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升初阅读与写作: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部编版 (共25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25
联想和想象在阅读中的应用“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M18x就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厚实,通常不发生具体内容的形象化的情景描绘,有的仅仅就是一个直观的见解。
比如《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眼前看见的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抱持彩练当空舞”,这就是作者(毛泽东)由此而产生的M18x。
另外,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也都是作者的联想。
如:“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喻体“长龙”是由本体“长城”引发的联想;“骄傲的孔雀”,把孔雀当作人来写,这是把联想跟实在的事物写在了一起。
还有借喻,也是把联想和实在的事物写在一起的,如《沙漠里的“船”》(课文标题)。
想象虽然也就是由具体内容事物引发的,但设想(假想)出的内容比较丰富,通常都存有具体内容的形象化的情景描绘,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就是眼前看不出却又合情合理的。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下小女孩在又热又白的大年夜至街上卖火柴,真的受到不了饥饿和炎热了,就趴在墙角下,熄灭了一根又一根火柴,终于饿死在街头。
这就是具体内容事实。
可是小女孩临死前擦拭火柴时想要些什么呢?作者进行了多样的想象:熄灭第一根火柴,真的自己似的趴在一个小火炉前面……;第二根,仿佛看到了正冒着香气的烤鹅……;第三根,真的自己趴在一棵圣诞树下……;第四根,仿佛看到了奶奶……;最后熄灭了一大把火柴,仿佛奶奶把她抱著在怀里偷走了……。
这些想象都就是小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合情合理,读者读后一定格外同情这个小女孩。
不仅这样,作者(安徒生)还利用想象,明确提出了贫苦孩子的期望。
在大年夜,这些贫苦孩子应不挨饿生病,应跟人们一样欢度圣诞节,应获得理应的光明和温暖。
“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那样的理想是会实现的,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奢望。
第十五讲联想和想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联想和想象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
它们就像是一对翅膀,帮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又如同两把钥匙,开启了一扇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联想,简单来说,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
当我们看到一朵鲜艳的红花,可能会联想到火热的太阳;听到一首悠扬的乐曲,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月夜。
这种联想是基于事物之间的某种关联,可能是相似性、相关性或者对比性。
比如说,相似性联想。
当我们看到弯弯的月亮,可能会联想到一艘小船。
因为月亮和小船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
相关性联想呢,比如看到一本书,可能会联想到作者、书店或者图书馆,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
而对比性联想,像看到冬天的寒冷,会联想到夏天的炎热;看到黑暗,会联想到光明。
联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学习中,如果我们能够善于运用联想,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那么就能更加轻松地掌握新知识。
比如学习历史,当我们了解到某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时,可以联想其他朝代类似的制度,进行对比和分析,这样就能更深入地理解其特点和影响。
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经历过的新形象或新情境的心理过程。
它比联想更加自由和富有创造性。
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穿越到古代,成为一名英勇的侠客;也可以想象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各种高科技的神奇设备。
想象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艺术作品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比如,飞机的发明,最初就是源于人们对像鸟儿一样飞翔的想象。
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的那些奇幻场景和先进科技,也是作者和导演们丰富想象力的结晶。
在文学创作中,想象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家们通过想象,塑造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构建出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比如《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奇幻的取经之旅,都是作者吴承恩丰富想象力的体现。
想象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当我们面对一个难题时,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往往能够找到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