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 格式:ppt
- 大小:269.00 KB
- 文档页数:12
诗歌鉴赏方法五、诗歌中的形象分析(二)、鉴赏诗歌的景(事)物形象1、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2、景物形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3、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事)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①括景象(意境)特点。
②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
4、剖析作者思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鉴赏意境形象提问方式: 鉴赏意境形象提问方式: 诗歌描绘了什么样(怎么样)的意境?诗歌描绘了怎么样的画面?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诗歌是如何描绘画面的?诗歌史如何营造意境的?请赏析诗歌的画面美。
诗歌是怎么写景的?诗中的什么意象体现了事物的特征?诗中的意象有什么寓意?诗歌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诗歌。
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5、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如:《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
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是静景。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形象的艺术。
在诗歌中,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成为诗歌的灵魂。
其中,事物形象在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一、什么是事物形象?事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事物,如山川、草木、鸟兽、风霜雨雪等。
这些形象并非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经过诗人主观情感加工、提炼、升华的形象,它们往往寄寓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二、事物形象的作用1、营造意境: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构建起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月光这个形象,营造出一种思乡的意境。
2、表达情感: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体验。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描绘秋风、落叶、长江等形象,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3、象征寓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有时会具有象征意义,寄托着诗人的寓意。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古原草形象,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寓意着离别的痛苦和希望的力量。
三、如何鉴赏事物形象?1、深入理解形象:在鉴赏诗歌时,要深入理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包括其特点、内涵和象征意义。
例如,《沁园春·雪》中的“雪”这个形象,既是自然的雪,又具有高洁、纯净的象征意义。
2、把握情感体验:在鉴赏事物形象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体验,理解其背后的寓意和内涵。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壮观的自然景象,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3、时代背景:在鉴赏事物形象时,要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理解其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例如,《春夜喜雨》中的“春雨”这个形象,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滋润万物、造福人类的价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