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蚊子和狮子》马湘华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 格式:pptx
- 大小:549.86 KB
- 文档页数:16
《蚊子和狮子》教案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口语交际训练的设计目标:揣摩人物心理,转换成语言表达。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怎么理解蚊子可以打败强大的狮子,却死在不值一提的蜘蛛手里?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用传神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请学生散读课文,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学生概述故事内容。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1、请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2、请学生站起来说出喜欢哪句句子,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后,解释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重点品味的内容:蚊子的语言、动作描写部分。
*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讨论、理解的问题:1小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2挑战前、获胜后蚊子都吹响了他的小喇叭,这两次的心情分别如何?3和狮子比较,蜘蛛是多么的不值一提,可蚊子为何却命丧其手?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适当地穿插口语交际设计“当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如果你就是那只“小小的蜘蛛”,你想要对这只“阴沟里栽了船”的蚊子说什么?五、延伸体会寓意1、我们生活中有蚊子这样的人吗?你们在学习生活有过蚊子的表现吗?2、你能再讲一个寓言故事,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吗?六、质疑教材故事讲的是蚊子和狮子的故事,蚊子被蜘蛛吃了,故事也就结束了,为什么课文又加了第二段和故事情节“无关”的内容?简单介绍寓言的结构特点:大部分寓言第一段讲述一个故事,第二段则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
前面为记叙,后面是议论。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但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是这种结构。
七、教学建议:教师可带领学生排演课本剧,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来体会蚊子的心理,分析蚊子被蜘蛛消灭的原因,从而明确寓意。
斑羚飞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们那种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悲壮,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情感目标:1、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2、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从斑羚飞渡中得到启示,探究动物身上折射出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和品质,领悟文章“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主旨。
【教材分析】《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体裁是动物小说。
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赞扬了它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团队精神。
这篇课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学生迅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又体现了本单元“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学习重点。
课文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气息,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关注动物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以及和谐意识。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拥有孩子的童真,对动物的故事充满了期待,同时这篇课文描写逼真,语言生动,没有特别拗口,难懂的语句,所以,我选择了在激发兴趣、营造气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感悟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拿出彩虹卡片,师“看这是什么?”生“彩虹”师“看到彩虹大家会想到什么呢?”生“桥、希望……”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也会看到彩虹,为什么它会出现在这篇文章中呢?它的出现又有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1、生字课件展示几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挑几个学生读,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肌腱.甜腻.蹿.跳逞.能恍惚..娴.熟2、整理文章结构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四个情节,并给这四个情节起了小标题,大家还记得吗?学生回答:“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彩虹”三、走进斑羚,感受斑羚形象美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或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幅呢?好,那就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幅画面上,一起来感受这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壮烈一幕吧!1、指导学生复述第9自然段内容学生一起朗读第九段。
第1页共3页《蚊子和狮子》石家庄市第五十四中学李江蕊教学目标:1.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蚊子、狮子和蜘蛛的形象。
2.深入理解寓言寓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不骄不躁的良好作风。
4.能根据寓言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正确概括寓意。
教学重点:1.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蚊子、狮子和蜘蛛的形象。
2.深入理解寓言寓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学生读课文,查工具书,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看见了一封蚊子先生给狮子大王写的挑战书,上面写道:尊敬的狮子大王,我想向您讨教武艺,请于今日上午午时到动物王国的森林广场,一决高下,不知肯否赏脸?哦,原来就是今天呀。
看,他们来了(两位学生扮演蚊子和狮子进行宣战。
引出古希腊作家伊索写的《蚊子和狮子》。
)一、学寓言,懂学法1、什么是寓言?(学生发言,老师概括)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寓言。
2、寓言阅读三步法:分析情节品析形象解析寓意二、读文本,懂故事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蚊子”的语气语调。
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共涉及到几个人物形象?分别是什么?共三个。
他们是:蚊子、狮子和蜘蛛。
文中共讲述了几个故事情节?两个:蚊子智胜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三、品形象,悟道理1.蚊子和狮子之间的较量,谁取得了胜利?为什么?明确:蚊子取得了胜利,因为它做到了“知己知彼”。
2.蚊子最后败在谁的手里?为什么?明确:蜘蛛。
因为蚊子得意忘形。
3.《蚊子和狮子》是怎样运用对比刻画形象来表现哲理的? 第2页共3页4.蚊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小组讨论,明确: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从而战胜对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一句,表现出蚊子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
蚊子和狮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寓言以小见大、含意深刻的特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中动物们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体味寓言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分角色朗诵、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情感与态度:了解两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教学难点: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教学方法:讨论法,概括归纳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中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伊索寓言的另一则《蚊子和狮子》二、复习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它是一种隐含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故事。
寓——寄托,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
我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寓言创作成就很高,许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
古希腊的伊索、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8世纪德国的莱辛、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四位享有盛名的寓言大师被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三、阅读课文(一)初读《蚊子和狮子》感知课文内容(二)请一位同学表情复述这篇课文内容。
复述后由同学们作一个评价(三)再次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①蚊子第一次喇叭是什么心情?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信心十足认为自己比狮子强,流露出骄傲的情绪)(以己之长克人之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勇者胜;智者胜。
)②蚊子第二次吹喇叭是什么心情?胜利的蚊子为什么被小小的蜘蛛吃了?(得胜后,更骄傲了,要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骄兵必败;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四)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读了这则寓言,你还懂得了哪些道理?(开放式讨论,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不要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1、归纳寓意:①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了。
②骄兵必败③一物降一物④得意于一时的胜利往往会导致失败……2、明白道理: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长攻敌所短;面对强手和困难,应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要不骄不躁,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
子和狮子汝阳县外国语实验中学辛灿锋知识卡片:1.寓言,是用假托的精短故事来表现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警示或讽刺目的的文学作品。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3.寓意:寄托或蕴含的道理、思想。
寓言寓大于小,寓庄于谐,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4.《伊索寓言》: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文中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内容大部分与做人处事有关;常用最后一句话点示故事的意味。
5.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
他死后德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
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
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活动设计:课文三析情节分析语言赏析寓意解析学习活动一情节分析:其目的是了解故事内容、把握情节发展、明确思路层次。
情节分析的方法:概括法。
用“情节一”、“情节二”……领起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蚊子与狮子》情节分析情节一:蚊子打败了狮子(蚊胜雄狮)情节二:蚊子落入蜘蛛网(蚊落蛛网)《蚊子与狮子》情节分析情节一:蚊子向狮子挑战情节二:蚊子与狮子战斗情节三:蚊子胜后的悲剧情节四:蚊子死前的叹息学习活动二语言赏析:其目的是为了欣赏字、词、句的表现力或表达作用。
语言赏析的方法:阐释法。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某处语言是怎样表现了人物或情景的。
如何表达赏析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
……只……个字,就把……表现了出来。
……表现出……,表现出……。
初看起来,……;细品起来,……。
这……,不仅写出了……,也点明……。
……是传神之笔,活画出……。
《蚊子和狮子》语言赏析“吹着喇叭冲过去”生动地描绘出蚊子进攻狮子时一往无前的姿态。
“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说明蚊子捉摸了、抓住了狮子的弱点,以已之长克敌之短。
1/13《蚊子和狮子》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蚊子、狮子和蜘蛛的形象。
2、深入理解寓言寓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导入:(通过寓言知识的回顾导入新课二、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更好地熟悉寓言内容,感知文中三种不同动物的形象,为下文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三、思考与讨论:投影:本文是一则篇幅短小、构思精巧的寓言,它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呢?投影:建议(一):1、从蚊子这个角度来考虑。
2、从狮子这个角度来考虑。
3、从蜘蛛这个角度来考虑。
4、联系蚊子、狮子、蜘蛛三者来考虑。
建议(二):从重要词语出发:【课堂实录】生一:我从蚊子的角度来说,要善于分析问题,蚊子能看到狮子的短处和自己的长处,觉得可以以自己之长攻狮子之短,这样,就可以得到胜利。
生二:从蜘蛛这个角度出发,坚持就是胜利。
生三: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2/13生四:懒人有懒福。
蜘蛛整日坐于网中,也能得到蚊子作为美餐。
生五:从蚊子出发,人要有自信。
蚊子进攻狮子时非常自信地说:“我比你强。
”生六:联系三者考虑可知,一物降一物。
狮子被蚊子打败,蚊子又被蜘蛛打败。
生七:世界上没有最强和最弱之分。
蚊子狮子和蜘蛛三者中,没有最强者,也没有最弱者。
生八:人要有自知之明。
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生九:勿以物大而惧之,勿以物小而欺之。
生十: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生十一:狮子战败后,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可见,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生十二:偶然之中有必然的因素。
蚊子打败狮子是偶然的,但蚊子抓住了狮子的弱点而打败它,有一定的必然性。
生十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蚊子自己非常小,却说“小小的蜘蛛”。
学生交流:四、情境与拓展:投影:假设你是一只老虎,是森林公司的老板,因公司发展的需要,要招聘一些公司职员,正好有蚊子、狮子、蜘蛛来应聘,请问作为老板的你,你会招聘谁呢?你又会放弃谁呢?说出理由。
《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蚊子和狮子》是篇短小精悍的寓言。
有的师生认为,作者伊索在创作本则寓言时已把心目中的寓意表达出来了:“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了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真的是本则寓言的寓意吗?严格意义上讲,这还不能称之为寓意。
因为这句话只点明了这则寓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
整部《伊索寓言》主要是用这样的两种格式:(1)先讲故事,结尾说“这个故事适用于……的人”。
像《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就是如此。
(2)先讲故事,结尾把寓意点明。
如《农夫和蛇》的结尾是:“这故事说明,邪恶的人们是不会变的,即使人家对他十分仁善。
”这些寓意说得明明白白。
从文本本身来看,《蚊子和狮子》的寓意表达属于第一种格式,作者并没有直接点明寓意。
看来这是一个问题的生发点。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此设置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讨论。
下面是讨论实录。
生1:我认为寓意是“智者胜,骄者败”。
因为蚊子开始时抓住了狮子的薄弱环节,显得他很聪明,可接下来却骄傲了,“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一不小心被蛛网粘住了,成了蜘蛛的阶下囚,蚊子又因骄傲而落败。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
观点鲜明,剖析有理有据。
看来,同学们应该有更多的不同理解吧?生2:蛮干不如巧干。
蚊子直接同狮子交锋肯定是斗不赢的,于是他就先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让狮子自己把自己的脸撕破(师提示:不是“撕破”是“抓破”),一下子就打败了这个庞然大物。
生3:我认为狮子遇事要冷静。
蚊子专咬狮子鼻孔旁没毛的地方时,狮子不能一味地生气发火,应该冷静思考对策。
可采用吹气、甩头、与树叶接触等办法赶走蚊子。
这样就不会败给小小的蚊子。
师:精彩!有创新的火花。
生4:蚊子并不是被蜘蛛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是自己“自投罗网”。
生5:做完任何一件事情后一定要及时总结,胜利了要总结经验,可继续发扬光大;失败了要总结教训,以避免今后再犯。
师:看来同学们的思考很有深度,能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侧重点去挖掘寓言的寓意。
下面请同学们用“胜,败”或“胜(败)”的句式说话,既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完整拓展开了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