矿物燃料。
7.人类利用煤,——和天然气作为原料,它们被称为矿物能源。
8.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这是由于琴键振动的不同。
9.生物对环境产生很大作用,它能改变——,影响水循环,并参与岩石和土壤的形成。
10.工业“三废”指的是废气、废水、-------- 。
二、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1.陆地地貌有五大类型,其中地表起伏大,绝对高度大手500米的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C.山地 D.丘陵2.葡萄糖是生物体内的( )。
A.储能物质 B.调节物质C.主要组成物质 D.主要能源物质3.对于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B.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运动的周期是不变的C.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等4.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本地或本经度的时间称为( )。
电大《自然科学基础》期末重点综合练习1-3与参考答案自然科学基础综合练习一(一)填空题1.自然科学实践中常用的基本科学方法有:观测与实验、调查与统计以及某些探索性方法。
2.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是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4.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音调、和音色。
5.欧姆定律表明,通过导体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三酸是盐酸、硫酸、硝酸。
7.主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无机反应、有机反应、聚合反应。
8.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判断题1.1962年出版的爱因斯坦的《寂静的春天》,开始了环境保护的新时代。
( )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是牛顿第二定律。
( )3.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表现形式。
( )4.频率是弹簧振动中通过的路程。
( )5.绝缘体中是没有电的。
( )6.臭氧是有臭味的氧气。
( )7. 煤气的致毒成分是CO。
( )8. 细胞是生物构成的基本单位。
( )9. 无氧呼吸中没有氧气参加。
( )10.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仍然在进化。
( )11. 光年是时间的表述。
( )12.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 )(三)单项选择题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第一句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是(B )。
A. 竹排B. 青山与河岸C. 河岸D. 流水2.对水的蒸发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C )。
A. 水在沸腾时才会蒸发B. 水在冷却成冰后就不蒸发C.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D. 水在受热时才会蒸发3.判断一种食物是酸性食品还是碱性食品是根据( D )。
A.食物的口感B.食物水浸汁的PHC. 食物的成色的鲜艳度D.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的性质4.新陈代谢是指(B)。
A.产生新物质取代旧物质的作用B.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C.吐故纳新D.生老病死5.排泄是指( D )。
自然科学基础综合练习一一、填空题1.通常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
维生素C属于(非处方药)。
2.科学上用三要素进行力的描述,这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庭中的电灯、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它们的工作电压是(220 伏)。
4.科学上规定光在1年内走过的距离称为(1 光年)。
5.马有白色的和黑色的两种。
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现有一头白色的公马与一头黑色的母马交配,产出一头黑色的小马。
那公马与母马的基因应该分别是(Bb )和(bb )。
6.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赖的过程。
7.地球公转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轨道、周期和(速度)。
8.人在运动时的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学生的剧烈运动如百米赛跑属于(无氧呼吸)。
9.已知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0.地球的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1.某学生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已将天平调好,估计物体质量约20g,将物体和砝码分别放入左右盘中后,发现指针偏向左侧,他应该(B )A. 减少砝码B. 增加砝码C. 向左移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D.向右移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2.下面关于重力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 )A. 竖直向下并指向地心B. 垂直于地面C. 垂直于水平面D. 与海拔高度有关3.目前已知化合物的总数达3000万种,其中最多的是含( D )元素的化合物。
A. 氢B. 氧C. 氮D. 碳4.下列现象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 自行车内胎“放炮”B. 铜器上长铜绿C. 蜡受热熔化D. 气球爆炸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D )A.糖水 B.牛奶C.酱油D.水6.对长时间高烧的病人,医生常在患者的身上涂酒精来降低体温,这是因为(A )A .酒精易蒸发并在蒸发时吸收热量 B .酒精易蒸发并在蒸发时放出热量 C . 酒精熔点较低,不易凝固D . 酒精有香味,利于患者吸收7.胎儿的性别是由( B )决定的。
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作业参考答案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作业一:第一章自然的探索一、填空题1.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2.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3.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的精确性提高观察速度能使感觉形式发生转换4.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具有一定的猜测性二、单项选择题1.B2.D3.C4.D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 试述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
答: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一、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1)物理学领域20世纪一开始就出现了持续了30年的物理学革命。
(2)化学领域20世纪的化学发展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3)生物学领域已揭示了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遗传密码,取得了时代的突破。
二、科学走向新的综合在技术领域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使综合技术逐渐起着主导作用。
三、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2. 简述观察与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答:观察与实验一样,也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
单纯的观察只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局限性;不利于认清最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内部规律。
实验可以人为地变革和控制自然对象,再现最本质的方面,排除次要的、外在的以及偶然因素的干扰,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揭露自然现象的本质。
实验还具有可重复性,使实验现象再现,接受公众的检验,得到人们的认可。
3.什么叫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答:直接实验是实验手段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实验;模拟实验是实验手段通过与原型相似的模型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实验。
实验的真正对象是原型,模型是实验者用以认识原型的工具。
4.简述逻辑思维及其结果。
答: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其结果是形成科学概念、得出科学规律和形成科学理论。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一、填空题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3.新陈代谢4.氨基酸通式参见课本第120页5.核苷酸DNA RNA6.分裂间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单项选择题1.C2.C3.C4.C三、简答题1.参阅课本第38页.2.参阅课本第47至49页.3.参阅课本第49至50页.4.参阅课本第51页.5. 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三个洁净的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用AgNO3溶液滴人三个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的是食糖;有白色沉淀的两试管中,滴人HCl溶液,沉淀溶解并有气泡产生的是纯碱;不溶解的是食盐。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综合自检自测1一、填充题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挑战;(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天体类型质量悬殊,最主要的天体是____________和星云,因为它们拥有极其巨大的质量。
3.外部太阳大气可以直接观测到的分为三个圈层,它们分别是:光球、__________和日冕。
太阳的高温来源于太阳内部的___________反应。
4.非金属元素氟、氯、溴、碘的原子结构和单质性质有相似性,也有区别性。
其相似性是最外层电子层都有_____________,单质的分子都由_____________组成。
5.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_____________蛋白质。
6.写出碳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气是_______剂、碳是__________剂。
7.我们常观察到月亮从乌云里穿过,这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若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乌云是运动的。
8.孟德尔通过大量遗传试验,总结出两条遗传规律,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食物消化的两种方法为机械消化和__________________。
10.水资源是指在当前条件下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水源,是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广泛地存在于地表、______________和大气中。
11.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一个___________问题。
人口问题不仅仅是数量问题,还包括人口的______________和人口结构。
12.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酸雨污染,它与温室效应、____________并称为破坏大气的三大元凶。
二、选择题1.世界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总称,四大洋中面积和平均深度最大的是…………………………………………………………( )。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1
作业要求:
1.字迹工整;
2.请根据学习进度随时完成各章作业,并于完成第八章之后交教师评阅。
引言不断创新的自然科学
(1) 试述你所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和工作(不少于3位)。
答:哥白尼是一位波兰天文学家,在1543年出版了著作—《天体运行》,这本著作事他科学思考、实际观测和数学计算的杰作,使对神学和宗教迷信的第一次庄严挑战,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先声。
达尔文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建立了进化论,书中不但提出了生物的“自然选择学说”,而且彻底粉碎了物种不变论和上帝创造万物论。
牛顿是一位英国科学家,在1687年出版的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及他所建立的力学理论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为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学、建筑学等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从元素周期表可知道哪些信息?
答: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它的直行叫做族,共有16族,主族为A,副族为B;横列叫做周期,目前有7个周期;行与列的交界处叫做位。
在位(也叫格)中列出了一种元素的主要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外围电子的构型,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同时也提示该元素所在的族和周期。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和力
(3)什么是参考系?什么是质点?
参考系,又称参照物,物理学名词,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在参考系中是否成立这一点,可把参考系分为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两类。
质点就是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
通常情况下如果物体大小相对研究对象较小或影响不大,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4)什么是速度?什么是速率?
①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
②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考虑运动的快慢,就用物体在单位时间(例如1 s)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并把这个物理量叫做速率。
它是一个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标量。
(5)什么叫力的三要素?怎样对力进行图示?
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此性质称为力的三要素。
根据力的三要素,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把“力”形象地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图示。
具体的作法是: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是力的作用点。
(6)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什么叫惯性?
①牛顿第一定律: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②惯性:物体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7)质量和重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质量m和它的重量G建立起G=mg的密切联系。
由于在地球上同一地点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都相同,故不同的物体的重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因而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重量来比较它们的质量。
等臂天平利用等臂杠杆原理,从标在砝码上的质量数,直接读出被称物体的质量数。
用天平不能直接测出物体的重量,因为物理学中,重量的含义是力,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矢量。
然而在市场商务活动及化学或生物的科学实验中,使用重量一词明显是指质量,因为此时涉及的是物品,而不是重力。
第二章分子运动和物态变化
(8)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
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分子体积小个数多。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存在着这样的相互作用使分子间存在分子势能。
(9)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10)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对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的一种表述方式。
热力系内物质的能量可以传递,其形式可以转换,在转换和传递过程中各种形式能源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内容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