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痕迹检验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2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交通事故的痕迹检验

一、道路交通事故中痕迹检验的主要任务

(一)寻找发现事故现场痕迹物证,确定第一次接触点

寻找发现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是痕迹检验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按照勘查刑事案件现场的规范要求,对事故现场进行认真细致地勘验,寻找发现与事故有关的痕迹物证。有的事故现场,车辆之间或车辆与人体之间可能连续发生多次接触,对于事故责任认定而言,第一次接触的痕迹物证鉴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准确认定第一次接触点。

(二)对事故有关的主要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证据

对发现提取的痕迹物证,通过观察痕迹的新鲜程度,记录痕迹形态、大小、高度和方向,寻找痕迹间的对应关系,分析痕迹的形成过程,判断痕迹与事故间的关系(是否为该事故所产生),得出同一认定或检验意见或否定结论。在交通事故的痕迹检验中,大多数属种类认定,例如,油漆、橡胶等附着物,碰撞痕迹和刮擦痕迹的检验等。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痕迹物证的鉴定可以作出同一认定结论,如,车辆脱落的某一碎片的整体分离痕迹就可以做出同一认定的结论。

(三)分析推断事故的形成过程,为事故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对事故车辆的痕迹检验,结合调查访问、人体损伤检验等有关情况综合分析推断事故的形成过程。交通事故现场是交通肇事行为的客观记录和反映,现场勘验提取的痕迹物证越多,勘验越详细,事

故原因的分析就越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讲,事故形成过程的分析就是根据现场勘验所获得的各种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对已经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再现。就其本身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影响其准确程度的因素很多,这要求参加事故的分析人员、现场勘查检验鉴定人员,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以交通事故现场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找出各种事故现象的因果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所分析推断的事故形成过程,也只能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起参考作用。

(四)为侦破逃逸案件提供方向范围

通过对事故有关痕迹的检验,根据所提取的痕迹物证的种类、数量、形态、大小、色泽和结构等特点,可以分析推断车辆类型、结构特点、车体颜色、损坏部位、轮胎花纹等,为侦破逃逸案件提供方向范围。

二、道路交通事故中常见痕迹物证的分类

常见的痕迹有:事故车辆间、车辆与人体间以及车辆与现场其它物体间的碰擦痕、车辆刹车痕、轮胎辗压痕、车辆与地面的刮擦痕等。常见的物证有:油漆、玻璃碎片、塑料碎片、纤维、油污、尘土、车辆零部件、血迹、毛发等。

(一)常见的事故痕迹分类

1、根据痕迹的分布情况分

(1)车体痕迹。在交通事故中,车与车或车与其它物体接触时,在车辆表面所形成的撞击或刮擦形成的痕迹。车体痕迹是交通事故痕迹检验的重点。

(2)人体痕迹。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辆的撞击、刮擦或辗压,在伤亡人员躯体和衣着上所形成的痕迹。

(3)路面痕迹。是指车辆在行驶或制动过程中,轮胎或其它构件辗压或刮擦地面所形成的痕迹。事故车辆在现场留下的路面痕迹主要是刹车制动印痕、轮胎辗压痕、车辆某一构件与地面的刮擦痕等。

(4)其它痕迹。事故车辆有时与路旁的树木、桥栏、隔离护栏以及其它道路交通设施发生碰撞、刮擦所形成的痕迹。

2、根据痕迹所反映的形态分

(1)凹陷状痕迹。造型体与承受体的接触面位置保持相对不变,当造型体在外力作用下,在造型体和承受体上形成的痕迹。凹陷状痕迹常以客体的凸凹、坑丘或孔洞来反映。如,两车相撞造成的印压痕迹就是最常见的凹陷类痕迹。凹陷状痕迹可以形象地看作类似“盖图章”、“铁锤敲东西”的动作。

(2)线条状痕迹。当造型体在力的作用下,与承受体表面进行刮擦时形成的痕迹。如,车体间的刮擦痕迹、车辆与地面间的刮擦痕迹等。线条状痕迹,主要以条状线条的形态来反映。

上述两类痕迹,有时是单独出现,有时是混合出现。在交通事故中,多见于混合出现。

(3)整体分离痕迹。一个完整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被分离成若干个部分,所形成的痕迹,称之为整体分离痕迹。如,破碎的车灯玻璃、拆断的反光镜等。

3、根据客体接触方式分

(1)静态痕迹。造型体与承受体接触时,接触面未发生滑动或移动,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痕迹。如,辗压痕迹、撞击痕迹等。

(2)动态痕迹。造型体与承受体接触时,接触面发生滑动或移动,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痕迹。如车辆间的碰擦痕迹(碰撞的同时又刮擦)等。

4、根据承受体表面的变化分

(1)、立体痕迹。两个客体接触时,造型体表面的突出部位突破承受体的表面,使其形成的凹凸形象的痕迹。这种痕迹的形成和清晰程度决定于两个客体的相对硬度、承受体的可塑性和作用力的大小。

(2)、平面痕迹。两个客体接触时,在承受体表面所呈现的形象特征,称之为平面痕迹。表面增加某种物质的,叫加层痕迹,如沾有油污、灰尘、血迹的手触摸车体后留下的痕迹。表面减少某种物质的,叫减层痕迹,如,车体表面尘土被擦后留下的痕迹。

(二)常见的物证分类

交通事故物证,是指发生交通事故之后,车辆从事故现场带走或遗留在事故现场能证明事故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或物质。

交通事故遍及城乡,现场情况各有不同,事故物证种类繁多。根据事故物证的形态和形成机制大体可分为事故附着物和事故散落物两大类。

1、事故附着物

交通事故发生后,沾附在车辆、伤亡人体及其它物体表面能证明事故情况的物质,称之为事故附着物。在车辆、人员或其它物体之间发生事故的过程中,其接触部位将发生物质的脱落和转移。这种物质的变化决定于车辆双方表层物质的性质、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于形成事故附着物的条件不同,事故双方接触部位的物质有时呈单向转移,有时为双向转移。常见的附着物有:油漆、塑料、反光膜、血液和人体组织、毛发、纤维、尘土、油污等。

2、事故散落物。

散落在交通事故现场,能证明事故情况的物品或物质,称之为事故散落物。此种散落物,一般体积较大、较重,不能沾附在车辆、人体或其它物体表面,往往散落在现场地面,有时被抛向路肩或边沟内。

道路路面杂物繁多,并非都与事故有关。勘验人员应仔细观察,认真进行鉴别,准确认定事故散落物。干燥路面的事故散落物,因停留时间较短,表面尘土较少,比较新鲜。路面上的非事故物质,因停留时间较长,表面尘土较多,外观比较陈旧。事故散落物与造型体或承受体分离、散落部位的物质形态和颜色相似。非事故物质与造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